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79章

大宋好官人-第279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有些市井之人,在茶余饭后谈论《京华报》上的内容,谈论“家乐福”超市,却对这个“始作俑者”张家小官人是“视而不见”。这样的情况下,史陌有天大的本事,都不知道张正书是何许人也。

    “难不成,小官人是某个相公的衙内?”

    史陌的心砰砰乱跳起来,以为自己的机缘到了。要知道,被一个衙内收为跟班,就算是要求他教授武艺,那也是寻常之事。进了朝中相公的宅邸,还会饿肚子吗?一时间,史陌患得患失起来。史陌虽然不爽贪官,只因为他当时的身份是被剥削者,如今有机会成为剥削者了,他激动之下忘了初衷也是正常的事。就跟宋江听闻招安后的反应一样,史陌想得更多的是自身,而不是其他。

    “我爹可没那个能耐当官……”

    张正书一边说,一边笑着看曾瑾菡在照料着史斌。也许是曾瑾菡没有弟弟,所以对史斌好像个大姊一样照顾,让史陌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那小官人的意思是?”史陌希望被破灭,有点沮丧起来。

    张正书笑道:“史大哥有所不知,我虽然不是衙内,但也颇有些资产。此去城郊李家村不过数里之地,那里便是我开办的作坊了。还有个技校,专门教导小孩童识字,以便日后有一技之长,能自力更生。

    但我那作坊里,有许多能赚大钱的秘密,需要一些习武之人帮忙看护着。我瞧着史大哥枪棒熟练,身手不凡,当可帮我看家护院一番。若是史大哥不嫌弃,我们这就签下契约,可好?”

    史陌一愣:“你要雇俺看家护院?”

    “嗯,这工钱嘛,也不算太多,大抵是一月三贯钱的样子。不过若是立得大功,我自然不吝赏赐的。不知道史大哥,意下如何?”张正书觉得有点亏待人才了,要知道宋江那厮可是大碗吃肉,大秤分金的,区区三贯钱,在汴梁城勉强算高工资了。但是对比起落草强盗,这又是非常不足的。

    “……额……”

    史陌沉吟再三,觉得这事大有可为。即便是做了禁军教头,一月都不知道有没有一贯钱的军饷,可给这礼貌周到的张小官人看家护院,却能有一月三贯钱,这孰轻孰重,是个人都会掂量一二。

    “小官人,你说那技校是……”

    史陌担心的,不是吃饭问题,现在他想知道,他儿子史斌有没有机会读书识字。

    “技校嘛,就是免费教导孩童,但学成之后需要给作坊做工十年……”张正书把技校的规矩说了一遍,听得史陌眼中神采连连。

    “那小官人,俺这不成器的儿子,能不能也读书识字?”

    史陌吃了不读书识字的亏,想要让儿子读书,不求他能考个状元回来,起码能中武举吧?

    张正书一愣,他觉得好笑了。要是不识字,史陌怎么可能考得上武举!要知道,宋朝的武举可不像唐朝那样,只要有力气,会武技就行的了,还要会策问,会兵法,懂得时务边防……反正就是还要考文化,史陌都没文化,武举是不用想的了。怪不得史陌一心想进禁军,原来是这个缘故。

    “这个是自然,只要史大哥愿意,便是史大哥不为我看家护院,我也会让你儿子读书识字的。”张正书笑着,摸了摸史斌的头发。别人不知道,还以为张正书是善心大发,或者是想报恩。只有张正书自己才知道,看着史斌,等于给宋朝减少了一点麻烦,这个买卖也做得。

    “那这看家护院,是要怎地做?”史陌又问道,他已经很心动了。

    张正书把保安队的事情说了一遍,包括出操什么的都没有隐瞒,史陌沉吟了一番,才说道:“小官人,承蒙不弃,俺就跟你混了!”

    “额……”这画风不对啊,张正书满脸黑线,怎么感觉自己好像个黑、社会大哥,来招收小弟一样?“史大哥,你虽然对我有救命之恩,可这契约嘛,还是一视同仁的,必须要签,这个我没办法例外,你看……”

    “签字画押?没问题,拿契约来!”史陌大手一挥,此刻他吃饱了,力道十足,张正书只觉得一股劲风扑面而来。

    “契约都没拟好,待得我们回报社再说……”

第572章 一路吃下去() 
不管怎么说,算是报了救命之恩,也没有让史陌觉得这是被人施舍了。要知道宋人的脾气很怪的,也挺有骨气,即便是赚钱,也要堂堂正正,不会靠人施舍的。当然了,身有残疾,不能自食其力的乞丐不在期间。

    史陌持着棍棒,拉着史斌,像护卫一样跟着张正书,让张正书有了一股安全感。曾瑾菡虽然略有不喜,但通过刚刚惊魂一幕,也知道这元宵灯会并非那么简单的,也就让史陌跟着了。甚至乎,曾瑾菡还想着要不要打道回府了,这汴梁城的治安似乎也不像平日那么好。也许是受惊过的缘故,曾瑾菡看着街道上的每一个人都像歹人一样。

    “姝儿,你没事吧?”

    张正书感觉到曾瑾菡的不妥,因为她的纤纤素手中,满满都是细密的汗。

    “没事……”曾瑾菡强自镇静地说道,殊不知这样真的是欲盖弥彰。

    张正书柔声说道:“你累不累,累的话咱们就不逛了,早些回去歇着。”这也是张正书体贴,如果直接问曾瑾菡是不是怕了,怕是曾瑾菡要不承认。

    果不其然,曾瑾菡虽然略带犹豫,可看着夜幕已经渐临,花灯已然点上,她却舍不得了。要知道,这元宵之日可是一年一次的,即便是曾瑾菡,也不是每次都可以出来玩。更别说,这一次是跟着情郎一起出来,意义大为不同。虽然有点后怕,可身旁跟着一位好汉,再加上有张正书在身旁,天大的事情又怎样?

    “不累,我还要看花灯哩!”

    说着,曾瑾菡蹦蹦跳跳地跑出去,向着挑货的货郎买了一盏花灯,足足花了一百多文钱。当然,也算是物有所值,这货郎的花灯里,就这一盏“仙子”花灯最为好看,上面画的仙子,直欲下凡一样,颇为不凡。

    “郎君,你看这花灯,是不是顶好看?”

    看着像个小女孩一样的曾瑾菡,张正书也弯起了嘴角。可不是么,这十五岁的女生,在后世也不过是个初中生罢了,说是小女孩也没有什么不妥。十五岁,正是青春年华,活泼些自然是好的。

    “是顶好看的!”张正书由衷地赞叹一句,这宋朝手艺匠人的手艺确实不错,这花灯的样式也挺新颖的。虽然不是走马灯,但也不错了。要是走马灯的话,怕是已经买不到了,早被城中富户预定一空。而且,走马灯的价钱也不菲,足足要数百文钱一个,不是富贵人家根本消费不起。所以,那些手艺匠人也懂生意经啊,只拿少数出来卖,大部分都给了预定下来的富户。这样一来,不怕产品积压卖不出去,也不怕价钱起贵了没人买。

    好在,元宵节一年一次,手艺匠人也就这几天赚钱而已,别人也无法眼红。要是羡慕的话,何不自己去学这门手艺?

    相对于花灯,张正书觉得没多少技术含量,只不过是外表好看罢了。

    张正书真正在意的,是沿街叫卖的小吃。张正书惊讶地发现,这年头居然有了汤圆!

    “小官人,要来一碗油锤么?”

    这小吃摊的摊主见张正书眼勾勾地看着那油锤,知道来了生意,连忙客气地招待道。

    “这是……油锤?”张正书瞧着那小吃摊的摊主熟练地将面团包好了豆馅,煮熟后放入冰水中冷却,再捞起来油炸。“滋”的一声响,眼瞅着这油锤化成油炸食品,张正书也来了兴致:“来一碗!”

    “好咧!”

    这小吃摊的摊主麻利地捞起十几个油锤,用竹架子放出在伞上,装缀梅红缕金小灯笼子,架子前后亦设灯笼,敲鼓应拍,团团转走。“小官人,这叫做‘打旋罗’,打好了就能吃了……”待得几分钟过后,摊主再把油锤放入碗中,已满满一碗,而且没有了出油锅的热气。

    不得不说宋人的心思瓷实,卖东西也是足量足秤的,不带半点虚假。

    “来来来,都吃点,这可是应节食品……”张正书用竹签挑起一个油锤,尝了尝味道,果然口感香脆,面团又有点韧劲,再加上豆沙馅料的香甜,除了吃多会腻、会发胖之外,没什么缺点了。

    曾瑾菡也吃了一个,但她怕上火,也就适可而止了。张正书也就吃了两个,剩下的都给了史陌和史斌。史斌最喜欢这油锤了,吃得一张小嘴都是油。

    这还不算,另外一家小吃摊上,卖的是“乳糖圆子”,这东西更像是汤圆了。

    因为这“油锤”是油炸的,而“乳糖圆子”则是水煮的。

    这一家小吃摊的“乳糖圆子”也和“油锤”的做法一般无二,都是用面团包着豆馅,但是加入了蜜糖一起水煮,还在汤里加蜜渍桂花。张正书又要了一碗,吃下去后觉得软糯细腻的“乳糖圆子”加上香甜的汤汁,比起后世单纯的汤圆来说滋味更为丰富。

    “油锤”张正书不敢吃多,可这“乳糖圆子”他却和曾瑾菡两人合着吃一碗,全都吃完了。

    拿出手帕抹了抹嘴巴,张正书真心觉得这宋朝来对了,如果不是来到这宋朝,恐怕他都不知道原来在宋朝,吃汤圆这件事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风俗。还有后世很多风俗,比如舞龙、舞狮、庙会、赶集……都能在宋朝找到前身。

    “如果这些风俗没有了异族入侵的打断,继续发展下去会和后世一样吗?”

    张正书心中突然升起这么一个荒唐的念头,连自己都觉得荒唐。虽然,后世很多人不知道“汤圆”、“元宵”是怎么来的,但这个习俗好歹也还流传了下去。

    放眼望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汴梁城的街道上,好像雨后春笋一样,突兀地出现了很多小吃摊。这些小吃摊上,卖的东西都非常独特,像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南北珍果,皂儿糕、滴酥鲍螺、酪面、玉消膏、生熟灌藕、蜜煎、糖瓜蒌、煎七宝姜鼓、十般糖之类的,曾瑾菡也是个吃货,每一样都买了一些尝尝。

    吃不完?不还是有张正书嘛!

    要是再吃不完,史陌两父子的胃口可是好得很!

第573章 骚乱() 
看着肚子圆滚滚的史斌,张正书真怕这正史上的反贼头子,会变成一个胖子。

    好在,曾瑾菡也吃得差不多了,终于意识到再吃下去是不行的,才悻悻地看着满大街的吃食,噘着嘴说道:“好可惜……”

    张正书自然知道她在可惜些什么,低声在她耳旁说道:“再吃下去可就成胖妞了,到时候我不喜,你可别哭哦!”

    “啊,你敢抛弃糟糠之妻!”曾瑾菡虽然知道张正书是在开玩笑,可还是一把扭住了张正书腰间嫩肉,三百六十度旋转了起来。

    “好姝儿,好姝儿,饶了我吧!”张正书低声讨饶,可周围的人都瞧了过去,羞得曾瑾菡的脸都红了,赶紧撒了手。

    “你这人……”

    曾瑾菡不依了,追着张正书打闹了一番,直到娇喘着上气不接下气,才算是停下来。这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再次回到了御街之前。只可惜这一次,因为人太多了,已经挤不进去。

    “都怨你哩,若是之前不出来,现在我等还不是在里面?”

    曾瑾菡又捶打了两下张正书,张正书却笑着握住了她的柔荑,说道:“我们去找个高一点的地方看,这里看不见……”这话实在,前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后脑勺,确实看不到什么。其实张正书也只是想看看那鳌山的样子罢了,如果实在看不到,那就算了,也没什么好念想的。

    其实,张正书不反对朝廷这么铺张浪费,建造这么大的一个花灯。

    要知道,宣德楼门前的那花灯,足足要比后世的一个篮球场还要大,点上了灯火之后,登时明亮得像白昼一样。这样的一个花灯,自然要糜费颇多。这些糜费,应该是由将作监制造的,这张正书就不提倡了。谁不知道,宋朝的官是出了名的能贪,但凡是经过手的项目,不揩一些油水,都对不起那顶乌纱帽。更别说是将作监了,将作监是什么地方?那可是掌管着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器皿的制作和纱罗缎匹的刺绣,以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这样的衙门,上面明晃晃就顶着两个字——“有钱”!

    从腊月开始就布置的灯会,就等着元宵节这一日,不仅在宣德楼外,皇宫内也有灯山。

    不同于这宣德楼前面的鳌山,皇宫内的灯山叫做“琉璃灯山”,高五丈,上面结扎的人物都用机关活动,还要弄成一栋大彩楼来贮藏起来。等点亮之后,各种彩灯交映璀璨,美不胜收。

    可惜的是,这琉璃灯山普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