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90章

大宋好官人-第290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仿心中哀嚎,要知道今天是和乐楼李行首李师师弹奏唱曲的日子,他千等万等就是等着这一天。可现在呢?被章惇这么一训斥,想要出去是不可能了。

    “要是我早出门一刻,哪有这等事……”

    章仿越想越气,继而把问题全都归结在了张正书身上。“若不是那商贾子,翁翁何时理过我是否去青楼?哼,日后须叫那商贾子好看!”章仿在心中想了无数法子,想要弄一回张正书。但是他悲剧的发现,其实意义都不大。还想说什么的时候,面对章惇那严厉的眼神,章仿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不得不悻悻地踱着步子回房。他倒是很想从后门溜走,可一想到被发现会处置得更惨,他还是忍住了。

    “反正隔三四日,李行首又会出来唱曲儿了,等几日,又何妨?是了,我且用这么几日,填一首妙词,还愁不能见着李行首?”章仿到底是有些阿Q精神,倒也想得通了。

    “气煞老夫!”

    回到正堂的章惇,怒气冲冲地猛然拍了一下桌子,吓得刚刚赶回来的章择低着头,问道:“爹爹,不知道因何事而发怒?”

    “你瞧你生的好儿子,刚刚被家法严惩完,就迫不及待要去青楼了!”章惇怒气上涌,差点毛发皆竖:“传出去,我章家门风何存,章家名声何存,老夫这张老脸往哪里搁?是不是你们嫌老夫在朝堂里的对头不多,愣是把屎盆子往老夫头上扣啊?”

    章惇那个恨啊,有神对手不怕,最怕的是自己这边有猪队友。

    要是别人也就罢了,可偏生是自己是孙子,难道还能大义灭亲不成?

    还不能将他撵回福建路去,要知道在福建路可没人能约束得了章仿了,非得闹出大乱子来。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因为道德有缺、管教不严、家庭丑闻而下台的朝廷大臣还在少数吗?

    章择讷讷地站在那里,他也尴尬啊。他倒是想管教儿子,可是有他母亲在那宠着,管教有什么用?这边受了委屈,那边又给宠回来了。偏生又不能怪罪自己的亲生母亲,章择是有苦说不出。

    好在章惇也是明事理的人,也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什么性子。

    前些年他把儿子带在身边管教,才叫儿子个个进士中榜,位列官班。但自他的官越来越大,空闲时间也就越来越少。别说管教孙子了,就是平日里都要披星而出,戴月而归。这样的上班制度,也和后世相差无几了。工作强度之大,绝非一般人能想象的。

    所以别怪那些京官贪污,实在是太辛苦了啊!

    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娱乐是半点没有,除了和妻子啪啪啪。

    但没有妻子的京官就惨了,只能求助五姑娘。

    反正这么辛苦,不贪点钱银根本对不起自己!宋朝还算好的了,起码休假的时候也多。沐休、逢节放假都不少。要是到了正史上的明清,那才是京官的噩梦之时。要不是想在朝中一展身手的,都想外放为官。最起码落个轻松,还能顺手搜刮民脂民膏,活得极为滋润,活色生香的,赛过神仙。

    章惇想到章仿居然和张正书有过过节,气就不打一处来。

    “今后你亲自督察章仿的功课,一旦有所懈怠,家法伺候!”

    章仿用十个脑袋都想不到,他的爷爷居然会因为一个商贾子而搬出了家法。要知道,章家的家法可不是开玩笑的。章家作为福建路浦城的名门世家,家法之严绝不是开玩笑的。所以章家除了好几代官员,就是这样。

    虽然章家也有不成器的子孙,但也没有纨绔子孙。

    如今章惇蓦地发现了章仿有这个倾向,他哪里拉得下这张老脸?“不止是章仿,章佃、章依、章儋、章倧、章侁、章俲、章仅、章亿、章杰他们都一样,但凡有一日懈怠,你就请出家法,替老夫狠狠管教他们!要是胆敢犯戒,入青楼的,冲撞百姓的,出言不逊的……皆从重处置。一旦你处置不力,就唯你是问!”

    这才是上位者的嘴脸,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如今章惇的孙子,年长的已经二十多岁了,年幼的还有几岁的,一旦管教不严,怕是会惹出祸事来。得了“尚方宝剑”的章择,只能应承下来。章惇冷哼一声,才起身去吃饭了。

第595章 风帆技术() 
最近的张正书有点无所事事,除了时不时接到李家村的报告之外,他更多的时候是做个甩手掌柜,看着底下的人在忙得团团转,他却好整以暇地躺在躺椅上,看着一张图纸。

    没错,这就是系统根据所有风帆船只的优缺点,经过超级计算推演出来的适合近海航行,也能通行大江大河的最先进风帆船只。系统还知晓张正书的心意,特意把船舷提得挺高,放置几门火炮不成问题。

    当然了,综合了几种风帆战舰的优缺点,这种风帆船只载货量不少,吃水挺深,不易侧翻,但也有个缺点,就是不够飞剪船快。不过嘛,这软帆硬帆结合的动力,不管逆风顺风,这种风帆船只都能跑出十节的速度,甚至最高能达到十三、四节。不过嘛,张正书不喜欢那种计算方法,更喜欢用公里,或者里来替代。也就是说,这种帆船利用风力已经是达到极致了,除非改进船体,不然都不会有再高的航速。最慢的时候,也就是逆风了,这种帆船能跑出十九公里每小时,也就是三十八里的航速;最快,也就是顺风的时候,能达到每小时二十六公里!也就是说,在宋朝这会,起码能开出五十二里的速度来!

    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宋朝最快的车船,也就是明轮有桨的人工动力船只,最快也就是十二节航速而已。换算成每小时公里数,则是每小时二十二公里,每小时四十四里那样子。就算是车船在这种船只前面,也要被甩得看不见尾灯!

    毕竟,车船是不可能一直保持在十二节航速的,最多也就是坚持二十分钟左右而已。

    再加上这种帆船可不是只有速度快而已,转向也灵活,采用的是后世船舵,比宋朝的船舵科技含量又高出一筹了。甚至,如果还想再提速的话,还能进入底部船舱,放置十名大汉,像踩单车一样带动链条,使得船体尾部那螺旋桨转动,产生加速力。

    但是嘛,适合螺旋桨的钢铁材料还没弄出来,张正书只能含泪舍弃了。

    要是加上螺旋桨,嘿嘿,短时间内顺风+人力,突破十五节航速还是不在话下的。要是再把传动装置变成蒸汽机,突破十八节都不是问题,而且还能持久坚挺!咦,好像不太对劲?

    反正这种帆船,不仅有龙骨结构,想造多大就造多大;有隔水密舱,不怕触礁;还有绝佳的动力配合,再加上张正书打算研制的火炮,啧啧啧,绝对是这个时代无敌的战舰了。当然了,有了这种战舰,还要弄一些接舷战用的手雷,还有在旁辅佐灭敌的飞剪船。

    再加上系统给的航海图,六分仪设计图,配合着指南针……只要想去,天底下就没有去不了的地方了!

    现在张正书犹豫的是,到底是把这帆船给一般船坞建造呢,还是自己先兴办一个民营船坞,自己打造这种帆船呢?

    要是给别人建造,技术肯定泄漏的了。

    要是自己建造,别人怕是学不了什么,张正书一时间也犹豫了。眼瞅着三月初六越来越近,那就代表着他就要成亲了。成亲之后是和曾瑾菡说好要去杭州一趟的,那这建造帆船的事也要提上议程了。手里有船,才能进退自如,不用再担心受怕。手里有船,才能开展海贸,赚取更多利益。手里有船,张正书才能提前掀起航海时代的序幕,激发出汉人对土地的渴望,驱赶资本去开拓市场……

    没有船,没有能航行万里的船只,这一切都是空话。

    其实,平心而论宋朝的船只已经很不错了,起码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国家的船只能和宋朝的比拟。

    要知道,宋朝海贸商贾最远是已经去到了非洲,远超这个时代。宋朝海商的商船,开至南洋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驶入孟加拉湾,然后入印度洋,经印度洋进入阿拉伯海与波斯湾,远抵非洲东部。每年春夏季节,风从南方来,一艘艘满载香料、象牙、犀角、珍珠、皮货、胡椒、苏木、硫黄等蕃货的帆船,陆续来到宋朝港口住舶交易;冬季,北风南吹,则有数以万计的宋朝海商驾着满载瓷器、陶器、丝绸、布帛、漆器、工艺品、茶叶、果脯等商货的海船,挂起风帆,从各个港口出发,驶往大洋深处。宋朝之前,阿拉伯商人主导了印度洋的海上贸易与航行,但宋朝时,中国海商与船队开始崛起,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船舶,从阿拉伯人手中夺走了大部分的海上贸易。

    这里面的利润,可不止是千万贯的。

    人的本性都是贪婪的,对财富的追逐是永恒的,而阿拉伯人却因为国家内乱、无力维持航线,逐渐让出了印度洋霸主的地位。

    而汉人则抓住了机会,凭着高超的造船技术,很快就取代了阿拉伯人在印度洋的地位。

    要知道,自汉朝开始,中国的造船技术就突飞猛进了。

    诚然,中国的风帆技术确实比西方晚了一些,但中国人一旦拥有了风帆技术,那就像开了挂一样,基本上秒天秒地秒空气。而对船只的研究,也好像嚼了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中国帆船独家的翼面型风帆,风力速度更大,多桅杆错配技术,更能确保船只逆风飞扬。这几样技术,西方诸国在新航路开辟前后才做到。

    南北朝时代,科学家祖冲之就曾尝试淘汰橹桨,用踏板驱动轮轴驾船,发展到中唐时代,终于由唐朝王爷李皋,开发出了大江大河大湖里专用的车船。从此这种船只几经改良,成为中国内河的主战舰船。后路西方见到车船明轮的时候,还嘲笑中国人学他们,弄得不伦不类。殊不知,这种明轮动力结构比他们起码早了一千两百年!

    这也是张正书这个愤青心中的痛,要是争气一些,汉人的科学技术岂会在明清落后于世界?闭关锁国,偏安一隅,只顾着小农经济发展,却忘了观察世界大势。朱元璋虽然驱除了鞑子,可从这个层面说,他是造成中国落后的罪人!

第596章 理由太强大() 
当然了,阿拉伯人也是很聪明的,他们的航海技术也不容小觑。毕竟阿拉伯帝国的图书馆里,藏着东西方的各种技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完美契合,再加上阿拉伯帝国进行大规模的翻译运动,文化发展繁盛,诞生出了独特的阿拉伯文明。像《古兰经》、希腊、波斯和印度等国的历史、文学、哲学和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还有来自中国的造纸术等等技术,都能在阿拉伯帝国找得到。可以说,如果想要在宋朝这时候弄到关于西方的科学,诸如逻辑、哲学、数学、几何学、物理学、气象学、动物学、音乐等学科的书本,还是要向阿拉伯人求购。

    可以说,巴格达图书馆是东方的智慧明珠,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很可惜的是,巴格达图书馆是公共性质的,而中国王朝的图书馆,却是封闭性的,基本不对外开放。

    从这个角度,就能看出汉人有点敝帚自珍的性格了。当然了,也是从统治角度去看的,只有不识字的百姓才是最好管理的。一旦人开启了智慧,那这些人就会想得很多。念头一杂,那就不好管理了,统治者还怎么坐稳江山?

    因为阿拉伯帝国注重引入技术,所以阿拉伯人的航海船只也不弱,起码在宋朝之前,汉人的船只是比不过阿拉伯人的。

    但是在宋朝之后,因为看到了海贸之利,再加上专业的管理海洋贸易的“元丰法”出台,造船技术好像井喷一样迸发出来。而阿拉伯人陷入了内乱之中,也没精力去造船了。此消彼长之下,阿拉伯人的海洋霸主地位就拱手相让了。

    “嗯,要是和阿拉伯人打交道,一定要从他们那里找来几何原本等书,大肆刊印,还要效仿阿拉伯帝国,弄一个大大的图书馆……”

    张正书刚刚升起这个念头,系统的声音就讥笑了起来:“你是不是傻?”

    “你丫才傻!”

    张正书没好气地在心中回怼了一句。

    “你不傻,怎么忘了本系统了?要说到知识储量,哪个图书馆够本系统多?”

    系统呵呵笑道,言语里充满着鄙夷,“怪不得有句话叫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张正书难得老脸一红,他确实忘了系统。

    其实也不怪他,而是张正书下意识减少对系统的依赖。要是事事都依赖系统,那张正书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就好像打电脑游戏一样,自己摸索和看攻略打,那完全是两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