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09章

大宋好官人-第209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个比方,儒家知道要达成大同社会,就要“致尧舜”,可怎么“致尧舜”呢?他们就两眼一抹黑了,只能不懂装懂,在旁边指手画脚。只要涉及具体办法,儒者们便只能顾左右而言他。这些腐儒们对现实的很不满,就会进而演变成对三代的怀念,从而把复古复礼作为一种救世的良方,即渴望恢复圣王、周公之治。

    这注定是要脱离现实的,所以儒家之道只适合一乡一县,或者是小国寡民,要是推广到全社会,那就是一种灾难。瞧瞧变法的成功率就知道了,法家变法商鞅、李悝都成功了,而儒家变法呢?不好意思,基本全军覆没,最多留下一点边角料。一次可以说是偶然,那这么多次,就不是偶然了吧?

    当然,要是张正书直接讽刺儒家,赵鼎还能反驳一二。可惜张正书并不是直接讽刺,而是基于事实得出的结论,赵鼎就哑口无言了。

    “崇文抑武”的既定国策有问题吗?

    是个人都看到有问题,可保持权力的文人会改吗?

    没有一个文人会改的,哪怕明知道这样下去很危险,但他们就是死撑着不然武人坐大。

    道理嘛很简单,一块肉就那么多,要是武人分多了点,那文人士大夫岂不是要分少了点?为了自己切身的利益,没人会做这种事。哪怕是有文人士大夫良心发现了,他也独木难支,根本没法撼动这个既定国策。

    而皇帝呢?

    即便是有心想改,也非常困难。皇帝的圣旨,要是没有按正常的流程走,是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应的。也就是说,皇帝一个人说了不算。想想看,一道圣旨要经过中书舍人、尚书左仆射(宰相)、给事中、台谏官这四道拦路虎,凡是不经过这四道程序的圣旨,都是无效的圣旨。也就是说,皇帝一个人点头?那没有用,他说了不算!

    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但宋朝就是这样,因为宋朝的天下,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而是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

    张正书不想宋朝亡了,就是因为这种思想在皇权还这么稳固的时代颇为难得。但并不是说,宋朝的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在张正书看来,宋朝的制度致命伤太多。最大的致命伤,就是自断臂膀——废了武人。诚然,宋朝有些文人确实厉害,能打仗不说,还能做文章。但是,因为削弱武人,那么兵员素质却是硬伤。因为募兵制,给军饷,士卒士气只能靠金钱维系,没有什么荣誉感。要是打顺风仗还好,可一旦打逆风仗,分分钟能兵败如山倒。将军固然重要,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下没有可用士卒,那也只能徒负呼呼。

    就这样,没有国防,还处在一个群狼环伺的国际环境之中,到现在为止宋朝居然还能挺了百余年,真不简单!

    文人不知道这种事吗?

    他们当然知道,但他们就是不改,哪怕国破家亡他们也不想改。没真正到生死存亡的关头,谁会舍得手上的既得利益?

    赵鼎也是清楚地知道的,但他有着儒者的浪漫,认为读书人也未必不能领兵!

    可惜的是,宋朝自从开启了文人领兵的先例后,文人领兵胜利的次数屈指可数。哪怕再蠢的皇帝,也不敢轻易让文人带兵了。唯一例外的就是王韶、范仲淹、韩琦、章楶等人,这些都是能领兵打仗的文人。但张正书很明白,赵鼎绝非其中之一,可赵鼎就是有这样的自信,张正书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勇气?

    “战争,可不是儿戏。”

    张正书叹了口气,看着起身离场的看客,也准备起身了。

    赵鼎却噘着嘴,固执地说道:“终有一日,我会成为范文正公这样允文允武之能臣!”

    “呵呵……”

    张正书笑了,“那你要出征的时候,记得告诉我一声,我好去海外避难……”

    赵鼎的脸倏地一下红了,怔在原地良久。见张正书已经走远,他赶紧追了上去。“小官人,你不相信我?”

    “不信——原谅我就是这么耿直啊。”张正书毫不犹豫地说道。

    赵鼎憋红了脸,良久才吐出一句:“我能做到的!”

    “那你就得跟着我,每天锻炼体魄。然后再寻个兵法大家,拜其为师。对了,名将章楶就很不错,说不定他会看重你,传你衣钵。”张正书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道。

    赵鼎一下子就蔫了:“我要考科举的,锻炼甚么体魄,不做,不做!”

    张正书带着讥笑的目光看着他,然后登上了他的四轮马车。赵鼎怕张正书抛下他,连忙也跟着上去了。

第427章 宣传造势() 
不得不说,张正书这辆四轮马车太过拉风了一点,自勾栏瓦舍外面启动的时候,就吸引了足够的目光。

    且不说这四轮马车上颜色艳丽的生漆,精美的雕刻,就是四轮马车的造型都迥异大宋寻常的马车。更奇特的是,这马车的车轮,居然是精钢所制,上面还有一层类似胶质的包裹。而且这马车转向如意,奔跑起来还快捷,惊讶了不少人。

    “这马车,好生美哉!”

    一个落魄的秀才看着这大车,忍不住文绉绉地夸了一句,想必也是羡慕嫉妒恨的。

    “似乎还异常结实?”

    一个匠人看了,总算是能看出些门道来。这四轮马车的车轮、轴承都用了钢铁,自然比硬木要好很多。只是这匠人不太明白,为什么钢铁做成的车轴,也能快速平稳地运行呢?

    张正书可以回答他,是因为钢铁比硬木更适合用油保养。木头保养得再好,时间一久,还是会朽的。可钢铁保养得好了,再用上几十年都行。更别说,油脂浸润得够,那么车轴、轮胎都不容易生锈氧化,这易耗物品就不容易损坏了。要是走在道路上,车轴突然断裂,这是多么尴尬的事情?

    “唉,吾等日后生计,又少几项……”

    一个木匠看了,忍不住感慨地说道。要是他知道有钢筋混凝土房子,估计他会更加郁闷。

    最惊讶的,自然要数那些有钱的商贾了。

    原本在街上,最拉风的就是他们了——一顶大轿子,需要八人来抬的,却仅仅坐了一人。这就是宋朝商贾极尽奢华的表现,可轿子再贵,也不过几十贯钱。轿夫的工钱再高,也只是百十钱一日,能体现什么身份?

    这些商贾都是有眼光了,就好像后世的商人,肯定能分辨得出谁开的轿车价格更高。哪怕是同一辆轿车,里面的配置不同,价钱也千差万别。放在宋朝,也是差不多。马车和马车之间,也是有差别的。他们一看到这四轮马车,就知道造价不菲了。

    “瞧瞧那马车,好似非常平稳啊,车厢还一震一震的,为何?”

    坐在茶肆雅间里的两个商贾,居高临下看着四轮马车缓缓通过人群,忍不住开声说道。

    “我虽不知是怎个回事,但那四轮马车,一定造价不菲。且不说那马,一日要吃百钱饲料,便是那车厢,工匠做得出来,也要花费百余贯钱。啧啧,也不知是谁家能有这闲钱?”

    这两个商贾都是小商贾,有钱也不敢这么花,只能说话带着醋味了。

    而真正的大商贾见了这马车,是两眼放精光的。

    “去,给我查查,那马车到底是在哪里做的,我也要一辆一模一样的!”别以为宋朝没有攀比之风,事实上,因为经济繁荣,宋朝的攀比之风比任何一个朝代更为严重。可以说,宋徽宗之所以奢靡成风,和他年幼时在汴梁城中生活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别说大商贾了,达官贵人见了这马车,都艳羡不已。要知道,古时君子六艺里就有“御车”这一项,那是文人的雅事。之所以现在的君子不喜欢马车,是因为马车太丑了,也太颠簸了。可现在制作精美的一辆四轮马车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哪里还按捺得住?纷纷遣人去打听,那四轮马车到底哪里有得卖?

    世人纷纷猜测,这几日来在街市上时常出现的四轮马车,到底是谁家的?哪里有得卖?甚至有人接近了那马车夫,以重金诱之,可惜都只得到了一个消息:是“大桶张家”张小官人的马车,至于在哪里买?马车夫只摇头说不知。马车夫也是暗爽,说一句话就能赚了不少钱,而且他也没说谎。

    张正书的四轮马车还在生产之中,哪里有得卖?马车夫摇了摇头,看着那些人散去后,才咕哝一声:“这物事贵得很,你们要是知晓了价钱,说不得还得骂小官人心黑哩!”

    这都是几日来发生的事,现在赵鼎和张正书坐在四轮马车上,赵鼎显得局促不安。他甚至能透过垂下的车窗窗帘,感受到外间汴梁城百姓的火热目光。

    “小官人,我们是不是要过招摇了些?”

    赵鼎有点慽慽地问道,他怕那些汴梁城百姓会一拥而上看热闹,那他这个醉心功名的秀才,恐怕就要名声大毁了。穷奢极欲,历来是儒家最为反对的,要不然儒家怎么会反对“奇技淫巧”呢?但说一套做一套的,还是儒家。最会享受的,还是儒家。比如孔老夫子,那是典型的“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还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啧啧,穷奢极欲。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

    “招摇?我还嫌不够招摇呢!”

    张正书接下来的话,让赵鼎想立即下车逃开。“我原本打算,在车厢后面扯两杆旗帜,上书‘四轮马车,接受预定’的。但想了想,还是保持神秘好……”

    赵鼎一阵无力感传来:“这般招摇了,还保持神秘?”

    “你不懂,这是在做广告。”

    张正书信心满满地说道,“你没看到,整个汴梁城的达官贵人、富贾贵绅都觊觎着我的四轮马车了吗?这就是影响力啊!等四轮马车深入人心了,就该我卖这‘奔驰’牌四轮马车的时候了。”

    赵鼎怔怔地看着张正书,然后微叹一声。心下思忖道:“这小官人甚么都好,就是开口闭口就是商贾之道,全不学仁义礼智信,唉!想我儒门,感化极多,为何这商贾之人,偏生如此顽固?要是小官人学那端木遗风多好,起码做一个儒商……”

    “唉,想来我还是算差了一点,要是我豁出去的话,还能把和乐楼的李行首请来,那造势会更加厉害……”

    张正书想到了后世的车模,哪一个不是妖艳露骨?可偏偏有男人喜欢去看,哪怕是不喜欢车的,都会去看车模。没办法,男人就好那么几样东西,不是权力就是金钱,还有就是美女了。其他东西,都得排在后面。这是男人的天性,不管在哪个时代都不会变的。什么,你说你不喜欢这几样东西?抱歉,那是你没实力去争而已,如果你有实力去争,你看你喜不喜欢?

第428章 白马非马() 
赵鼎听了张正书的话,被吓到了。虽然他知道,那李行首是不会出现在马车上的,因为这和她的作风不符合。可赵鼎还是规劝道:“小官人,适可而止罢,莫再叫国人穷奢极欲了!”

    张正书略带讥讽的眼光看着他,然后摇了摇头:“赵鼎,你跟了我这般久,却还是没学到精髓啊。”

    赵鼎一愣,也露出了不屑的神情。自从知道张正书是一个鄙儒者,他就不信张正书了,哪怕知道张正书说的话在理,他也仍然将张正书视为“异端邪说”。没办法,儒家的排外性太强了,这也是为什么张正书不喜欢儒家的原因。一家独大,肯定不是什么好事。瞧瞧这些年来儒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基本走不出去了。要是这样下去,“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说法一出来,那中国的未来还能有希望?

    张正书却知道,这些文人士大夫清高,看不起商贾。但张正书却不疾不徐地说道:“我花钱请工匠,制作了四轮马车,你知道这里运用了多少技术吗?不,你不知道,你只看到了表面,认为我是穷奢极欲。而恰恰相反,我认为我这样做,利国利民。”

    赵鼎嗤之以鼻:“这还能利国利民?我愿洗耳恭听!”

    张正书轻笑一声,跺了跺脚下的车厢,车厢便轻微地震荡着:“你感受到了吗?车厢下面,有十个弹簧。何谓弹簧?这么说吧,弹簧除了可以用来减震之外,还能储能、测量、复位、带动……等等用途,有了弹簧,那么我大宋的工业,会上一个台阶。最直接的体现,就在我大宋的军械上。有了弹簧,投石机可以把巨石投得更远,甚至还能作用在床弩、八牛弩上,让弩箭的射程更远。甚至还可以用来做计时工具,做弹簧秤……”

    赵鼎愣住了,还真的没想到张正书会说出这么一番道理来。

    “而车轴就更不用说了,钢铁车轴的意义在于,我们大宋的冶炼精加工,终于达到了一个层面。以后,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