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12章

大宋好官人-第212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苏子明倒也是个话痨,把他做三棱镜的初衷,甚至把他平日的生活都说出来了。

    赵鼎也是第一次发现,原来真的有人不愁吃喝穿,却喜欢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的。可张正书却看到了,一个对科学有兴趣的富家子,用无数试验证明了好多东西。苏子明在“无聊”的时候,甚至会去研究传说中的木牛流马。确实,在世人看起来,苏子明是挺傻的。

    不过,张正书却知道,正是因为世人带着偏见的目光,差点就埋没了一个真正的科学人才。

    怪不得苏子明会不顾一切从台州跋山涉水而来,就是为了找张正书。从某个角度讲,他们确实是一类人。都曾被人当成傻子,都不被世人所理解。而张正书比苏子明好一点的就是,他懂得怎么一步步慢慢来,先造出宋人都认可的东西,这才能更好的隐藏自身,达到想要的目的。世人之所以排斥天才和傻子,皆因他们都不是同类。天才超过他们太多,所以被认为是疯子;傻子落后他们太多,他们不屑于为伍。张正书深知人性,懂得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所以他从来不会太出格,总是做一些宋人能接受的事情。

    不过,幸好是在中国,不然在西方,早就被拉去绑在十字架上烤火了。

    赵鼎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哪怕这个苏子明看起来非常落魄。可真论起身世来,人家是不折不扣的富家子。据苏子明所言,他家有一支不小的船队,专门跑国外航线的。最远的一次,甚至去到了大食国。海贸牟利巨大,宋人皆知。听到这里的时候,赵鼎忍不住自卑了。更自卑的是,好像这个苏子明懂的东西,要比圣人知道得都多。

    “小明啊,你对天地的观察细致入微,非常不错。”

    张正书感慨了一声,在他看来,一个“古人”,能好学至此,已经是科学神童了。可惜,这时候的大宋,并没有这些科学神童生存的土壤。不过,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因为张正书来到了宋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管在哪个朝代都一样的。张正书决定,竭尽全力给苏子明创造一个发明的空间,让他能有所发挥。“你愿意跟着我,学习真正的科学之道吗?”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苏熙差点没高兴得跳起来,张正书也是感慨。因为不通世事,苏熙在待人接物上,甚至连赵鼎都比不上。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赤子之心,他才能在科学之路上走得更远吧?而赵鼎心中存着功利心,一心要做官,这点上就落了下乘了。不是说赵鼎的志向不好,儒家的志向大抵差不多,都是希望“致君饶舜上”,达到“三代之治”。可张正书知道,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在这之前,你先写封信给人带给你父母亲才行。按照你这么说,你都在外漂泊近两个月了,你的父母肯定急坏了。”

    张正书拍了拍他的肩膀,“还有,要去洗个澡,换一身衣服,整理一下仪容。你这个样子,出去都能博同情讨饭了……”

    苏子明嘿嘿傻笑两声,表示理解。张正书吩咐僮仆带着苏子明下去洗澡了,还要用石灰水消毒,彻底杀死那些跳蚤才行。

    赵鼎有点酸溜溜地说道:“小官人,你打算养着他么?他一个富家子,能有何用?”

    张正书觉得好笑:“我也是富家子,你是不是要说我也没用?”

第433章 颠覆() 
赵鼎哑口无言,张正书继续说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不能以出身论英雄,但也不能因为他的出身,而贬低一个人。小明童鞋……额,小明啊是个有大勇之人,孤身一人行千里。科学这条路上,没有勇气是走不下去的。你学的经史典籍,不过区区几本书。可科学之道,永远没有穷尽,问题永远都会存在。所谓格物致知,就是这个道理了。‘道’是可以被认知的,但认知的过程是艰辛的。”

    见赵鼎若有所思的模样,张正书打铁趁热道:“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你要是能理解这个,你的儒学之路会更上一层楼,这也是我为什么要你去看《荀子》的缘故了。虽然,荀子对浊世之政治痛心疾首,而有《性恶》一篇,且质问孟子《性善》之说。我大宋儒者乃交口攻击荀子,不外乎其‘离经叛道’。但仔细瞧荀子之思想光芒,在于实践。荀子尝言性者论之,孟子言性善,盖勉人以为善,而为此言,荀子言性恶,盖疾人之为恶,而为此言。以孔子相近之说为准绳,则孟子、荀子皆为偏执之论。既然如此,你为何排斥荀子呢?

    好了,我也说服不了你,你去看了《荀子》一书后,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那算我什么都没说过。但如果能给你一点点启发,那我想这就是荀子想带给世人的东西。”

    抛下了愣在原地的赵鼎,张正书叹息着离开了。

    洗澡过后的苏子明,果然是一个年方二十的弱冠青年。

    相貌嘛不说很英俊,身材也不算很标准,甚至还没张正书高,可他眼眸里蕴藏的求知欲,却比赵鼎还要更甚。这些天以来,赵鼎因为得以入州学而志得意满,认为即将学到为官之学,所以连张正书都变得不屑起来,求知欲自然也就黯淡下去了。

    可苏子明不同,他对科学的渴望,是源源不断的。

    以往没有指路明灯,苏子明是一个人在胡乱鼓搞。如今有了张正书这个指点之人,苏子明仿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感受着迎面而来的知识,却彷徨得像个小孩子——因为不知道的东西更多了。

    “这才似个模样!”

    张正书抚掌赞叹一声,说道:“坐,尝尝我的手艺!”

    推心置腹,是张正书从无数“前辈”那里学来的招数,别说对付一个人情世故一知半解的苏子明了,就算是对付一些猛将,甚至是重情义的文人,也绰绰有余。曾瑾菡知道张正书要收买人心,也不好在一旁。幸好张正书顾及她的感受,遣人送去自己亲自下厨的菜肴,曾瑾菡才算是没有“醋味大发”。

    苏子明也不拘谨,其实在家中,这等场面也算寻常。

    只是在汴梁城的小楼中,看着尚未夜幕降临的街道市井,经历了种种磨难的苏子明,却有种宛若隔世之感。

    “小明,你此次来京,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如你想随我追寻科学大道,那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要背井离乡了。不知你父母,可舍得?”张正书端着酒杯,有点感慨地问道。

    苏熙轻笑一声,说道:“我家中有大哥操持家业,有家姊已嫁,我乃家中三郎,虽尚有小弟一人,却也一身轻松。我父母开明,甚少管教于我。得闻我上京,还以为我寻访名师,学经史典籍,雀跃不已。今我得遇小官人,岂非名师乎?”

    “不敢不敢,科学之道,闻道有先后,达者则为师。你我不过互相探讨,绝无师徒之实。”张正书定下了基调。

    其实,苏熙也只是客气罢了,要他称小几岁的张小官人为师,确实有点难为情了。

    “我心中一直有疑问,适才小官人说的‘望远镜’,到底是何物?果真能瞧得见月宫之上,有无宫阙?”苏熙记得清清楚楚,张正书说到了“望远镜”一词。

    张正书笑道:“所谓望远镜,其实顾名思义,就是用无色琉璃,制成两片无色镜片。其大为凸透镜,小为凹透镜。只需伸缩,就能调节远近。数里之外,亦能纤毫毕现,呈与眼前。这个原理嘛,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就有记载了:‘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样的冰,其实就是凸透镜,可以聚火。

    当然,两片凹凸透镜制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景象,是上下左右全反的。要想看到正的图像,还得加上光滑的镜子。只是哪怕加上镜子反射,要想看到月亮上面,还力有未逮。若能制成二十倍望远镜,则勉强可以看到月亮表面的山峦了。最佳倍数,当在四十倍。不过,四十倍实在难以制成。希望十年之后,由子明你的手制成……”

    “月宫之上,还有山峦?!”

    苏熙倒吸一口冷气,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那广寒宫呢,嫦娥呢,玉兔呢,吴刚呢,桂树呢?”

    张正书摇了摇头,肯定地说道:“很遗憾,那只是古人的美好想象罢了。月亮上面,只是一片荒芜死寂之地,没有人迹,更别说什么广寒宫、嫦娥、玉兔、吴刚伐桂了。上面,连人必须呼吸的空气都没有——我称之为氧气,人必须有氧气才能生存下来。而呼出去的,则是废气。很不幸,月亮上面都是废气。”

    苏熙听得一愣一愣,显然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作为一个浪漫了数千年的中国人,突然被告知月亮上面啥都没有,他的三观没崩溃掉,已经算神经大条了。要是赵鼎在这,肯定会大声斥责张正书荒唐。可苏熙却有点相信了,他问道:“那月亮之上,有何物?”

    “全都是沙土,还有被陨石砸成的环形山。至于形状,大概就是你看到的像兔子的轮廓。我们所在的大地,之所以没有被陨石大量袭击,就是因为月亮的引力,帮我们挡掉了绝大部分的陨石。”

    张正书又抛出了一个炸弹,这不怪他,眼前这个苏子明大概是整个大宋为数不多听张正书在“胡扯”,而不会斥责他荒唐的人了。

    果然,苏子明听得直愣愣,半晌说不出话来。没办法,这个三观颠覆太大,甚至连苏子明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经受不住。“这世间的真相,竟是如此匪夷所思么?”良久之后,苏子明才如此感慨一声。

第434章 一梦千年() 
“世间的事,没有深究内里,只以表面看,确实很多谬误。”张正书认同了这句话,“有句话叫做,知道得越多越显得自己无知,就是这个道理了。”

    “可小官人为何对月亮这般熟悉,犹如亲临?”苏熙就不明白了,这个小官人信誓旦旦的模样,就好像亲自到过月亮一般。

    张正书一愣,然后放低了声音,说道:“我说我曾在梦中去过,你信吗?”

    苏熙自然是摇头不相信的,人怎么可能相信梦中的事情?

    “我确实曾在梦中,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张正书感慨地说道,“我梦到的是,千年以后的景象。千年以后,我们所在的大地,被称为地球。一日之间,从地球西端到东端,再也不是问题。人们可乘坐铁鸟,日行万里。又有地上快车,名为‘汽车’、‘火车’,载物量之大,能抵上一艘五千料大船,且汴京至台州,不过一两日即到。人人皆能千里传音,甚至能在万里之遥,看到对方影像。人们还制造了可飞跃地球与月亮之间的火箭,送人到了月亮上面。千年以后,人们所住的楼房,高达百丈有之,甚至有的高达两三百丈。海上航行的巨船,能把数百万斤的货物装载其上,并运往大洋彼岸……”

    苏熙就好像在听神话故事一样,听得两眼呆滞,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千年以后,人人有书读,人人能吃饱饭。人们无需出门,在家既能得知天下大事。就中国而言,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劳者衣食无缺……虽然世上战乱仍然不断,可人均寿命大大提高。但杀人的武器,却能在数万里之外袭击而来,一瞬间能让数万人,甚至数十万,数百人失去生命……”

    “小官人,你莫不是得了癔症罢,这等事情,如何可能!”

    苏熙认为张正书在说天方夜谭,在宋人看来,后世的生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那种可怕的武器,真的存在吗?

    “你不相信?”张正书也叹道,抿了一口酒,说道:“原本我也不相信,但我试着把梦中的景象稍微复制一下的时候,我却发现是铁一般的事实。就好比我所说的,大地是圆的,在千年以后,就有人通过环球航行,也就是从东面出发,一直航海往东,最终回到了原地。

    就好比三棱镜,是解析光谱的基础实验。

    就好比我刚刚制成的马车,上面安装的弹簧,还有杜仲胶轮胎,那都是有力的佐证。你不相信也行,反正以后你会相信的。要不然你以为,我是怎么从一个纨绔子弟,变成如今这般?宛若隔世啊!”

    苏熙真的被吓住了,难道真的有人可以一梦千年吗?说实话,他也很想到千年以后的世界去看看啊!那是怎样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可以说完全超乎了苏熙的想象。

    张正书因为喝了点酒,把积郁在心中多时的话,都开始往外吐了。

    什么八大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月日地三球的关系、四大洋七大洲……但凡是张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