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175章

大宋好官人-第175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对于很多皇帝来说,在当皇帝之前,他们见东宫的太监比见自己老爹还要频繁吧?下意识的,不是亲人也当做是亲人了。幸好宋朝的宦官大多没啥权力,所以不会扰乱朝政。至于宋徽宗赵佶的宠臣童贯,那也只是个例外而已。

    “小官人,让我伺候你多一天吧,以后就没这个机会了……”来财低着头,有点不舍地说道。

    张正书也有点感动,说道:“你啊你,成大事者怎能婆婆妈妈的?”

    来财不为所动,又出去拿来了面汤和漱口水,以及牙刷子、青盐之类的洗面漱口用品,递给了张正书。伺候完张正书刷牙洗面之后,又去忙活早饭。早饭是来财一大早出去买的,都是张正书喜欢吃的东西。

    汴梁城中,早餐小摊是最早开始营业的,生意甚至开到了皇宫边上,给那些早起上朝的大臣准备了热腾腾的早饭。没办法,官员们要点卯,所以做早餐的小摊贩也要早起,甚至五更时分就要起身生火做饭了。不然的话,都赶不及赚官老爷们的钱。

    小市民嘛,要赚钱是要辛苦一点的。

    这些小摊贩还算好的,收入挺高。支起一个早餐摊位,日入数百钱都是常事。连热乎乎的面汤(洗脸水)都准备着,一份才几文钱,很多人都懒得自己生火了,在早餐摊上买了来洗了事。

    “你也吃吧!”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这么久以来,辛苦你了。”做一个书童,甚至比做一个家仆还要辛苦一点。不仅要洗衣叠被,还要准备文房四宝之类的东西。天气好了,还得把书拿出来晒晒,免得发霉了。来财的书童,做得其实挺称职的。农家子出身的他,虽然脑子不算灵活,但干起活来兢兢业业,没什么大错。更不会像某些“聪明人”,喜欢偷工减料。其实,来财这种性子最适合管理作坊,偷奸耍滑的人是管理不了的。自身都不正了,怎么管理其他人?

    “来财啊,你到了作坊,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去服务工匠的。所以,技术问题你要懂,甚至要做得比别人好,别人才能服你,知道吗?”张正书忍不住耳提面命了一番,就看来财听不听得进去了。

    来财哽咽地说道:“小官人,以后小的不在你身旁,你要记得及时添衣保暖,千万别着凉了……”

    “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懂得自己照顾自己的。好了,别耽搁了时候,你快些回去吧。对了,这里有封信,你交给管家。”张正书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递给来财。来财接过信之后,恭恭敬敬地拜了拜张正书,才离开了报社。

    “来财是一个,还有谁能培养呢?”

    张正书开始头疼了,他的作坊这么多,肯定要培养一批管理者才行的。“算了,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在技校里遴选吧!或者让学生们自己选,是想当管理者,还是想当工人……”如果作坊管理不到位,那么升级成工厂,甚至是大工厂,那肯定是问题多多的。现在张正书有感觉了,哪怕一个人再强,他也改变不了一个时代。但是,如果有数千个,数万个一样的人,说不定就有机会了。

第356章 东一个主意,西一个主意() 
来财离开了,走得挺彻底的,连衣裳什么的都带走了。

    这导致曾瑾菡来报社“上班”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你的书童呢?”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我给支走了。”

    “啊?”

    曾瑾菡不敢相信,“你把他弄到哪里去了?”

    “我让他去学习怎么管理作坊了,接下来我有一个重要作坊交给他。”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必须要用一个信得过的人。”这不是开玩笑的,看看后世国企就知道了,为什么领导都是行政级别的?还是不是“自己人”!一样的道理,留给其他人,张正书不放心。最起码,掌握在自己手中,张正书就不怕有人贪污。

    不是开玩笑的,别以为将门就不会贪污了,将门那些丘八贪起来更加没底线。

    要是落在文人手中,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反正,如果是张正书管理的话,财务肯定是要重点管理的,绝不能假手于人。记帐方式要用借贷记账法,任何钱都要走账面过,不留一丝漏洞。不这样严格管理,别说是蜂窝煤作坊了,再大的作坊也一样会倒闭。

    最关键的是,要生产和销售分开。

    张正书决定把销售的任务交给皇城司,一来是帮助王庆弄点功绩;二来是要借助送蜂窝煤的掩护,挨家探查情报;三来嘛,张正书相信皇城司不敢贪污皇帝的钱,除非他们不怕死。最关键的是,一旦皇城司退下来,也是要到蜂窝煤作坊里去的。要是贪了卖蜂窝煤的钱,岂不是在断自己的后路?

    只要不傻的人,都知道要怎么做。更何况,皇城司也是有其中一份收益的。凭借着这份收益,皇城司的日子会好过很多,完全没必要铤而走险。最关键的是,账目要做好。好在此刻技校里已经培养了不少记账人才,也不怕临时临急找不到“账房先生”。

    “来财去管一个作坊?”

    曾瑾菡被吓到了,“他能行吗?”

    “原先是不行的,但经过学习后,应该能行了。”张正书笑道,“没有人是天生就会的,都要学习才行。”

    曾瑾菡点了点头,突然俏皮地说道:“那郎君为何不学习?我还想着做一个进士的妻子哩!”

    张正书一愣:“你希望我去考科举?”

    曾瑾菡展颜一笑道:“看你被吓成这个模样,我是说笑的。你这人啊,好生惫赖,哪里做得了官!要是你做了官啊,那百姓就倒大霉了。东一个主意,西一个主意的,百姓被你支使得团团转,非得怨言大起不可。到那时候啊,你被贬到崖州就惨了!”

    不得不说,曾瑾菡太了解张正书了,一旦张正书做了官,他肯定要把衙门的结构重新调整,弄出一套最高行政效率的班子来。然后,还会带领着治下百姓创富,但项目是一个接着一个,恐怕百姓真的受不了。最后,张正书还会竭力打击恶霸势力,说不定还会逼反一些人……不管怎么看,张正书的手段都是很强硬的,不会婉转的来。这样的官,不闹出事来都算菩萨保佑了。

    看看包拯就知道了,这个酷吏去到哪里上任,哪里的乡绅乡缙就把他恨得牙痒痒。而且,就算在朝中,包拯都要闹出一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来。比如说,包拯曾经建议,加重对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限制皇权。还要废黜有贪渎记录的官,从此不得再做官。遴选郡守县宰的时候,对于纳粟、蒙荫等途径做官的,要考核试用才行。这也就罢了,包拯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但包拯最厉害的,还是他上奏说“檀渊之盟”不可靠,不是抵御辽国的计策,应该要加强操练军队、挑选能战的将领,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

    “岁币”可以说是宋朝的基本国策了,包拯居然敢反对。甚至,连崇文抑武的既定国策他都敢批驳,还有什么是包拯不敢做的?

    要是张正书做了官,恐怕他做得比包拯更出格。

    然而,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是宋仁宗,能包容这么出格的包拯。更别说,比包拯激进得多的张正书了。

    “那是,我要是做官,恐怕不到三天弹劾的奏疏就堆满官家的龙案了。”张正书开玩笑说道,“还是不做官好,一身轻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了,你不是想去看超市建得怎么样了吗?我带你去看看……”

    曾瑾菡一听,已经欢呼雀跃了:“那快走吧!”

    没错,她已经等不及了,甚至还想超市明天就开张,她好去尽情逛一逛。

    “顺便去一趟你家的塌房,听闻船队已经回转汴京城了,不知道带了多少货物回来。”张正书打起了算盘道。

    曾瑾菡自然是没意见了,她甚至还要求说,她看上的东西要拿走。张正书自然是应允了,不然还能怎么样?不过,曾瑾菡也是有好建议的,甚至张正书都没想到:曾瑾菡提议要把布偶放在货架上售卖,肯定销量很不错。

    张正书也是感慨,如果不是知道曾瑾菡是个土生土长的宋朝人,他还真的以为曾瑾菡也是穿越者了。不是穿越者,能想到售卖布偶,这简直是不可思议。要知道,布偶在哪里卖得最好?就是在商场里。商场的货架上,摆着几十个布偶娃娃,别说小孩子了,就连女人都未必能逃得过它的诱惑啊!

    “果然,天才是不能用寻常眼光看待的……”张正书觉得,如果曾瑾菡是把他的招数全学了去,说不定做得比他还要好。

    汴梁城的东水门外,已经建起了一层高的钢筋混泥土房子。

    周围的百姓经过的时候,还指指点点一番,似乎看到了什么新奇的事。

    张正书看到这钢筋混泥土,看着这半成品的楼房,他恍惚间又回到了后世。

    “郎君,这就是你说的钢筋混泥土房子吗?果然很奇特啊,这样盖房子,真的很坚固?”曾瑾菡有点好奇地问道。

    她刚刚想走近去看,却被张正书拉住了:“危险,你没戴安全帽,不能进去!”

    “安全帽,是甚么来的?”曾瑾菡更加好奇了。

第357章 竹帽() 
这个问题,张正书也不好回答。幸好此时工地上的刘老刘工匠看到了张正书的到来,连忙走了过来:“小官人,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看着满身脏兮兮的老刘工匠,曾瑾菡微微退了一步。没办法,女人天生不喜欢脏兮兮的东西,特别是讲究的女人,更是敬而远之。不过,张正书却有点感到,一点都不嫌弃地上去握住了老刘工匠的手:“辛苦了,刘工匠!”

    “哪里话,俺们是拿钱做事,还得多谢东家给机会哩!”老刘工匠笑得很真诚,也很感动。作为工匠,他是遭过很多白眼的。虽然这年头工匠的待遇提升了,但是社会地位还是很尴尬。不是官营工匠,尝尝被人蔑视、轻视,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在张正书手下工作,就绝不会这样。张小官人对工匠,那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们好。人心都是肉长的,薪资待遇超高,东家又以礼相待工匠,老刘工匠他们怎么会不卖力工作?

    “不是我给机会,是你们帮我。”

    张正书笑着说道,很是给面子。老刘工匠听了,心中更是暖暖的。

    这时候,曾瑾菡问道:“他们戴着的,就是安全帽么?”

    “哈哈,不错,这便是小官人发明的安全帽了。小官人,这位小哥是?”

    老刘工匠“老眼昏花”,真的瞧不出曾瑾菡的女儿身来。不过也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宋朝的衣裳,特别是儒衫宽松,女性特征都遮掩了。要是长得英气一些,不施粉黛,穿着男衫四处晃荡,不仔细看真的瞧不出那是个女的。

    女扮男装的事情,在古代确实不算杜撰。因为男女都留着长发,扎起来之后其实男女差别并不大。特别是女子扮成一个书生,那就是一个普通的小白脸而已,最多俊俏而已。在老刘工匠看来,这位“小哥”也不过是比张小官人俊俏了些,也不算得什么。

    “她……是一位好友……”

    既然都误会了,那就让误会进行到底吧。张正书也是无奈,忘记让曾瑾菡出门前先换女装了。不过这样也好,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时候,曾瑾菡风情万种地白了他一眼,然后把注意力放在了那一顶造型奇特的安全帽上。说这安全帽奇特,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材质问题,只能拿竹子来做安全帽。这时候,张正书也找不到塑料啊,更别说高强度塑料了,估计再过个几百年,才有这样的技术萌芽吧!

    竹子编成的安全帽,说是帽子,其实就像一个半球一样。这也是中国人心灵手巧,才能用竹子编成这样的竹帽。经过火烧,竹子能弯曲成想要的形状而不会减弱强度。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竹帽非常大,看起来十分滑稽。

    虽然很可笑,但这竹帽的防护性能确实一流。以张正书的推断,这样的竹帽,大概相当于后世的安全帽三分之二的防护强度了。要是后世那劣质的安全帽,恐怕都比不上这竹帽。不得不说,中国人在手工艺一项上的天赋,确实是加了很多天赋点的。其实,这个竹帽就类似于后世的锥形竹帽,因为材料一致,强度相当。只不过,张正书知道球形防高空坠物是最科学的形状,所以才要求做成这样的“安全帽”。虽然那些手工匠人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了。

    张正书一再要求,在工地上的工人都要佩戴安全帽,所以没有人敢不听。不听的后果,就是扣罚工钱。这些工匠的工钱都是血汗钱,哪里肯被无端端“扣”了工钱?所以,没有人敢不遵守。再说了,这竹帽除了造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