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36章

大宋好官人-第236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渐渐的,张正书才品咂出味道来,这丫头片子是想撂担子?

    “哎呀,郎君把控大方向,妾身给郎君写武侠小说,其余文章都交由编辑,那不就成了嘛!”曾瑾菡拉着张正书的手撒娇道,“人家也是想帮帮郎君而已……”

    张正书受不了了,这画风不对啊,怎么曾瑾菡突然就使出撒娇这一招撒手锏了?经过两人的摩擦,哪怕是隔着厚厚的衣裳,张正书都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有了不可描述的反应,他连忙制止了曾瑾菡:“好了好了,让你打理,让你打理行了吧?”

    曾瑾菡似乎也察觉到了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妥当,心虚地瞧了瞧周遭,发现没有旁人在,这才放心了下来。但一张吹弹可破的脸蛋,此刻也已经红得像煮熟的大虾一样了。不过,尽管曾瑾菡低着头,那一种软惜娇羞之情,竟难以形容。特别是穿着宽松的儒袍,张正书有种别样的情愫在飚升。

    “我这未来娘子,似乎也挺漂亮的……”

    一直以来,张正书潜意识里都觉得,曾瑾菡不如李师师美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李师师的容颜,比之后世的明星亦不遑多让。曾瑾菡嘛,则胜在可爱,脸上还有着些许婴儿肥的她,十分养眼。可今日再仔细瞧瞧,曾瑾菡的眼睛里蕴含着一股灵气,明净清澈。再加上秀挺的琼鼻,白皙的脸蛋,恰到好处的红唇,换上女装也是个小美人儿。

    此刻她在撒娇,张正书似乎也很享受这样的情形。

    男女之间,总是要通过一些互动增进感情的,比如亲密的接触,最是能让人意乱情迷。

    “姝儿,你再这样就擦枪走火了……”

    张正书的身体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已经初具规模了。虽然看起来还是很瘦弱,实际上已经开始长肉,也比之前健康了不少。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儿,哪里经受得住小美人儿的撩拨?

    曾瑾菡也是满脸通红,连忙放开了张正书的手臂,啐道:“你这人!”

    “嘿嘿……”张正书尴尬地笑了笑,转移话题道,“若你去打理超市了,那这报社应该再找一个人来做主编才行。我要管着那么多作坊,怎么可能时时刻刻都盯着报社呢?”张正书在为自己找借口,其实作坊有人在管理,他只需要看到财务报表、人事变动就行了,根本不需要他操太多的心。报社这边更是如此,因为逐渐上了正轨,报社的经营也是有迹可循的,培养起来的编辑也能独当一面了,再加上曾瑾菡在主导,基本上不需要张正书操心。

    实际上,张正书每天的生活就是——偷懒,当一条咸鱼。准确来说,是在做梦的咸鱼。

    每天早起锻炼之后,张正书就往小楼的躺椅上一躺,沏上一壶茶,一躺就躺到中午。临近中午了,去厨房做顿饭,吃饱了陪着曾瑾菡在后院逛一逛,或者出门去逛一逛,又回来接着躺。只有在李家村来了消息,让他拿主意,或者报社的生意上门时,其他生意上门时,张正书才起身处理一下。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好几天了,连曾瑾菡都看不过眼了。

    “那郎君真的是大忙人啊!”曾瑾菡的语气里,倒像是带着揶揄的意思。

    张正书觉得脸上挂不住,别人不清楚,曾瑾菡哪里能不知道呢?

    “这几天我是想休息一下而已,其实我也有在做事啊……”张正书心中还补充说道:“我可是在密切关注西北战事,还有辽国那边,这可是关乎大宋生死之事!”当然了,这种事绝不能让曾瑾菡知道的,平白为他担心。毕竟,这可是掉脑袋的买卖,一个不慎就满盘皆输了。越少人知道,就代表这种事越安全。甚至,曾瑾菡都不知道有“黑客”的存在。

    “是了,我们的张小官人最是勤奋不过了!”曾瑾菡掩嘴偷笑起来,“每日都会钻厨房哩!”

    张正书对这种事根本不以为耻,反而洋洋得意:“那是,我要是不下厨,恐怕你都不想吃饭了!”

    曾瑾菡啐道:“你这人!”

    “我说的是实话啊,你叫满城贵胄出来,看看哪一个会做饭的?就我一个好吗?我立志要做一个商贾中最会做饭的,厨子里最会赚钱的!”张正书大言不惭地说道,听得曾瑾菡吃吃笑了起来。

    “哎呀,你这人好生惫赖,十句话里没有一句是真的,不与你说了。”曾瑾菡哪里不知道,张正书的志向绝不是炒菜做饭这么简单的,要不然他就不会去弄作坊、弄报社、弄银行、弄超市了……。这事曾瑾菡也很清楚,知道张正书是在说笑而已。

    被插科打诨逗走的曾瑾菡,带着笑意进了书房,继续去写《射雕英雄传》了,而张正书却站在院中,仔细地思考着。

    “西北战事,应该已经落下帷幕了。算了算时间,早就过了十三天。只是为什么战报,还没有传来呢?”张正书也觉得奇怪,现在都快十一月中旬了,按理说战报传得再慢,都应该传到汴梁城才对的啊!

    就在这时,街上突然喧闹了起来。

    张正书分明听到一声:“大捷,西北大捷!泾原路经略使章楶、平夏城守将泾原路供奉官郭成、知镇戎军折可适、熙河路副经略使王愍大破四十万夏军,俘虏无数,掳获牛羊无算……”

第483章 捷报传来() 
张正书恍惚了一下,感觉有点不敢相信。“战报传来了?”

    直到整个汴梁城都陷入了狂欢之中,张正书才发现,这是真的。

    消息是据说日行四百里的“急脚递”传出来的,北宋与西夏的战争,经常利用急递铺传送紧急的军事文书。大捷的战报,自然不会例外。

    所谓的“急脚递”,其实就是快马加鞭。宋朝的邮驿传递有三种,一是步递,一是马递,还有就是“急脚递”了。步递用于一般文书的传递,是接力步行传递。这种传递同时承担着繁重的官物运输的任务,速度是较慢的。马递用于传送紧急文书,一般不传送官物,速度较快。但因负担这种传送任务的马匹大部分都是军队挑选剩下的老弱病马,所以也不能用最快的速度承担最紧急文书的传递。

    “急脚递”,自然就是快马加鞭了。这种“急脚递”,只有在某些地区重点设置,且风雨无阻。急脚递的驿站也很好认,区别其他驿站。首先,“急脚递”的门楼是红色的,上面还有十二时轮子一枚。里面的铺兵时刻准备着,有夹板和铃攀各一副,缨枪一支,行旅的包袱和蓑衣各一件。一有任务,立即打马出发,把信件交由下一个“急脚递”。通过快马加鞭的方式,不间断地把信件从西北送到汴梁城。不用三天时间,就能在汴梁城接到西北的战报了。

    从时间上推算,也就是说大抵是在半个月前西夏人犯边的。再往后推断,也就是说,三天前就打赢了守卫战,准备扩大战果了。

    想到这里,张正书猛然跳了起来,跑上小楼,倚着栏杆眺望北方。

    那里,另一场不见硝烟的战场开启了。

    能为大宋争取多一点时间,就看曹锟的了。

    “不知道周铭那边安排得怎么样了……”

    情报工作的很难做的,除了细心以外,还得保证自己的身份没有泄漏。更重要的是,要搭建起一条联络线,花费的金钱可少不了。单单是养着这些“黑客”暗探,张正书每个月都要扔出去几千贯钱。

    也就是说,张正书这段时间不但没能赚回多少钱,反而更加亏钱了。

    且不说管家张通长吁短叹,素来看张正书不顺眼的姨娘们,更是冷嘲热讽,各种奚落。这些话早就传到了张正书的耳中,但张正书一点都不怕。那些人,注定了是与张家无缘的了。说句不好听的话,一旦张根富故去,张正书绝不会留着这些人在张家的。最多,就是另外建个宅子,请他们过去住而已。至于每月用度,更别想像现在这么挥霍,能维持体面的生活就不错了。

    张正书可没那么好脾气,人家左右看你不顺眼,你还腆着脸去“孝敬”她们。不过,大宋到底是倡导以孝治国的,这件事表面还得做得好看一点。不过张正书也不怕自己的名声臭了,反正他的名声本来就不怎么好听。

    “郎君,郎君,你听见了吗?”

    这时候,曾瑾菡的声音自下面传来。

    “嗯!”张正书此刻也收敛了心神,“新一期的《京华报》准备妥当的话,就立即付印罢!”

    张正书有系统,只要历史走势没有改变,那系统记载的历史,就会真真切切发生了。所以,张正书之前写好的新闻稿,就有了用武之地。即便写得模棱两可,但对战场的描述,却异常到位。宋人就喜欢看这些东西,更后世无数愤青喜欢上军事网抠脚敲键盘一个样。因为宋朝屡战屡败,已经触及到汉人的自尊了。如今总算打了一场扬眉吐气的胜仗,怎么能不大吹特吹呢?

    曾瑾菡得了张正书的肯定,连忙去准备了。可以预见,若是顺利的话,明日《京华报》就会一时洛阳纸贵的。因为是“独家报道”,这一期《京华报》卖出几万份是必然的事,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打破销售记录罢了。

    唯一会郁闷的只有勤卷堂的陈掌柜,因为现在张正书的印刷作坊也建立起来了,根本不需要他印报纸了。眼瞅着一大笔细水长流的生意不见了,换个人也会不爽。但由于勤卷堂有了张正书新研发出来的铅活字印刷术,印刷速度是普通书坊的三倍以上,以至于汴梁城中新开的报纸都找上了勤卷堂,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而且让勤卷堂陈掌柜发不起火的是,张正书的油墨、纸张都是从他这里进货的。就连技校用的课本,也是勤卷堂印刷的。而且,勤卷堂的书架上,也出售技校用的课本。张正书并不打算敝帚自珍,这些基础性的书籍,如果能让大宋的子民都学会了,那绝对是一件幸事。

    更重要的是,这些书籍若没有一个专门的老师教授,估计除了农学一书以外,其他都没有人学得会。所以,即便在勤卷堂上架了,也少有人问津。不过这也没事,反正张正书也不认为宋人会钻研这种“奇技淫巧”。那些宋朝秀才,都削尖了脑袋想往科学一途钻,能静得下心来研究科学的,少之又少。可能只有像沈括这种兴趣浓厚,还有一定空闲时间的官员才会钻研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力量也是国力高低的体现,可惜宋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整个中国古代能意识到这一点的人都不多。想想也是,在儒家主导的社会体系里,还有谁会在意科技的进步啊?

    只是这些文官不知道,平夏城在历史上可是差点被攻破城池的。毕竟是几十万打两万,兵力太过悬殊了。但这次不一样,因为有了配重投石机,很好的威慑了党项人,让他们放不开手脚进攻。再配合“霹雳炮”,杀伤力也是不俗的。

    更重要的是,张正书还在西夏那边埋了伏笔。

    “也不知道赵煦有没有按照我的建议,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去杀伤党项人的有生力量……”张正书心里也是没底,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要是把西夏就此打得一蹶不振,甚至灭掉了西夏,那大宋的环境就好多了。

第484章 定下基调() 
“哈哈哈,诸卿,朕接到西军战报,章楶打了个大胜仗啊,给大宋长了威风!”

    大宋皇宫内,垂拱殿里,赵煦召见了章惇、张商英、蔡卞、黄履、曾布、林希、蔡京、李清臣、安焘、许将、刑恕等朝中重臣,宣布了这个消息。

    但其实,整个汴梁城还有谁不知道这件事的?

    “臣为大宋贺,为陛下贺!”

    一阵溜须拍马下来,赵煦的恶趣味得到满足了,才意犹未尽地说道:“就是战报太过简单,朕无法窥见西军是如何战胜四十多万党项……”这确实是奇迹,西军最多能动员的人数,也就是十几万人,更别说平夏城守卒了,撑死了也就那么两万人。这么点兵力,哪怕是占据了坚城之利,也不一定能打赢啊!现在好了,不仅打赢了,还是个大胜。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就多了,是趁机扩大战果,还是见好就收,这都是需要决策的。

    “诸卿认为,该不该就势反击呢?还是就地巩固战果,以待来年开春?”

    赵煦扫了一下垂拱殿里,这是他满意的结果。蔡卞是不偏不倚的中立派,蔡京是投机派,曾布、林希等是主和派,而章惇、黄履等就不说了,是主战派。朝中局势很平衡,章惇就算是独相也好,也不是一手遮天的。

    这种情形下,蔡京是绝不会开声表态的,他要做的是揣摩上意,赵煦想和想打,他也就跟着,而且要抢先一步说出来。不过,蔡京也是彻头彻尾的政治投机者,他早就暗中搭上了端王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