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149章

大宋好官人-第149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个如此?”

    王庆有点不敢相信。

    “废话,你看看我那些产业,哪一个不是价值万贯的?找几个武人来看门,这都不行吗?”张正书很无奈地说道。

    “这倒是无关紧要……”王庆连忙说道,“不过你要看着点来,不能把他们纠集在一起啊!”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我又不是傻子,这给人留把柄的事,我是不会做的。”

    王庆心道:“你还不傻,你的声名都传遍汴京城了……”当然,这打脸的话王庆不敢说出来,怕一说出来两人就闹掰了。“武人的事,咱家倒是有些眉目。今年恰值武举之年,有不少武人因无钱返乡,而滞留汴京城。”

    其实,官府也头疼这些武人,包括街市上的乞丐,还有“鬼樊楼”里的汪洋大盗,亡命之徒。甚至早就在通缉榜上的了,然后人家还是在“鬼樊楼”里活得好好的,虽然有点像老鼠不见天日,但官府就是拿他们没办法。

    这也正常,不管是什么社会,这种游离在灰色地带的人绝对不会少了。有光明的地方就一定有黑暗,后世已经看过太过人性扭曲的事情,张正书甚至觉得宋朝这时候的亡命之徒有点可爱了。起码他们心中还有一定良知,不是那种彻底报复社会的人。或许这也是儒家社会的作用吧,起码丧心病狂的人在宋朝还真的不算多见。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这也是造孽,这些人估计你们很头疼吧?”

    王庆淡淡地说道:“也不会怎么头疼,毕竟能习武的,非富即贵。就是有小部分武人,完全是来撞大运的……”

    “额……”

    张正书觉得自己想岔了,他还以为武人地位低下,就肯定是穷困潦倒的。不曾想有句话叫做“穷文富武”,家中没有一定钱银,怎么可能习武?恐怕连骑术都练不了吧,因为大宋极度缺马,能练骑术的都是有钱人。

    “那些撞大运的,又是些什么人?”

    张正书连忙问道,“是不是没钱的那种?”

    “不错,这些来报名的,都是一些真正的落魄之徒,手上有两斤蛮力,却不懂骑术,不懂射术的。”王庆叹了口气说道,“也不知晓他们来汴京作甚,除了在码头上扛麻包袋之外,汴京城实在找不到甚么能养活他们的行当了。”

    张正书一拍大腿说道:“就他们了!”

    “小官人,你真的要他们?”王庆皱眉说道,“他们虽然身家还算清白,但是……”

    “但是什么?”张正书有点好奇地问道,“他们不是参加过武举吗,难道这都不行?”

    “确实……不太行,甚至他们只有蛮力,没有武艺的……”王庆苦笑道,“连挽弓都不晓得,射出的箭矢倒是挺远,可惜距箭靶是离天隔地这么远。骑术就不说了,连上马都不会。武艺嘛,也是平平无奇。便是咱家,放倒他们十余个都不难……”

    张正书明白了,什么叫撞大运?这就是撞大运了。

    “没事,我就招个保安,三五大粗就对了,没武艺更好。”张正书撇着嘴说道,“免得有人说我纠集武人,这些连武艺都不咋样的傻大个,还能算得上是武人吗?”

    王庆叹了口气说道:“咱家尽量帮你,但来不来是他们的问题了……”

    “没事,我也会在报纸上公开招募护院的。薪酬福利职责我都会写好,签订契约,童叟无欺。”张正书嘿嘿说道,“公开化招募,我看还有谁说我纠集武人。”这也是一招险棋,公开了自然是好事,但也等于把事情暴露了出来,让人更加注意到张家了。

    王庆面色凝重地说道:“小官人,你确定要如此?”

    “确定啊,他们不是要玩潜、规则吗?我不玩,我跳出来,摆明车马。让所有的东西都暴露在公众面前,看他们怎么诬陷我。”张正书早就拟好了计划,这也是最大胆的一个计划。“若是能见着官家的话,我也会跟官家解释解释的。”

    王庆叹了口气,说道:“也罢,既然小官人你都决定了,咱家也没甚么好说的了。此间无事,咱家要告辞了。”

    “对了,等等,你还没说什么时候把训练暗探的东西拿来啊?”张正书连忙叫住了王庆,他答应帮王庆逃脱,训练暗探是主要筹码啊!

    “过两日,咱家亲自送来。”王庆淡淡地说道。“对了,咱家会派来两个心腹,他们武艺高强,会一直护卫着你的。是了,你若是训练暗探,也不用避开他们,他们信得过。”

    说完,王庆头也不回地推开书房的门走了,留下张正书一个人在书房里。

    “也罢,看看怎么样……”

    张正书觉得这根本没啥,大商贾中又不是没有没有刺探商业机密的探子。就是怕被有心人揣测,这张家又是秘密训练暗探,又是招募武人的,这还不是谋反吗?好在,张正书“神经大条”,根本不在意这个,他又准备出门了。

    超市的建设还在继续,张正书要过去盯紧一些。

    更重要的是,水泥作坊是重中之重,万一秘密被泄漏了,那大宋的乐子就大了。

    试想一下,在没有火炮的时代,突然有几十座甚至几百座建城矗立在宋朝边境上,还是异族人的城池。这样对于大宋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宋朝已经失去了最大的倚仗,灭亡就是时间问题了。这种事,真的马虎不得。

第303章 武人地位() 
“什么,‘大桶张家’要雇佣武人?”

    “是啊,听闻只有十八个名额,好像是专门用来看家护院的……”

    “这个说法怎么这么别扭?”

    “嗐,这看家护院要几条狗不就成了么,要这么多武人作甚?”

    “恐怕是觉得狗不如人罢?”

    “这个说法还是很别扭啊……”

    “也许是‘大桶张家’这么多产业,每一个产业都需要护院哩?”

    “这么说来挺有道理的……”

    ……

    吃瓜群众的智慧是不容小觑的,从一人招工公告上都能推断出不少东西来。说实话,也就是汴梁城治安还算可以,起码张正书的京华报社也好,“兰蔻”牌香水专卖店也好,甚至是林家脚店,都没有人敢去捣乱。

    当然,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结果就是,这则公告一出,很多不明身份的人就开始在这几个地方游荡了,三流九教的人都在其中,看模样是不怀好意的多。好在,这些人也不敢造次。别的不说,开封府的巡捕是天底下第一厉害的,手下都是有真功夫的。若不是武艺超群的汪洋大盗,或者亡命之徒,根本不敢在开封府造次。

    至于游手他们,在没有摸清“大桶张家”的底细前,也不敢贸然出手。当然了,游手也是有智慧的,他们懂得什么样的人能惹什么样的人不能惹。好像张正书这样高调得连宰相家的官三代都拿他没办法,这种人绝对有着非同一般的的来历——好吧,虽然他们猜测的方向有错,但实际情况也是差不多。

    汴梁城中,最不能惹的不是官,而是皇城司。

    张正书很明显就是皇城司要罩着的人,换了是文武百官都要离他远远的,更别说那些只狐假虎威的游手了。

    当然,“京华报”上的这则招工公告,最让人震惊的不是张家要招护院,而是张家给的工钱。

    没错,这个工钱,刷新了很多人的三观,而且差点没崩溃了。

    武人一个月居然能赚三贯钱!

    你没看错,就是三贯钱!

    要知道,编撰小报的秀才,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是一贯多钱而已,这还要东家给力,舍得给工钱才行。要不然,这些不得志的秀才真的混得比码头搬运工还惨了。那些搬运工,起码一天都有二十多个大钱的收入!

    一个月就有三贯钱啊,什么概念?这简直能赶得上一个公务员的工资了。额,说的公务员不是官,而是那些小吏。居汴梁,大不易,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哪一样不需要钱?有人算过,在汴梁城活下去的最低限度是每个月四百文左右,这还是要在汴梁城中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不用每月交房租。吃的是最差的,用的是最差的。一个月能吃上一顿肉就不错了,还是肉末。

    没错,别看宋朝很富裕的样子,但是汴梁城中一样有穷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穷。要不然,宋朝怎么那么多福利机构,就是这些流民、乞丐太多了,每年冬天都要冻死好多。中国人对这种事是很有恻隐之心的,宋朝拿出一点钱来安置这些人,也说得过去了。

    要是流民、乞丐也还算好了,起码还有官府的安置点。可是在汴梁城中实打实的穷人,要是没有生计,没有营生的本事,那就真的有点悲催了。就拿码头上的搬运工来说,基本是看运气吃饭的,有人雇你,你就有活干,有钱拿。没人雇你,恐怕就真的要吃西北风了。

    社会是残酷的,别说宋朝了,哪怕是在后世,这样的人也不是很多?比如,那些漂泊异乡的农民工,也是和这些人一样性质的,工作性质很不稳定。要不是后世法律完善了,甚至讨工资都难。

    生活不易,有些人仅仅为了活着,已经用去了全部的力气。

    在宋朝也是一样的,繁华的汴梁城之下,一样有着这样卑微生活着的穷人。比如一些宋朝版的“京漂”,也就是做武举梦的穷困武人们,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武人沦落到什么地步呢?住在城外最拥挤的贫民窟里,吃着最便宜的一文钱两个的馒头,渴了直接从汴河中舀一些水喝……即便是这样,他们也还是堪堪能活着罢了。

    武人,很多时候就等同是社会底层。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出身地主阶级的武人,就不属于这个范畴。不过这样的武人,一般都能考中武举,或当场授官,或进入武学“深造”。这部分人就不说了,分明就是脱离了民的阶层,进入了官的阶层了。

    所以,武人和武官是两个概念。在宋朝,能跟官沾上边的,社会地位都不会低了。武官地位是比文官低得多,但是却比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武人好得多了。试着去问一个武人,看他向不向往做一个武官,地位比文官低那又如何,起码是个官了!

    可以说,武人就是宋朝社会最低阶层的象征,谁也想不到一个武人居然能一个月挣三贯钱,简直比秀才挣得还要多!

    “荒唐,太荒唐了!”

    酒楼茶肆中,很多人忍不住羡慕嫉妒恨地说道。

    “这不是摆明不把读书人放在眼里么!”

    其中,在汴梁城中的一个茶肆里,一个看似是秀才的文人恨恨地说道,他最恨这种挑战社会秩序的人了。武人就好好做社会最底层吧,凭什么爬到诸多文人头上来?这是道统之战,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那也没辙啊,谁让张家有钱?”

    有人也是酸溜溜地说道,“人家愿意给武人这般多工钱,也碍不着谁……”

    “这很不妥,大大的不妥,若是成了风气,谁还愿读圣贤书?不成,俺要去告官!”这秀才义愤填膺,其实他就是眼红了。没错,就是嫉妒了。

    “告官,若是人家官商一体,你告得进么?”

    有人忍不住就泼冷水了,“你这秀才,也省省心罢!好生用功读书,考个功名回来,别说一月三贯钱,一月两万贯俸禄也有你拿的!”

    这个秀才涨红了脸,说道:“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俺不过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第304章 提升地位() 
众人听得这秀才掉书袋了,都哄笑起来,燥得那秀才满脸通红,说道:“莫欺少年穷,日后须叫你知晓,什么叫金榜题名时,跨马游街日!”

    “秀才,省些气力罢!如今世道都变了,武人都能赚大钱。别抱着圣贤书不放了。瞧瞧那些不读圣贤书的商贾,如那‘大桶张家’的小官人,不也是腰缠万贯?要俺说啊,你就是假清高,若是放得下身段去赚钱,岂能输给那武人?”有人瞧不过眼了,奉劝这个秀才少说两句。确实,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年头,能靠自己赚钱那都是本事。

    这个秀才涨红了脸,他确实没啥资本能秀得出来的,最后只能酸溜溜地说道:“不就是一商贾么,大抵上的傻了,才给武人这般多钱!”

    “大桶张家”小官人傻了这件事,已经成汴梁城中的笑谈了。

    很多人一开始也认为这张小官人是傻了,有书不读,花大精力去种菜,甚至现在彻底从县学退学了。弄一份报纸,很多人都看着张小官人的笑话,准备拿瓜子看好戏,看官府封禁“京华报社”。

    可让大家都大跌眼镜的是,张小官人的报纸火了,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