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107章

大宋好官人-第107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宋朝的官营手工业大多是“和雇匠”与“差雇匠”,“和雇”是从劳动力市场上招募工匠,作为雇主的朝廷与工匠是平等且自由结合的雇佣关系,按照市场上的价格给工钱;“差雇”则带有强调征调性质,但朝廷还是需要按市场价向工匠支付工资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如今,张正书像赵煦要来这几个工匠,其实是“差雇匠”来的。若是按照后世的分法,也就是国企的员工。他们大概也知道了自己的前途,一个个都无精打采的,似乎提不起精神来。也是,在国企混得好好的,旱涝保收,怎么突然间就被发配给一个私企了呢?要是做工偷懒,得过且过的家伙派遣过来,他们不会不高兴。可这些匠人,都是个顶个的大匠啊,谁手里没有一两门技术?

    奈何皇命不可违,宋朝虽然规定要给工匠工钱,但是“差雇匠”的人身自由是被限制的了。

    张正书不明所以,还以为赵煦把一些歪瓜裂枣塞给了他,当下直皱眉头。

    不过,这时候也不能挑三拣四了,将就用吧。

    “希望他们能铸成合金铜币吧……”

    张正书知道,其实宋朝用的也是合金铜币,而且是铜锡铅合金,也就是青铜,所以后世大量的宋钱都呈现出青色来。用青铜做钱,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宋朝够铜的话,何必用青铜呢!就算是这样,宋朝铸钱还是亏的,而且亏了不少。

    那么,宋钱的比例是多少?大概是含铜量在62%左右,而锡铅的含量占了38%。怪不得宋朝铸钱会亏钱,含铜量太少了,币值不够。但也是没办法,宋朝规定了铜钱每贯必须“四斤半以上方得行用”,要是含铅量少了,那么重量就达不到要求了。

第216章 停职留薪() 
张正书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赵煦连想都不想就把这个铸币权给了他,原来是把一个烫手山芋丢给他啊!

    不过,张正书也是有应对办法的,因为他知道铸铜钱的时候,还能加入铁元素的。只要改变一下合成比例,不仅铜钱颜色艳丽,重量也是能达到要求。宋朝确实缺铜,但并不缺铅和铁。只要把铜的比例降到百分之六十左右,铅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三十,锡的比例下降到百分之十,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合金。这种铜合金会很耐磨,比纯粹的青铜要好上不少。

    而且,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原理,只要在市面上投入超过二十万贯这样的铜钱,那么银行就能回收差不多百万贯的铜钱。再利用银行的信用杠杆,能少发行不少金属货币。回收上来的青铜钱,也能重新熔铸再加入铅元素。

    最为关键的是,这种铜钱的重量还不轻,因为铅的比例提高了,铅比铜重,能达到一贯钱四斤半到五斤这样子。

    在银行的初期,金属货币还是必不可少的。张正书不仅打算铸铜币,还打算铸银币,金币——当然也是金属货币了,而且金银的含量不能太高,不然会有人在上面刮金粉、银粉下来重新打成金器、银器的。

    张正书在看到这些匠人之后,心里立马把之前思来想去,早就深思熟虑的计划再思考了一遍。

    王庆只看到张正书一愣神,然后就说道:“嗯,既然找到了,那我就告辞了。王公事,你尽快把蒸馏器弄好,不然……”

    “多谢小官人提醒!”

    王庆怕他吐露秘密,连忙制止了他说下去。

    张正书嘿嘿一笑,带着那些匠人就离开了作坊。

    “收获还算可以啊!”

    回到“京华报社”,张正书请那十余个匠人在正厅坐下,又让僮仆沏来好茶,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

    这些“差雇匠”哪里被人如此礼遇过,有点受宠若惊,一时间也闹不清张正书和朝廷官府的关系了。

    茶过三巡,张正书才总算开口了:“实不相瞒,尔等是官家亲自下旨,调动尔等听我所用的。这里面牵扯到了一个大机密,可以令我大宋国力腾飞的大机密。我知道,尔等原先是铸钱监里有数的工匠,领着俸钱也不少。但我敢保证,在我手下做工,钱银只会比你们的俸钱更多。”张正书也知道,这些工匠就好比后世八十年代那会的停职留薪制度,不同的是,后世的停职留薪是国企职工想要下海搏一把,看能不能发大财,又怕没有了后路,所以才“发明”了这个制度;而这些工匠则是被动的,两者的性质有些不同。但从结果来说,却是差不多的。

    一个年纪稍大的工匠,有点不相信地说道:“小官人,你如何能保证?”

    “不知道诸位可曾听过‘大桶张家’?我就是‘大桶张家’的张正书。”张正书淡淡地说道,“我说出口的话,从来不会收回来的。”

    这些工匠登时大喜过望,虽然“大桶张家”的名声不算好,但是在诚信一道上,却是可圈可点的。这样说来,他们的工钱就有着落了。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些工匠也都放下心来,问道:“不知道张小官人雇佣我等,可是要铸铜器?”

    朝廷让私人铸铜器,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大宋也不是没有先例。这些工匠思来想去,也就只有这个可能了。不然的话,为什么要皇帝下旨呢?

    张正书笑道:“非也非也,我雇佣你们,一样是铸钱。”

    “铸钱?”

    这些工匠有点发愣了,不过想想也是,他们这里已经是一个完整的铸钱小组了。在宋朝铸钱,“勇工之序有三:曰沙模作,次曰磨钱作,末曰排整作……模沙、冶金、分作有八,刀错水莹,离局为二。”可见,这铸币有严格的工序要求和操作规范之则。翻砂铸钱工艺,让这种标准化作业得以实现。

    “不错,但铸钱的金属比例有所改变……嗯,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等下,我就带着你们到城郊的李家村去,那里已经建好作坊了……”

    张正书为了银行一事,连县学都不上了,作坊这种事,也是小事情而已。而且铸造铜器也好,铸造铜钱也罢,作坊都是差不多的。有道士郭骞在,这种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作坊用不了多少工夫就完工了。

    正说着,张正书瞥见曾瑾菡在外面晃悠了一下,眼睛巴巴地看着他。知道她有事,张正书让这些匠人休息一会,自己却失陪了。

    “怎么了?”

    追上了曾瑾菡,见她脸色不对劲,张正书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惹怒她了,连忙温柔地说道,“是不是有事要对我说?”

    见曾瑾菡都不理会,张正书也有点无奈。后世有个段子说:研究表明,百分之八十的男生都找不出女朋友生气的原因。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连女朋友是不是生气都看不出来。当然,曾瑾菡还只是个宋朝的小娘子,没有学到后世女生那种“高超”的生气技术,张正书还是轻而易举就看出来了。

    见她这样子,张正书突然拉起她的手,走进了书房之中。

    “放开我!”

    说着,曾瑾菡的眼泪开始簌簌地落下,好似梨花带雨一般。张正书连忙带上了门,柔声说道:“都是我不好……”

    “自是你不好,出了这么大的事,你居然不立即告诉我。皇城司是好惹的么,便是我爹爹,也要给他们钱银保平安。”曾瑾菡虽然在赌气,但对张正书的关心却溢于言表。

    张正书柔声说道:“这不是怕你知道担心么?现在也没事了,不哭了,哭就不漂亮了……”

    “那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曾瑾菡还是有点不依不挠地说道。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这事不是我不想说,而是寻常人都不会相信的……”

    “我信!”

    曾瑾菡的眼眸里闪着光芒,“你说!”

第217章 银行的威力() 
张正书愕然,眨了眨眼睛,才醒悟过来,他好像被套路了。这种完全没有征兆的套路,估计也只有智商超群的曾瑾菡才能想得出。张正书落入毂中不自知,也是正常的事。无奈之下,张正书只能把遇见赵煦,一直说到准备创办银行的事说了,曾瑾菡倒是没有什么惊讶的。毕竟她早就知道张正书见过赵煦了,只是没想到他们居然会合谋这么多东西。

    “银行真的这般神奇?”

    曾瑾菡半晌才说出了这句话,眼眸里有着异样的神采。如果一个银行就能左右大宋的经济,甚至还能左右敌国经济,那银行确实是一个利器。

    “都说了你会不相信的……”

    张正书却是知道的,当宋朝解决了钱荒之后,所展现出来的经济实力,绝非西夏、辽国能抵挡得住的。最普通的模式就是银行开始发行纸币,那大宋慢慢地开始使用信用纸币,铜钱大量使用只是在对外贸易上。这样的话,宋朝不输出铜钱了,反而从邻国赚回铜钱,白银、金子。铜钱开始只进不出,敌国无法使用宋朝的铜钱,只能自己铸钱。但不论是西夏,还是辽国,都无法铸成好的铜钱,肯定会极大的打击经济。那时候,就是扰乱西夏、辽国经济的时候了。

    而且,还能极大地打击走私贸易。宋朝都不怎么使用铜钱了,你赚回来的铜钱还不是宋朝的制钱,怎么办?除了融了做铜器以外,基本没啥用。当然了,张正书可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也不会放过打击敌国经济的好机会,银行会以三换一,甚至五换一,十换一的比例,兑换别国铜钱和宋朝制钱,人为地制造币值差额。最后,肯定能使得辽国、西夏的经济陷入崩溃之中。只是要达到这个效果,没个几年是实现不了的。这算是在用软刀子,给西夏和辽国放血。等把他们榨干,引起社会动荡的时候,就是宋朝反攻的时候了。

    “我信!”

    曾瑾菡也是对经济有研究的,她仔细地想了想这个法子,觉得真的是严丝合缝,就算是西夏辽国明知道是对付他们的,也无法阻止。因为宋朝的经济量比他们高太多了,银行只不过是使了个巧,集中经济实力去碾压他们罢了。“只是,若邻国也用银行发行的信用……纸币,那将如何?”

    张正书邪邪一笑,说道:“那就更好了,我们可以加大纸币的印发量,几乎零成本掠夺他们的财物……”

    “这……”

    曾瑾菡有点震惊了,之后有点不忍地说道:“官人,这是不是有些残忍了?别国也是有平头百姓的……”

    张正书苦笑道:“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国与国之间,为了得到生存的土地,无所不用其极是必然的。若是西夏、辽国有大宋这等经济实力,他们也会这么做的。这叫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并非是残忍。”

    曾瑾菡沉默了好久,才说道:“官人要做就做吧……”她也想通了,既然是官家要做的事,她无论如何都阻挡不了的。

    “其实,西夏、辽国也不会那么傻到用纸币的,因为纸币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张废纸,他们只认金属货币。”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要是他们用纸币多好,他就能像后世米国一样,大肆印钞去掠夺别国资源了。货币战争,除了经济实力要强,军事实力也要强。可惜大宋瘸了一条腿,军事跟不上——事实上也是,如果军事够强的话,大宋早就把西夏拿下,夺回幽云十六州了。

    不过,张正书还有句话留在心里没说。这就是经济实力取决于军事实力,一旦辽国、西夏真的穷疯了,他们会不管不顾来攻击宋朝的——因为宋朝富裕啊!这样的话,即便文官想压着武官都压不住了,战争会出现常态化。为了打胜仗,朝廷也会慢慢调整施政方向,不再倾向于文人,毕竟战争已经来临了。那时候,就是武人地位崛起和文人地位下降的时候,甚至会平起平坐!

    “嘿嘿,到了那时候,文人就算是上蹿下跳也没用了,武人注定要崛起了……”

    张正书虽然知道武人崛起也不是什么好事,看看清末军阀割据就知道了,不过是隋末、唐末之类的翻版而已。但武人崛起,起码能平衡文武,不至于彻底崇文抑武。这样的话,说不定北宋还有救。

    要是文官知道张正书心中还憋着这股坏水,那肯定是要不顾一切把他干掉的。可惜,没有谁看得出来。

    殊不知,资本一旦成型,肯定会遭来觊觎的。到时候,大宋想不打仗都不可能了。一打仗,武人就不可能压得住——看看北宋中期的狄青,不就是因为军功卓绝,一路平步青云,最后做到枢密使吗?

    一个狄青,就饱受文官集团倾轧;但如果有数个狄青呢,怎么打压?武人集团一旦形成,那对不起,文官也打压不了了。更何况张正书使了坏,跟赵煦透露了怎么收武将的心——办一个大宋版本的军校就行了。只要武人集团形成,军校肯定会提上议程的。

    “就看赵煦有没有命等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