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35章

大宋好官人-第235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正书觉得这是大宋朝最好笑的笑话了,要是这样就能被禁足的话,那赵佶早就被一脚踢出汴梁城了。在大宋朝,亲王只要不造反,朝廷管你做什么。就算是宗正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没看到石家在京东东路奢靡成风也没人管吗,将门都如此,更别说宗室了。

    当然,也有宗室生活困顿的,就好像东汉末年时,宗室刘备都去卖草鞋了。但亲王一级的宗室,绝对是安逸混吃等死的,朝廷就像养猪一样养着他们。只要他们不作死造反,绝无性命之忧。如果因为品行不端而被禁足,那整个大宋不知道多少宗室要被禁足削减用度!

    那新闻探子神秘兮兮地说道:“小官人,整个汴京城都这么说,想来应当是不会错的。”

    张正书无奈地看着这个新闻探子,也没说对与错。但张正书绝不会这么看的,事情要是有这么简单,就不会是大宗正司和彭元量一起出面了。但张正书左想右想都不可能想到,赵煦居然是因为他而想要敲打赵佶的。

    要是张正书知道了赵煦的想法,只能用手捂眼无语泪满面——这猪队友,是怕几年后张正书死得不够快对吧?

    当然,除了张正书以外恐怕没人会知道,不到两年后就是赵煦的死期,而赵佶却因缘际会,突然成为了皇帝。这剧本,恐怕连后世的天、朝神剧编剧都不敢写,偏生历史就是这么玩弄人。

    “你去领赏钱吧……”

    张正书有点无奈地说道,这个新闻探子分明是来“化缘”的,也就是说今后《京华报》想要从他这里拿消息,就得把这位大爷供奉好了。不过动动嘴皮子的事,这新闻探子就能拿到百文钱的“小费”,比很多职业都要好上几倍。嗯,就是有点缺德,老是整些官员、宫闱之间的爆料,让很多官员都恨得牙痒痒的。

    待得那新闻探子领了赏钱,欢天喜地离去后,曾瑾菡才担忧地走过来说道:“郎君,端王被禁足虽是好事,怕日后他还是怀恨在心呐!”

    张正书深以为然:“赵氏一家都是记仇的人,该避让还是得避让……”

    “我看呐,这是官家知晓你被端王欺负,才出手相帮的。”

    不愧是智商过人的奇女子,曾瑾菡一开口就猜中了事实。唯独张正书不太相信:“这不可能吧?我横看竖看也就一个商贾,官家会为了一个商贾,训斥自己的弟弟?”

    张正书的话也不无道理,但他明显小觑自己在赵煦心中的分量。

    换句话说,就算张正书躲起来不接触任何朝廷中人都没用,只要他还存着心思要鼓搞作坊,张正书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做法,就好像漆黑夜中的萤火虫,辣么鲜明,辣么出众。像他那么出色的男人,别具一格的办事作风,别出心裁的各种新鲜事物,再加上自带“汴梁城首富”之子的光辉,还有那与众不同的语言比出卖的。

    不过,张正书也说得对,哪怕他是一个再出色的商贾,哪怕他身处大宋朝,始终也还是个商贾,被达官贵人视为肥羊的那种。做肥羊就要有肥羊的自觉,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该低调的时候就要低调——事实上张正书就没有正面高调过,哪怕是香水大行其道的时候,他也只是让商铺掌柜的出面吆喝而已。更多的时候,张正书只是作为一个幕后推手,推动着一切。

    “郎君怕是忘了,中牟县那边的蜂窝煤作坊不正是为官家打理么?还有你一直筹备的银行,都是在为大宋朝出力。官家护你,好似没甚么意外罢?”曾瑾菡觉得奇怪,怎么张正书这么看不起自己?

    “还有配重投石机和酒精呢……”

    张正书在心中想着,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不是想象中那么无足轻重的人物,甚至赵煦都要倚仗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赵煦确实有可能为自己出头的。“姝儿,你是怎么想到的?”

    曾瑾菡“扑哧”一笑道:“只是郎君自个没想到罢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啊!”

    张正书满头问号:“显而易见???”

    这分明是在嘲讽他的智商低啊,这女人真是长本事了,连未来夫君都敢嘲笑了。偏生张正书自己还振不了夫纲,这个郁闷呐。没办法,这是智商压制了。

    “郎君想想看,这么多年来,有哪个亲王是官家亲自过问的?”曾瑾菡叹了口气道,“唯独是牵扯到你的端王,才有这么个例外。再看看往日,端王言行那般出格,也没有宗正寺之人寻他麻烦,哪怕是台谏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怎生到了今日,却陡然变了风向,官家亲自处理此事了呢?”

    “有道理……”

    张正书不得不信,因为曾瑾菡分析得头头是道。

    “也即是说,以后郎君在汴京城中,再也不怕谁了。只要你用心办好蜂窝煤作坊,用心做好银行,便是满朝文官,也奈你不何。”曾瑾菡也是有点自豪的,做商贾能做到张正书这样,也确实是出类拔萃了,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绝无仅有。

    然而,张正书却从不这么想。

    人嘛,最重要是有自知之明,能不招惹事就不招惹事。汴梁城中,有太多太多大佬了。随便在街上丢一块砖头,恐怕都能砸中一尊大神。万一和一个实权派起了冲突,张正书是半点胜算都没的。到那时候,赵煦还能不能护住他都两说,更何况赵煦的身子——咳咳,就不谈了。

    还是那句话,有实力的人得瑟,那是因为人家有实力,所以牛逼。没实力的人得瑟,那是傻逼。张正书不傻,所以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实力挑战秩序,挑战这个时代最厉害的所在——文官。做人嘛,还是低调点好。后路呢,就要准备多几条,有备无患呐!

第481章 做人要低调() 
“咳咳,做人要低调点……”张正书有点心虚地说道,其实他这段时间来做得并不低调。且不说每天乘着拉风的四轮马车穿街走巷,就是那香水,已经让他站在风口浪尖了。

    不过,赵煦这一次护短也不是什么坏事,起码很多暗中觊觎香水暴利的势力,都认清了现实,默默地退场了。

    当然,也有不怕张正书的人在,比如将门。

    前几日,就有将门在赵煦面前嚷嚷了,说那蜂窝煤作坊是“取祸之道”,请官家三思。为什么“取祸”呢?因为将门利益受损了啊,谁不知道每一个将门,都在禁军里有一定的空饷名额,一旦禁军开始清除空饷,祛除老弱病残的话,将门在禁军中的收益岂不是不能保证了?说到底,还是利益之争。

    新闻探子中的宫探,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传了回来。好在张正书早就预料到将门的反应,让赵煦拉拢将门入伙,才让一个反对的声音减弱了。

    不过,整治吃空饷的行为,终归是与将门站在了对立面,换句话说就是在挖将门的根基,将门不爽是必然的。可不改革不行啊,禁军已经烂到骨子里了,再不改,大宋就真的亡了。所以赵煦顶住了压力,决议推行这个办法。

    幸好张正书的手段温和,是用一个新的利益去置换一个旧的利益。虽然这个利益暂时看起来不是那么起眼,但张正书却知道,总有一天将门那些丘八会知道,这里面的利润比侵吞军饷来得更巨大,而且细水长流,不虞有枯竭的危险。也不会因为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导致禁军糜烂得一塌糊涂,最后酿成大祸。

    唯一担忧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将门既想拿蜂窝煤作坊的利益,又想吃空饷。不过这也好办,就看赵煦狠不狠心,来一个一手萝卜一手大棒了。不过照张正书看,这个概率很小。宋朝的皇帝,都没有狠下心打破一切的魄力。赵煦?张正书并不看好,他能做到最好的地步,就是决不向将门让步了。

    说实话,再温和的改革也是要触犯利益的,没有见血的改革,怎么可能成功?弄到最后,文官也要往蜂窝煤作坊插一脚进来,那乐子就大了。

    “管他呢,要是给了办法还是弄不成,那只能说宋朝已经无药可救了。”

    张正书也是没办法了,整得再多,宋朝不改变“崇文抑武”的国策,那到头来也还是一场空而已。他人微言轻,能做得了什么?哪怕是他能拿出再多利益来置换,那些文官也是狮子大开口的,吃干抹净不说,甚至还可能倒打一耙。对于文官的嘴脸,张正书一向信不过。谁会相信那些政客啊,翻脸不认人是他们,为了利益出卖国家也是他们。别的不说,往辽国、西夏走私战略物资,走私茶叶的,最多的就是文官那些族人了。要说里面没有文官们的授意,谁信啊!

    敬而远之,就是张正书现在对待文官的态度。

    以他的家世、手段,任何一个在官场中的老油条来,都能把他整得欲生欲死的。

    文官,特别是身居高位的文官,都不用自己出手,让麾下的马仔冲锋陷阵,都足够把张正书整得极为难受了。这些文官可不是没有权力的亲王,而是万万得罪不起的大爷。哪怕赵煦真的想保他,恐怕也是斗不过文官集团的。这就是宋朝统治者作茧自缚了,以为“崇文抑武”就没事了,然而文官集团壮大之后,经常怼得皇帝生活不能自理,皇帝居然还拿他们没办法。

    杀吧,杀不得。贬谪吧,人家又不怕。

    不杀不贬不重用都好,这些文官在廷议的时候还是能跳出来捣乱。皇帝想要推行什么政策,一波三折都不一定能搞得定。瞧瞧庆历新政、熙宁变法就知道了,那些保守派可是顽固得惊人的。日复一日的扯皮,再加上朝令夕改,一个宰相一个主意,非得证明自己比前任都要牛……大宋的元气就是这么慢慢被消磨掉了。

    张正书都同情起赵煦来了,别看他刚刚亲政时那么雷厉风行,可现在呢?还不是像他的先祖一样,被文官弄得一个头两个大?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赵煦决意保他,证明赵煦还是愿意听信张正书的话的。

    起码,张正书给赵煦画的饼够大,看起来够诱惑。特别是银行,每年能收入数百万贯,这已经能抵得上西军的军饷了,赵煦怎能不动心?

    这些个念头都是一闪而过的事情,曾瑾菡看着张正书的脸色有些怪异,奇怪地问道:“郎君在想些甚么?”

    “我是在想,好像放了官家飞机很久了……”

    张正书喃喃地说道,银行一事他也在做,甚至把张家存起来的铜都拿来铸币了。再加上赵煦拨过来的铜料,如今已经铸币超过二十万贯。可这二十万贯铜钱,并不足以把汴梁城中达官贵人家窖藏的铜钱全都置换出来。也就是说,张正书好像预料错了铸币进度,这就有点麻烦了。

    银行肯定是要开的,只是钱不够咋办?

    张正书心道,唯有借助储蓄了。

    最好,让国库里的钱也放在银行里,这样就不缺周转资金了。

    当然,这事也就是想一想而已,赵煦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飞鸡,甚么是飞鸡?”曾瑾菡愕然,不明白张正书在说什么。

    张正书尴尬地笑道:“没什么,我是说银行的事,过了元正之后就必须要开张了。不然的话,官家那边不好交代。”

    曾瑾菡也知道,张正书与赵煦合伙弄了一个什么银行,其实就相当于官贷。她对放钱这事其实不太看好的,甚至存了心思规劝张正书,以后莫要做这等伤天害理的行当了。通过高利贷逼迫穷苦农民,让别人家破人亡,鬻儿卖女,是很损阴德的事。怪不得张根富一直没有子翤了,被张正书占据身体的倒霉鬼也“英年早逝”,实在是坏事做太多了啊!

    “那超市呢?”曾瑾菡觉得奇怪,“郎君不是说,元正前要把超市开起来的吗?”

第482章 有梦想的咸鱼() 
曾瑾菡可是念念不忘要逛超市来着,因为超市里有各种新奇事物,更有不少奢侈品,这都是让女人疯狂的。比如邀约加盟的首饰摊位、玉器摊位,还有张正书独创的布偶,风靡万千少女的香水、香皂,还有各种零食……听过张正书的描述,曾瑾菡早就心驰神往了。

    “超市?”

    张正书一愣,他没想到曾瑾菡居然不关心银行,跑去关心超市了。这银行赚钱,不知道要比超市厉害多少,更别说银行对大宋的经济,有着直接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偏生曾瑾菡对银行一点兴趣都没,全把注意力放在了超市上面。

    “对啊,郎君,我也要学着打理超市,这样郎君就轻松很多了!”曾瑾菡一脸憧憬地说道,看得张正书一阵欣慰。

    “不对啊,那报社谁来帮我打理呢?”

    渐渐的,张正书才品咂出味道来,这丫头片子是想撂担子?

    “哎呀,郎君把控大方向,妾身给郎君写武侠小说,其余文章都交由编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