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83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83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一群南人(南方人)拿着一根根插着刀的铁器排队,不知死活!

    马贼都不知死活,他们见没点火,不知道是燧发枪,干脆没有散开,连弓箭都不开,亮出马刀来,杀啊!

    风在耳边呼啸,马儿跑得飞快,马贼想早点杀死南人,看看马车骡车里的收获。

    “轰!”

    三十枪合成一声巨响!

    马贼足足倒下了十多匹马还有数匹跑开!

    队形大乱,但后面马贼水平够高,居然没几个被前路倒地马绊倒,虽说有点迟疑,但他们更知道不能够玩“添油战术”,而要一鼓作气,破敌于前。

    但是他们失望了,又是三十枪响合一枪响,倒下了二十多匹马!

    马贼把头伏在马脖上,继续冲锋!

    “再放近点,开火!”张守云叫道。

    马贼距离不到十步,数秒之内即时马刀落下,大家有缘头身分离,但老兵们持枪还是稳稳的。

    这下枪响得恐怖,简直打雷响般震天响。

    子弹

    双筒霰弹枪!

    患有严重的火力不足恐惧症的颜大少又鼓捣出一些东西来,在不超越科技树不开金手指的情况下制出双筒霰弹枪还是可能的。

    扣一下板机,击发两枝枪筒,这种枪叫做“真理1型枪!”

    很别扭的名字,实质上是颜大少为了纪念他之前世间的三大真理:“东风导弹(中)、白杨导弹(俄)、三叉戟导弹(美)”,这种枪杀伤力增加一倍,不是真理是什么?

    真理之下,再无疑惑!

    在马上的马贼四散而逃,掉地的马贼能跑的就跑了。

    他们是对的,三十人在张守云的率领下稳稳地推进,见到没跑的马贼统统给上一枪!

    得到的战利品是三匹好马(应该是打死马主),杀了二十三个马贼。

    不错嘛!

    弟兄们的手非常稳当,是不是给长枪也来双筒制呢?某恐惧症患者在琢磨着。

    ……

    他们继续往宁远城而去,有的人闲聊说杀得不过瘾。

    又走上几十里地,他旁边的人就捅捅他道:“这回你可以杀上瘾了!”

    西北面的尘埃连天而起,看上去声势浩大,都不知道来了多少人!

    崇祯元年三月前后,有约十万众蒙古部族归顺明朝朝廷,但也有一些部族流散在外,当中有部族近着道路,听闻自家族人吃了亏,立即跑来报仇雪恨。

    坐上马车上的颜常武坐得非常的稳当,在他的前方道路上,也出现了大片的烟尘,那是宁远城出动骑兵大队出来接应。

    不怕他们不来接应!

    颜常武派出两人去送信,说押运了三百杆燧发枪给宁远城,爱要不要?不要就送马贼了!

    宁远城方面拿到三杆样品,眼哪还不红了?

    精良的火器,一杆长枪,一杆双筒霰弹枪和一把手枪,精致细密,仔细看枪筒,几乎没有气泡!

    扣动板机即能发射,比起火绳枪好得多,双筒霰弹枪比起三眼铳来得好,想打就打!

    有三百杆之多!

    又侦知鞑靼人(老野猪皮家族的外人说法)无异动,宁远城也不怕对方有什么埋伏,立即起关宁铁骑前来接应。

    还是真理,见到真理,再无疑惑!

    两边都差不多,蒙古部族见到宁远城兵出,来势顿缓。

    他们招惹不起明军,只能远远地看着肥羊被明军散开的骑兵包裹起来,然后护送前往宁远城。

    ……

    人如龙,马如虎,不愧是大明第一强军!

    关宁铁骑!

    颜常武是带兵之人,一看军人的体格和精神,就知道是良种还是孬种,八九不离十。

    关宁铁骑胜过他东南府军人!

    关宁铁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精锐部队,是历代骑兵中的强悍军队之一。关宁铁骑与三国曹魏的骑兵方队、汉武帝的重装骑兵、唐太宗李世民的“玄皂骑兵”、岳飞的“背嵬军”,共同记载于历史典籍。

    明朝的多种书籍中记载了关宁铁骑的作战历程、《明季北略》中明文提到,三桂手下有“关宁铁骑”数千,皆敢战,建州为之惧。

    自北方野人崛起,他们拼死作战,成功反击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进攻,曾有效抵御了后金的侵略,他们在,老野猪皮的子子孙孙,始终不能越山海关南下一步!

    他们是不多的敢于北方野人面对面PK,并战而胜之的军队。

    他们代表了汉民族精武之魂,在他们面前,谁说汉民族不敢战!(尽管这支部队有很多蒙古人,但主心骨还是汉人!)

    颜常武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所以在进入宁远城,明军军士引他去进谒袁督师时,他的名贴上自称“后进晚生,骠骑将军、台湾卫指挥使、海防游击颜常武!”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谦虚!他见巡抚大人是平礼,见圣旨不跪!

    凭借着手有真理,督师都得给面子,他顺利地见到了袁崇焕!

第161节 人见人爱的颜大少()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明之雄霸海外最新章节!

    校场上枪声大作,宁远军一众高官在试枪。

    人手一枝燧发枪,打得兴致勃勃,轰响声不断,不时传来报靶的声音。

    这些帅将,有袁崇焕、祖大寿、赵率教、满桂、吴襄(吴三桂他爹)等等,都是历史上的名人!

    袁崇焕身材不高,乃南方汉人模样,带着文人气息,在一群豪壮军汉当中极是醒目。

    他与其他人非常高兴,对颜常武态度相当地友好,而颜常武则执礼甚恭,一反过去他Diao炸天的高傲模样。

    人家在前面替国人挡灾,你得对人家好一点嘛!

    经历过“爱国统一战线教育”教育的颜大少,很清楚那时的“只要抗倭,就有历史功绩”,同样地,只要抗老野猪皮,就是英雄!

    他声明,三百枝枪是白送!

    他又声明,这次带来的货物有茶叶、牛奶糖、朗姆酒等货物,更有一半是药材的,还是白送!

    他更声明,他带来了一千两黄金,送了!

    深得宁远军欢心,真是雪中送炭!

    三百枝枪枝枝坚实无比,质量过关,远远胜过兵部造的火枪,射程远,射速快,持久力足够。

    那是当然的,颜常武的炮厂不怎么样(只能造6磅炮),但他的枪厂从一开始就是不错嘀!

    从澳门那里请来了西班牙的枪匠造枪,接着是荷人、英人都参与进去,造枪的技术起点高,又舍得花钱,关键是领导重视!

    颜常武也就罢了,陈衷纪有空就去看枪,始终抓得很紧。

    不知不觉中,东南府的枪厂造出的枪枝与红毛番的不相上下,甚至更好,远胜大明那腐败兵部造出的火枪,质量差且不算,还是点火的火绳枪,一遇风大和雨雪就麻烦了。

    而东南府的燧发枪上可加枪盖,遇风雨雪时照样可以击发,且上膛后一扣板机就打响,实在方便。

    让军官们爱不释手,打了一枪又一枪。

    送来的货物中都是好货,茶叶是汉人的杯中恩物,少不得,牛奶糖,吃一粒,甜到心里,精神大振!

    朗姆酒实在不错,结果颜常武作茧自缚,给热情的主人们用朗姆酒灌醉了!

    他自然知道北人善饮,还专门带来三个能喝的高手来,结果呢,东南府里所谓的“高手”统统被干趴在地上,接着是颜常武!

    药材,永远是军队,尤其是作战部队的爱物,有多少都不嫌多。

    黄金……没得说,对于宁远军来说,可解燃眉之急!

    苦B的大明朝廷,遇到了小冰河时期且不算,内有农民造反外有老野猪皮,加上朝上衮衮诸公都是“坚定的爱国者”是小家盘满钵满却一毛不拨(一年几百万两白银甚至上千万两白银从外流入大明,商税居然还三十收一,想我大中华,增值税百分之十七收你没商量),导致崇祯皇帝的国库里空得比起东南府都不如,本应受到高度重视的宁远军在颜常武到来之前,发生了一件大事!

    军队闹饷!

    军队不发军饷,军人也是人,家庭也要过日子,况且军人的职业性原因,朝不保夕,对于银钱更是敏感。

    朝廷军饷不供,宁远军兵变,导致二品高官的巡抚毕自肃自杀身亡,酿成诺大风波。

    当时高官报急文书雪片般飞向北平,然而北平皇帝老儿却是风轻云淡无动于衷,着宁远军先克服困难,自行解决,朝廷不日送军饷而来,却是空头支票。

    虽然袁崇焕治军有方,但没钱是无米之饮,神仙做元帅有解,岳家军都得做强盗去抢劫,如今颜常武送上千两黄金,纯度高,价值重,值上万五两白银,用来买米面,可供军中对付一段时间,实解燃眉之急。

    打过枪,开盛宴,相谈甚欢,结果从来不喝醉的颜大少喝个烂醉,被张守云送回馆舍歇息。

    当颜常武再度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他的脑袋一阵阵地隐隐作疼,好像里面有一千个火枪兵正在开火般喧闹的,咽喉也是火辣辣地疼。这令他的思维依旧还是处于半停滞状态,迷迷糊糊睁开眼看着天花板,过了好半天才稍微回过神来。

    “几点了?”他问道。

    “爷,十二半点了,我们都吃过中午饭了!”张守云看看自己的挂钟道。

    那时期的钟表都从红毛番里得来,张守云手上的那个钟算是小巧了。

    东南府军队十二点吃中饭,所以张守云按点吃饭,昨晚一点他都没喝,牢牢守卫他的大少爷。

    作为侍卫大将,不上战场,守着爷平安就是大战功,此乃陈衷纪说的,别人辛苦打仗提升军衔,张守云稳步上升军衔,无人眼红!

    老大在,大家才有世界捞,老大不在,东南府难保未来。

    “哎,喝酒误事啊!”颜常武撑起身子道,下床,穿衣,洗漱,喝茶,又是一个翩翩美少年。

    张守云这才告诉他道:“祖大寿将军在客房等着爷呢!”

    “噢,我得去见见他!”颜常武急步而出。

    祖大寿,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将军!

    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将门世家出身,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本是明朝武将,后降清。

    1628年(明崇祯元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

    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

    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清廷屡次招降不从。

    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

    尤其是在1631年,他诈降,逃到锦州城,与青军足足对抗了十年!

    他后来降清,是非战之罪,无可指责,可以理解!

    ……

    “颜将军,这次来见你,是有个不情之请!”祖大寿拱手道。

    “不必客气,祖将军请讲!”颜常武都有点不习惯人家叫他将军,叫他督军的为多。

    祖大寿是络腮圆目大汉,双眸极是有神,他此次的来意是请颜常武出手救人!

    于是他讲起闹军饷的事情,约有三百三十二个官兵被袁崇焕关着,按律当斩。

    袁崇焕治军严格,说闹军饷之事其情可悯,其过不可恕,闹事被抓的所有人等待秋后问斩!

    他是没法子,否则人人都学他们,他还怎么带兵?

    其实,老袁同志留了一条生路,一线生机。

    那就是三百三十二个官兵成为死囚,待青军来进攻时,让他们作为敢死队,战死的可作牺牲者进行抚恤,努力作战未死者将功赎罪。

    可特M的青军很乖,居然不来打!

    这下麻烦了,袁崇焕说的话要算数,可是三百三十二个官兵不能白死啊,当中祖大寿的熟人同袍兄弟。

    祖大寿再三求情,说了无效果。

    然后颜大少到来,是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祖大寿机灵一动,求到颜常武的头上。

    “小事一桩,我帮定了!”颜常武一口应诺。

    ……

    祖大寿满意离开,对颜大少那个赞不绝口啊!

    年轻有为,慷慨解囊,义薄云天!

第162节 书房夜话之督师经历() 
    颜常武到了戌时起更(一更天,19点到21点)去见袁崇焕,一见一个准,袁崇焕在书房见他,当天晚上谁都不见了。

    袁崇焕身在大军中,不得不整天价板起一个木头脸来,但与颜常武见面却大不一样,令人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