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3章

大宋好官人-第3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正书气得破口大骂,结果那系统鸟都不鸟。又是一阵金光闪烁之后,系统再次提示:“已经学习了一级种田术,上限十级。种田术获得的经验,也将变成人物经验。同时,自动触发任务:升级到十级种田术。奖励:消耗品*1,额外抽奖机会*1。同时更新下一次抽奖经验值:10000。”

    “嗯,还有任务?”

    张正书有点无语了,这简直是不给活路啊!从已知的情况来看,他要想身体变壮,就必须提升人物等级。可提升人物等级呢,就必须锤炼技能才行。技能获得的经验,等同人物经验,这是最关键的。经验值达到一万以后,就有一次抽奖机会了。再加上完成任务奖励的抽奖机会,就是两次抽奖机会,还有一个额外的消耗品。

    要是这样看的话,也还是不错的嘛!

    这时候,张正书再打开了自身属性界面看了看。

    【人物】:张正书,别名(轩奴),曾用名(张振凡)

    【状态】:健康

    【等级】:0

    【生命】:3030

    【体能】:1010

    【经验值】:0

    【轮盘抽奖】:无

    【技能】:种田术1级

    【基本属性】:力量(1),敏捷(3),体质(1),精神(21)

    【特殊属性】:悟性(5),根骨(0),洞察(2121)

    【物品栏】:无

    【任务】:种田术升级到十级。任务奖励:消耗品*1,额外抽奖机会*1

    【商场】:尚未开启

    ……

    “嗯,我的脑子里好像突然多了很多东西啊?”

    稍稍一思索的张正书就发现了,他的脑子里突然多了很多关于农事方面的知识,从《汜胜之书》到《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再到后世的无土培养,杂交水稻,甚至农药、化肥的合成,耕作农具的制作,全都应有尽有。

    “哇,要是这个年代把杂交水稻弄出来,岂不是不愁没饭吃了?”

    张正书突然来了兴致,说到底,中国之所以频繁改朝换代,不过是因为中国人……太能生了。根据张正书所知,唐代最鼎盛的时候,也不过区区五千万人而已。到了宋代,人口几近倍增。现在元符年间的人口,已经突破一个亿了,也就是宋朝人说的一万万人。

    这么多的人口,还能保持稳定的粮价,除了宋朝官府鼓励耕织,不抑兼并以外,就是耕作技术的提高了。精耕细作,已经深入人心。而且人口逐渐南移,开始初步开发了江南。有了这个基础,宋朝才能养得活这么多人口。

    但是……想到宋徽宗自己找死,为了个人信道,开始盘剥百姓,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为了个人欣赏奇石,不远万里从江南拉来的太湖石,还大肆修建园林,建立了延福宫和艮岳;为了个人花销,任用蔡京等奸臣宦官,巧立名目,增税加赋,苛捐杂税,搜刮民财……

    本来北宋好端端的,被宋徽宗这么一闹,得,闹没了。

    中国历史上,还真的就找不到一个还出于繁盛时期的朝代被北方游牧民族所灭的,独宋一家。如果宋徽宗不是这么作死,宋朝因为还是有救的,因为北宋灭亡只是一个意外而已。但意外有时候又往往是注定了的,谁叫宋朝摊上了宋徽宗这样一个皇帝呢?

    张正书想起来了,虽然北宋末年宰相都很渣,但这是一个比渣的年代。虽然章家和张正书有旧怨了,但章惇这人的能力不是盖的。可是宋徽宗上台后罢了章惇的相,又罢了韩琦长子韩忠彦的相,结果蔡京独相长达三年之久,北宋的祸根就此埋下了。蔡京是谁?他只是一个政治投机者,做开封府府尹的时候,他能做到铁面无私,做宰相的时候,他也能做到贿赂公行,卖官鬻爵,弄得天下怨恨纷起,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臭名昭著的“稻田务”,强征暴敛,农民大量逃荒,粮食生产难以为继,北方便起义不断了。

    中国历史的怪圈,大抵都是这样的。粮食跟不上人口的发展,就必定会发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起义。农民就活不下去了,哪里会跟你再做什么顺民?所以你看,粮食问题重不重要?

    虽然,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会减税减赋,与民休息。但人啊,总是记吃不记打,往往生活一好起来,就忘乎所以了。宋徽宗就是这么个典型,怪不得后世评论他说,“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不知道民众劳苦的皇帝,他还会考虑泥腿子的死活吗?所以,北宋的悲剧,是偶然,也是必然的。

    “要是种好田了,这靖康耻能不能避免了?”

    张正书想了想,好像有这么点关联。

    宋江、方腊的起义,让朝廷的部分禁军死在了内讧中,导致在抵挡金国兵锋时,根本没有足够的士卒。别看北宋号称有军队百万,但其实真正能作战的,却仅仅只有十几万。为什么呢?原来啊,北宋士兵的组成,北宋招士兵都是招募一些流民和贫农,哪里有天灾人祸,朝廷就去哪里招募士兵,这样一来,士兵素质低下,当兵只是混口饭吃,哪里有什么战斗力?不过就是拿起了枪杆的泥腿子罢了。要府兵制,或者是屯田制,这样的农民兵也是有战斗力的。可惜,宋朝的兵制是募兵制,这就悲剧了。

    本来就不多的主力军,在北方不断的起义中消耗了这么多,新的军队又没有训练好,战力下降太多了。以至于靖康之耻时,北宋明明有五十万大军,却被区区七万金兵杀得丢盔弃甲,连徽钦二帝都被掳了去!

    好在,如今为时未晚。努力种田,或许能阻止悲剧的产生。

    只是现在都快秋天了,种什么好呢?

    作为一个之前两眼一抹黑,只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家子弟,让张正书脑补出汴梁附近的农作物种植情况,还是有点难为他了。

    “算了算了,明天再说吧!”

    也许是刚刚伤愈,张正书觉得精神很是疲累,此刻眼皮都在打架了。

    月色如水,银光泄下一地。照在粉墙黛瓦之上,颇具韵味,犹如一幅水墨画。

    一夜无话。

第5章 养娘() 
早晨,待得公鸡司晨的啼叫响起之时,张正书便觉得有人在拿着什么东西在他脸上擦拭。他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却见一个婢女模样的丫鬟,在拿着毛巾给他洗脸。

    “小官人,你好转了?”

    这丫头大喜过望,大声喊道:“小官人醒转了,小官人醒转了!”

    张正书有点受不了她的尖声叫唤,揉了揉耳朵,喃喃地说道:“昨晚就醒了,用得着这般激动么?”

    掀开薄薄一层的衾被,张正书伸了个懒腰,感觉身体是前所未有的舒畅。

    “这‘低级疗伤药’都这么厉害吗?”

    张正书想起这个身体,以前起这么早,肯定是一个早上都睡眼惺忪的,哪里有现在的神采奕奕,精神焕发?

    “这个系统,好像也不错嘛,起码在治疗方面堪称神药!”

    张正书正琢磨着,那个丫鬟惊讶地捂着嘴,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说道:“小官人,你能动了?”

    “怎么不行了?这个我来就行了,你歇会吧!”

    张正书一把抢过毛巾,按照自己的节奏擦了起来。

    “等等,小官人,奴家去拿面汤和漱口水过来!”

    这丫鬟一扭头就小跑出了房门,张正书拿着一条毛巾,不知所措。好在不多时,这丫鬟又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水,和一个陶瓷做的杯子进来了。“官人,奴家伺候你洗面罢!”

    张正书哪里能习惯这样被人伺候?连忙说道:“我自己来,自己来……”

    不由分说,张正书已经把毛巾浸入了那热水之中。

    “等等,小官人,这面汤有些烫……”

    这丫鬟还没说完,张正书已经把手浸入了热气腾腾的面汤之中。

    “嘶……还真烫啊!”

    张正书被烫的龇牙咧嘴,他自小不曾劳作,双手娇贵得好似女人手一样,便是连这点热度都承受不住。但是,这样也让他看到了水中的倒影,看到了自己这一世的模样。“哇,好一个小白脸!”张正书有些意外了,虽然大致知道这个身体长什么样,但第一次见到的时候,还是有点震惊。到底怎么个小白脸法呢?嗯,这么说吧,就好像后世的漫画家,用古风画画出的美男子一样。除了瘦弱了些,但白白净净的脸蛋,确实不是盖的。

    “小官人,还是让奴家来吧!”

    这丫鬟说道,脸上有点不忍。

    “养娘啊,我来就行了……”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其实这水不算很烫,只是他这个身体身娇肉贵的,没碰过这么烫的水,自然反应大了些。

    “养娘伺候小官人,是天经地义的,怎么……”

    这丫鬟有点急了,想来抢,但被张正书一瞪眼,她又不敢动了。

    其实,张正书是真的不习惯让人伺候。当然了,这丫鬟的名字也不叫“养娘”,而“养娘”也不是继娘、干娘的意思,更不是那便宜老爹的其他妾侍,只是家里的女仆、女婢而已。也幸亏张正书得到了这副身躯原本的记忆,不然的话,要是把“养娘”当成是家里养着的一个娘,那就丢人丢大发了。

    这些“养娘”,说得不好听的,都是他便宜老爹放高利贷,那些还不起的破产农户,把女儿卖入张家为奴为婢抵债的。原先这些女仆就长得瘦弱,进了张家,虽然有饭可吃,但也不算能吃饱。一天干得活也多,这使得张家的婢女,年纪轻轻的,双手就像个徐娘半老的手了。要知道,这年头洗衣、打扫卫生、铺床叠被……这些琐碎的事,都是这些“养娘”做的。

    让张正书最难以面对的是,在记忆里就连他洗个澡,都有婢女在旁伺候着。更没人性的是,如果主人有需要,她们还得暖床。但很显然,张正书都不怎么感兴趣。因为这些婢女生得不算好看,再加上身子瘦弱,糟蹋她们简直是犯罪啊!

    可这些“养娘”可不这么想,万一给小官人暖床后有了身孕,那她就是“飞上枝头做锦鸡”了。哪怕做不成妾侍,也能做一个贴身侍女,在张家的地位立马拔高了很多。张正书是知道这事的,就连那个倒霉蛋都不向身边的婢女下手过,他更加就不会这么没人性了。兔子不吃窝边草啊!

    “这万恶的旧社会,万恶的地主阶级啊!”

    张正书还是很感慨地在心中叹了一句,虽然很想体验一下腐朽的“地主阶级”的腐朽生活,但这事就算了,太腐朽了。

    至于这“养娘”说的面汤,可不是张正书的早餐,其实就是那盆洗脸水。宋人叫洗脸水叫面汤,洗脚水叫脚汤。如果张正书没有那个倒霉蛋的记忆,肯定会认为这面汤真的是拿来喝的,那就闹笑话了——要知道,汴梁城中的小吃摊上,酒楼里都有面汤卖,而且是烧热的!

    而且这面汤,宋人还做出了花样来,好像什么“张戴花洗面药”“无皂角洗面药”“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冬瓜洗面药”等,既美容养颜又提振精神。啧啧啧,这种商业思维,已经和后世很接近了。

    再说漱口,只见这养娘先用瓷杯舀了漱口水,递上了“刷牙子”给张正书。这“刷牙子”就是宋朝的牙刷,和后世也没什么区别了。这“刷牙子”是用竹木做柄,一头植上马尾,蘸上青盐和药材制成的牙粉,喝口清水,左右刷刷,便完成了漱口。只是这感觉十分不好,随便这么一刷,牙龈就会出血。刷一个牙能弄到满口血,让张正书都想改良这“刷牙子了”。

    如果是大户人家,则不会使用青盐和药材制成的牙粉,而是用一种叫“牙香”的牙膏,价钱不菲。这“牙香”是用香料和药材制成的膏状,很像后世的牙膏了。

    这时候的平民用不起昂贵的牙香,但是用青盐和药材制成的牙粉他们却是消费得起。可这牙粉是干粉状的,沾到牙刷上容易掉。于是乎,这时候又有人发明了另一种廉价的简单牙膏:新鲜折下的柳树枝,剁碎扔到锅里,添水使劲熬。熬到最后,没水了只剩下一锅黏稠的胶状物,用姜汁混合一下,廉价而简单的牙膏就做成了。别小看这种牙膏,虽然只是在前几年才问世,可汴梁城大街小巷里已经风靡一时了,甚至有取代牙粉的迹象。很多人通过熬制牙膏,发家致富的。

第6章 人争一口气() 
“吾儿能起身了?”

    就在张正书感慨“地主阶级”腐朽的时候,一个张正书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传了过来,然后接着又是一个略带哭腔的沙哑声音。

    紧接着,一个年岁约在三十五六的女子,急促地小跑进了房间,一把揽住了正在洗脸的张正书。“吾儿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