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695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695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的那些婆娘们”来称呼。

    可以想象,坐在宝座上的公主虽然风光无比,但也压力沉重。

    她的话让颜常武很是怜惜,安慰她道:“公主放心,我回来后,看看谁还敢来上我们家扔板砖!”

    扔板砖这名词公主是明白了,让她不禁莞尔,娇躯一倒,靠在颜常武身边,幸福满满。

    老公在家,啥事都不用想,可以放心做米虫了!

    监国公主朱真真,别看她现在权势赫赫,颜常武不在新明时,她是东方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另一个则是杨莺儿,但这不是朱真真想要的生活。

    她想要的是老公相伴,她在家里相夫教子,处理一些家务,过着门朝大江,春暖花开的平淡生活,此心足矣。

    朱真真并不象唐朝太平公主那样热衷于争权夺利,在她没出嫁前,她是金华王朱由产偏房所生的女儿,地位很低,母亲也不得宠,自小就养成了她恬静的性格,不争,不抢。

    争也争不着,抢也抢不到,轮不到她的东西不要多想!

    反倒是东南国的王后杨莺儿则被当成瘦马来养,自小就清楚她要去管家的,所以责任心很重,做事比朱真真积极多了。

    大明东南侯、龙虎将军颜常武想给自己加点光彩,在大明诸侯王家中挑选王女,千挑万选,挑中了朱真真。

    朱真真以为自己不过是当花瓶,哪知却成了大明的顶梁柱!

    没办法,赶鸭子上架,居皇座的她始终心里只是个小女人………这也是她不能完全控制朝廷的原因之一,东南国王后杨莺儿则控盘力强,朝政被她管得头头是道,东南国内平安无事。

    到达皇宫,大会群臣,颜常武立于朱真真宝座旁边,并不下跪!

    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但公主和大臣们视若无睹。

    众臣参拜监国公主,气场比以前雄厚三分。

    不管怎么着,颜常武回归,不仅是朱真真,整个南京乃至于大明,影响不小。

    今晚睡得着的人很多,睡不着觉的人亦不少,睡不着觉的的要好好想想自己的行为了!

第1282节 福王见驾() 
江西庐山,雄伟壮观。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有诗为证:“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庐山多峭壁悬崖,瀑布飞泻,云雾缭绕。险峻与柔丽相济,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别忘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有多达90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的巧琢,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

    山水相济,景色美不胜收。

    还有庐山温泉,是中国著名的医疗温泉天地温泉,庐山谷濂泉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

    庐山的好处是如此之多,大明现任皇帝朱由产独爱庐山,庐山成为他专用的汤沐邑,整座庐山是他的私产,一到夏天,他就上庐山避暑。

    这位皇帝知进退,识凶吉,深谙缩头乌龟之道,他对朝政不理不问,不沾锅,于是旁人也就识趣地不去打拢他,任他在庐山纳福

    庐山五老峰上,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前,身穿淡黄袍子、腰缠名贵羊脂玉带、人模猪样,长得肥胖如猪,走一步路喘三喘的的福王朱由崧正在焦急地等待着皇帝的接见。

    他所在的地方是一座凉亭,周围的景致一览无遗,瑰美无比,但他满心焦灼,无心享受。

    秋天来临,外界的秋老虎渐渐肆虐,庐山却是凉爽怡人,气候温适,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此乃怕热的胖子之福地,让朱由崧心中很是羡慕,内心不时有噬心之痛:“本来应该是我的!”

    朱由崧(1607~),乃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福恭王朱常洵庶长子,其血脉离皇帝最近。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于福王京邸。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封为福王世子。崇祯十六年(1643年),袭封福王。

    甲申之变,崇祯帝自杀殉国后,众王公大臣会聚南京曰国不可一日无主,大家共推新皇帝。

    本来福王就位的呼声最高,但最终是旁枝的金华王朱由产坐上了龙廷,定了君臣名份,朱由崧很不甘心,但他还是聪明的,在那些造反家伙联系他的时候,他明智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没去做带头大哥,这才有他现在的安然坐在凉亭里看风景。

    当然他很痛恨那个海贼,他没想到的是如果没那个海贼,给他坐上龙廷的话,他将即位于南京,建立南明政权,年号弘光,在位八个月。当了皇帝却不雄起,而是沉湎酒色,内政不修,政治腐败。

    弘光二年(1645年),兵败逃亡芜湖,押往北京处死,时年四十岁。

    现在嘛,他还是挺消遥的,虽说这些年来,大明的王爷们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权势和富贵受到了严重削弱,但有的王爷,比如这位福王,在大明上海开埠,启动“股市”之后,他全盘杀入,大量收购原始股,大家都知道原始股想亏都难,结果被他赚到盘满钵满,真正成为了“福王”,有福气的王爷。

    如今的他满手都是名贵戒指,只只都是鸽子蛋,钱有的是!

    一位tj走进凉亭,向着福王鞠躬道:“王爷,陛下有请!”

    “好,头前带路!”朱由崧挥挥手道。

    看着象肥得象一只皮球般滚过来的福王,皇帝朱由产不由得微微皱眉!

    他知道福王过来所求何事,他不想见他,但人在江湖,哪能彻底放下的,即使是皇帝之尊也做不到,况且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

    “臣朱由崧……”朱由崧喘着气道。

    刚才的路径他是走来的,之前他爱庐山,现在他恨庐山,这山间小径景致是一步一景,但胖子伤不起啊。

    他上山是众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抬杠硬把他抬上来,但到了皇宫大院内哪能这样,只能劳动他自己走来,走得让他累坏了。

    “福王,你先坐下来,再说话吧!”看着双下巴的,胖到不见脖子的福王喘着大气的样子,朱由产不忍地道。

    “陛下,这……这……这于礼不合……”朱由崧结结巴巴地道。

    “行了!朕说行就行,这里没有外人,你我兄弟,不必多礼!”朱由产着tj去扶福王就坐,给他上茶。

    感谢地喝下几口热茶,胖子王爷这才稳定下来,他谢过皇帝恩赐,望着皇帝那标准的身形,不同于朱由崧,朱由产终日做登山运动,身体素质非常好,脸色红润,气息平静,朱由崧没来由地道:“陛下,您真能看得开啊!”

    朱由产淡然地道:“看得开活久点,看不开很快亡,你说朕会取哪一样!”

    “臣失言了!”听到朱由产的话,朱由崧赶快道,不敢再往下谈论。

    皇帝此话诛心,不知道他身边有多少耳目,单这庐山脚下驻军长官可是姓颜的!

    东南国大将颜田,有万夫不当之勇,为新明御林军副指挥使,驻扎庐山。

    虽说东南王对朱由产很尊崇,但提防之心并不缺少。

    真要是朱由产倒霉,朱由崧也必定陪葬。

    朱由崧定下神来,直入正题道:“陛下,对于朱由榔和朱亨歅处置,陛下可有决断?”

    伪桂王朱由榔造反闹大发,还牵累到靖江王朱亨歅。

    东南王对追随朱由榔造反的臣民们网开一面,没杀到多少人,这与以前皇朝处置造反者诛九族杀得人头滚滚鲜血成河截然不同。

    但千万不能以为东南王不杀人,他可是枪林弹雨,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一代强人!

    伪桂王朱由榔造反,罪恶滔天,判五马分尸之刑,传首九边!

    其直系三代亲属皆处死,相关的宗族流放东南国。

    造反的因果,朱由榔将彻底承担!

    而倒霉的靖江王朱亨歅,他迎朱由榔进桂林,本想着朱由榔造反成功后他吃香的喝辣的,没想到被朱由榔强占了他的靖江王府作皇宫,之后朱由榔更挟带他一路逃跑,然后被朝廷大军捉获。

    朱由榔太孤单了,朝廷让朱亨歅陪他一起上路!

    朱亨歅当然不甘心,他向朝廷申述,向诸人求告,语言哀切,大明诸王大起兔死狐悲之意,遂公议由朱由崧出面营救,找到朱由产,请他出面,尽量转寰,别让朱由榔死得太惨,朱亨歅死得不明不白,明摆着是东南王借此良机,极力削落大明朱氏的颜面!

第1283节 大明第一忠臣() 
明摆着东南王居心不良,他不杀造反的跟班,一昧向着朱氏子孙出手,这是让朱氏颜面无存,有利于他颜氏的崛起。

    毕竟改朝换代,绝非易事,前朝只有弄到天怒人怨,新朝才有取而代之的可能。

    不过诛戮朱由榔和朱亨歅,里面有个关联,在朝廷即将发出的圣旨上,只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没有以往的“监国公主令旨”的字眼。

    皇帝朱由产在位,他和朱由榔同辈,朱由榔造他的反(名义上),他可以杀朱由榔。

    如加上监国公主令旨,则是以侄杀叔,以晚辈犯长辈,礼法上说不过去,除非她是皇帝,才能想杀谁就杀谁。

    如此就有运作的余地,朱由崧求见朱由产,请他出手,虽不能解除朱由榔和朱亨歅的罪名,但要降低一下刑罚标准,或者有可能。

    这么大件事情,于情于理,朝廷都应该向皇帝通报,即使拿着他的玉玺盖印,也要顾及一下他的意见。

    见朱由崧动问,朱由产沉吟道:“五马分尸,传首九边,确实过了!”

    五马分尸这种刑罚很少用,多见于春秋战国和秦朝,到了今朝很少用。

    其实不是过了,已经手下留情,造反的家伙,严格起来,是判剐刑的,就是千刀万剐!

    “而且他的母亲、妻儿皆被处死,族灭,怎么都过分了,真要是诛九族,我们都有份!”朱由崧愤愤不平地道。

    “尤其是朱亨歅,他不过是迎接了一下朱由榔后,就被软禁,朝廷居然也判他死刑,实在是匪夷所思!”朱由崧摇头道。

    “啧,但朕很少干预朝政之事!”朱由产说道。

    见他犹豫不决,朱由崧心中暗骂难怪被抢了政权,果真无用!

    他嘴里道:“陛下!朱由榔若是惨死,朱亨歅横死,朱明哪还有面子可言,甚至于东南王借机挑动作进一步的削爵!”

    东南王执政后,他姓颜不姓朱,朱氏子孙日子不好过,在以往,明朝藩王是“世袭罔替”,皇帝除皇太子以外的其余儿子,全部封为亲王。亲王的世子袭爵,其他儿子都是郡王。郡王的长子袭爵,其他儿子要封镇国将军……以此类推。亲王“岁禄万石”,郡王、镇国将军等,均享受不同数目的岁禄。这是固定工资。每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朝廷还得进行各种赏赐。有时候,这种赏赐比固定工资还高。

    由于固定工资和赏赐,是按照人口来确定的。因此,大多数藩王都互相比赛着生儿子。毕竟,儿子生得越多,王府的收入越高;收入越高,大家的日子就越好过。因此,明朝的藩王,成为历朝历代最会生儿子的王爷。

    东南王则规定王爷垄袭方式封为考封,按世系依次降等,父亲是亲王,儿子就变成了郡王,如此递减,以至降为不入等级的“闲散宗室”。

    除非立了功劳,否则王爷的世子只能为郡王,不可为亲王,是为考封,考校,有功才能升爵。

    对王爷们其余各子的封爵都减一级。例如,原来亲王嫡子以外的各子皆可封为郡王,今改为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不值钱,降下去都不值钱了!

    东南王对此作出的解释是前明大乱,各诸侯王没起到保家卫国的作用,没与臣民城市共存亡,是以改制。

    这回朱由榔惹出祸事,都不知道东南王会借机生出什么妖蛾子来。

    想着明哲保身,但被朱由崧以此为借口,他的话最终说动了朱由产,他无奈地道:“朕书写一贴给予东南王,且看他如何处置吧!”

    朱由崧大喜道:“陛下高明!”

    ……

    此时的南京城内秦淮河边的一处大宅内热闹非凡,此乃前内阁首辅姚明恭的宅第,今日东南王亲临,送来了皇帝所写的“大明第一忠臣”的御赐横匾,而朝廷的高官们悉数参与,同赴盛会。

    虽说皇帝朱由产没有权柄,但他写的匾的光采还是令人羡慕的,这就是大义名份的重要性,哪怕东南王权势滔天,但有的事情还是不能做的。

    请来的皇家乐团奏起迎宾曲,仪仗队笔挺站岗,让姚家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