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705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705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器制造业。

    这次打退蒙古人,一个关键原因是民众用上火枪,以致于蒙古人失去了信心而退却,饮水思源,姚明恭为总监工制造出来的火枪其功不小。

    东南王颜常武是个思旧感恩的人,特意派了堵胤锡来给姚明恭问安,给予奖励是朝廷再萌其一子一孙当官,水田再增一千亩。

    其实奖励也就罢了,关键是王爷有心,让姚明恭非常开心!

    谢恩接了旨,姚明恭请堵胤锡进府歇息,两人各道:“请!”堵胤锡让姚明恭先行,他落后小半步,以示尊崇姚太师。

    姚明恭的太师府为敕造,造得那个是朱栏画栋,锦幕珠帘,庭内白石砌成,排列奇花异卉,又有太湖假山石和小池,大理石凳桌在院内,以姚明恭看来是过奢,不过皇家给的,不要也得要了。

    进了内堂,双方分宾主坐下,堵胤锡重点介绍了九边战事,尤其是民众用火枪干掉了蒙古人二万……蒙古人说是一万,但比起前明动辄十万杀敌,好得太多,毕竟统计不易。

    “王爷说了,边患一日不除,民间就继续装备火枪,武装民众,绝不能让民众手无寸铁,以致于被外族屠杀的事情发生!”堵胤锡说道。

    “王爷雄才大略,历朝所不及也!”姚明恭深为感慨地道,他非常清楚朝廷防自己子民甚于防外敌与贼寇,大规模武装民众的,从来没有一个皇帝敢这样做!

    “是啊,王爷能人之所不能!”堵胤锡大为赞同道:“对民众的教育和福利非常有用!”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朝廷发展经济,增进民众福利,起到了很好的收买民心的作用,民众认可朝廷,所以那个科尔沁部族首领罗布丹珠瞎操心了。

    当然,发枪是一回事,大炮是不会给予民众的!

第1301节 文官戴上了军功勋章() 
堂上宾主都为王爷唱赞歌是出于真心,他们都是从崇祯朝进入新明,最有体会到两个朝代截然不同,崇祯朝穷得要死,新明则钱多得要命,新明朝不断的花钱,而钱却不断地涌来。

    边患根本不在颜常武的眼中,他忙于搞建设,从海外带来的大笔资金启动了大量的建设项目:发展城市、乡村经济,修路、建工厂、开矿、水利建设等。

    是的,姚明恭说起就是他所在的巴河镇,也在发掘铁矿,还有淘金!

    可想而知,矿产开发起来,大家就会发财。

    “巴河镇是人杰地灵啊!”堵胤锡恭维道。

    “现在民间资本非常活跃,我家老三也想介入,不过被我阻止了,我们不能做这种事情!”姚明恭大义凛然地道。

    他知道制度,现在的管制趋严,官员不能参与生意,能不惹麻烦就不惹麻烦了。况且,不在巴河投资,还有的是投资其他地方的产业或者新兴的股市债券什么的,投资渠道多,例如朝廷公开发行的千万债券,姚明恭也认购了十万银元!

    对比崇祯时首辅魏藻德在国难当头只捐了五百两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这位魏老兄不打不给钱,崇祯皇帝求他,他不给钱,然后李自成用夹棍夹他,他上缴了数万两白银!

    两人畅谈国政和私谊,说得入巷,姚明恭即请堵胤锡一起去他家火炉岭上的别墅暂住,堵胤锡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盛情难却,他在浠水县逗留三天,两人一起出外游玩,一起喝茶谈心,不亦乐乎!

    堵胤锡对于当地兴建的山塘水库尤其感兴趣,仔细地询问了水库的建造情况、容量和运行情况,他精力充分,能力过人,立马写出三篇万字调研报告,送往南京御前一览。

    他是对的,随着颜常武正位南京,社会上一切的魑魅魍魉尽皆消失,所有的痴心妄想尽归虚妄,整个社会的官吏民众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拼命肝,努力工作!

    因为他们的老大颜常武,主要工作是在工地上挥锄头、推小车,连他这个说一不二的王爷、迎娶白富美的人生赢家都这么努力,别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勤奋的!

    秋收之后是农闲,颜常武在朝堂大声疾呼,号召各地官府、农民利用农闲,冬季枯水期大搞水利建设,包括修建水库、池塘、灌溉渠、浇灌井、水利渡槽、运河、疏通河道等等。

    他的定位放得非常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百年大计!”

    结果,他的话得到了朝堂官员们的一致认可(话说回来,好象颜常武说什么他们都认可的),这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在中国,从大禹、李冰、郑国开始,历代王朝,从皇帝到平民都形成了强大的观念:水利工程是必须要搞的,且是必须要不停地搞嘀。

    耕战立国的国度绝对重视水利建设,没有良好的水利建设,农业收成就没有保障。

    拨银元八百万,大手笔投入到水利建设中去!

    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身心力行,颜常武纡尊降贵,到达淮河边上的淮阴,韩信的老家,亲自参加劳动,建设农村山塘水库!

    他亲自锄地、推小车运泥土,搅拌水泥,与当地老乡们肩挑人扛,干足了一整天!

    一起干活,一起吃大锅饭,他吃得津津有味,面无难色,而当地官员则强吞下咽,有点狼狈。

    说他做秀也好,真心也好,但他对于水利建设的重视毋庸置疑。

    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农民不计工钱,自己背着铺盖到工地上工,水库一天之内就高出了数米!

    他对官员和民众以及采访记者说道:“水库多了非常好,水库这种东西是生活的命脉,国家的命脉啊!”

    他大手一挥,大咧咧地道:“要在全国各地修建大量超级无敌大水库,抗旱抗涝防洪发电水运养殖,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什么?发电?”众人目瞪口呆,一个女记者弱弱地问道:“请教王爷,发电是什么东西?”

    颜常武说溜了嘴,不悦地道:“发电不是东西!”

    他不再往下说,谁也不敢问,但是从此“发电”就成为了一个新名词,最终在很多年之后,中国的那些基建狂魔发电成功了,人们惊呼东南王的不可思议,简直就象曹操说过的“非典,吾命休矣!”一样强悍!

    颜常武视察淮阴,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见此情况,他鼓励当地官府大力修建农村山塘水库,曰“不需要很大,但必须多。”

    这些山塘水库的建设不需要大量投入,主要依靠地形因地制宜养成蓄水习惯。

    颜常武给当地捐了二十万银元,准备修建苏北灌溉总渠,还有洪泽湖大堤!

    苏北灌溉总渠是一条超过三百里长的引水渠,其作用在于是淮河排洪入海的出路之一,还有引洪泽湖湖水灌溉两边的数百万亩农田,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同行的杨天生次辅则捐出了五万银元!

    他说道:“我们要建立完善充足合理的水库系统,和引水渠系统,把宝贵的水资源利用到极致,在夏季降水多时,水库关闸蓄水,冬季枯水期,开闸放水,通过这些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就能保证了老百姓安全可靠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灌溉用水……要让每个县都有很多的水库,作为考核官员的指标之一!”

    后一句话就杀机毕现了,在他们继续行程,到达泗阳县,他们事先不通知当地官员,颜常武带领五百龙骑兵,长驱直入县城,去到县衙,问县令在哪里?

    得知县令下乡,督办农闲修建水库,马上派出铁骑去“捉拿”那个县令,结果真的找到他就在河边工地督工,铁骑将那个全身泥巴的官员带回县衙,颜常武见到后,大为满意!

    他找了一下,就手从军装上取下一枚“特等战功勋章”,别在了那个县令的胸前。

    特等战功勋章,上镶钻石,用来表彰有重大战功的将士,给文职官员的话……颜常武坦然地道:“不要笑,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一想到水利不利,农田收成不好,每个县储粮仓库不是满的,本王就睡不着觉了!”

    “这位县令让本王放心,战功卓著,所以赏他这枚‘特等战功勋章’!”

    于是这位幸运的县令,就独一无二地成为了军队特等军勋章的获得者!

    既然得到了战功章,军队正尔八经地将他记录在册,可以享受许多好处的哦!

第1302节 万世基业() 
在堵胤锡对巴河镇边巴水河水利建设的考察报告上指出:

    “……当地先行一步,大搞水利建设,水库池塘河坝到处都是,据乡民们说,自从我朝(新明)立国建开了水库,他们再也没出现过旱灾,也就是颗粒无收的那种旱灾,真没有过!

    巴水河的水流大,两边的小支流上,都有水库蓄水,也一定会在夏天收集降水,旱季缓慢放水下来。

    如果遇到干旱气候,虽然没有大水流下来,但是从不断流,以前断流是必然的,在当地县志记载着多次巴水河的断流,现在旱季水即使不大,只要不断流,就会给鱼类提供可靠的生息环境。

    这是了不起的成绩,解决蓄水,放水不断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各方面都照顾到了,这样的成绩,还能让大家说什么呢?

    今冬以来,当地官府颇有新意,原来因取沙乱挖成犬牙交错的河滩地,当地官府不惜动用大量人力整修,做成各种漂亮的台地,中间是弯弯曲曲河床!

    河滩上堆出来的台地,经过一两年野草的覆盖后,必定是芳草萋萋鹦鹉洲一样好看,并且两岸的堤坝全部加宽加高并且水泥化,解决了防洪又多出来了公路,原来河水泛滥淹没的滩涂地带,全部改造成优良的沙土地,堤坝内的台地又成了休闲钓鱼看风景的去处,臣真不知道现在的官府,怎么就能如此上心的解决这些并不起眼的小事?”

    “臣再仔细询问,此举正是姚太师告老还乡之后,晓谕官府所为,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亦是姚太师不断督促的结果,还捐资过数万银元!朝廷肱股老臣时刻想着社稷,臣虽加倍学习,亦不如也!”

    ……

    堵胤锡的报告一公布,马上引发朝堂轰动,各地官员、民众慕名前往巴河镇参观,姚明恭家中拜贴可以用箩筐来装,他不堪其拢,写信给堵胤锡,深责之!

    就这样,新明不计得失,不懈努力,终于建成了大大小小过万座的水库,几十万公里的引水渠,还有大江大河都得到了深入的治理,如黄河上游开始植树造林,退耕还田,进行水土保养。

    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是人为和气候变化等多原因造成,其中人为因素很重要,因为这里是炎黄故乡,中华子民在此繁衍,开枝散叶,从黄河之滨出发到占领了东亚最合适发展的土地,千百年来,老百姓把树木都砍光了,以作燃料。

    的确,不象三哥那么环保,三哥不砍树,用他们的神牛吃草、产粪晒干、点燃来做燃料,我们祖辈真的办不到让食物的香味与粪便味一起芬芳飞洒,大量砍树的结果就是黄河边上植被消失,天量泥河入河,是为黄河。

    民众需要燃料,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船运煤到城镇,又或者在当地开发煤矿!

    当然,治理黄河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年,甚至一代人几代人的时间。

    不过,一些有识之士敏感地感觉到东南王之举,将会极大地杜绝中国发生重大灾害的可能性,没有了饥荒的发生,中国就不可能再次发生农民起义,中国的改朝换代,差不多都是农民活不下去才发动武力造反才造成的。

    如悲摧的崇祯皇帝统治年代,遇到了小冰河时期,气候变冷,不利于农业,加上他又自己作死,把他哥天启帝派出去治理河道水利的TJ都召了回来,又遇到旱涝灾害与蝗虫轮他,不死才怪!

    天启帝用TJ治河,做的工程让TJ和官员们拿回扣,会让一部分官员的亲朋好友得到好处,但是TJ终究做了一点事,然后被东林党无限放大,拼命攻击。

    崇祯皇帝收回TJ,结果没人治河了。

    河水一泛滥,农田完蛋,收成完蛋了,农民完了,最后是皇帝也挂树上了!

    东南王大搞水利建设,保障农业发展,至少在始终重视这些设施修护的情况下,新明将没有了王朝周期性改朝换代的可能,哪怕这个朝代是一个海贼建立的!

    ……

    东南王足足到了年二十八才回到南京,在城外老远已经听闻处处鞭炮声响,劈劈啪啪地响着,煞是热闹!

    随行的次辅杨天生告诉他道:“这是臣最听闻到的最热烈的鞭炮声了!”

    “响得好啊,驱邪赶鬼,还我大明朗朗乾坤!”颜常武乐呵呵地道。

    而杨天生则想得更多,鞭炮多,表明大人有钱买鞭炮给小孩子玩,民间有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