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42章

大宋好官人-第242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事,先学着做一下嘛。”张正书柔声说道,“其实也不用你写什么文章,只需要管理一下那些秀才就行了。反正他们也不敢得罪你的,得罪你的话,他们还想不想要工钱了?”

    说着,张正书都笑了起来,“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账房先生啊,结工钱的时候,故意卡一下,他们就难受了。”

    郑月娥也笑了,她也不是不知道这些个手段,只是不曾使用过罢了。

    事实上,确实没人敢得罪账房先生的。

    哪怕是大商贾,也怕账房先生处心积虑贪墨了钱银。

    不过,张正书仿照后世的制度,实现了会计和出纳分离,就没有这个隐患了。再加上借贷记账法,可以说是杜绝了绝大部分的假账。

    “那奴就试试罢!”

    其实,郑月娥心中是窃喜的,张正书看重她,岂不是说明张小官人心中是有她的?

    想到羞涩处,郑月娥居然红了脸,快步离开了。张正书也是莫名其妙,怎么说得好好的,郑月娥突然就头也不回地走掉了呢?是不是他得罪了郑月娥?“没有吧,刚刚我没说错什么话吧?”

    “刚刚那小丫头片子的心跳,已经超过了平时的平均数。”

    突然间,久违的贱贱声音响起,原来是系统又展露脸面了。

    习惯了系统的神出鬼没,张正书也是没好气:“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出声之前能不能给点提示,人吓人,吓死人的。好在我心脏承受能力强,不然给你天天这么吓,早就得心脏病了。”

    “按照你现在的体质,得心脏病的几率为零。”系统嘿嘿地说道,“连本系统都看出来了,那丫头是喜欢你,你就没点表示?”

    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我特么都没拜堂成亲,你丫的就叫我去勾搭其他妹子?”

    “这有什么关系,这是宋朝,不是二十一世纪!”

    系统鄙夷地说道,“在宋朝你还想着一夫一妻,你是不是傻?本系统检测了一遍,发现你的机能还不错啊,不然还以为你不行了呢?”

    张正书坚决地摇头说道:“一个女人都够麻烦的了,还要多一个,那简直是噩梦!”

    “随便你吧,反正那丫头你是肯定要耽误人家的了……”系统嘿嘿地说道。

    张正书冷冷地说道:“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我安排多几个好男人给她认识不就行了?在宋朝,什么妹子嫁不出去?只要我想,帮忙置办一点嫁妆,哪怕是母猪都能嫁出去!”毕竟宋朝的嫁妆要求太高了,如果张正书肯为一个女子置办嫁妆的话,那确实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

第495章 辽国秘闻() 
“随便你吧,反正你这人就是口是心非。别以为本系统不知道,你觊觎人家李师师很久了。”

    系统好像一个恶魔一样,直接把张正书心底的想法翻了出来。

    “你别乱说啊,小心我告你诽谤!”张正书的心不争气地猛跳了起来。

    其实张正书也不得不承认,继承了这个身体,每次见到李师师都会有不一样的反应。甚至每次想到李师师的容颜,张正书的心都不由自主地猛跳。可张正书知道,这并非是他最真实的想法,而是抑制不住的生理反应罢了。但系统不知道啊,这煞笔AI人工智能,只会检测心跳、肾上腺激素、荷尔蒙等数值,以为这就是爱情了。

    呵呵,殊不知是个男人看到漂亮女人,都是这么反应的。

    不过,和一个非人的系统讨论人的心理反应,本就是一件没意义的事。

    “不和你扯淡,你快帮我算一算,要是刺杀了辽国使臣,那大宋灭掉西夏的几率有多大?”张正书心中也是没有底,只能让系统来推算了。希望高科技能算出最准确的结果,那张正书就有时间去布置下一个计划了。

    系统沉默了良久,然后才蹦出一句话来:“缺少样本,无法完全估算。”

    “要你何用?”

    张正书本来也不抱希望,听系统这么说,只能鄙夷地说了这么一句。别人得了外挂是秒天秒地秒空气的,他倒好,活得悲催得要命。

    “你以为计算量不大?本系统告诉你,每个人在未来的反应,本系统都要计算进去,设立模型,然后用有限元分析,得出一个类似的模型,才能推算出概率。以你简单的头脑,一辈子都别想你弄明白这个原理。你什么条件都不给,叫本系统算什么?算个屁啊!本系统%¥……*”

    张正书不想再听它的吐槽,当即关了它。

    “聒噪!我还治不了你?”

    默默地嘚瑟了一下,然后张正书才神情一肃,心道:“这可麻烦了,要是因为这个举措让辽国兴起了动刀兵的想法,那大宋挡不挡得住呢?”

    张正书抬头看了看天空,没人能给他答案,因为历史的走向往往都是由一些不确定因素决定的,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在正史上辽国并没有趁机攻打大宋,但辽国使臣被刺杀之后,会不会让辽国兴起刀兵?谁也不能保证,因为是打是和,很大程度是出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一个人的裁断。

    不过,张正书觉得耶律洪基应该不会打。

    根据“黑客”的情报,耶律洪基的身体状况不算好。

    这个消息,在辽国境内都是被封锁的,哪怕是辽国的大臣,都未必知道。

    而“黑客”能得到消息,完全是因为金钱的作用。不得不说,在金银的攻势下,怎么都有漏洞的。这个消息,还是从辽国宦官那里买来的。说来也是讽刺,辽国的宦官,居然多是以汉人充当。这都是因为在圣宗时期,辽国就以掳掠汉人阉割为宦的方式,对辽国宫室内宦官数量的补充。后来,大概是觉得契丹人比较少,所以一直把掳掠过来的汉人阉了,充当宦官。

    汉人的思想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被阉掉的汉人,除了忍辱偷生之外,对辽国的恨意,可以说是整个辽国里最高的群体了。

    “黑客”都不用花费什么功夫,给点钱银,再唆使两句,这些宦官就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辽国宫廷里的情况都说了。

    只不过这些宦官也不算清楚内情,只是说耶律洪基的饭量减少,容易暴怒,甚至还会打杀宦官……最关键的是,辽国的医官时不时就出入耶律洪基的寝宫,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当然,送药这么关键的事情,这些辽国的宦官自然是看不到的,但其实通过蛛丝马迹,就足以分析出耶律洪基的身体状况了。

    可能辽国大臣都没收到什么风声,可宫中的宦官是绝对瞒不过的。

    做得再保密,都会露出一点点马脚的。有这么些个线索,其实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欲盖弥彰啊,如果不是耶律洪基身体出了问题,为什么医官进宫的时候都要乔装打扮,从侧门进来?

    再加上张正书知道正史上耶律洪基也熬不过多久了,也就是这么两三年的事,也就是说,耶律洪基身体出问题是很符合常理的。

    “耶律洪基身体出问题了,那就代表着辽国的政治进入了动荡期。”

    张正书分析着辽国的继承人制度,发现辽国再怎么邯郸学步,也遮掩不住一个现实——那就是辽国贵族有私人兵马,只要他们有野心想当皇帝,那么在老皇帝殡天之际发难是最有希望成功的。耶律洪基不知道自己会什么时候死去,他不可能为西夏白白消耗辽国皮室军的实力。一旦耶律洪基挂了,没有军力在手的新皇,肯定会被人赶下台的。

    “耶律洪基不敢赌,哪怕大宋灭了西夏,耶律洪基最多也就打打嘴炮的样子!”

    张正书想明白了这件事,反而松了口气。

    什么耶律洪基陈兵边境,那都是吓唬人的。耶律洪基是一个还算合格的皇帝,在皇位继承的紧要关头,他不会放手去搏一把的。要是耶律洪基这么做了,他分明是不想让皇太孙顺利继位了。人都是有私心的,耶律洪基不可能为别人做嫁衣。可惜在正史上大宋上下都没有得到这个消息,拿捏不住耶律洪基的把柄,才吓得连占领的西夏土地都不要了,和西夏和谈起来。

    “说不得,我要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才行……”

    张正书心中有了断决,自然想到了赵煦。

    只有赵煦,才能决定是打是和。只要辽国不敢打,那大宋就可以放手施为了。根据国力的高低,大宋灭掉西夏,不过是迟早的事。但也不宜拖得太久,要知道赵煦在正史上也是这两年的事,一旦拖得久了,肯定会生出变数的。一旦赵佶上台,那大宋立马就回到从前只挨打不还手的日子,成了任人欺凌的善马,这是张正书最不愿意看到的。

    弱肉强食,如果大宋没有这个觉悟,那它就该亡!

第496章 明争暗斗() 
大宋安抚司,突然收到了一个情报,关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

    安抚司不敢怠慢,这个情报立马送进了枢密院,由枢密院再呈递给了大宋皇帝赵煦。

    “耶律洪基身体出了问题?”

    赵煦在垂拱殿中看着这个情报,半信半疑地说道。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事情了,虽然宋朝反击了西夏的进攻,但宋朝的朝堂不算稳定。因为同知枢密院事林希背叛章惇,前两日被贬知亳州。同时,御史中丞邢恕罢知汝州。林希是自己作死,而邢恕也是半斤八两。章惇想除掉林希很久了,但邢恕一直在阻挠,他反复强调林希没有错。得,章惇这两日总算找到了由头,把这两个碍眼的一同贬了。

    因为朝中官员动荡,冲淡了战胜西夏的喜悦。现在赵煦头疼得紧,不知道怎么给枢密院安排人手了。要是不制衡的话,枢密院里曾布一家独大,那确实是挺糟糕的事。还有御史中丞的人选,也挺让人头疼的。

    不过怎么样都好,章惇的做法还真的让人找不出什么毛病来。

    林希也就罢了,特别邢恕,那就是一个小人得志,便退其狡谋,屡设奸计,误国误民的奸佞,贬了他是应该的。邢恕曾师从程颢,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时贤士争相与之交往。但邢恕这个人天资反覆、善为表露,外持正论却内藏奸滑,最喜欢就是罗织罪名。比如污蔑宣仁太后当年有废哲宗之谋,给司马光、吕公著加了一大堆子虚乌有的罪名。赵煦其实还是挺欣赏这个人的,因为邢恕很懂得讨赵煦的欢心。

    殊不知,在正史上,章惇早就下手将林希、邢恕给处理了,搁到现在才处理,也不知道是不是张正书穿越的蝴蝶效应。

    如果枢密院不增加官员,那就是章惇和曾布在斗法,倒也无伤大雅。

    御史中丞的位置很敏感,适合的人选不多,赵煦比较中意安惇,就是不知道他是不是章惇的人,会不会起用罢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换句话说,宋朝根本不缺想当官的,缺的是能把官当好的人。赵煦更在意的是,耶律洪基的现状。要知道,以往安抚司用了那么多手段都无法渗透进辽国皇宫,为什么这一次却突然得到这样的消息?

    赵煦不得不怀疑,这是一起阴谋,专门针对大宋的阴谋。

    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一旦西夏支撑不住了,那辽国肯定会出手的。辽国一出手,不可能将耶律洪基的身体状况给泄漏出来的。算起来,耶律洪基都六十多岁了,确实到了随时就挂的年纪。可安抚司每每传回来的消息都是,耶律洪基身体不知道多好,能吃能喝,每年秋天还能骑马打猎。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传出来耶律洪基病重的消息,那是不是有点欲盖弥彰了?

    这简直是在告诉宋朝:辽国皇帝不行了,他肯定不敢出兵打仗的,要动手搞定西夏你就快一点,错过这个机会你就很难再拿西夏怎么样了。

    赵煦觉得这是阴谋,要是大宋真的不管不顾辽国,辽国却一反常态动了刀兵,那找谁说理去?

    只是赵煦万万没想到,这确实是专门针对大宋的,只不过是张正书想提醒赵煦,不要中了契丹人的恐吓计谋。说到打仗,辽国现在是打不起,也不敢打。一旦打了,怕是连耶律洪基家的皇位都保不住了。

    赵煦无奈地放下了这份情报,问身旁的彭元量道:“你觉得耶律洪基是病了吗?”

    彭元量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耶律洪基已到了花甲之年,绝非壮年可比……”

    这句话其实就是暗示着,耶律洪基时日无多了。

    中国人讲究的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过了五十岁,就知道人生其实没有多少年的活头了。六十岁,等于一只脚已经踏入棺材了。

    都说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就如同辽国了解大宋一样,大宋也很了解辽国。若非在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