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173章

大宋好官人-第173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连做饭都不会,还算是一个人吗?如有一天,你独自流浪在荒无人烟之地,岂不是要饿死?”

    赵煦不以为然地说道:“这如何可能?”

    “更何况,连做饭都不会,其他事能做得多好?”张正书丝毫不为所动,“圣人说的话,也有错的。所谓‘君子远庖厨’,其实应当是君子要有不忍之心。但问题是,善良过头了,那就是伪善了。仁义过了头,那对国家,对百姓也是种伤害。弱肉强食,这才是生存法则。国与国之间,莫不如是。你落后,你就该挨打。你技不如人,就该你吃败仗。你不思进取,就活该你被灭国。”

    赵煦很想反驳,但他却是觉得张正书说得很有道理。是啊,朝中诸公,大部分都是这样伪善之人。口口声声说是为了百姓好,其实都是为了自己好。这也就罢了,却往往标榜自己是道德无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猛烈抨击政敌,在朝堂上撕起逼来,真个是不堪入目。这些,就是读圣贤书之人。

    “圣贤书呢,是要读的。但是圣人的话,放在今天不一定对。孔子还说他的弟子务农不好哩,你听他的?早就亡国了。孔子还不喜端木赐,认为他从商,是个只讲利,不讲义之人。但你要是听孔子的话,大宋能有今日的繁荣?看看端木子贡做了什么吧,无论经商,还是为政,其实都没有用儒家学说。比如说端木子贡经商,显然孔子是不耻的;比如说子贡救鲁,典型的纵横家的风格,跟孔子的学说一点关系都没有;还比如说子贡救孔子,也是拿着厚礼去见陈、蔡两国的大官,走的是贿赂路线,这也是孔子所不齿的行径。反而是颜回,虽然百无一用,但自始至终用孔子的主张,崇拜孔子这个人,孔子当然就喜欢了。然而,子贡实实在在做了好些事,颜回呢?孔子呢?”

    这已经不是张正书第一次批驳儒家学说了,赵煦也知道,张正书是很不待见儒士的。但没想到,张正书对儒家的“黑材料”是信手拈来,随便几句话都天衣无缝。

    张正书可不管赵煦怎么想,自己已经在洗菜、择菜、剁菜、炒菜了。

    “你这人,总是有一番大道理……”赵煦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但不管你怎么说,儒家还是我大宋的根基,动摇不得。”

    “普通人信儒家,官员信儒家,那还说得过去。要是你这个官家都信儒家那一套,大宋就真的完蛋了。”张正书毫不避讳地说道,“不是我说,儒家学说根本不能自圆其说,甚至很多地方自相矛盾,拿来教育孩童,培养其道德还行。但说到治国,儒家真的不行。”

    赵煦一愣,问道:“何以见得?”

    张正书一边翻炒着一味小菜,随口答道:“儒家思想不合时宜,喜欢是古非今,使人沉于虚名。个人行径还说得过去,要是举国上下都如此,那真的就糟了。汉宣帝曾说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奈何汉元帝不听,把‘独尊儒术’发扬光大。好了,汉朝自元帝而衰。”

    赵煦一凛,说道:“一个王朝衰落,怕是儒家也无法左右罢!”

    “非也,王朝兴衰,在于人心。人心齐聚,在于刑法。汉元帝时,德治压倒刑治,此乃妇人之仁,乃是亡国之道!刑罚不明,天下不满。贪官横行,百姓困顿。‘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官家是忘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么!”

第352章 极品仙醁() 
赵煦愣愣地看着张正书,苦笑道:“甚么都是你有理!”

    “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好在官家你施行新政,这是典型的法家做派。法家能富国强民,而儒家只能蹉跎岁月,一事无成。”张正书认真地说道,“官家你可以让底下大臣信那套儒家学说,但你自己不能信,反而要摒弃它。多学学汉宣帝、汉文帝、汉景帝之治国方针,找到御下之术。认真研读法家学说,若是有杨朱学派,你也可以看看。关键还是那句话,治国要‘以霸王道杂之’,要‘儒法并重’或‘外儒内法’,才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不然的话,只讲仁治不讲法治,天下必定大乱!”

    赵煦听了这话,沉吟了良久,说道:“我大宋《刑统》之法极严,如何不是‘儒法并重’了?”

    这时候,张正书已经炒好了一碟菜,准备做一碟五香蚕豆。

    “敢问官家,《刑统》能罚士大夫么?”

    张正书一针见血地问道。

    “额,我大宋历来厚待士大夫……”赵煦有点语结,想了想才说出这话来。

    “也就是说,士大夫有豁免刑法之权,那算不算法治?”张正书头也不抬地说道,“你知道天下人怎么看吗?还优待士大夫,要我说,士大夫就该有把剑悬在他们头上!你看看你手下那些大臣,有多少个是不贪的?到了这种境地,大宋还没玩完,算你走运!国无忠臣,上下皆贪官;空有良将,却被敌国压着打,你说这算什么事?”

    说着说着,张正书也来火气了,说道:“你知道,前线每打一次败仗,我宋朝百姓是多痛心疾首吗?你知道,每打一次胜仗,我宋朝百姓是怎么欢呼雀跃吗?你知道,民间是怎么痛恨那些贪官的吗?你都不知道!”

    赵煦愣住了,他没想到张正书居然敢对他发火,当即也来了火气:“朕如何不知道?就是……就是没法子罢了!”

    “那是因为你底气不硬。”张正书平静下来了,“治理国家不能一蹴而就的,所以你现在当务之急,是把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切勿再把什么监军之权下放给文人了,这只会让你的皇帝威严扫地!”

    赵煦沉默了,他承认张正书说得在理。如果……他手中握有重兵,岂会怕那些文人?

    “你要是准备好对付贪官了,告诉我一声,我的《京华报》为你摇旗呐喊,写臭那些贪官,把他们刻在青史之上,让他们遗臭万年!”张正书阴森森地说道,“论起舆论战,你有我的帮助,是极有胜算的。官家,你要是想比肩太祖、太宗,你就要拿出魄力来,狠狠整饬一番官场。不要怕没人做事,反正都是底下胥吏在做事!”

    “让朕想想……”

    赵煦迟疑了,没办法,这实在是牵连太广太广了。

    “要是你抹不开面子,《京华报》愿意做先锋,揭露贪官行径。到时候,你配合拿人就行了。或贬或杀,随你便。不能再让残民之贼窃居高位,于国无益!”张正书斩钉截铁地说道,“现在大宋,太需要一股清流了!”

    “唉,哪有这般简单……”

    赵煦喃喃地说了一句,用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觉得有些头昏脑胀的。

    “好了,不说这些了,反正你也不会按照我的意思去做,说了也没用。菜有了,吃酒去!”

    张正书端着两盘小菜,率先走向了偏厅。赵煦也跟了上去,似乎也放下了刚刚的心事。

    “你这商贾,家里比朕的皇宫还要富丽堂皇,这有天理么?”赵煦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其实更多是羡慕。因为财政吃紧,赵煦想把宫殿翻修一遍都做不得。虽然他的内帑还有点余钱,可那是用来应急的。万一黄河突然决口了,就靠这些钱去赈灾了。至于国库?呵呵,两月前都能跑耗子了。要不是秋税很快收了上来,都不知道下半年怎么熬。从这个角度看,是要整饬官场了,太多贪官伸手进国库了,大宋已经不堪重负!

    赵煦还在思索的时候,张正书已经抱来一坛子酒。

    这是果酒,勾兑了甘油的。

    “尝尝这个,我自己酿的果酒。”

    没错,这果酒不是收上来的,而是张正书用杏子酿的酒。要是一般人,张正书还不舍得给他喝。

    “果酒?!”

    赵煦皱起了眉头。

    “不用怕,不会苦涩,也不会酸。你喝了就知道了,绝对是好酒。”张正书都能闻到酒香了。

    赵煦还在犹豫的时候,那个宦官彭元量突然走上前,端起了酒杯就一饮而尽。

    “好酒!”

    彭元量给赵煦使了个眼色,证明这酒是安全的,可以喝。

    “我说,你们有安全意识是好的,但我自己酿的酒,也不会在里面下毒吧?”张正书无奈地摇了摇头,“看见是官家而已,我才拿出这极品‘仙醁’来。你不知道,这坛子酒我打算卖五贯钱一坛子的。”

    “五贯钱?你还不如去抢啊!”赵煦是知道酒价的,因为酒税是大宋主要的税收来源。就算是最顶级的酒,也不过是卖数百钱一坛,张正书居然敢卖五贯钱?

    张正书义正辞严地说道:“我这酒,和别的酒不一样,喝的是品味!”

    “我尝尝……”

    赵煦被吊起了胃口,端起酒杯轻轻啜了一口。“咦,甘甜清冽,果然是好酒啊!”赵煦赞赏了一句,然后迫不及待地一饮而尽了。就在赵煦喝酒的时候,彭元量已经将桌上的两碟小菜,分别是五香蚕豆和干豆腐试了一遍,认为安全了,才默默地退到赵煦身后。

    “我还有‘至尊仙醁’没拿出来哩,那个我打算卖八百八十八贯一瓶的。”张正书觉得赵煦真的是少见多怪,好酒卖贵点,值得大惊小怪的吗?

    “八百八十八贯?你真的是要抢钱吗?”

    赵煦忍不住吐槽了,“估计就傻子会买你的酒!”

    “嘿嘿,官家这你就预料错了,傻子还是很多的。汴京城中,有钱人太多了。但现在寻常百姓也能穿丝绸,也能坐轿子,根本体现不出有钱人的优越性来。但这酒就不一样了,寻常人家喝得起吗?这其实就是一种品味,没钱是办不到的。有钱人,会在乎几百贯钱?更何况,这酒确实好,量也不多,我就酿了一百瓶。卖完了,你想买都没门了。你说,会不会有人买?”

第353章 小心眼的皇帝() 
赵煦沉默了,最后才感叹道:“你应该做户部尚书的,朕要是有你这样的户部尚书,何愁国库不丰?”这句话从侧面证明了张正书的赚钱能力——在赵煦看来,这不应该称之为赚钱,而是在抢钱。

    张正书看到赵煦的表情,就知道他大概想的是什么。

    嫉妒,这是赤果果的嫉妒。

    他的赚钱本事是出于“眼光”,能“洞察”宋朝百姓需要什么。别人发现不了,怪张正书太强咯?

    “别想了,我现在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得帮你赚钱不说,还要帮你管理国库?我才没那么傻。”张正书不屑地说道,“你想想看,你手下有多少人抢着当官?想做大官的人,连汴京城都放不下。而像我一样,脚踏实地做点事的人,有多少?”

    赵煦被噎得不轻,虽然张正书说的是事实,但他的样子实在是太自恋了,而且还把官贬得一无是处,借此抬高自己,这就有点难忍了。

    “你这人,是真的一点都不谦虚啊!”

    张正书认真地说道:“这是自信!”

    赵煦没有接着话茬,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干豆腐和蚕豆上。

    原本,作为一个皇帝,赵煦什么好东西没吃过?但这干豆腐和蚕豆的好吃,已经超出了赵煦的认知,以至于赵煦都自觉忽略了张正书的这句话。“你的厨艺还不错嘛!”这是赵煦在品尝了这两碟小菜后给出的评价,他发现了一边吃着小菜,一边喝着小酒,更是惬意。

    张正书看着他已经一个人干掉了一小半小菜,也是好笑,心道:“顶级厨艺加上美味的特殊效果,不好吃才是怪事。”

    “好吃你就多吃点……”

    张正书这句话出来后,不到三秒钟他就后悔了。

    没人想得到,一个皇帝啊,居然吃干抹净不说,还要连盘带碟一起带走:“那个……彭元量,对他不用客气,甚么极品‘仙醁’对吧?拿上几坛子,还有蚕豆、豆干……对了,你这还有蚕豆和豆干吗?”

    张正书咬牙切齿地说道:“没了!”

    “那……就算了,但你书房里的那张椅子,朕坐得很舒服,也一并带走吧!”

    扫荡了一遍之后,赵煦才心满意足地看着张正书,“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你不会这么小气吧?”

    张正书是哭笑不得,难道他还能向皇帝要钱不行?

    说实话,果酒真不值什么钱。今年杏子大丰收,张正书用很低的价格收了不少。虽然是他亲手酿的果酒,但卖出几贯钱来确实是虚高了。哪怕宋朝有钱人就吃这一套,因为他们还没有什么奢侈品的概念。可怎么说,都掩盖不住果酒成本低廉的事实。

    唯一值钱的,就是那张太师椅了。

    “我说官家啊,我那张椅子都坐了那么多回,你还要?”

    张正书都有点瞧不起赵煦了,这算什么皇帝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