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8章

大宋好官人-第28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来二去的,因为铜钱、白银大量外流,再加上有钱人私铸铜器,所以北宋就开始“钱荒”了。现在这个时候,北宋的“钱荒”还不算明显,但估计再过几十年,这个“钱荒”就真的严重了。铜钱,已经完全渗透进了宋人的生活里。买东西需要铜钱,纳税纳赋需要铜钱,朝廷发放的官俸和兵饷也是铜钱。一旦“钱荒”,那对北宋的经济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张正书也是到了北宋之后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交子”这种纸币,还不是因为钱荒?

    “有没有可能,北宋的灭亡是因为官僚集团、商贾、地主和敌国的共同作用呢?”也难怪张正书会这么想,因为北宋“三冗”问题愈加严重,钱荒就愈加剧烈。发行铁钱、交子,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没有钱的朝廷,就跟明末一样,全国的军队都不听使唤,结果大明亡了。

    只不过这个是张正书的推测,当不得真。

    正当张正书思考的时候,后面传来了一个声音:“说得好!”

    张正书一愣,回头一看,呆住了——不会这么巧吧,又碰到那“曾小官人”了。

    “啊,是你?”

    “曾小官人”显然也没料到,刚刚才分别,怎么一转眼又遇上了呢?

    张正书也感慨,这汴梁城里百万多人,怎么还能撞见呢?不过好在张正书的临场应变快,当即笑道:“这位兄台也是来逛庙会的么?”

    “嗯!”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曾小官人”对张正书的感观大变了。从一开始的“登徒子”到刚刚的称赞,连“曾小官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心道:“他也不是什么登徒子吧,适才他看的那本书……”想到这,“曾小官人”的脸又倏地红了一下,“……都没买,想来也是个实诚之人。只是看他的衣裳鞋履,好似出自商贾之家?”

    然而,这“曾小官人”对商贾出身之人,也不会另眼相待,觉得他们满身铜臭。

    “刚刚兄台说我的话是对的,不知道对在哪呢?”

    张正书摊开了折扇,轻轻扇风,顺便把风送给了那“曾小官人”。因为人挤人,这“曾小官人”身上已经渗出了香汗,张正书闻着那淡淡的幽香,心中感慨:“这小娘子,颇为与众不同……”

    “曾小官人”感受到了张正书的好意,抱以善意的一笑。她不知道真实身份已经被张正书看穿了,但也习惯性地退后了一步,恰好避开了张正书扇出来的风。“刚刚兄台说的,钱赚来就是要用的,我学识浅薄,以为只说对了一半。”

    张正书一愣,然后说道:“愿闻其详?”

    “钱赚来固然是要用的,但怎生用,也是有学问的。”这个“曾小官人”侃侃而谈道,“像贫苦之家,赚了钱要攒着,小心花使,因其赚钱不多,要防着日后有个急事,可以用济一二。普通之家,便可花销大些。富贾官绅之家,自是花钱不愁了。钱若不花,就如同一潭死水,不会流转。唯有花出去的钱,才能使得物事交换,各取所需。”

    张正书有点发愣,这个观点,已经很接近后世对于货币的理解了。

    “难道她也是个穿越者?”张正书有点后怕了,他可不认为这世间的穿越者就他一个。既然他能来,别人也能来啊?

    “能不能看看她的属性?”

    张正书在脑海里,对系统说道。

    “对不起,你的最高属性比她的最高属性要低,洞察技能无法使用。”

    系统合成的声音传了过来,让张正书都大为吃惊。

    “能知道是哪一项属性吗?”

    张正书其实已经知道了,肯定是精神属性。系统曾经说过,但凡是天资聪颖之辈,精神属性值都是超高的。如果这个“曾小官人”不是穿越者的话,那她应该就是属于后者。然而,张正书怎么都想到,洞察技能无法探测的第一个人,居然是个女子。

    “对不起,因为无法探测,所以我也不知道。”系统的声音再次传来,毫无感情地拒绝了张正书的要求。

    张正书明白了,这个“曾小官人”确实是天生的高智商者,不然她怎么会领悟到这个道理?

    “怎么,我说得不对么?”这个“曾小官人”皱着眉说道。

    张正书苦笑一声,说得:“金钱本身是有价值的,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充当价值尺度……”当张正书把后世对于货币的理解搬出来后,这个“曾小官人”呆住了,这是她还没想到的领域,但仔细听听,似乎正是这个道理。

    良久,这个“曾小官人”才说道:“兄台大才,吾不及也!”

第55章 酒阁子() 
然而,来财和“曾小官人”的跟班在一旁听了,满头雾水的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确实,一般人怎么能理解得了这个?要知道,虽然北宋的经济很繁荣,但对于经济的研究,其实还是停留在原地的,甚至还比不上一千多年前的管仲。

    “兄台,此地人多耳杂,不如寻个幽静所在,我等畅谈一番!”

    张正书来了兴致,决定和这个曾家小娘子聊一聊,看看她的天赋到底有多高。

    这个“曾小官人”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答应了:“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于是,几人再挤过人群,寻到了一间正店。

    正巧不巧,这间正店,就是汴梁城七十二正店里最富盛名的一间——樊楼。樊楼在汴梁城东华门外的景明坊,因为老板姓范,所以这樊楼名字的由来,大概也是出于“范”和“樊”同音的考虑。这樊楼非常气派,三层楼高,一连五座楼错落排开。这酒楼,都能比得上后世的六星级酒店了。更巧妙的是,这五座楼还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连成了一体。这种设计,和后世的某些大厦是一模一样的。

    张正书在记忆中,也不是第一次到这樊楼来了。平时,和汴梁城的其它大酒楼一样,樊楼在门口牌门处张灯结彩。进了大门,顺着走廊往前走,就能看到南、北两边的天井小院中,两廊旁边都是一些酒阁子,到了晚上这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更妙的是,这樊楼还是“红灯区”一员,和“和乐楼”是一模一样的,都养着美妓。所以,这酒阁子就是给美妓和客人幽会的所在。

    但现在,张正书和曾小娘子进入了樊楼,自然不是为了狎妓的,而是为了找个谈话所在。

    找了一间酒阁子坐下后,唤来了一些酒食,谢绝了酒保招呼美妓过来相陪的暗示,几人就在这酒阁子坐下。好在,这酒保也见多识广,虽然不认为他们是什么达官贵人,需要找个清净所在谈事,但也只是疑惑而已,走了出来。

    “难不成是富家子,要弄些什么勾当?”

    酒保嘀咕着走了出来,但他的端菜的菜托上,已经多了十几文钱,这是张正书打赏的小费了,酒保喜逐颜开地离去了。要知道,打赏十几文钱的客人不多,就算是有也是富豪巨绅之类的。被一个小官人打赏了这么多,酒保喜出望外。这可相当于他一天的工钱了。

    “兄台,我敬你一杯茶!”

    张正书知道对方是妹子,自然不好劝她喝酒了,只是用还算熟练的手法,冲了一壶茶,斟了两杯,递给了她。

    然而,这曾家小娘子却不领情,说道:“遮莫兄台不能饮酒乎?”

    “好个要强的小娘子!”

    张正书也来了好胜欲,这男人,如何能说不行?

    而且刚刚的酒保,也端上了一壶酒。这一壶酒,不是白酒,而是黄酒。这时候的白酒还没见影子呢,黄酒还是早稻新熟才酿的,也还算可口。烫酒是个技术活,如果不是张正书不想让别个听到,一定会叫个“焌糟嫂嫂”进来帮忙烫酒的。这“焌糟嫂嫂”可是专门为客人温酒的,也是一门职业,在三百六十行之中。

    没办法,现在没有这“焌糟嫂嫂”,只能亲自动手了。

    好在张正书的动手本事也不算差,不就是模仿嘛,能有多难?一边温着酒,张正书一边说道:“聊了这般久,也不知道兄台高姓大名?我姓张,拙名正书,家住汴梁城外八里张家庄内。”

    好了,终于到自我介绍了。张正书这一招倒也用得不错,只是他觉得,这曾家小娘子既然是女扮男装出来的,就不会透露真姓名了。

    “不敢当,不敢当,我姓曾,拙名锦函,家住汴梁城广福坊……”

    曾家小娘子豪爽地答道,如果张正书不曾知道她的本来面目,还真的以为她是一个豪爽的佳公子呢。不过,就算这个曾家小娘子自报姓名,张正书也是不太相信的,因为这很大可能就是她杜撰的而已。

    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说道:“原来是曾兄当面,我且敬曾兄一杯!”

    说罢,张正书斟了酒,递给了这曾家小娘子。

    这新酿的黄酒,其实度数不算高,最多也就十几度而已,甚至可能只是几度。这样的酒,并不容易醉人的。怪不得唐代诗仙李白号称“千杯不醉”,能“斗酒诗百篇”。看着宋朝的杯子,张正书都能自豪地吹嘘,自己的酒量了得了——太小了,比后世一般的酒杯相比,还要小上一圈。再加上低度数的黄酒,张正书还真的就能喝上几百杯,上千杯也不是问题。

    曾家小娘子略微一犹豫,还是一饮而尽了:“张兄,请!”

    张正书笑了笑,也举杯痛饮后,品咂了一番,觉得这温过的黄酒,确实有点滋味。甜甜的,倒是跟后世的饮料差不多。当然,再低度数的酒也是酒,喝多了也是能醉人的。张正书估摸,这酒大概在十度左右,不会再高了。有了这个底,张正书便是喝完这一壶酒,都没问题的。

    “张兄,敢问,你为何对这钱财一道,颇为精通?”

    曾家小娘子有点好奇地问道,一双美眸,紧紧地盯着张正书。张正书瞧着她的眼睛,发现她的眼睛真的很漂亮,好像会说话一样,弯弯睫毛往上翘着,再加上如同黑曜石般的眼珠子,很是吸引人。张正书暗道:“若是换成女装,便是那李行首,也不过如此罢?”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张正书就笑道:“无他,因家父经商,自幼耳濡目染,便也思虑出了自己的见解。班门弄斧之处,还请曾兄多多海涵!”

    “哪里哪里,想不到张兄也是商贾出身!”曾家小娘子好像遇着了知音一样,“我看张兄也是秀才,莫不打算考取功名,来日好跨马游街,一举天下知么?”

    张正书苦笑道:“我家虽有良田万顷,也经商做生意,但这读书嘛,绝非我强项。人贵有自知之明,虽当今官家求贤若渴,只可惜啊,我并非贤人。能办一报纸,抒我胸臆,展我才学,已然万幸了。”

第56章 邀请() 
“何谓‘报纸’?”

    曾家小娘子好像也很有兴趣的样子,甚至连张正书再次斟酒给她,也没有阻拦。

    张正书又是一杯酒下肚,然后才说道:“这‘报纸’嘛,与那小报相差无几。所不同的是,我这‘报纸’,不涉政事,不评边事,只论市井,只讲天下奇闻。此‘报纸’不同小报,有名号,定期发行。且‘报纸’为一张大纸,分为四面四版。头版,我称之为头条新闻。这里会插画一副,说明新闻。头版头条,针砭时事,是最重要的部分。第二版,讲市井趣事。第三版,名家点评诗词歌赋;还对君子雅事进行探讨。第四版,讲小说评话,也配有插图。”

    便是寥寥几句话,让同样出身商贾之家的曾家小娘子眼睛都瞪大了。她不是不知道,这汴梁城中,对于天下消息,是多么的渴求。要不然,这小报也不会屡禁不止了。出于直觉,这个曾家小娘子就知道,这个“报纸”肯定会立时风靡汴梁城的。更别说,爱看志怪书籍的她,对这“报纸”也是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

    “这‘报纸’,便是张兄你想出来的?”

    曾家小娘子惊异地说道,一双好看的眼眸,滴溜溜地打量着张正书。她也疑惑,怎么张正书年纪轻轻,就有这个主意。且不说能不能办成,但这绝对是个创举。

    “不敢当不敢当,只是胡乱弄罢了。”张正书难得“谦虚”地说道。

    曾家小娘子也奇怪,问道:“张兄为何突然要办这么一个‘报纸’?”

    “曾兄可是想听实话?”

    张正书也不怕实话实说的,因为此间无人。

    “愿洗耳恭听。”曾家小娘子连忙说道。

    “其一,这是个人兴趣爱好。”张正书笑道,“这报纸绝对是能赚钱的,想必曾兄也知道。”

    见曾家小娘子点了点秀项,张正书好像得了鼓励似的,继续说道:“其二,便是我的责任了。”

    “责任?此话怎讲?”曾家小娘子有点奇怪地问道。

    “‘天下兴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