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726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726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例在此,岂能不依!

    照做就成了,众倭人也明白道理,双方顺利达成了共识。

    也正在这时,前方急报,倒幕军派来军使。

    于是保科正之出面去接待军使,很快回来后说道:“他们要与我军合战!”

    合战就是中国的“会战”,指的是主力之间的战斗,小鬼子不会说话,好吹大牛皮,总把他们县县之间的械斗称为“合战”,相比之下,中国人谦逊,哪怕是省省之间的大战都称为战斗而已。

    “合战?”德川家纲得明军到来,也撑起来了,他容光焕发,豪迈地道:“打,狠狠地打!”

    以前江户被围时,他象霜打过的叶般蔫蔫的,虽在臣子面强作镇定,可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食欲不振,夜不能安寝,因为他知道真要战败,就是他自己身死德川家族灭族,别人投降还可能有生存的机会,他若战败,就万劫不复,死无葬身之地。

    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带来的是殿堂盘旋着低气压,哪象现在,一众倭人象打了鸡血般地叫嚷开来,高呼“打,打,打,杀贼!”

    保科正之接令,与倒幕军约定于江户东面的“千叶”地区合战,回复了对方的军使后,他与倭人诸大名、将领及明军将领、参谋们同往未来的战场,挥斥方遒,作出战斗部署。

    至于颜常武与德川家纲两人则悠闲地进餐喝茶,大战在即,德川家纲竟不再以之为患,事务交给小弟去办,可见明军来援给他带来了多大的信心。

    公元1654年5月25日,在倭国千叶合战即将打响!

    千叶地区是一片狭长半岛形地带,西侧濒临江户湾,幕府军从东攻西,当仁不让地占据了一座山的高地,但高极也有限,顶多是三百米高度而已。

    这座山叫做“溪山”,一条小溪自山往东南流而得名,小溪水不深,仅达半人,除此之外,战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山下就是一片不小的平原,灌木丛生,农田不少,足以容纳几十万人的战斗。

    他们布阵于山西,而明军则屯于背坡。

    明军协助幕府军整顿军队,同时战地医院准备了大量的药物用来给倭人医治,消息传出去后,收到了倭人的欢迎。

    幕府军分为三部,保科正之自将中军,以川越藩藩主松平信纲为左军主将,他是德川家光时期的重臣,德川家的一门众,曾打过岛原之乱,镇压当时赫赫有名的天草四郎,就是声明“强者,就是要逆天的”那个家伙,松平信纲兵败,幸得颜常武参战,这才消灭了天草四郎。

    家光去世后,松平信纲辅佐第4代将军家纲,7月镇压了颠覆幕府的“庆安之变”,属于幕府中柱国之一,被委以重任。

    右军主将则是陆奥国弘前藩的藩主津轻信义,一个年轻的藩主,正室是松平康久之女庆林院,算是与德川家有亲戚关系。

    1631年,因为父亲过世而继位为藩主。因为当时他还年幼,因此引起家中的骚动,后来得到幕府的帮助而安定家事,也积极的强化了信义的藩主权力。他在位期间的治绩是开发津轻的新田、尾太铜山等等,功绩很多。

    由于开发铜山的缘故,家中有矿,得幕府特允,津轻信义组建了三千铁炮队,他请来东南国优秀的退役军官组建军官团,负责训练军队,颇有见效。

    这次乱起,津轻信义勤王,率军到江户助战,凭借铁炮屡挫倒幕军的进攻,寸步不退,倒在他防区内的倭人众多,因此表现很突出,保科正之着其负责右翼是可以放心的。

    幕府军中军一万八千,八千人持冷兵器,一万人持铁炮(火枪),为德川家的本队,其粮饷充足,装备精良,训练不错。

    左军二万人,其中精锐部队有一万,一万人持有铁炮,部队多属于德川家的一门众,即亲藩大名的部队;右军部队二万五千人,乃是谱代大名的部队,持有铁炮者为八千人。

    倭人很久前就认识到铁炮的威力,先后自制了前膛火绳枪和前膛燧发枪,其中燧发枪技术来自东南国的技术支持,亦有类似东南国军工监制,铁炮的质量过硬,其生产率不低,倭人还是勤奋的,甚至得到了明国军队的订单。

    但幕府军无法做到人手一支,更不能象东南国海军达到了人手数支火枪的装备。

    一来燧发枪的技术终究不能包打天下,二来燧发枪初期的投资大,之后的费用多。

    想要射击技术好,靠练,唯有不断地开枪训练,银子化烟。

    可倭国物资严重匮乏,哪有多余物资用来制造子弹,不能象两中华般哪怕是民兵一年的训练量是实弹四十发,倭人顶多才二十发,已经非常不容易。

    倭国的穷困可见一斑,真心话不是黑倭人,事实上,要不是与国外贸易,倭国哪怕出产大量的黄金白银也顶多能够用来做装饰,金银也买不到粮食!

    除了这些军队,还有三千御林军护翼着大将军德川家纲,也算是总预备队,万一战事不谐时,投入作战,至于德川家纲的安全,留下百余人,让他与颜常武一起,有明军的保护,十分稳妥。

    幕府军在这座名为“溪山”的小山处列阵,对面的倒幕军源源不断地涌入战场,很快就堆垒出人山人海!

    他们分为了左中右三军再加一个后军,土佐藩大名长宗我部盛堂任中军主将,左军主将是肥前藩大名锅岛光茂,右军主将则为长州藩大名毛利纲广,准备一开始就由他们与幕府军放对,至于一向宗宗主水月大宗,牛皮吹得够鼓,拍着胸膛说他负责对付明军木有问题,得,他率后军作为预备队,对付明军。

    两支军队部署,大家都抖擞精神,预备着好好地肝上一场,快意人生!

第1342节 千叶合战之临战前喜洋洋() 
实际自江户保卫战打响后,无论是幕府军还是倒幕军,都是不爽。

    幕府军守城,看到城外敌人如此之多,大有淹没他们之意,不知道何时破城,让幕府军自上而下都是惴惴的,每天惶恐度日。

    而倒幕军攻城,死得多,死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何时天外飞来一枪,就可能小命呜呼,更可能死得惨,挨黑火药炸弹炸中,生锈的铁钉引起破伤风,发高烧说胡话死得忒不光彩,最惨的是被火油淋着的,烧伤直到现代化的医学都是个难题……

    大家的烦恼不少,打心眼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痛痛快快地肝上一场,以求念头通达。

    好了,准备肝了,幕府军六万人,倒幕军则有三十万,这样大规模的场面,两翼的鼓号声相互都听不见,放眼看去,也看不见远处的情况,如此之下,只能各自为战,各部都有其主将,事先商议好了战术和策略,临时各自应变。

    千叶合战的主角都是大名,他们分散去了各部,骑着马在队伍行列之间巡视军队,以鼓舞士气。

    看到那些大名骑马,颇具喜感,这是作为观察员呆在幕府军中的明军参谋的感受。

    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普遍身材不高,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身高只有159厘米,他是属乌龟的,乌龟的身高不用说,他的前任老板丰臣秀吉属猴,矮种猴子身高1。4米;与猴子同高的有本多忠胜,他在日本有着“战国第一猛将”的称呼,还被誉为日本的张飞,可他的真实身高才1。4米左右;战国名人石田三成156厘米,山县昌景130厘米,真田幸村不过163cm,武田信玄才162cm,倒是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高有1米7,被倭人称为“巨人”!

    这样的巨人在东南国比比皆是,东南国立国将有三十年,前十年还不算好,后二十年出生的儿童营养够好,吃肉多,吃米多,吃什么都多,冠甲全球,现在入伍的东南军的军人身高均过一米六,一米七的至少占有三分之一以上,导致东南军新制战舰不得不增高!

    为什么古日本人被称为“倭人”?这就是“倭国”的来源,在古意中“倭”同“矮”,意思就是叫日本人为“矮人”,这真的不是讽刺。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穷,吃不上什么好东西,这个情况不止日本存在,中国历史上基本也都是这个状况,但是比日本要好一点,毕竟日本是一个岛国,耕地面积有限,与外界交流起来也不方便,深受大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食物来源很不充足,故而才形成了这一奇特的现象。

    再怎么穷,大名们还是有钱的,他们从国外进口了高头大马,甚至看不起矮小好用的蒙古马,这样一来,骑在那些马匹上本来就矮,加上披上厚厚重甲简直就象是一个个的矮冬瓜放在大牲畜上运输,他们踩着马奴的背上马都有点困难,貌似需要多级梯子才能上马!

    他们倒是自我感觉良好,向着部下挥手,部下自然得给面子,冲着他们大声呐喊,声浪一阵盖过一阵。

    气氛很热烈,明军参谋们则强忍着不笑,见着他们,还得给他们拍掌致意。

    幕府军的大名们高呼着:“为大将军而战!”

    声音响亮,超出了矮冬瓜们的平时的声量。

    之前他们可没有那么地理直气壮,被重兵围城,都不知道幕府的旗帜还能打多久。

    今时不同往日,大名们对于这场合战的胜利没有丝毫的怀疑,他们想的是既要夺得胜利的果实,又要保命,因此都穿上了自中华进口的坚固铁甲,一些作风稳健的大名,更是套上了足足三件!

    两中华军工出品的铁甲,实际上属于合金甲,坚固结实又轻质,出口的价格昂贵,不过大名们为了保命,不吝重金购进。

    其实,颜常武这次来援,也给幕府带来一份厚礼,包括有:三千杆倭人常规用的火枪,五十万发子弹,三千件合用的铁甲。

    所谓倭人常规用的火枪,就是不那么长杆,直接能够用上,否则倭人人矮,哪能用得上,拿着华人的长火枪,就是小孩持竹篙,拿都拿不动,更不用说战斗。

    子弹包含弹丸和弹药,弹丸也就罢了,中华的弹药精心制作,侵彻力强,具有相当的破甲力,打起倭人来包保一枪送一个倭人去见他们的天照大神,不亦乐乎。

    合用的铁甲同样针对矮人的身高,否则拿华人穿用的铁甲给倭人穿用,实为锉子穿大衣,就是害他们了。

    颜常武帮助倭人杀倭人之心绝对真心,细节都注意到了,德川家纲只觉得这位叔父待他真是太好了,太好了!遂将装备下发到前军中。

    除此之外,诸大名也得到大礼包一份,分别为火枪一百杆、铁甲二百件和一万发子弹,供他们好好地杀倒幕军,多杀几个!

    还表示弹药有的是,请大名名大方用,打完此仗,耗掉的弹药可以报销,分文不收!

    先前送弹药,一个“送”字是不用花钱的,战后还能报销,同样不花钱。

    豪爽大气的大明东南王,不愧是倭国人民的老朋友哪!

    他送米给倭人舍不得,送军火有够大方。

    除了热兵器,还附赠砍刀一批,容后再禀。

    有了更多的军火,诸大名神气活现地在军前呼喊,勉励倭军们“好好打,别丢了自己的脸”,这是说得最多的第二句话。

    是的,幕府军中有一些明军观察员,还在接近山顶处设下了御帐,那是大明东南王与德川家纲在边喝茶边观战,不能让两位贵人看了笑话,更不能丢了大将军的脸!

    ……

    固然幕府军士气高涨,倒幕军士兵们,由于许多都是签军,强征入伍,训练不足不为兵,或许能叫做参战人员们,也是非常亢奋。

    因为他们有了早餐,发一个饭团,预计中午一个饭团,并承诺晚上还有一个饭团。

    这对于已经节衣缩食每天只得一个饭团进肚的倒幕军的士气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三个饭团,吃得饱饱的,足以让他们卖命。

    至于倒幕军的大名们,也忙着鼓励士气,他们同样穿上了多重装甲,更显得身高比例失调,骑在高大的马匹上,就象幕府军的大名们,如同一个个矮冬瓜放在大牲畜上被牵着走!

第1343节 千叶合战之倭杀倭() 
大战开启,马上将临战前的喜洋洋冲得荡然无存。

    倒幕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杀奔幕府军的阵地,倭**史上史无前例子,如滚滚浊流,大有“乌云压城城欲摧”的巨大压力!

    看敌人军势,无边无际,已军阵地如同即将淹没的海边岩礁,幕府军人人神色严峻,敌人的兵力优势不容小看,差不多要一打五,哪怕是一个人对付五头猪如果赤手空拳手无寸铁的话,说不定挨猪揍倒,就算拿刀子杀五头猪,杀死他们也要花上不少的力气,

    好在,幕府军有大明明!

    赶来的明军援兵除了出军援、战地医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