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26章

大宋好官人-第226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官人,这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钱银给得足,还怕不能得到消息么?”

    周铭这句话,把张正书雷得够呛。不愧是走私了三年的家伙,已经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八面玲珑,懂得利用各种势力的家伙。其实也不能怪周铭,走私这东西,不是有钱就行的了,还要上下打点才好赚钱。不跟官府、绿林、马匪等势力打好交道,别说赚钱了,分分钟能亏得破产。

    在这种锻炼人的环境下,周铭还不成长,那就奇了。

    这也是“黑客”和皇城司的区别,“黑客”能肆无忌惮地渗透入西夏、辽国,毕竟在这两国里,汉人也不少。除了宋朝立国之前遗留的历史问题以外,这些汉人都是被契丹人、党项人掳去的。这年头,女人和青壮都是财富,再加上边境人命如草芥,能活着都不错了。

    看惯了人间悲剧,周铭的心再炽热也冷却了下来。好在他本性不算坏,倒也没泯灭良知。只是杀人,他还是有道槛在那跨不过去的。

    “你熟悉辽国那边的情况,我就不插手了。不过,你找来的人,一定要可靠,必须是自己人。还记得我教你的东西吗,任务可以失败,但人必须安全撤退。哪怕没必要,也要准备几条退路!”

    张正书知道这“黑客”初创,人数实在太少,损失一个都要心疼半天。而且,张正书做不到对人命熟视无睹,那可是一条人命啊!虽然,“黑客”是单人单线纵向管理,横向之间全无联系,哪怕两个人同属一个上级,但哪怕是面对面也不认识。就好像一张蜘蛛网,每一个密探都是一根蛛丝,每一根蛛丝都很重要,因为都能传来情报。但每一根蛛丝断了,也绝不会影响坐镇中间的张正书。而且,也不会影响情报的传递,因为还有其他蛛丝在。而管理这张情报网的人,在蛛丝断了之后,也能迅速补上。补好的情报网,一样是看似稀疏,其实一点情报都漏不掉。

    是不是很眼熟?

    没错,就是后世在多年战争期间,中国乃至世界谍战人才发明的联络制度。哪怕张正书用得很粗糙,但是在宋朝也足够用了。再者,宋人的智慧,一点都不会输给后人。就拿周铭来说,张正书知道的,不知道的,周铭已经把这个制度补全得几乎天衣无缝了。至此,张正书可以高枕无忧,周铭也能快速处理情报,筛选情报。

    有时候张正书都在怀疑,这个周铭是不是也和他一样,是个穿越者?不过,试了几次之后,周铭都是一头雾水,张正书也就死心了。

    不得不承认,尘世间就是有这么一些人才,他们做哪一行就精通哪一行,才能高得让人都得仰望。周铭除了没读过多少书以外,其余的方面堪称完美。对了,还有一点缺陷,就是周铭喜欢美色,喜欢金钱。好在他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告诉了张正书。张正书也乐意拿捏他这个缺陷。不怕你有缺点,就怕你一点缺点都没。太过完美的人,张正书用起来绝对是提心吊胆的。

    周铭领命而去之后,张正书才算是放下了一半的心。这是张正书能为大宋做得最多的事了,给大宋拖延时间,尽量消耗掉西夏的战争潜力。最不济,也要把西夏弄得千里无鸡鸣,牧场抛荒,想找个人都难的境地。如果错失这个良机,那大宋就再也别想灭掉西夏了。

    “我算不算是改变了历史进程呢?”

    张正书突然矛盾了起来,但一想到靖康耻,以及被金人、蒙古人肆虐的中原大地,千年文明付之一炬,张正书就痛心疾首。再加上蒙元有意推动程朱理学,把一个在宋朝根本不吃香的学派捧上神坛,彻底扼住了汉人进取的念头,这是最为诛心的。从元朝起,汉人的脊梁就被打弯了。要不是有朱元璋强力扶了一把,恐怕汉人就跟印度人一样,世世代代被人欺压着。

    奈何朱元璋也受了蒙元的影响,继续把程朱理学那一套奉为圭臬,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大宋当自强了,是不是就没有元朝了呢?华夏的历史进程,是不是会翻过另一篇章?张正书的心猛然跳动了起来,这可能是他心中隐藏最深的渴望吧。

    “这该死的历史,改变了又如何?”

    张正书脸上现出了一个狰狞的神色:“来人,给我准备木炭、硝石、硫磺、陶罐、碎铁片!”

第462章 陶罐() 
元符元年十一月初中旬,汴梁城普降大雪。

    千里江山,白雪茫茫,寒气逼人。万树着银,翠玉相映。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有一个身披裘衣的佳公子,在梁园外,似乎在等着谁。大雪天,谁会出门呢?只不过没有谁能料到,还没到中午时分,风雪就停了,云雾散开了呢?甚至冬日的太阳都出来了,不仅没点暖和,还显得格外寒冷了。

    汴河上,已经封冻了。

    毕竟北宋这时候出于一个小冰河时期,气温要比后世低了好几度。特别是冬天,能冷死人的那种。

    而汴梁城中,一种叫蜂窝煤的东西,已经悄然流行了起来。这些个蜂窝煤,配合蜂窝炉、火钳使用,不仅能煮饭,还能取暖。最关键的是,一个蜂窝煤才一文钱!一开始发现这个秘密的,不是城中百姓,而是那些开酒楼茶肆的。因为这些掌柜的发现,蜂窝煤虽然难以点着,可一点着了之后,只要保持着火星,就能燃烧很久。用来温酒、煮水泡茶,再适合不过。

    于是,这个秘密不胫而走,城中百姓好像一夜之间,都用上了这种蜂窝煤。

    而据出售蜂窝煤的,不透露具体姓名的管事说,单单是卖出的蜂窝炉,都赚了好几万贯钱。毕竟一个上好的蜂窝炉,打制不易,一个要卖出一百文钱,附送一个火钳。汴梁城中有四十万户人家,大半都买了这等省钱的炉子,这个冬天几乎都没冻死人了。

    可偏偏有人放着暖烘烘的炉火不烤,居然还跑到城外梁园旁,也不知道等谁。

    “这梁园雪霁,果然名不虚传啊!”

    佳公子叹了一声,“汴京八景,我也只是看了几个景色而已……”

    “小官人,这梁园是啥来头?怎地一个人影都没……”一旁的马车夫搓着手问道,“这天还真的贼冷……”听了他这话,一旁的马都打了个响鼻,好像在呼应一样。

    “这梁园是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睢阳,梁孝王在都城睢阳东侧平台修筑亭苑,名曰梁园。其中殿廊亭楼参差错落,珍禽怪石数不胜数,书有记载:梁园‘作耀华之宫,筑菟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起龙囿,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州,凫渚。其诸宫观相连,绵延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真乃一处盛景。后经战乱,辗转到后周时才重修了一遍。可惜修得不行,也就整出个园子,至于其中亭台楼阁,全都化为朽木了。”张正书把系统给的答案念了一遍,也是有点感慨,这真的是沧海桑田啊!

    “那小官人在此,要等候谁?”

    马车夫也是个多舌之人,忍不住问道。

    这佳公子自然是张正书了,只见他白了马车夫一眼,淡淡地说道:“在等想见之人。”

    “……”

    马车夫识相的没有再问,直到他看到一辆马车在雪地里,慢慢地走了过来。

    “你驾着马车,到两里外的官道等我。”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不要过来。对了,车上那些个陶罐,都拿下来吧。”

    马车夫不敢过问这些陶罐有什么用,满满当当的塞了一个马车。连带张正书都不敢坐这个马车,还要这马车夫先到梁园,他随后才到。马车夫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些陶罐有点危险。可他不知道,这可以称得上是改变天下格局的杀人利器!

    要是这马车夫知道这些陶罐是杀人利器,说什么都不会装载的,甚至也不敢驾车了。

    可惜,张正书就是这么坑他,反正大雪天不会有火星。不过张正书也不算太无情,起码用稻草把这些陶罐包起来了——这年头想找个保护不受震荡的东西挺难的。

    不得不防啊,这黑、火药实在是太不稳定了,剧烈撞击、火星都能将其引燃。而且张正书为了追求威力,在陶罐里装了不少碎铁片。一旦爆炸开来,那绝对是山崩地裂,杀死个人绝对不是问题。就算杀不死,一旦碎铁片扎入人体,就算取出,也会引起严重的炎症,接着会患上败血症,最后死亡。当然,张正书不会怕,因为他有高度酒精能消毒。可谁脑袋有洞,没事会想着被这黑、火药炸一炸?

    可以想象得到,一旦辽国使团被这黑、火药炸了,不需要当场毙命,甚至只需要割开几个口子,都足够拖延时间了。

    说实话,黑、火药的威力并不大,哪怕装的量再多,也难以炸死个人。真正的杀伤力,是混在黑、火药中的铁片!这个道理,就连化学不太过关的张正书都知道,根本不用求助于系统。

    马车夫好奇地看着驶来的这辆马车,发现是一辆寻常的两轮马车,好像没啥新奇的。

    这时候,马车上跳下两个人,马车夫认得,其中一人是从张家出来的周铭。

    “小官人到底在鼓搞些啥?”

    马车夫还没来得及多想,周铭和那人就帮忙把四轮马车上的陶罐全都搬下来了。而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催着马车夫离开,马车夫心中疑惑,但也只能慢慢地驾车离开了。

    待得马车夫走远,张正书才说道:“周铭,介绍一下这位壮士……”

    “小官人,这是曹锟,河北义士。这是‘大桶张家’小官人,为人仗义疏财,颇讲义气!”周铭代为介绍道。

    张正书还没来得及说话,这曹锟就说道:“小官人,俺是粗人,粗通武艺,颇有胆识。也曾出塞贩过货,因曾在辽国犯事,不敢在边塞逗留。辗转开封,想要混口饭吃。多得周大哥接济,俺才不至于饿死。今日周大哥有事要俺帮忙,俺豁出命也要帮忙做到!”

    张正书感慨道:“好汉子!其实这事有一点危险,但只要你做到守口如瓶,办事缜密,那就只是有惊无险。是了,你可有家眷?”

    “俺家还有老娘,俺尚未娶亲……”这曹锟是个实诚汉子,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

    张正书承诺道:“此去后,你娘亲我赡养之。若你能安全回转,我为你说一门亲事。”

    这曹锟大喜,立马深深作揖说道:“敢不效死?”

第463章 火药武器() 
张正书也是感慨,宋朝人还真的挺好收买的,只需许下一点点承诺,就足够让人效命了。不过,张正书也是会认真履行承诺的。正因为这样,才能让人效命吧!想来,这曹锟也是听过张正书的名声。

    “此去,我要你刺杀辽国使臣。”张正书淡淡地说道,“此事危险,如果你现在想退出,还来得及。”

    曹锟却摇了摇头,说道:“周大哥、小官人,你待俺如此好,俺还惜这条命吗?”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退路,我会让周铭安排好三条的,你得手后不要逗留,立即离开就是了。而此次刺杀,你基本不用露面的。”

    曹锟一愣:“还有其他人不成?”

    “就你一个。”张正书笑了,这汉子看似鲁莽,但其实心思缜密,与外貌一点都不符合。再加上极为讲义气,张正书叹了口气,心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样的刺客,张正书确实很满意。一根筋的刺客,那是去送死,而不是去刺杀。真正的刺客,就要像荆轲一样有勇气,像豫让一样有勇有谋,像聂政一样仁孝侠义,像专诸一样一击必杀。如果有一样可用,有两样是精英刺客,有三样是防不胜防的刺客,有四样,那就是国士了。

    “一个人刺杀使团,还能全身而退?”

    别说周铭了,曹锟都觉得这张小官人不太靠谱。

    “如果是常规手段,那自然是不行的。”

    张正书也知道,一个人的武艺再强,也不过几人敌罢了。双拳难敌四手,一旦被围,那绝对逃不出生天的,最多拉几个垫背的罢了。

    有道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周铭也曾听张正书说过,他有法子刺杀辽国使臣后全身而退。当时周铭以为只是开玩笑的,自古以来,哪一个刺客陷入重围是能逃脱的?辽国使臣出使,肯定有不少护卫左右护着,能刺杀成功都不错了。所以,周铭找到的,乃是死士,已经打定主意杀身成仁的那种。

    但现在看起来,这个张小官人没有在说假话?“那不常规的手段是?”周铭果然是人才,一下子就明白了张正书的意思。

    张正书指了指地上的陶罐,说道:“这便是了。”

    “陶罐?!”

    周铭和曹锟异口同声地疑问道。

    “这可不是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