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55章

大宋好官人-第255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里哪里,石某也不过是得祖上庇佑,才能有地方施展拳脚而已。倒是张小官人凭自己的能力,将这‘家乐福’弄得红红火火,才令人拍手叫绝啊!”石可斓感慨说道,“石某说句实在话,这等做买卖的法子,我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出来的。张小官人的奇思妙想,石某佩服!”

    两人互相恭维了一番,石可斓又兴致勃勃地询问了这“家乐福”超市的建筑用料,听了之后当场表示,要在祥符石家也建一栋高达八层的大楼,占地面积要超过五百平米。张正书也乐坏了,这简直是送钱上门的财神爷啊!

    “不如请石兄移步至我‘家乐福’超市的会客室,我们详谈?”

    张正书知道,石家的资源多,如果和石家扯上关系,那张家想把摊子铺开来,那就方便多了。

    “恭敬不如从命!”

    石可斓向后面看了看,立时有两个健步如飞的魁梧汉子跟了上来。张正书现在眼力已经不差了,看着这两人淡漠的眼神,和矫健的身手,再加上隆起来的腱子肉,和鼓囊囊的太阳穴,不用说,肯定是习武中人,而且还可能是上过战场的。联系到石家的家世,这两人有九成的几率是石家的亲兵。

    “张老弟,这是我石家的亲兵,一路跟着我是为了护卫我的安全,他们听了我们的商谈,没问题罢?”

    石可斓倒也光棍,直接承认了下来。

    张正书笑道:“我们的谈话又不是什么机密大事,不过是两家合作罢了,多两个见证人也是好的。”

    说着,周铭在前面带路,一行五人来到了会客室。

    会客室里,用的茶叶是张正书自己炒的茶,石可斓看着张正书的泡茶法,觉得有点诧异,但也没多说什么。

    “石兄,这是我亲手炒的茶叶,别处可是没有的,你尝尝看?”

    听了张正书这么一说,石可斓也来了兴致,端起茶杯细细品茗了一番,然后放下茶杯评论道:“虽无点茶之雅韵,但也别有一番清淡之气。茶水入口有些苦涩,但久品之后却有回甘,生津解渴,不错!”

    张正书抚掌叹道:“许多人尝过这茶叶,但点评到位的,也就石兄你一人。”

    石可斓有点惊讶地问道:“这茶叶确实是张老弟你亲手制成的?”

    “如假包换。”张正书淡淡地笑道,“我的厨艺不敢称天下第一,但前几还是很有把握的。炒个茶叶而已,不算什么本事。”

第522章 捆绑销售() 
“哦,张老弟还有这么一手绝活?”

    石可斓有点惊讶地说道,他一直不怎么关注汴梁城的事,对于张正书的了解,也只是几日前听到有什么四轮马车拍卖,他才让人去收集的张正书的情报。虽然祥符是在开封府境内,而且离开封府也很近,但其实石可斓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在祥符的,而是在京东东路之中。因为石守信曾经在京东东路的天平军中呆了十七年,可以说京东东路是石家除了祥符县之外,最要紧的地方了。

    石家虽然在汴梁城也有生意,但石家做得最多的,还是海贸。

    在京东东路,石家与高丽、东瀛海贸,获利不知千万。至于什么茶酒盐铁,那都是小打小闹而已。

    所以听闻张正书会厨艺,石可斓也有点惊讶。在他看来,管理这么多生意的张小官人,还会亲自下厨不成?

    “哪天有机会,请你尝尝我的手艺。哦不,我的手艺你已经尝过了,这茶叶就是。”张正书笑道,“不知道石兄有没有兴趣做这炒茶的生意?”

    “哦,怎么做?”石可斓当然不会放过一个赚钱的机会。

    张正书想了想说道:“说实话,我也没有什么好的茶叶供应商,不过石兄你家大业大,肯定能找得到的。这样吧,我们签订契约,我把炒茶的技法传给你,你一次性给我一千贯钱,当买断这技术就好了。我也不会出售给另外一个人,而且以后‘家乐福’超市里的茶叶,全都由石家提供,你看怎么样?”

    石可斓却有点诧异:“你这‘家乐福’虽然生意不错,但一年下来,能卖多少茶叶?要知道,喝茶的人都是去茶肆的……”

    “非也非也,石兄只看到了其一,没看到其二。”张正书笑道,“我这炒茶法的好处,是简单快捷。你想想看,如果家里来了贵客,第一时间没有茶水招待,那客人会不会不满?要知道,这点茶法起码要一刻钟才能喝,可我这泡茶法呢?只需片刻,就能端上来招待客人了。这样的好处,一旦打开了销路,岂能没生意?”张正书笑着看了看石可斓的表情,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确实,泡茶法的好处之一,就是够简单。

    宋朝的点茶法虽然很雅致,但太费时间了。别的不说,如果怠慢了贵客,这里面的损失可就大了。有时候得罪人,往往是在一些小细节上面。待人接客都十分在行的石可斓自然明白,在细节上做好,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张老弟,我觉得你应该去做使臣的!”

    石可斓感慨地说道,“如果你这张利嘴在谈判桌上,大宋就永不会吃亏……”

    张正书郁闷了,石可斓不知情才这么说,可是做“使臣”,对张正书来说简直是天底下最好笑的事了。要知道,他还在暗中想要刺杀辽国使臣的!这不,一旁的周铭已经忍不住笑意了,借没热水的由头跑出去了,怕自己的笑意引来了石可斓的猜测。

    “那此事算成了?”

    张正书丝毫不介意炒茶的技术传播出去,相反,一旦炒茶成风气之后,肯定有人想要模仿的。就好像炒菜一样,即便樊楼等酒楼捂得再好,炒菜技术不也一样被其他得知了?就算张正书不出手,再过一两百年,炒菜已经根本不是秘密了。

    而且,张正书虽然不会把技术传给第二个人,但不代表他就不能暗示了。单单是“炒茶”二字,已经值得千金。好像炒菜技术一样,只要知道了原理,总有一天会被人摸索出来的,对于中国人的山寨精神,张正书从来没有怀疑过。

    “成交!”

    石可斓笑着说道,虽然炒茶不是什么大生意,但胜在细水长流,这笔帐石可斓还是会算的。“不过,我还是想让张老弟说说,这钢筋混泥土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正书却摇了摇头,说道:“不急不急……”他还要玩捆绑销售呢,哪能这么早就如了石可斓的愿?只听张正书又让周铭去把果酒拿来,给石可斓斟上一杯温酒,对石可斓说道:“石兄,你试试这酒……”

    石可斓微微皱眉,开玩笑说道:“张老弟,这该不会又是你酿的酒吧?”

    说完,石可斓端起酒杯,轻轻啜了一口。“咦?”这果酒的甘甜滋味,混着淡淡的酒香,再经过温熨,完全是极品了。再仔细看这酒液,在白瓷的杯子里,略显得碧绿,就好像一块碧玉一样,让人心旷神怡。“这酒……实乃极品也!”石可斓说完,已经迫不及待一口饮下,露出满足的神情。

    张正书笑了笑,示意周铭继续斟酒,然后才说道:“这酒的确是极品,而且是极品果酒……”

    还没说完,石可斓已经愣在那了,肢体动作有点僵硬,然后才强笑道:“张老弟,你不会在开玩笑罢,这酒是果酒?”

    “没错,是我的秘法酿出来的极品果酒,世间无二。即便是西域葡萄美酒,也比不得。”张正书大言不惭地说道,其实还真的就是这样,哪怕是后世的葡萄酒,也是有种苦涩的滋味在里面的,宋人并不喜欢喝。宋人也不喜欢喝很烈的白酒,反倒喜欢软软糯糯、甜滋滋的黄酒。石可斓也不例外,他原本以为是极品粮食酒,没想到居然是“低贱”的果酒。怪不得他好像吃了屎一样难受,按理来说,石可斓这样的身份,是断断不肯喝“低贱”的果酒的。

    “这果酒有甚么名堂?”

    石可斓倒也算豁达,尝过这果酒的滋味之后,他倒不觉得有什么了。相反,他回过神一想,这果酒这么好喝,这是一个极大的市场啊!想到这,石可斓的心也忍不住猛烈跳动了起来。宋人喜欢喝酒,一年下来朝廷的酒税都非常可观。恰恰,这果酒不在榷酒的范围之内,可以行销全国。这里面的利润,可想而知!没人会嫌弃赚钱赚多一点的,哪怕是被誉为大宋首富的石家也一样,石可斓心动了。

第523章 财大气粗() 
“实不相瞒,这果酒原本又苦又涩,我加了一点东西进去,它就变成这样了。这样的果酒,我也没制造太多。但来年,我已经准备在秦凤路、永兴军路大肆收购果子,准备酿酒。不知道石兄有没有兴趣进些货,销售这果酒呢?”

    张正书的话,好像带着无穷的诱惑力,让石可斓半点都拒绝不了。

    “可这是果酒啊?”

    石可斓还是有疑虑的,果酒低贱,能卖出什么好价钱来?要是赔了,这可是件大事。

    张正书笑道:“我有个法子,保管很有用,绝对能很快打响名头。不怕跟石兄说,这两日来,我这‘家乐福’超市一直在搞个试喝活动,还搞促销,这果酒的销售十分喜人。如果石兄按照我这法子向各路酒楼脚店推广的话,想必不用一月,足以让整个大宋都迷上这果酒。只是如今果酒存量不多,暂且只在开封府销售罢了……”

    石可斓没法否认,张正书的话太具有诱惑性了。不过,还是这极品果酒有实力,让原本看不起果酒的石可斓都迷上了这果酒的滋味,一杯接着一杯,看得周铭都有点口渴了。要知道,周铭号称是酒色双绝,他原本也有点看不起这果酒的。但看着石可斓一杯接着一杯,他也有点疑惑了:“这果酒真的那么好喝?”

    “张老弟啊,你真的这么看好这果酒?”

    石可斓还是有点疑虑,虽然石家一直在经营酒品,但其实并不算多。如果张正书的铺货量太大,石家也要评估里面的风险才行。毕竟果酒的有不确定因素在里面的,石可斓也不敢太过冒险。

    “看好说不上,但国人肯定喜欢喝。”

    张正书很肯定地说道,“现在欠缺的就是宣传,不过你也知道的,樊楼差点被和乐楼抢了汴京第一酒楼的名号,是《京华报》大力宣传樊楼的‘和旨’、‘眉寿’,誉之为‘仙酒’,樊楼就活了,巩固了汴京第一正店的地位。而这《京华报》,也是我的产业……”

    其实话说到这,已经很明显了。

    石可斓知道张正书是什么意思,只要广告打得好,没有什么卖不了。石可斓虽然没总结出这句话,但意思他是领悟的了。“张老弟,你要自己帮自己打广告?”

    “这个是自然的。”张正书理所当然地说道,“手中有资源都不懂利用,这是傻子才做的事。再一个,我这酒叫做‘仙醁’,你想想看,一旦传播开去,有多少文人雅客趋之若鹜?”

    “哈哈,这个词用得可不太好……”

    石可斓哈哈大笑道,有了成功案例在前,他心中就有底气多了。要知道,石家经商人才也不少,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做主的。所以,石可斓需要一个理由,说服石家插手这个生意。不管炒茶,还是果酒,他都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才能让石家上下集中全力铺货、售卖。

    张正书的嘴角弯起了一个轻蔑的弧度,实事做得越多,张正书就越是鄙夷朝中那些不知所谓的官老爷。整天只会吹牛扯淡,一件实事都做不来。好不容易有一个愿意做实事的人了,还千方百计往外面排挤。也对,朝中大多都是既得利益者,最需要的不是变革,而是稳定。但就是这种思想,最终吃亏是还大宋。

    “反正啊,那些文人骚客肯定会为之疯狂的,甚至喝了酒之后诗兴大发,要学那李太白。”

    张正书嘴上这么说,其实心中更加不屑。宋朝文人的功利心太重了,学李白是根本不可能的,有哪一个文人能像李白这样洒脱,说辞官就辞官?别说辞官了,就算被贬,他们也要费尽心机要回到中枢。也许这些文人骚客的出发点是好的,哪一个文人骚客心中没有一个施展胸中所学,实现心中抱负的想法?但现实却让他们成了争权夺利的政客,实在是造化弄人。真正幸运的,还是那些没做官的文人,起码他们会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做私塾老师之类的活计,总算是为大宋发展添砖加瓦了。

    “不错,这‘仙醁’确实是好。”

    石可斓承认道,“这秘方想来很奇妙罢,都能说是点石成金了!”他这么说也不算无的放矢的,要知道果酒本是贱物,即便是一大坛,也就几文钱,还不够那个装酒的坛子价钱高。所以乡中农户,大多是自己拿酒器来沽酒。说是果酒,其实就是又苦又涩,甚至还带着酸味的水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