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05章

大宋好官人-第205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百亩还不够啊?!”

    马车夫惊得眼珠子都有点瞪出来了。“给小的三十亩,小的都能笑死了……”

    张正书无奈地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人与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有的人喜欢冒险,有的人喜欢经商赚钱……而张正书的追求,则是带起大宋的工业浪潮。要他像这个马车夫一样“不思进取”也可以的,但那好像也太容易了点。

第418章 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如果没有二十九年之后的“靖康耻”,张正书学宋徽宗一样,玩玩石头,泡泡小妞,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的,多好。可惜,没人比张正书更明白历史走向。他也不希望看到异族再次马踏中原,游牧民族对文明的摧残是必然的。

    “希望这个蜂窝煤作坊,能给大宋一丁点希望吧……”

    张正书也不敢打包票说,把大宋改造成了大工厂模式之后,就能吊打四周国家。以宋朝君臣的尿性,恐怕会更加忌惮武人的。不过,能让宋朝不再烂下去,禁军具备一点战斗力,那就算很好了。最起码,靖康耻不会再重演。

    “要是赵煦能有个儿子就好了……”

    张正书叹了口气,现在的端王赵佶,就是个纨绔子弟。唯一的优势,就是他寿命还算不错,最起码在经历了“靖康耻”之后,他还能活到五十多岁。在宋朝的皇帝中,他算是长寿的了。可越是长久寿命的昏君,那对百姓的伤害就越大。

    看看“靖康耻”之后的中原百姓,活得比奴隶都不如,就知道赵佶造的孽了。要不是他任用奸佞,以全国之力供自己玩奇石,使得民不聊生,军队废弛,又岂会被金人击破汴梁城,连带自己都被掳了去?他被掳了去没关系,关键是苦了中原百姓。

    从已知的历史角度看,赵煦有个儿子,哪怕赵煦驾崩了,也有摄政太后、大臣辅佐。章惇会继续变法,大宋也还能勉强维持。哪怕到时候小皇帝亲政了,估计也不会比宋徽宗更昏君吧?

    “这事也强求不得……”

    张正书办完事了之后,再次踏上四轮马车,慢慢地往张家庄赶。

    “小官人,你似乎心事重重啊?”

    马车夫也是一个热衷说话之人,没话找话说道。

    张正书掀起四轮马车的门帘,笑道:“你又看得出来?”

    “遮莫小官人是在担忧娶亲之事?”马车夫猜测说道,“这有甚么好担忧的,像小的,一把年纪了还未曾娶亲,也不急哩!整个大宋,也有大把这样的人。小官人你年少有为,除了金榜题名之外,都享尽人间福气了,还担忧些甚么?”

    “享尽人间福气?”

    张正书觉得有点好笑,“哪有这等好事,天生劳碌命啊!要是享尽人间福气,我就不用星夜赶来中牟县了。”冬日的日短,还没到酉时,天已经黑了下来。抹黑前进的四轮马车,不敢疾驰。再加上马力有点衰竭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家。

    “那是小官人想赚钱罢!要是不想赚钱,何必受这苦哩?在家舒舒服服做个富家子,岂不是乐哉悠哉?”

    马车夫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要是给小的一年这样的日子,小的这一生都不枉走那么一遭了。”

    张正书说道:“人只要努力干活,总会有这么一日的。”

    “这哪里可能……”

    马车夫叹了一声,没有再说话了。

    张正书也不知道怎么跟他说才好,这个马车夫是不会相信,未来的社会全都是雇佣制的。只要雇人干活,就必须付工钱。不会像他现在这样,基本等于白干活。当然,这种僮仆制也有好处的,起码在灾荒年间不用怕,地主家总会有点余粮的,饿不死。要是自耕农遇到荒年,恐怕要沦为流民,甚至沦为乞丐。自耕农抵御灾害的能力太差了,稍有天灾人祸,就会沦落为社会底层,甚至就此殒命都是可能的事。

    饿殍千里,绝非杜撰之言。

    这都是因为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缺乏足够的积累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别说自耕农了,就算是小地主,该破产的时候不一样得破产?到底还是做官好,旱涝保收,即便改朝换代,也能继续做官。人都是有趋利避害性的,既然做官这么好,人人都想做官,那就可以理解了。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有票子、房子、妻子,手中还有权柄。做了官,比做了神仙都要舒服得多!

    然而张正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这倒是有点魏晋名士的风骨。但其实只有张正书知道,大宋看起来很硬的靠山就要倒了,没必要再往火坑里跳啊!

    当然,这马车夫说得也对,哪怕他干活干得再努力,可能几辈子都达不到张正书现在这种高度。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到令人绝望的地步。

    幸好有科举这条路,不然不知道多少人会因为看不到出路而造反。

    而张正书要做的,就是在科举之外,给汉人一个更多的选择。并不是只有做官,才能实现人生抱负。通过发明,通过创造,一样能改变大宋。

    可惜这马车夫理解不了,他只是看到了张正书在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换成后世的话就是,你以为有钱人真的很快乐吗?是的,有钱人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可以说,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张正书已经跨过了生理、安全等基本需求,已经来到了自我实现需求这一层次了。也就是说,张正书的“恶趣味”,是这个马车夫理解不了的。

    就好像后世有个毒鸡汤寓言故事,大概是这么讲的:

    在那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或许因为是蛋疼,或许是因为真的无聊,一个千万富翁到海边散心。然后千万富翁看到了一个渔夫,紧接着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富翁劝渔夫去勤劳打渔,不要在这里晒太阳浪费时间,成了千万富翁后就能像他一样到海滨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海滩,尽情晒日光浴了。可渔夫说,他现在就做到了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海滩,尽情晒日光浴了,那干嘛要成为千万富翁呢?

    看了这则寓意,秉着对有钱人的羡慕嫉妒恨,很多人觉得,这富翁真蠢,辛苦一辈子绕了一大圈,结果还是同渔夫一样晒太阳!

    然而,这真的一样吗?

    毒鸡汤之所以是毒鸡汤,是因为它只告诉你表象,却没告诉你潜在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第419章 又败家了() 
富翁的人生,精彩程度绝非一个普通渔夫能比拟的。只有阅尽繁华的人,才能有底气说我要回归平凡,不然只是一个笑话。就算是同在一个沙滩晒太阳,富翁和渔夫的心境也是不一样的。富翁是旅游消遣,渔夫是忙里偷闲。富翁是在旅游,他散步在沙滩上,泡在海水里,享受着碧海蓝天,惬意无比。因为他积累了大量财富,可以随时随地踏踏实实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而渔夫晒太阳时,说不定心底还想着下一顿饭怎么办,怎么想办法补好自己的渔网、破船。没有任何对抗风险能力的生活,又怎么敢轻易说自己已经在享受人生?

    更重要的是,富翁可以去很多海滩晒太阳,领略不一样的风景、赏尽各国风土人情。而这渔夫估计一辈子只能在此岛此村掌撑自己的渔船!别人可以周游列国,而你却只能囿于己乡,这能一样吗?!

    马车夫以自己的心态去揣摩张正书的想法,就好像清朝时陕西农民想象慈禧太后在宫里的日子:太后她老人家顿顿有白面馍馍吃咧,吃一块扔一块,那感觉,美滴很……

    看起来可笑,但这已经是陕西农民能想到的最好生活了。

    马车夫也一样,要是给他坐上了张正书的位置,恐怕他乐得都不知道迈哪一条腿,这么多钱都不知道怎么花。然后,穷人乍富,会比富人乍穷更加悲剧。

    阶层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自古以来使然,哪怕千百年前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也不过是泛指罢了。不排除有的“肉食者”真的蠢,比如“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但大部分皇帝、大臣,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说他们蠢就太过了。

    只不过有的人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害国家利益罢了。

    利益,是人类都逃不过的怪圈,圣人也不例外。

    “你想不想把你的契约,转回雇工契约?”张正书突然问道,“家里好像也没几个僮仆契约了,你要是想转的话也行,不过得重新再签十年!”之前为了弄保安队,张正书把大半健壮的僮仆都转了契约,除了婢女之外,张家确实没有多少僮仆契约了。

    马车夫很认真地考虑了这个建议,然后拒绝了张正书的好意。

    张正书也是无语,有些人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就算他抛出了橄榄枝也没用。就好像后世某些贫困村的农民,只想着拿国家的救助金。但如果国家改成扶贫计划,授他们以渔,他们却不干了。说到底,就是怕各种优惠没了。自从中国扶助贫困户以来,人人争当贫困户,以贫为荣,为了争取这些名额费尽心思拉关系,甚至不惜高于补贴的价格送人情送礼,好好的扶贫政策却被弄得乌烟瘴气。

    这种不拿白不拿,国家的东西你不争他就争,这种短见在农村太常见了。

    不管是现在的大宋,还是后世的中国,这些贫困百姓的想法都惊人的雷同。马车夫是怕自己签了下一份契约之后,要是他干不了活,连温饱都不能保证了。而他现在,旱涝保收,虽然没什么钱赚,可饿不死啊!干与不干一个样,马车夫哪里还会上进?所以为了求稳,马车夫哪怕是心动,但还是拒绝了张正书的提议。

    张正书自然不会强求,有时候别人不是不给机会你,而是你自己没把握住。

    道不同,不相为谋。

    你不能强求,用一席话就能改变别人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世界观。

    比如,有时候不是那些文人士大夫迂腐,而是他们接受不了变化太快的世界。就好像这马车夫,等他醒悟过来以后的世界将以雇佣制为主的时候,估计他已经没有机会拿高人工了。就好像后世第一拨下海的人,能赚得盆满钵满。而第二拨下海的人,连海水都触碰不到。机缘这个东西,抓住了才叫机缘;抓不住的,那只能怪自己没眼光,没魄力了。

    一路上,马车夫说了很多。

    可惜张正书都没怎么搭话,反而因为马车摇晃得太舒服他睡着了。

    回到张家庄之后,当管家张通听闻张正书又买了三百亩河边的荒地,长声连叹。虽然没说什么,但张正书知道,无外乎是感慨他又败家了。哪怕管家张通知道,张正书单凭香水已经赚了过万贯钱,可张正书花钱的速度,远比赚钱来得快。据不完全统计,张正书现在已经用了差不多十万贯钱了。

    管家张通先前是张根富的书童,张根富再败家,也不过是豪掷千金在春楼而已,但也不会半年时间不到,就用了差不多十万贯钱啊?这不是败家,这是什么?

    “入不敷出,入不敷出啊……”

    管家张通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张正书是张根富独子,哪怕张正书把张家都败了,他都没权管太多的。

    可看着张正书这么“败家”,他还是有种心痛的感觉。

    “怪不得夫人看不惯这小官人,不仅不学无术,还一事无成……”

    这句话,管家张通自然不会说出口。可他的不满,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

    “通叔,小官人回来了,我能去看看他么?”来财在管家张通身后,有点怯生生地问道。有时候来财也不明白,为何张通对张正书这么不待见,甚至不止一次跟别人说起夫人家的侄儿,年仅三十,就已经家财万贯了。可在来财看来,那个什么表兄,比起张正书来,就好像燕雀和鸿鹄一样,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

    那个表兄,用了好几年时间才赚了万贯家财,这有什么好炫耀的?

    看看张小官人,仅仅半年,就已经赚了过万贯钱了。还有果酒作坊、水泥作坊、蜂窝煤作坊、冶炼作坊……这些作坊都没开始赚钱,以张小官人的能力,这些作坊一旦出了产品,赚钱不要太过轻松。

    来财对张正书,有种谜一样的信心。可能是张正书对他的洗脑太成功了,导致来财认为张正书无所不能。事实上,在宋朝,张正书还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毕竟他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啊!

第420章 理念不同() 
“去罢!”

    管家张通心中有点不痛快,想想也是,他花了半辈子时间才为张家攒到的钱财,被张正书这么像流水一样花出去。这种落差,换做是谁,估计都不会开心到哪里去。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