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33章

大宋好官人-第233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征将帅应对谋略、攻守计划,或授以阵图以指挥前线将帅作战。

    是不是想到了谁?没错,就是民国某个自诩军事才能爆表的光头了,姓蒋。

    有时候都不得不怀疑他们两个是不是前世后世,做事风格都如出一辙。喜欢搞阴谋诡计不说,还喜欢对战争指手划脚。当然,赵光义命比较好,起码有他老哥打下的基础,挥霍一下也不会亡国。就是可惜错失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机会,埋下了北宋灭亡的祸端。

    赵光义做了初一,他的子孙自然会做十五。

    宋仁宗没有子翤,这里面的猫腻不知道有多少。濮王赵允让为了让他儿子顺利登基,说不定在宫中施展了各种手段,害得宋仁宗没有子翤,只能拿他的第十三子赵宗实当太子继承国祚。当然,这个东西没有人能证实,只是民间猜测而已。但大宋皇宫内有大量水银铺地,这是铁一样的事实。不久前,赵煦才听从张正书的话,把地下埋着的水银全都挖出来丢了。

第476章 你也有今日() 
如今赵煦也面临着宋仁宗的困境,而距离宋仁宗驾崩,也不过三十五年时间,肯定还有人记得当时是怎么个回事的,提前站队也显得“理所当然”,比如赵煦知道的曾布,已经和赵佶眉来眼去了。当然,赵佶并不知道曾布是有意巴结,他根本就不认为自己能当皇帝。不过,赵煦却明白,他不想,但别人已经在布局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政治投机者的共识。

    就好像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说过的话一样: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如果想要富贵,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虽然赵匡胤讲的是石守信他们,但赵煦却明白的。人的贪念一起,就会推动着他们做很多事情。包括推动一个亲王去争夺皇位,听起来似乎他们是发疯了,可赵煦却忌惮不已。赵佶有没有这个心思还两说,可他身旁的人却是想他做皇帝的。

    “有些人,最近也不安份了。”

    赵煦轻飘飘的一句话,却让彭元量满头大汗。这岂不是说,他这个皇城司实际的头头做得不够吗?

    “陛下,小的立马去处理!”

    赵煦却不置可否,站起身来,淡淡地说道:“朕乏了,遣左右侍从,服侍朕宽衣就寝。”

    彭元量照做,等赵煦睡下之后,他才恭恭敬敬退出了赵煦的寝殿。

    当夜,一轮惨月略显霜白。

    “端王啊,你何必去招惹陛下呢?陛下没有子翤,本身就不痛快了。你上窜下跳的扮演聪明王爷,还在向太后面前献殷勤,你真道咱家看不出你的心思么?”彭元量冷冷一笑,心中暗忖道。不错,在宋神宗驾崩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赵佶每天都到向太后的居所嘘寒问暖。因此,向太后把赵佶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有什么好事都想着赵佶。这一切,彭元量都看在眼中,暗自冷笑。不用说,赵煦也是知道的。

    正因为有了向太后的宠爱,赵佶才能放浪形骸,在汴梁城中横行无忌。即便是赵煦,也不敢轻易对兄弟下手,不然会招来天下诽议的。这也是赵佶自保的手段,只是他想不到会给他带来怎么样的好事罢了。

    当然,以赵佶的草包政治头脑,绝对想不到这个法子,是他老师王诜教唆的。因为赵佶的“乖巧”,向太后喜爱,高太后喜欢,赵佶平安无事渡过了少年时期,也跟着王诜学了一身坏毛病。

    哪怕赵佶得到向太后的宠爱,只要赵煦想敲打敲打赵佶,那还是做得到的。

    至于向太后?她虽然清贵,但只要赵煦在位一天,这个女人就别想学高太后一样,执掌大宋权柄!

    彭元量眼中闪过一丝煞气,身形一隐,消失在了夜空当中。

    端王府中,赵佶却还没睡觉。

    这几日来,赵佶都快发疯了,他第一次觉得这竞赛性的蹴鞠居然这般有魅力,一点都不输给白打,也不输给“风流赛”。甚至因为攻守刺激,赵佶甚至觉得比斗鸡走狗还要好玩。没错,赵佶就是这么一个人,有了好玩的东西,他就沉迷进去了。以赵佶的聪明,很少有东西能难得住他的。

    然而,这竞赛性蹴鞠真的把他难倒了,赵佶怎么做,都做不到盘带行云流水,也做不到精巧却大力的抽射。哪怕他那些狗腿子都让着他,赵佶还是射门软弱无力。能不软弱无力么,从十二三岁起就玩女人的赵佶,早就被酒色掏空了身体。现在的赵佶,虽然和张正书年岁相仿,身体机能却不知道要下降多少个档次。这样的身体,能做得到各种高难度动作才怪哩。

    “高俅,你给本王好好练,待得练成了,本王一定要将那商贾子打败!”

    赵佶玩出了一身汗,也累得够呛,却不想让高俅停了。王府后院里,此刻还是烛火通明的。

    高俅也是恨啊,他虽然孔武有力,使得一手好枪棒,可终归不是纯正的武人,体能跟不上,此刻已经喘得像条狗了。“王爷,小的……小的也不成了……”高俅估摸着,自己已经跑了有十几里地了,偌大一个王府后院,他来来回回都跑了近百趟,就差没躺地上了。

    如果有后世的段子手看到此刻的高俅,不知道还会不会说出“高俅退役了,中国足球一千多年都没缓过来”的段子。无他,高俅实在是逊毙了,活脱脱一只菜鸡。说实话,高俅的白打确实玩得不错,几近巅峰。可竞赛性蹴鞠和白打不一样啊,根本不在意好看不好看,只在意实不实用。花哨再多,不实用也是白搭。在球场上,明明一个转身就能摆脱的人,你偏偏要挑高球想要过人,这不是给对方机会抢球吗?

    说白了,竞赛性蹴鞠就是体能、技术、战术的结合,高俅的个人技术是不错,可他的体能,还有整体的战术太差了,如果不针对训练,根本练不出来的。

    可惜,赵佶不明白,高俅也不明白,这世上怎么会有人踢蹴鞠比他踢得还好?

    “你要是练不成,本王就去李家村,把那个……甚么刘忠招揽过来算了,本王就不信了,那商贾子还能踢得过那刘忠!”赵佶也是蔫坏蔫坏的,居然想到了挖人。嗯,要是他成了后世的足球俱乐部一把手,说不定真的会打造出一支超级球队来——前提是金主肯花钱。在赵佶看来,花钱买个人算什么,把几百贯砸到刘忠面前,不信他不动心。

    只苦了高俅,只能咬了咬牙,继续玩命地训练着。

    “王爷,天气冷,莫着凉了……”

    一个狗腿子献殷勤地披了一件裘衣给赵佶,赵佶此刻也感觉浑身粘乎乎的不自在,于是便说道:“去,给本王端热水来,本王要沐浴。”那狗腿子自然是欢天喜地领命去了,顺带还瞅了一眼渐渐失宠的高俅,心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高俅,你也有今日!”

第477章 敲打() 
这一晚,赵佶睡得很快,因为累到了极点,连以往喜爱的某个床上运动都没兴致了。

    不过,赵佶也睡得很不踏实,因为他做梦了。梦见自己带着高俅他们,踢赢了李家村的刘忠,心满意足的赵佶对张正书说了句:“论蹴鞠,你根本不是本王的对手!”说完这句话后,赵佶只觉得全身舒畅了。

    至于张正书说了什么,赵佶完全不想听。他固执的认为,在蹴鞠这个领域,他就是权威!管你是什么竞赛性蹴鞠,还是白打,亦或者是“风流赛”,赵佶都要做那个第一人。

    “王爷,王爷……”

    赵佶还没来得及抖威风,突然被人叫住了。

    “兀那汉子,竟敢打断本王讲话?来人呐,拖出去打!”赵佶恨恨地说道,但他很快就发现了,自己并非在操场上驰骋着,而是整个人躺在床榻上,只觉得浑身酸软无力。这几日来赵佶的运动量不小,肌体无力也是正常的。

    “王爷、王爷……”

    那个声音还是在坚持不懈地叫着赵佶,弄得赵佶有些心烦意乱了。

    “吵甚么,就不能让本王好好睡个囫囵觉?”赵佶的作息不算规律,甚至有时候通宵达旦作画、写字。嗯,当然还有时候做些没羞没躁的事。于是,端王府上有个规矩,确切来说是赵佶立下的规矩,他睡下之后只能睡到自然醒,别人都不能叫醒他。谁要是敢叫醒他,就等着吃家法吧。

    可今天是怎么了,赵佶憋了一肚子火气,睁开眼怒斥了几句,可那侍从还是不依不饶地说道:“王爷,大事了,大宗正事来了,官家贴身内宦彭内官也来了……”

    赵佶登时被吓得半点睡意都没了,慌了神说道:“他们来这作甚?难道是要本王就蕃的?不不不,本王绝不出汴京城。本王要去见太后,本王不能去那端州……”赵佶真的是慌了,已经有点语无伦次的感觉了。

    “赵家子果然都是这般威风!”

    大宗正事缓缓地走进来,吓得赵佶连忙起床,也不顾衣衫不整了。

    “赵佶拜见大宗正事!”

    赵佶不敢怠慢啊,这个大宗正事可是赵宗粹。赵宗粹是谁?按照排辈,赵宗粹是永嘉思恪王赵允迪的儿子,周恭肃王赵元俨的孙子。也就是说,赵宗粹是他爷爷辈的宗室。不仅辈分高,身份也不俗,赵佶根本惹不起。

    “端王啊,最近你可不安分,连官家都惊动了……”

    赵宗粹也是个“实在人”,身后跟着一个彭元量,他自然知道要怎么做。

    赵佶如今也不过是十六岁的少年,但身在天家,对于这样敏感的事,赵佶不可能没有警觉的。“不知大宗正事所言何事?”赵佶小心翼翼地试探问道,而他平时里身后那些狗腿子,此刻早已经不知道去哪里了。抬眼看去,唯有高俅在门外,一脸着急的模样,却不敢进来。

    “宗正寺收到消息,端王在青楼与民争风吃醋。”赵宗粹也是觉得有点好笑,身为王爷喜欢逛青楼的,也唯有赵佶一人了。“此事影响极坏,官家亲自过问了。”

    赵佶心中一凛,虽然宋朝亲王很清闲,一般来说,只要不造反都能一生平安。再荒唐一点都没关系,可你不能做得太过,有损天家颜面。王爷去狎妓,好听点是风流雅事,可说难听点就是出入烟花之地,这叫世人怎么看待赵氏宗室?

    “佶知错了……”

    赵佶认错认得很干脆,他知道如果抵死不认,恐怕会招惹更大的事情来。只要能留在汴梁城,赵佶别说认错了,就算是禁足他都心甘情愿。这年头从汴梁城去岭南端州,那就是一条不归路。沿途各种疾病,各种水土不服,去到目的地都没了半条命了。要是运气差一点,可能直接在路上就死掉了。

    “既然你认错了,那就得改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宗正寺给端王的惩罚是,禁足半年,半年时间里端王府的用度也要减半,你服不服?”赵宗粹也觉得自己是个恶人了,居然这么欺负一个才十六岁的束发少年。

    赵佶连忙说道:“服,佶定当遵纪守法,日后定不敢再犯。”

    赵宗粹也不好在这件事上说什么,赵煦摆明了是想教育一下赵佶,他不过是奉命而为罢了。天家的事,兄长教育弟弟,好像是理所当然了。如果赵煦放任赵佶错下去,那么天下人怎么看赵煦?赵宗粹也理解赵煦的难处,可这个恶人却要他来做了。

    “怪不得赵仲御死活都不肯做这个大宗正事,原来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计。”赵宗粹心中感慨地想着,要知道,他这个位置本来是他族侄赵仲御的。赵仲御可是商王赵元份的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孙子,昌王赵宗晟的儿子。素有神童之名,自幼卓尔不群,晓通经史。赵煦亲政后,让他管理大宗正司,可赵仲御死活不做。最后,赵煦也没办法了,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只能下诏,弄了个“虚位”,让赵仲御做一个终身制的宗正卿——虚的,只能监督,没有实权。

    赵宗粹这才明白,原来他这个族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之人。天家的事,不好管啊!谁做了大宗正事,都是吃力不讨好的。

    “端王好自为之罢!官家还遣了大儒,不日就到端王府上,教授纲常伦理,经史典籍。望端王好生收敛性子,多读圣贤文章,修身齐家……”赵宗粹絮絮叨叨讲了许多,赵佶不停地点头称是。

    其实,事情到这已经算是尘埃落定了。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赵佶松了口气,但又觉得十分不忿,以往他做得比这次出格多了,怎么就没见宗正寺来管他?前两年他曾把喜欢的撷芳楼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长期与之厮混也不见有宗正寺来管。今天却事出反常,赵佶不是傻子,相反他还很聪明,稍稍一思索就明白了。他的六哥,当今官家对他不满了。

    为什么官家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