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97章

大宋好官人-第297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贝镉脑剖菅睾!M保媸弊急傅锹剑逵脑剖荨

    要说雁门关是大宋的咽喉之地,幽云十六州就是辽国的命根子。辽国的钱粮,大部分都靠着幽云十六州供给的。要是宋辽双方撕破脸皮,大宋完全可以仗着水师的优势,袭扰幽云十六州。也不用攻城拔寨,只要掠夺农户,破坏农田,然后撤回榷场,那就足够辽国喝一壶了。

    双方都投鼠忌器,肯定是打不起来的。只不过嘛,以前是辽国肆无忌惮地讹诈大宋,现在大宋也能反制一二了,总的来说,是只赚不亏的。当然了,这要把握其中的度,万一耶律洪基真的发疯起来,不管不顾要攻打大宋,那就算是玩脱了。章惇带过兵,当然知道守得再严密,也有被攻破的一天,唯有进攻,才能让对方感觉到忌惮。

第609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就在这时候,赵煦也再次询问了几句,万一黄河真的决口,要怎么办。

    王宗望不愧是治水行家,虽然他脑子不清楚,一心要弄成东流。但认命了之后,他倒是有几点启发的:“首先……自然是疏散百姓了;其……其次,就是尽力修复决口之处;若事不可为,则最后手段就是趁着现在,疏浚北流河道,也不用多,只要是大名府至河间府一段,北流撑过去了,则危害就小……小多了……”

    说到治水,王宗望好像有了支撑一样,整个人的脸色都红润起来了,好像回光返照一样。

    “若是在低洼处,挖大湖以蓄水之,王卿以为如何?”

    赵煦紧接着问道,好像有点急迫的样子。

    “挖大湖以蓄水?”王宗望沉思了一会,才说道:“北流……地势落差极大,若是寻得一处佳地,顺势引导水流走向……此事可为也!”这也不是王宗望信口胡诌的,毕竟都是聪明人,只需要想一想,就知道这泄洪之法是不是可行了。

    按照张正书的设想,这治河一事,除了要挖好水库以外,更要注重泄洪。

    洪水一到,这威力绝非凡人能抵挡得住。即便在后世,有诸般科技手段,也难以抵挡得住,最后还是得靠人力堵住缺口。这还是在中国,要是在其他国家,呵呵,那就是除了派出舟艇接济之外,就任由洪水泛滥,冲毁家园,绝对不会去堵什么缺口的。

    大概是汉人自古以来就信奉人定胜天的念头吧,在世界诸般神话故事里,都是神仙移山倒海,唯独汉人的上古故事,是以人做主角的。比如大禹治水,就是汉人不屈服天灾的象征。洪水来了怎么办?汉人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以简陋的工具,愣是把洪水制服了。即便是汉人神话中的神仙,那都是人做了大功德之事才成仙的。比如开天辟地的盘古,比如创造人类和补天的女娲,比如尝百草的神农,比如第一个发现火的燧人氏……

    汉人不屈服的精神,才使得原本毒虫猛兽环绕的中原,渐渐变成了鱼米之乡。

    看看这时候的江南就知道了,随着中原土地的不够用,原本瘴疠弥生的江南沼泽地,已经被汉人迁徙过来,然后逐步得到了开发。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章惇的功劳了,正是因为他打败了盘踞在荆湖之间的割据势力,才使得江南之地真正进入大宋的治所里,可谓功劳甚大。

    也正是因为间接使得民族融合了,汉人才得以大举进入江南,开发江南。

    不然的话,等金兵打来,赵构来到江南,那也是个未经开发的江南,有个屁用?也正是因为江南得到开发,南宋才能以一隅之地,对抗金元一百多年。

    其实,张正书早就知道了北宋这会开始了经济重心南移了,甚至于张正书也派人到江南,大肆收购田地。

    无他,张正书就是想推广占城稻,还要改良占城稻,让江南以最快的速度成为鱼米之乡。

    江南成了鱼米之乡,张正书才能真正掌控漕粮的话语权,才能让大宋不至于连开封府被破了,也无法逃脱性命。冬季且不说,但是在春夏秋季,肯定是能有一条退路的。实在不行,逃到海上也能乘海船到江南,伺机再北伐。

    那时候,怕是岳飞也出山了,张正书在暗中资助,定可一举收复河山。

    当然了,这是最坏的结果,只要赵煦不那么短命,赵佶没登基为帝,这个后手就用不着。但是,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张正书心中思索着,漫无天际的想法怕是谁都捉摸不透,章惇在一旁看了,还以为他不想说话。“这小子是怕露馅了罢,这王宗望是真正的治水大家,要是没了东流的念头,他还是能说到点子上的……”

    章惇自然是料错了,即便王宗望有不同意见又如何?反正张正书是坚定不移这么做的。后果嘛,最多就是亏点钱罢了,治水效果缓慢罢了。反正治理黄河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好在现在蜂窝煤已经推广了下去,过得几年就不用再砍伐树木为柴火了,总算是有一点点曙光的……

    赵煦却点了点头,说道:“王卿所言不错,这水库一事,自是可为的。王卿说得这么多话,想来是乏了。王卿且好生修养,大宋江山,还需王卿日后来匡扶的!”

    王宗望自然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可惜张正书对他们君臣二人的演技不感冒,只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让章惇都觉得这小子是不是转了性子了,居然没有反唇相讥。

    出得王府,赵煦才感慨道:“老臣一个个都如此模样,大宋还有何人来匡扶?”

    章惇却安慰他说道:“官家,这不是还有老夫在吗,只要老夫尚有一口气在,就定会匡扶大宋,匡扶陛下的。”

    赵煦点了点头,却还是沉默不语。

    张正书却笑道:“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本就是常事。再说了,老臣固然是好,却缺乏了朝气锐气。如果满朝都是老臣,那怕是暮气沉沉,再也没半分活力了。虽则我大宋如今国库空虚,但一味求稳,那是不可取的。”

    赵煦却瞧着他,良久才说道:“你懂甚么!”

    张正书却没和他争执,只是弯了弯嘴角,没说话。

    章惇却觉得张正书说得有道理,委婉劝道:“官家,这科举取士,我大宋人才源源不绝,何惧没有大臣匡扶陛下?”

    “那可未必,取士是取士了,但取的都是一些夸夸其谈的腐儒,只懂清谈不能实干的清流,那又有何用?”张正书大为不屑地说道,“不是说科举取士不好,但是你们也得侧重一下做事能力才行。会写文章,懂经典,孝顺仁义就能治理好一方了?我是万万不相信的,说真的,官家你要是有魄力,废除小吏不能为官的桎梏,怕是大宋的效率能比现在高几倍!”

    赵煦一怒,皱眉说道:“休要胡言,胥吏不得为官,乃是祖训,岂能废之?”

第610章 积攒() 
张正书笑了笑,没有反驳。

    要是给赵煦知道,日后的宋江也好,明朝的李自成也罢,那都是小吏出身,是断然不会被文人士大夫瞧得起的,认为他们是蝇营狗苟之辈。殊不知,这些官员才是碌碌无为之辈,要是没有小吏办事,这些官员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

    要知道,虽然宋朝的小吏不算是“临时工”,也算是有点俸禄能养家之辈,但是由于官员并不懂“专业知识”,所以必然是要倚仗小吏办事的。比如吏员熟悉法律条文和工作流程,能够代官理政,逐步成为地方官府中的实权派,就算是地方主官不得不迁就倚仗。这个现象,在汴梁城也是一模一样的,要是主要衙门里没有了这些小吏,那肯定就瘫痪了。

    讽刺的是,要是衙门里没有主官,衙门还是运转无碍。

    这也是宋朝皇帝敢于贬官的缘故,说实话,衙门里有没有主官,一点关系都没有,衙门照常运行。可要是小吏罢工了,那就难办了。所以,别看宋朝皇帝憋屈,连圣旨没经过特定的程序都没什么法律效应,但是皇帝还是掌握了官员的生杀大权的。一个不爽,就能把你贬了。至于借口?呵呵,皇帝贬官还需要借口?

    张正书也知道,定下小吏不得为官这条规矩的宋太宗在想什么,无非就是想维持官吏互不相干的轨道罢了。确切来说,就是维持文人高高在上的地位。终宋一朝,都是推崇文人的。不管是宋太祖也好,宋太宗也罢,到了赵煦这里,也不会例外。

    所以,张正书说让小吏为官,赵煦没当场拿他下狱,都算开恩了。

    浑不知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张正书,还在没心没肺地想着日后宋江起义的事,根本视赵煦于无物。

    偏生这回赵煦有求于他,也不想因为一句话而治他的罪,只是淡淡地说道:“日后莫要说这些浑话,不然朕决不轻饶!”

    张正书心下不以为然,他当然明白赵煦在害怕什么,也不揭穿。

    这也是为什么在历朝历代改革那么艰难的缘故,太多利益牵扯了。没有铁血的手腕,之后只能是改革个四不像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儒家改革,没有一个成功的缘故了。原因之一,就是不敢杀。

    后世太祖早就点明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一场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

    都要革别人的命了,还不使用铁血手段,怎么可能成功?

    真的以为是过家家啊?喊两句口号,别人就会舍弃利益?天真,太天真了。

    所以,张正书不看好章惇的变法,虽然结果可能比王安石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最起码,章惇没有培植起另一个利益集团与旧的既得利益集团对抗,那这场改革就不可能深入人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当然,张正书不会明说,这样太打击人了。

    别说章惇会当场发疯,就连赵煦说不定都会立即将他“咔嚓”了——蛊惑人心,死不足惜啊!

    几个人沉默地走到一处无人之处,赵煦才说话道:“关于治河一事,朕会满足你的。你若是可以,就立刻去疏浚北流河道罢!”

    张正书看着赵煦离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心道:“也就是我这个冤大头而已,要是换了一个人,呵呵,看谁会这么傻……”也算是自嘲了一番,张正书才总算是慢慢地跑回了“京华报社”。

    刚一进门,就迎面碰到了郑月娥。

    “小官人,你怎生又跑着了?”郑月娥心疼地说道,急忙递来一方丝帕。

    张正书笑着接过,说道:“没什么,我都没出汗……”

    “怎么可能没出汗?赶紧擦擦,不然着凉了!”郑月娥急声说道。

    张正书拗不过她,只好轻轻地擦了擦,事实上也真的没啥汗水。他是小跑回来的,这点点路程,再加上他平日里都有锻炼,其实算不了什么。张正书擦了擦汗,突然闻到上面传来的阵阵女儿香气,他才突然醒悟过来,心道:“糟了,可能又会被她误会了……”

    果不其然,郑月娥满脸的幸福状,都低下了头去。

    张正书只能装作若无其事地把丝帕还给她,说道:“不好意思啊,这丝帕弄脏了……”

    “没事,奴拿去洗洗就好。”郑月娥小步快走了之后,张正书才一拍自己的脑袋。

    “卧槽,这误会大发了……”

    其实,郑月娥的事张正书不是不知道,甚至他比谁都敏感。只是有了曾瑾菡这个明媒正娶的妻子,张正书哪里还敢出去招惹?早就听说过,郑月娥在夜里常常独自一人啜泣,特别是最近一个月。最近一个月张家的大事,除了张正书成亲之外,就没有其他了。郑月娥的心思,不用说都明白的。她肯定是看到张正书娶了曾瑾菡,才会伤心落泪。

    “这……冤孽啊……”

    张正书都觉得自己很渣了,明明不敢有歪心思,却屡屡给人家希望。

    这时候,系统嘲讽的声音响起来了:“哟哟哟,装道学先生了?老实说,你不是早盼着这一天了吗?回到宋朝,什么三妻四妾都是很平常啦,像你这样的身世,娶他十个八个的,又算什么事了?”

    “呵呵,你是想我****吧?”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

    “娶一个老婆的才是怪事,放心吧,你最起码都要娶两个老婆的。”系统啧啧说道,“别再装清高了,其实你心中想得很。这个郑家妹子很不错啊,身材又好,样貌也不差,给你做老婆你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都便宜你了,你还不知足。”

    “能不说这件事吗?”张正书烦得很,心里一团乱麻。

    “行,那说说你抽奖的事吧。恭喜你,你又升级了,拥有了一次抽奖机会。但本系统提醒你一句,你现在抽奖,抽到的东西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