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20章

大宋好官人-第20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髀叮饪墒墙橙说拇蠹砂。欢矣信斓模劬Σ荒苤惫垂吹乜础:檬虏怀雒凳滤娣缧校幸到涔媸蔷圆荒芊傅摹

    这营造,也是个细心的活。下木料之前是绝对不能大意的,要反复计算,反复丈量,长出一点没事,短了就出事了。像“大桶张家”这样的大户人家,把木料用坏了倒是没多大问题,最多就是少拿些工钱。可若是一般人家,哪里还能有多余的木料备用的啊,这拿不到工钱不说,还要赔偿的!营造匠看似风光,吃百家饭,喝十里八村的汤,凭着一门手艺,衣食不缺。但其中辛酸,只有他们自个知道。

    只见这些营造匠,刨木的刨木,凿榫卯的凿榫卯,锯木的锯木,斧砍的斧砍……叮叮当当,乒乒乓乓,好不热闹。只用了半日,这茅棚的框架就弄好了。

    没办法,这些营造匠本来打算做两日的活,但张小官人毫无保留地传授了图纸给他们,他们哪里还有拿多一日工钱的心思?于是,默契地加快了干活的速度。

    其实,这茅草棚的技术含量真不高,除了要凿榫卯以外,基本就是个体力活和细致活。对于轻车熟路的营造匠来说,这根本不是事。

    最难的,反而是按照张正书的要求扎的茅草,不仅要能拆卸,而是要三层重叠才收货。

    对于这些营造匠来说,还算容易上手。反而做了几个之后,才发现这才是茅草棚最佳的组合。

    三层的茅草棚,错落有致地叠在一起,不仅能有效的遮挡风雨,甚至还能垂挂下来,密不透风。这些营造匠,哪里见过这种茅草棚,不禁有点大开眼界的感觉:“这也是小官人想出来的么?若是这般,小官人还真是天资聪颖啊!”

    “我听闻,小官人原先也是极为聪慧的,只是不怎么学好。”

    “如今小官人也浪子回头了,千金不换啊!”

    ……

    这些营造匠说着闲话,不用半天,已经扎好了茅草,可以开始铺茅草顶了。

    这时候,已经画了一半图纸的张正书,放下了手中的鹅毛笔。来财有点意外:“小官人,不继续画了吗?”

    也不知道说来财傻还是说他精明,他居然看出了张正书笔下的图纸画的是什么。“这是水车,这是筒车、这是翻车……小官人打算要在李家村那里建这些吗?”来财虽然见识不太多,但他也是知道这些灌溉设施,要花费不少钱才能建得起来的。而且,很容易吃力不讨好。在宋代这时候,因为争水源而闹出的打斗也不少。好在李家村大部分田地都被张家兼并了,这倒是没什么问题。只要张正书不那么吝啬,允许李家村的自耕农也用这些灌溉系统,肯定会很和谐的。

    有便宜占,谁不喜欢?谁还有怨言?

    张正书倒没想得那么多,他弄这个灌溉系统,主要是想省事而已。刚刚他提了几桶水过来淋菜,都弄得满头大汗。要是能轻松灌溉,岂不是省事得多?最关键的是,这灌溉系统做的值——刚刚灌溉一下子,张正书就得了19点经验值。要是弄出个灌溉系统来,岂不是每天不断的增长经验?这个诱惑,张正书拒绝不了啊!

    不然的话,种田术都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能升到十级。

    “等下再继续画,现在我要跟那些匠人说说,这茅草棚要如何搭。”

    张正书抖出之前画好的茅草棚图纸,指导了一下那些营造匠,要如何搭建这新式的茅草棚。三层茅草扎,错落有致地被串联了起来,不仅四面围得严严实实的,就连窗户都没有,只留下一个供人进出的小门而已。按照张正书的话来说,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温度的流失。

    一个茅草棚,经过这几个营造匠的卖力干活,总算是在日落之前搭建了起来。

    然而,张正书并不满意。

    茅草虽然能保温,但冬日的汴梁可是会下雪的,这点防护措施还不足够。

    “来财,把宣纸都拿来,贴在茅棚的里面,四周包括顶面都要贴!”

    张正书吩咐道,这就是做富家子的好处了,想要做一件什么事,有无数人为他跑腿。

    “小官人,这糊纸,可是有什么奥妙?”

    一个营造匠壮着胆子问道,但其实这已经违反了行业戒规了。

    “这没什么,只是保持温度而已……这么说吧,暖和的地方,蔬菜才能生长,我这只是等于给蔬菜穿上一件衣裳罢了。”张正书形象地比喻道,他也不怕这个方法泄露出去,其实这方法成本也不低,而且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是赚不到什么钱的。就算泄露出去,张正书也能赚经验值啊!这个系统已经默认的了,只要是和张正书有关的种田技术,都能获得经验值。越多人在冬天用这个办法种菜,张正书就升级得越快,何乐而不为?

第39章 小报新闻() 
“原来如此!”

    这些营造匠也明白了,还默默地把这个办法记在了心中。可以预见的,日后这大棚蔬菜,肯定是风靡全国。冬日也能种菜,这对中国人的诱惑,绝对是MAX的。要知道,中国人种地的执念,不管是过了多少年也依然深深根植在基因里。

    看看中国历朝历代就知道了,只要是适合耕种的土地,中国就一定会想办法拿下来的。

    张正书相信,别看现在李朝自称大越,也就是后世的越南跳得那么欢,时不时出兵骚扰一下宋朝。但如果给宋朝知道了,越南的土地能种一年三熟的稻田,而且还能跨海过去攻击,你看看宋朝会不会出兵去攻占李朝?

    “对啊,为什么北宋不去打越南,非得找西夏、吐番来打?”在张正书眼中,东南亚的那片土地,比西夏的土地肥沃多了。“可能是宋朝人不知道交趾能种稻一年三熟吧?甚至,交趾那地方遍地的沙金,金矿起码有几十个,啧啧,要是我放出这个消息,那朝廷会不会出兵?”

    不用说,这是百分百的。

    在古代,没有人能抵挡得住黄金的诱惑。

    更何况,宋朝出兵打交趾,那是师出有名的。据记载,自宋朝建立,交趾的李朝已经入侵了宋朝十二次之多。但由于李朝自立国时起,便对宋朝实行两手策略,一方面向宋朝通好,请求册封,提高李氏王室的政治威望,一方面又连续侵犯宋朝南方边境,掠夺土地、人口及财物,这让宋朝有点为难。

    但如果知道交趾土地这么肥沃,黄金那么多,你说宋朝会不会动心?特别是交趾还是中国自古的“固有土地”,宋朝出兵更是毫无压力了。

    宋徽宗那货难说,但当今官家赵煦,一个劲的要证明自己,怎么会不动心?

    交趾怎么说,也不会比西夏更难打吧?

    “大有可为啊!”张正书越想越觉得可行,“只是怕朝廷内部的党争,不过现在是章惇独相,好像能操作一下?不行,我要去散布谣言了……”

    估计这些营造匠怎么都想不到,看似人畜无害,还打算发展冬天蔬菜种植业的张正书,下一秒居然想着怎么攻城掠地了。如果他们知道张正书所想,恐怕会吓得双腿发软的。但是,张正书却不觉得这有什么。交趾的土地,自古都是中国的,秦始皇一统天下时,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后来,交趾自五代南汉政权而分裂,是时候再回到中国怀抱之中了。而且,在文化上也没有什么隔阂,交趾境内,现在都通行中国文字中国话。

    这时候,张正书已经打算建立一个报社了,商贾发展到这个阶段,肯定是有政治诉求的。有政治诉求,就必须有个发表言论的渠道。最关键的是,张正书有个读书人的身份。在宋朝,平头百姓妄议朝政,可能被治罪,但读书人呢却能加以批驳。没事聚在一起,批评官府,谈论政治是读书人的最大爱好,也从来没有人被治罪。最最关键的是,宋朝的出版书籍和新闻传播有着极大的自由。因为宋朝的印刷术快速发展,宋人出书,根本不需要什么书号。

    而且这时候,已经有小报了,甚至还有记者,叫做什么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而且这时候的小报,还真的就开始叫“新闻”了。时人有记载:“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比年事有疑似,中外未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如曰‘今日某人被召,某人被召罢去,某人迁除’,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朝士闻之,则曰已有小报矣;州都间得之,则曰小报已到矣。他日验之,其说或然或不然。近年有所谓小报者,……访闻有一使臣及合门院子,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日书一纸,以出局之后,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皆传授,坐获不赀之利,以先得者为功。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遍达于州郡监司。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真伪亦不复辨也。”

    意思就是说,小报刊登的是谁谁被召入宫中,谁谁又被罢了官。朝中公文还没下发,小报就已经先登出来了。当然,有一些消息不准确,但也没见到有人过来“删帖”。新闻审查制度神马的,宋朝根本就没有!

    小报因为市民阶层的需要量大,发展极快,甚至有了自己的传播系统和专业“报料人”、“记者”。由于小报的消息新奇快捷,发行面极广,势头甚至压倒了政府发行的朝报、邸报。而且,这小报是很赚钱的,更别说张正书大致知道后世的报纸如何赚钱,这是一条生财之道啊!

    这样的环境,不引导舆论,让北宋回到正轨上,还真的浪费了穿越者的身份啊!

    “看来,是时候弄个报纸了,五日一刊,恐怕都有人买账……”

    张正书陷入了YY之中,这简直就是给舆论绑架政治最大的土壤。

    只是,一旦官僚阶级也学会了这一招,说不定北宋还会变得更加黑暗。但是,这有关系吗?如果没有改变,北宋二十九年之后,就玩完了。既然结果是最坏的,那么怎么弄,估计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现在,北宋内部的矛盾重重,需要来一场对外战争,来缓解内部矛盾了。交趾,就是北宋最好的沙包!

    “小官人,小官人,这茅草棚搭好了,我等也准备告退了……”

    这些营造匠见张正书直愣愣地看着茅草棚,看似在视察,但又不太像的样子,驻足了足有一刻钟之久,他们也拿捏不准,这到底是行还是不行。于是,便有营造匠出言试探了。

    张正书回过神来,心道:“报纸的事,先放一边吧,主编难找啊,这年头的读书人,哪个肯放下身段做这个主编?”

    见营造匠有些畏缩的样子,张正书笑道:“很好,这茅草棚我很满意。是了,你们去领工钱吃饭罢,明日再来我这,还有东西要你们做的。”

    营造匠见还有活干,当即大喜过望:“小官人有所嘱咐,焉敢不从?”

    打发了这些营造匠之后,张正书拿着画了一半的图纸,走进了房中,打算继续挑灯夜战。

    这人啊,有了目标之后就是不一样。

    虽然张正书很想做个二世祖,做个纨绔子弟,但好像做个忙碌的富家翁,也不错。而且张正书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的,吃喝不愁,用度不愁,累了,想偷懒随时可以偷懒。

    “生活是多么美好!”

    张正书感慨了一句之后,来财又在外面叫道:“小官人,该用饭了!”

第40章 三用磨坊() 
“你听说了吗,张家小官人又闹出事来了!”

    “怎么回事,遮莫是又和哪家衙内争风吃醋了吗?”

    “非也非也,你若是在张家的墙边石窗望去,便能看到一个茅棚,听说就是张家小官人鼓弄出来的。”

    “张家小官人弄个茅棚作甚,养马驹么?”

    “应当是养马驹罢,不然弄个茅棚作甚?”

    “你们都猜错了,张家小官人弄茅棚,是要冬日种菜的!”

    “甚么,冬日种菜?小官人他也能行么,我听人别个说很是艰难啊?”

    “你莫不是随口乱说的罢,你又不曾亲眼见到,如何得知?”

    “我如何乱说了,这是张家僮仆亲自说的,那日夜晚,整个张家都在忙活,把花木都移走了,专门腾出地方来给小官人种菜……”

    “张家小官人莫不是真的傻了罢,放着高宅大院,家财万贯的日子不过,学我等种地,如何能有出息啊!”

    ……

    这些佃客在树荫下闲聊着,夏末的烈日过于灼热,到了午时晒得人受不住。很多人都为张家小官人惋惜,好端端一个小官人,居然成了傻子。原先还有人不信,但现在已经没有人不信了。若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放着富家子不做,非得学人种地,遭这个罪?

    最淡定的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