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19章

大宋好官人-第219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这些学童未来,最起码是个账房先生了?

    虽然,赵鼎也看不起市井里的账房先生,可他知道,在朝廷的各个衙门内,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这种账房先生。如果没有账房先生,恐怕大宋的税务都无法厘清。算术的重要性,赵鼎是嘴上说着不要,表面上是看不起,但他是心知肚明算术人才重要性的。可他还是不打算深入学习,在赵鼎看来,没有什么重要得过当官。

    “小官人兴办技校,当是一大善举!”

    赵鼎也不得不服气了,他是很努力,但看到比他有钱的张正书,比他还努力,赵鼎就有点不自在了。幸好张正书的志向不在官场,不然赵鼎连一点点自信都没了。

    当下课的钟声响起,学童们欢呼雀跃地冲出了课室,课室里就剩下苏子明、赵鼎和张正书三人。

    “小明啊,算术学得怎么样了?”张正书漫不经心地问道,其实内心是满怀期望的。诚然,二十岁才学数学,是晚了点。但有志不在年高,只要肯下苦功,以苏熙的智商,一定是没问题的。更何况,数学是科学之王,这也是苏熙的动力所在。学不会数学,就接触不到更高级的科学,这是苏熙不甘心的事。

第447章 确认过眼神() 
“小官人,这算术一道,果然博大精深!”

    苏子明虽然还没有接触到方程,可普通算法,已经让他如痴如醉了。从一开始的抗拒,居然转变成了主动去学,这可是天和地一样的差别!

    最关键的是,苏子明学会了打算盘,这让他极为兴奋。要知道,算盘一道,不是账房先生都不会玩的。而且北宋的算盘,还比较落后,张正书是直接让工匠做了后世改良后的算盘,不仅比北宋这时候的串档算盘更先进,而且还能算极大的数目,这是一个飞跃的改变。

    再加上张正书没有打算保留专利技术,他“改良”的算盘,已经悄然传到了汴梁城,很快就代替了汴梁城的串档算盘。

    有了算盘,珠算口诀也极为重要的。珠算口诀,价值千金!嗯,张正书这个败家子,也传播出去了。没办法,想要让大宋更进一步,数学的推动是绝对不能少了。最起码,在算盘一道上,张正书让步了。

    这珠算口诀,一点都不简单,加减乘除就不必说了,还有《日用算法》、《田亩飞归》、《退商口诀》等等。这《日用算法》,其实也叫‘斤两歌’,专门为十六两秤珠算而编制的,因为算盘只便于十进位,而宋朝同的十六两秤是以十六两进为一斤的,用珠算只得改为十进位才方便。要打算盘,‘斤两歌’是必须烂熟如泥的。至于《田亩飞归》,则是专为计算土地面积而编写的,在丈量土地上,绝对能节省大量时间。

    因为张正书的出现,大宋的数学可以说是前进了一大步!

    “好!”

    张正书放心了,果然是搞科学的料,知道数学的重要性。这样一来,都不用张正书催逼了,这个小明童鞋自个都会陷入数学的“美妙”之中,不可自拔。

    然而,赵鼎却嗤之以鼻:“甚么博大精深,不就是算法数艺九科么?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章算术》里,全都有!君子六艺,我也是有所涉猎的!”

    “你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算是知道有这么一件事,远远谈不上精通。”张正书慢悠悠地说道,“不是我说,以你的算术水平,我技校里任何一人都能吊打你。你肯定不服气,会说算术,小道尔,唯有经史典籍,儒家经典才是大道,对吧?呵呵,你要是知道算术的奥秘,你就不会认为儒家有多难了。”

    张正书说的绝对是大实话,哪怕是在后世,也没有一个数学家敢拍着胸脯说“数学的奥秘尽被我看到了”,要是说出这话来,肯定是个脑子不正常的了。可儒家呢,呵呵,就那么几本书。说句难听点的,自从唐宋确立了儒家作为主考科目之后,这几本书早就被研究透,研究烂了,以中国人独具的应试天赋,也总结出了一大箩筐的应试技巧来。要是懂得这些应试技巧,有针对性的学习,考个进士易如反掌——嗯,这对张正书来说确实是这样的,因为他开挂了啊!

    张正书之所以不去当官,也是因为这样。读了几本儒家经典,就敢说能治天下了?天真。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在诓骗天下人都去读书的。都读书了,都去当官了,那社会就稳定了啊!不得不说,儒家在稳定社会方面,功效确实一流——愚民、洗脑也是一流。

    看到了前景不妙,还把自己往火坑里推的,那是傻子。张正书不是傻子,所以他不去做官,他选择建作坊,开技校,培养工业人才。实在不行,张正书就跑到海外去,去流求,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再不行,张正书就跑到东南亚去,怎么都要把作坊弄起来,把科学基础打好。这个,比当官有意义多了。当了官,绝对是身不由己的。想做这些事,也会有不少掣肘。既然如此,还不如乐得一身轻松。

    赵鼎没有反驳,但他的眼神就足以说明了一切。

    张正书很平静地说道:“信不信由你,不仅算术是博大精深,还有更多科目,如物理、化学,也是博大精深的。这些,我统称为‘科学’。当你接触了科学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井底之蛙。我也就比你好一点,因为我曾经看过出了井以后的天地……”

    赵鼎刚刚想反驳,外面一个保安队员匆匆忙忙赶来:“小官人,不好了,一行自称是端王的人马,在外间闹着要进来……”

    “我勒个擦擦?”

    张正书被吓了一跳,赵鼎也吓到了:“居然找上门来了?!”

    赵鼎已经六神无主,看向了张正书:“小官人,你惹得麻烦,你还是自己解决吧。还有顺带帮我说清楚,你不是赵鼎,我才是赵鼎……”

    “@#%*……”

    张正书差点想骂娘,这赵佶也太死心眼了吧,不就是诓了他一回吗,至于带齐人马找上门来吗?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张正书连忙问道:“你们没动刀枪吧?!”

    “小官人,那可是王爷,小的哪里敢啊?”

    也是,保安队员们又不是缺心眼的,谁都敢怼。

    “小官人,还是你出去吧,他们已经闯进来了……”这个保安队员低着头,有点内疚地说道。

    张正书深深吸了口气,说道:“不去!”

    开玩笑,要是被赵佶抓住了,那他的谎言不被揭穿了吗?不过,既然赵佶都找到这里来了,好像他的大话早就被揭穿了。张正书现在脑子有点乱,下意识地抗拒了一下。但很可惜,他这一次失算了。

    只见赵鼎和这保安队员对望了一眼之后,确认过眼神,是要这样做的人——他们毫无征兆的把张正书一把扭住,硬是推着往前走。

    “你们要干嘛,放手啊,信不信我炒你们鱿鱼……哥,哥,有话好好说,能别动粗么?……大哥,我错了,先放手行吗……”

    苏熙在一旁,看天看地看周围,就是不看张正书。

    没办法,丢人,太丢人了。要是被人知道他认识张正书,那是一件掉价的事。

第448章 不按常理出牌() 
和赵佶再次见面的结果,很不友好,起码张正书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被人绑了去见一个“仇人”,这是一件挺绝望的事。

    好在,赵鼎他们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在来到操场之前就放开了张正书。

    “前面何人在聒噪?”

    张正书气定神闲地说了一声,“胆敢闯入私人地方,二三子,与我报官,抓人!”

    别说赵佶、高俅他们,连赵鼎和苏熙都愣住了。猛人啊,张小官人太猛了,居然敢不把亲王放在眼中,苏熙都想下跪膜拜了:神啊,请将一道雷劈死这傻子吧,他想把我们都害死啊!

    张正书可没有这个顾虑,反正按照历史,哪怕赵佶要登基,也得两年之后,这两年内,他还是一个手无实权的闲散王爷。嗯,就好像被圈养起来的国宝,当成吉祥物一样。不过这个吉祥物有点夸张,会变龙的——张正书叹了口气,有可能的话,他也不想得罪赵佶啊,奈何是他不讲道理在先的。不过话说回来,皇亲贵胄啥时候讲过道理?把你当人看,已经很不错了。而这个赵佶,更是不知道体恤民情为何物,要不然也不会弄得整个大宋天怒人怨,好好的江山断送在他手上了。

    高俅笑了,是怒极而笑:“你这不知死活的汉子,诓骗了王爷不说,还敢在这里大放厥词?来人,拿下!”

    “王爷?我不认识什么王爷啊?”

    张正书开始飙演技了,眼神要多诚恳有多诚恳。

    赵佶觉得有点意思,一挥手制止了后面的蠢蠢欲动的人。其实张正书也知道,高俅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赵佶根本没有缉捕权,要是他这么做了,等同自断前程而已。没有一个皇帝,能容忍自己的兄弟擅权的。哪怕是一丁点的权力,赵佶一旦做了这等事,不用等张正书出手,台谏官们就好像闻着腐肉的苍蝇,一窝蜂开始弹劾赵佶了。什么?你说赵佶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呵呵,真当《京华报》是吃素的啊!

    “你不认得本王?”

    赵佶觉得这人很有意思,心想,难道那李行首喜欢的是这种人?

    “不认得!”

    张正书毫不犹豫地说道,一点都没撒谎的意思。这个下意识的回答,连系统都蒙骗过了,因为张正书在心中真的觉得和赵佶不熟。不熟不就是不认识了嘛,这绝对不是撒谎。

    “那昨晚本王在景明坊外,看到的不是你?”赵佶笑了,他是一个文青,还是有文化的流氓,正处于好奇心爆棚的岁数,自然想看看这个张小官人是怎么把戏圆回来的。

    张正书“惊愕”地说道:“昨晚你看到我了?那肯定是你认错人了,昨晚我一直在这里啊!城门都关了,谁能进汴京城?”

    高俅忍不住了,冲出来一把揪住张正书的衣襟,说道:“你这腌臜闲货,居然还敢讲大话?昨晚你见了王爷,还诓骗王爷说你叫秦三来着,这你还能抵赖?!”

    张正书毫无畏惧,冷冷笑道:“既然你们说见过我,那人证呢?没理由你们说什么,大伙就信什么了吧?没证没据的事,信不信我告你诽谤?你好放手了啊,我瞧你一介斯文,才不忍叫家仆赶你出去。不然,就凭你们敢冒充王爷,私闯民宅,都够诛九族了。”

    “……”

    赵佶惊呆了,他实在没想到,到了这个地步,张正书还能反咬一口。这个演技,这个反应速度,绝了!“好!!!”赵佶忍不住拍掌了,高俅很想捂住眼睛,这都是个什么样的王爷啊!不过高俅也知道,赵佶就是这么一个性子,爱“才”如命。这个“才”嘛,自然不是什么好事,诗词歌赋那些,赵佶也瞧不上眼。但如果有一声歪门邪道的本事,赵佶却当成座上宾一样对待。

    看看他的那些狗腿子,高俅是蹴鞠技术了得,书法也有一定造诣。甚至后世有人称,自从高俅退役后,中国足球一千多年都没缓过来。剩下的狗腿子,有的会相马的,有的射技了得的,有的关扑玩得好的,有的斗蟋蟀是个中好手……没有一个是正路出身的,全都是歪门邪道。

    其实,赵佶本就是一个闲散王爷,他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怎么折腾都没关系,只要他不造反就行了,赵氏宗室供养他一辈子都行。甚至,赵佶突然转变了口味,不喜欢女人喜欢男人,搞搞基什么的,赵煦也任由他去。养几个歪门邪道的狗腿子,这算什么事?

    “你说我们王爷是冒充的?谁敢冒充王爷啊?你这憨货,你看到我们王爷腰带上挂着的玉带和金鱼袋了吗?这是能造假的?还有,王爷身上有一块证明身份的金牌……”高俅说着,赵佶就配合地拿出了牌子,亮明了身份。

    张正书见过了金牌上的字之后,心中叹了口气:“果然是赵佶……”

    “原来是王爷大驾光临,让寒舍蓬荜生辉啊。荒郊野岭,也没什么好招待王爷的。王爷要是累了,就请回吧。草民还有很多要事要做,很多实验要弄,没空陪王爷闲逛了,恕罪……”

    赵佶没想到,高俅也没想到,亮明了身份后,张正书还是不鸟他们。听着张正书不卑不亢的话,他们忽然觉得,这个王爷好像大路货一样,根本不值钱啊!

    “你……”

    高俅气得用手指着张正书,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倒是赵佶有点涵养,按下了高俅的手,笑道:“张郎君果然是个妙人,怪不得能入李行首之青眼。本王前来,只是想求教一番,如何能得李行首相邀,畅谈平生之事?”这番架子摆得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