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105章

大宋好官人-第105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一到,能抢先把这项采购弄到手。这样一来,肯定能赚钱了。

    张正书作为商贾之子,对于这种发家方式也不陌生。

    甚至“大桶张家”很多生意场上的“朋友”,都是靠着搭上皇家采购这条线发家致富的。

    反正大宋的官员贪钱,宦官贪钱,只要给足好处,那么这次采购的指标就是你的了。至于你怎么抬价,他们都乐意给你做账。可以说,宋朝皇家所用的物品,大多都是市价的两三倍,白白做了好多年的冤大头。

    当然,这样的猫腻张正书是不会明说的,不然会断了无数人的财路。不仅杂买务的官员会恨死他,负责杂买的太监宦官也会恨死他。没有实力之前,这种事还是少做一些吧。但是,张正书也不会袖手旁观。要知道,旁边的皇城司,就是最好的“替罪羊”啊,反正他们又不怕和朝廷大员正面硬刚。

    “王公事(宋朝称呼官员大多是姓加上官职名称),草民想知道这用的酒,是自哪里采办的?”

    这句话其实就是给皇城司下圈套了,然而王庆并没有察觉。

    “自有杂买务给宫中办事,你不必操心……”王庆阴沉着脸,好像谁都欠着他几万贯一样。

    张正书则装着好像没事人一样,漫不经心地说道:“是极是极,草民也曾听过‘杂买务’的威名,所买之物,皆质差价高。草民常常想,是不是皇家特别有钱,才会高价买进物事。便是草民家有万贯,亦不会如此挥霍啊……”

    “你说什么?”

    王庆做了那么多年的勾当皇城司公事,要是听不出张正书话里的话,也是白当了。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一个大新闻。要知道,杂买务分两个,一个是开封府置办的杂买务,一个是宫中太监宦官管理的杂买务。

    “难不成,两个杂买务都是一般货色?”

    王庆留了个心眼,暗暗把目光投向了东门。东门,就是宫中太监宦官管理的那个杂买务所在,大多是管事太监任主官的。一想到将要和众多官员、宦官开战,王庆阴冷的脸上,更是展现出了毒蛇吐信的阴狠,甚至有些迫不及待要露出獠牙了。“前些时日,御史台倒是弹劾皇城司弹劾得挺欢的,今个叫你瞧瞧,甚么叫皇城司的手段!哼,文官,要是不爱钱,那便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第212章 中医有外科手术!() 
张正书见王庆如此模样,心中也暗笑。不费吹灰之力,就让皇城司为自己冲锋陷阵,这种成就感,早就把先前的郁闷一扫而空了。

    皇城司会毫不犹豫地出手,这早就在张正书的预料之中。皇城司和朝中官僚集团本来就不对付,如今捉到把柄,岂能不把它放大,好闹出一些什么事情来?换做是张正书,也会这样做的。

    以己度人,张正书就肯定皇城司会出手了。

    “少几个蛀米大虫,终归是好事。”张正书心道,“省下的钱,用来奖励工匠,说不定能促进科技大跨步发展呢……”然而张正书却知道,这只是个奢望罢了。要是宋明会舍得投钱进武器研究上,就不会有外族入侵的事了。就是因为腐儒当道,老是在鼓吹什么“三代之治”,“复井田周礼”,“祖宗之法不可变”,结果你不变人家在变,你自然就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必然的事。

    可以说,汉人王朝是自己玩死自己的,明明历史上科技领先世界,却偏偏不重视。就好像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自小是个神童,会作诗,但后天不努力学习,结果被别人反超了,最后泯然众人矣。科技发展也是这样,你不去投入心思,不珍惜领先地位,那被人追上来了,你就要挨打了。不过宋朝也还算好,起码是个实用主义。神臂弩好用,于是宋朝精锐军队多多装备。从这个角度来说,宋朝还是有救的。

    想着自己的心事,张正书不知不觉间随着王庆走到了一个似乎刚刚新建起来的作坊外面。

    这个作坊,看上去很像是酿酒的作坊,烟囱不停地往外冒着蒸汽。但张正书知道,里面别有乾坤。因为在这个地方,居然有不少的禁军,执械把守。

    虽然明知道这些禁军只是做做样子的,但张正书还是有点慽慽。

    毕竟这不是在看电视剧,而是亲身体验这种距离冷兵器只有几米的距离,这种心悸感,没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那闪着寒光的枪头,血槽在上面,好像露出了獠牙。张正书可以肯定,一枪扎过来,在这个医疗技术不过关,连伤口缝合的技术都没有,那只能等死了——流血都能把人流死。

    就算没扎中要害,失血不多,那跟着而来的,几乎是百分百的感染,都能要了人命。当然,及时用酒精消毒,做到止血,还是有救的。前提是,不要伤及要害、内脏,不然在这个时代,真的是大罗神仙都难救。

    张正书知道,为什么赵煦会应承他的条件,都是因为酒精的发明应用,对于军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能救活一半战争伤员,那么宋朝的战斗力就不会下降得那么快。“要不要把伤口缝合跟他说说?”

    想了想,张正书觉得还是等合适的时机吧,献上这个技术,应该要换点什么东西回来。比如要求多一些冶炼金属的人才,铸币需要大量这种人才。如果新铸的钱币含铜量太高的话,一样躲不过被熔铸成铜器的命运。当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发行纸币,但是张正书知道,发行纸币只能一步步来,要先建立信用体系才行。

    只是张正书真的把宋朝看得太扁了,在宋朝军医里,已经有伤口缝合的外科手术,而且是沿用隋、唐清创方法,剔除异物等,已经懂得用桑白皮尖茸为线,或用麻线缝合伤口,并用盐水洗净,或烧葱汁涂伤口然后涂贴药物。关于感染创口,宋朝的军医还懂得如采取“淋渫”洗疮法以祛秽解毒,用刀剪清除坏死组织,用活血药物以生肌收口等等。由于宋朝这时候麻醉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水平与器械已有针、线、柳叶刀、钩刀、镊、剪、凿、钳,锥、锤等,均已取得进步,在复杂骨折的切开复位技术,也取得了发展。特别宋朝的随军医生,已运用了切开复位与凿除死骨治疗粉碎性骨折等。只是苦于伤口依然会感染,所以因为伤口感染而死的士卒还是太多了。

    这也不能怪张正书,因为后世把西医吹得太过“神”,却把中医贬得一无是处,所以张正书对中医的发展一无所知。

    要知道,华佗给病人麻醉做外科手术的时候,西方还处在愚昧时期!要说中医没有外科手术,那纯粹是后世对中医的误解。可笑的是,不去钻研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反而崇洋媚外,一味相信西医。看看后世日本人抢注了多少中药方剂,赚了多少钱吧!你能怪别人偷么,明明就是自己不重视!

    张正书一肚子心事,眼神奇怪地随着王庆进入了这个作坊。

    要知道,寻常人根本进不来,因为需要检查令牌。

    “嗯,还算是保卫得当……”

    张正书点了点头,在宋朝这个时候,酒精的发明,确实是神兵利器,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虽然隋唐之时,已经有随军医生懂得用烈酒来防止感染了。但是隋唐时候的“烈酒”,最高也就是二十度左右,这样的酒,还是度数太低,起不到杀菌的作用。士卒受伤感染还是会病重而死,导致这个技术推广不开。

    刚刚踏入这个作坊的门口,张正书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酒香。

    但是张正书却知道,这是酒精没有继续提纯的味道,因为酒香太浓了,就好像后世的老窖酒一样,太过浓冽。

    “小官人,你且说说看,为何这蒸馏出来的酒精浓洌至此?”

    王庆来到了作坊,也终于说出了让张正书来这里的目的。“蒸馏的匠人,已有四五人尝了这酒精后,已经昏睡一天一夜了,醒来后还是神志不清!匠人都说,这不是酒,而是传闻中的‘百日醉’!”

    “什么,你们喝了这酒精?”张正书一脸惊愕地看着他们,怪不得他们会醉,要知道宋人喝惯了低度数的酒,霎时间喝下这么一杯蒸馏多次的“酒精”,度数起码在五十度以上,能不醉都是奇迹了。“这酒精是喝不得的,喝多了会中毒!”

第213章 弄巧成拙() 
张正书是再清楚不过了,酒精中毒有多可怕,甚至会死人的。幸好那些匠人喝得不多,要不是现在都能出殡了。

    “中毒?!”王庆一惊,“这是毒药?”

    张正书苦笑道:“酒精不是毒药,但摄入过量,也就是喝多了,会死人的。这就是醉生梦死了,我忘了告诉你们,这酒精是喝不得的。好在你们蒸馏次数不多,这酒精还不算太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王庆脸上表情丰富了起来,复杂地望着张正书:“果真如此?”

    “嗯……”张正书点了点头,他继续查看那蒸馏器,比之张正书让道士郭骞制作的蒸馏器要大上不少。但是效率嘛,却比张正书的那个蒸馏器低了不少。蒸馏器并非越大越好的,因为热量跟不上,效率自然就降低了。系统全景预演制作出来的设计图,效果那自然是不用说的。赵煦贪图大气,反倒是落了下乘。

    “为什么这蒸馏器这么大?我记得我的设计图上,明明标注了尺寸的。这么大的蒸馏器,效率不知道要低多少倍!”张正书毫不犹豫地指出了缺陷说道,“若是按照我的设计图做出来的蒸馏器,这酒精的浓度还能再上一层楼。只有蒸馏到那种程度是酒精,才能真正的防止伤口感染!”

    王庆有点脸皮挂不住了,因为这个作坊,是官家赵煦命皇城司去置办的。为了讨好赵煦,皇城司费尽心思才弄成了这个大三倍的蒸馏器。可没想到,这下弄巧成拙了。

    “小官人,这如何是好?”

    王庆有点着急了,万一给赵煦知道他坏了事,那他这个勾当皇城司公事还干不干了?别说其他的,就是他的竞争对手,其他几个勾当皇城司公事也不会放过他的。

    “能怎么办,赶紧融了再重新铸过!”张正书也被气乐了,他总算明白什么叫官僚了,真的是为了升官,拍马屁拍得无所不用其极啊!当然,做了皇城司是很难升官的,除非是得到赵煦的认可,重新调回到禁军去。想必,这王庆打得就是这个主意。不然的话,就算是升官,那也只是升他的武官官阶,实权没有增加一丝一毫,还是管着那么多人,这叫王庆怎么能甘心?

    要知道,王庆自赵煦登基起,就是勾当皇城司公事了,做了十几年,除了武阶官阶从武功大夫一路爬升到正五品的协忠大夫以外,位置就没挪动过。

    若说待遇,还是皇城司好。毕竟在皇城司,就根本不惧怕满朝文官,可要是到了禁军,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了。不然,枢密院会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官打压武官,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王庆对这个早就心知肚明。可为什么他还是想跳出皇城司呢?那就是因为宋太宗的一道操蛋的诏令,有鉴于皇城司的权柄太大,所以不给皇城司出汴京。没有特殊诏令,谁要是敢出城,那就要视为间谍了。

    间谍在皇城司里,是被整治得最惨的。所以,没有一个皇城司亲事官胆敢犯这条规定。

    为什么呢?

    这都是因为宋太祖自陈桥兵变后,所以要严防诸将串谋及禁军异动。因此,伺察、特务活动就非常频繁了。但如果皇城司勾结禁军呢?宋太宗是怎么上位的,民间众说纷纭,但终归不是太光彩。所以,宋太宗禁止皇城司出京,也就了然于胸了。张正书甚至还揣测过,宋太宗能搞出烛光斧影,就是通过皇城司勾搭禁军的。为了防止别人也这么干,宋太宗下这道命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以说,赵家这一家子,就是有被害幻想症。宋太祖有鉴于唐朝末年节度使割据的局面,他又是因陈桥兵变起家的,所以极力抬高文人地位而贬低武人;宋太宗怕别人也学他这么篡位,下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诏令。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看,那么都能解释得通了。

    矫枉过正,就是酿下祸根的开始。

    宋朝矫枉过正,抬高了文官地位;明朝矫枉过正,经济畸形,最后困于财政。要是张正书熟知历史,那应该会知道明朝方孝孺的《深虑论》,里面就有论述:“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