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174章

大宋好官人-第174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值钱的,就是那张太师椅了。

    “我说官家啊,我那张椅子都坐了那么多回,你还要?”

    张正书都有点瞧不起赵煦了,这算什么皇帝啊,捡人家的二手货来用?这也太掉格了一点吧!

    赵煦虽然有点犹豫,但想了想,还是难以抗拒那柔软的诱惑:“不干事,能用就成!”

    “我还想着送你一张新的,既然官家不想要,那就算了……”张正书故意这样说道,果然赵煦忍不住了。

    “那朕还是要新的罢!”

    看着赵煦脸不红,气不喘的模样,张正书就知道,赵煦的脸皮还是挺厚的。连吃带拿的不说,甚至还有要求,这都不脸红,的确是个脸厚心黑的好苗子。

    “三日后,官家派人来取吧。”张正书对赵煦的节操是不抱希望了,他献上那么多东西,换来的赏赐少不说,连他的东西都不放过,甚至连句谢谢都没有。哪怕张正书用肉包子去打狗,狗吃了也会摇摇尾巴啊!

    赵煦心满意足地走了,张正书觉得以后得防火防盗防赵煦,这人是属贼的,到别人家里基本是不走空,好东西必须拿了才走。

    待得那些带御器械走掉之后,来财方才敢露头:“小官人,那些人是谁啊?”

    张正书看着这个小书童,无奈地说道:“一个贼不走空的人。”

    “啊?是坏人么?要不要去报官?”来财傻了眼,家里进贼了,张正书还表现得这么淡定,甚至和对方喝酒、谈笑风生?

    张正书神情古怪地说道:“报官?!”赵煦家是开官铺的,报官有用吗?谁敢去告皇帝啊!再说了,皇帝拿你家东西是看得起你,很多人羡慕都来不及!只不过,一般的皇帝都很矜持,可赵煦放下了皇家威严,耍起了无赖,你还真的拿他没办法。估计赵煦是对张正书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报复吧,这人啊,小心眼!

    “难不成就让贼人走脱么?”来财有些愤愤地说道,“公然闯入私宅,抢掠财物,还有没有王法了!”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有些事,有些人做得,有些人做不得。他就是能做这种事的人,你报官都没用的。”无奈是肯定是,皇帝都拉下脸皮来耍无赖了,你还能怎么样?只能认栽了,张正书又不傻,为了一点点东西跟一个皇帝起冲突。

    来财再蠢,都听出了不对劲的地方,也不敢开口了。但他心中,却还是有疑惑的:“难不成那人是某个衙内?是了,也只有衙内,才有这等威势。怕不是将门的衙内,才有这等骄悍的侍卫……”

    张正书却在想,是不是要着手培养几个管理人才了?就算他再有能耐,也无法分管那么多作坊的。

    “嗯……老师的人选,除却管家通叔之外,好像没谁能担此重任了。先从技校里面,找几个好苗子来培养。但远水不止近渴,李家村的作坊负责人,都要跟管家通叔学习学习才行……”

    “小官人,此处风凉,不如回屋吧!”

    这时候,来财说了一句关切的话,“要不小的给你找一件衣裳过来披着……”

    张正书的眼光停留在来财那还带着农家子憨(sha)厚(qi)的脸蛋上,突然嘿嘿一笑道:“来财,你摊上大事了!”

第354章 请你入坑() 
看到张小官人这个熟(yin)悉(dang)的笑容,来财没来由身躯一软,差点瘫倒在地:“小官人,小的近来没做错甚么事啊……”

    张正书继续笑着看着来财,差点没让来财崩溃了:“小官人,你这是要打小的么?要打的话,轻力些,莫要打坏了……”

    “谁要打你了?”张正书好像恶魔一样笑道,“来财啊,你想过以后做什么吗?比如说,是继续做一个书童,还是做一个管家?”

    来财心有戚戚地说道:“小官人,我……我……还是做书童吧!”

    本来,来财对未来还是很憧憬的,因为管家张通对他的期望很高,甚至很多时候还手把手教学,让他上手管家的事务。可听了张正书这么一说,似乎不太喜欢他做管家,来财就退缩了。要知道,未来张家是这个张小官人当家的啊!

    “胸无大志!”

    张正书批评了一句,“做男人,怎么能胸无大志?做书童你也做不好,这份这么有前途的工作,不太适合你。我想了想……”

    还没说完,来财“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抱住了张正书的大腿说道:“小官人,不要赶我走,我甚么都愿意做的……”来财是农家子出身,家中兄弟姊妹有十一人之多。这么多人,他的父母自然是养不了的。所以,像来财这个年纪,全都卖给大户人家做家仆了。起码做家仆有饭吃,有衣穿,不愁没地方住。碰到像张正书这种“有良心”的雇主,还会给点工钱。十年下来,就能恢复自由身了。恢复自由身后,拿着这点点钱,买下几亩薄田,盖个房子,娶个媳妇,生个娃,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来财的姊妹命途就更加“稳定”了,卖给大户人家做侍女后,要是给大户人家看中做个侍妾,那一生就算有了点保障。就算十年过去,也能出来嫁人,自己挣来的嫁妆也算丰厚。

    可要是来财现在被张正书“扫地出门”,别说买什么田地了,他连自己都养不活啊!

    “我没说赶你走啊?”

    张正书也是无奈,“起来说话,这成何体统?我的大腿,是一般人能抱的吗!”

    来财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起身了,看得张正书也是于心不忍。“我这是给你一场造化,你怎么弄得好像我的不是一样。虽然你做书童时是不太机灵,不懂察颜阅色,不懂随机应变,还屡屡拆我台。但我是那种薄情之人吗,你没功劳也有苦劳,怎么会赶你走?”

    来财这才稍稍放心了,心道:“谁让你的笑脸那么阴险……”当然这句话是不会说出口的,来财小心翼翼地问道:“那小官人是要小的作甚?”

    张正书说道:“从现在起,你去跟着管家通叔学习学习怎么管理人,日后有一个作坊让你去管……”

    “不成的不成的,小官人,小的怎么能去管一个作坊?不成的,不成的,小的还是继续做书童罢!”来财的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连声说道。

    张正书叹了一声,说道:“你要是不去管作坊,我只能赶你走了……”

    来财委屈巴巴地说道:“小官人,小的做不来啊……”

    “做得来也得做,做不来也得做,我不管你。”张正书非常霸道地说道,“要是你出了纰漏,嘿嘿嘿……”

    来财耷拉着脑袋,眼泪都流了出来。不带这样的,张小官人这不是请人入坑吗!

    “哭啥呢?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事,这是在锻炼你!”张正书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人的一生,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多。抓住了,你就能跻身富绅。抓不住,你就一生都是泥土里打滚的农民……”

    “小官人,做农民不好吗?我爹爹是农民,我祖上也是农民……”来财天真地问道。

    “不是贬低农民,但你的一生有保障吗?”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万一天灾降临,地里一无所出,你的生活会怎么样?你一个人还好说,万一你还有一大家子呢?有时候,努力向上跻身富绅,不一定是做农民不好,而是做农民没保障,懂吗?”

    来财很是震动,脸上第一次显出认真思考的表情。

    不得不说,来财其实也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的道路,虽然这条路不是他规划的,而是他的祖辈都这么过来。可现在,有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放在他面前,来财迷茫了,不知道如何选择了。

    “小官人,我……真做不来啊!”

    来财还是退缩了,没办法,农家子出身的他,对自己有着严重的自卑。

    张正书正色道:“没人天生就会的,所以你要学习。我让你去跟管家通叔学习,就是为了锻炼你。过段时间,你还要吃住在李家村,好好看看那些作坊的头是怎么管理作坊的。记住,不偏不倚,按规章制度办事,就是一个好管理者了。有重大决策,我来把方向。好了,别多说了,明天你就回去!”

    来财抹掉眼角的眼泪,低声说道:“那以后谁来做小官人的书童?”

    “……到时候自然会有人的,你不要管太多了。记住,你已经没有退路了,不继续前进,我只能赶你走了。你要证明自己还有价值,才能继续留下来,懂吗?”张正书其实也不想这么说话,但有时候人没被逼到绝境,是不会抛掉一切疑虑的。

    来财离开了,满腹心事。

    张正书看得有些不忍心,但没办法啊,蜂窝煤作坊一事事关重大,张正书必须要用一个信得过的人才行。他的亲信不算多,来财绝对是一个。这小子憨厚,虽然不太熟谙世事,但难得有一颗质朴的心。要是做得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理问题,代张正书管理蜂窝煤作坊是一点问题都没的。

    怕就怕,要是张正书没建立起威信来,要管理一群退下来的丘八那也是一件顶天的难事。

    可以说,这件事最考验的不是来财,而是张正书。来财只不过是去替张正书看场子的,真正的奠基人是张正书。

    “希望来财他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吧!”

    张正书觉得自己很伟大,虽然来财想继续书童这一份有前途的工作,但张正书却把他送上管理者的岗位。这样做最大的可能就是,未来大宋会少一个农民,而多了一个掌柜级别的人物。别小看掌柜了,一些大店铺的掌柜也是很流弊的。像樊楼的掌柜,甚至能在某些大官面前说上话。当然了,这也要这些掌柜背后的东家势力够大才行,不然士大夫哪里会看得上一个掌柜——不就是一个商贾吗!

第355章 耳提面命() 
宋朝的文人是很虚伪的,表面上视金钱如粪土,但实际上却和有钱人往来甚是密切。很多士大夫,都遣家人去做买卖,甚至为了避嫌,掌柜的还是远房到不能再远房的亲戚。生意往来,那些士大夫又怎么可能“冰清玉洁”,丝毫不沾金钱那“阿堵之物”呢?

    张正书培养来财成为一个掌柜,其实也和那些士大夫的做法差不多。当然,这不是张正书在扮矜持,不想亲自出面管理,而是他真的分身乏术。作为一个统筹者,如果事事亲躬,那张正书累死都不行。

    一个好汉都需要三个人帮才行,更别说要建立起数十个,甚至是数百个工厂了。培养人才,永远是最重要的事。这样的话,张正书就算不枉到宋朝走一遭了。因为,人总是会老去的;什么工厂也只是一时的;唯有建立工厂以强国的思想,才是永恒的。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张正书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水中楼阁,镜花水月。

    而要把思想传承下去,就得培养人才。唯有人才,才可以把思想传承。

    当然,现在的宋朝人没有领悟到这一点。不过没关系,张正书会让办工厂,办作坊变成一件赚钱的事。只要赚钱了,肯定会有人继续把工厂办下去的。工厂办下去了,技术也会一直流传下去。甚至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倒逼他们进行创新。

    这样就足够了,在张正书的想法里,大道理每个人都会讲,但很多人根本不当回事。最核心的地方,还是利益。没有利益的事,没人会去做的。作坊赚钱了,而且能赚大钱,肯定有人源源不断地投入进来。

    “就看来财能不能顶得住压力了……”

    张正书看着来财离去的方向,心中琢磨着,如果来财顶不住压力,把握不住机会,那他就注定是沦为底层人士了。要是自己不思进取,张正书想帮他,都无从下手。人生中,有无数机会,有些人抓住机会了,他就成功了;有些人有机会都抓不住,那谁能帮得了他?不是不给你机会,是你不中用啊!

    月色如水,一夜无话。

    ……

    待得公鸡司晨,天已大亮的时候,张正书习惯性地叫了一声:“来财,拿我衣服过来……”

    然而,张正书才想起来,来财好像被他支走了,去跟管家张通学习管理技巧去了。

    “没了书童,还是不太习惯啊!”

    张正书摸了摸鼻子,自己起身了,准备去拿衣服。

    就在这时候,门突然开了,来财走了进来:“小官人,衣裳在这里……”

    “还没走吗?”张正书也有点意外,但更多的是感慨。不知不觉间,来财都伺候他差不多半年时间了。现在的张正书,总算明白为什么有些皇帝那么宠信宦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啊!朝夕相伴的人,总是会有点感情的。

    或许对于很多皇帝来说,在当皇帝之前,他们见东宫的太监比见自己老爹还要频繁吧?下意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