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675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675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天的事务众多,动兵之事要决定将帅,调动各处军队,他们直接上地图来看。

    杨天生杀人如麻,又“进修”过东南王军事理论,杨铖新则久管兵部,堵胤锡有谋略,凑一起不会是纸上谈兵。

    还要决定军费、军资等,以及派快船通知东南国,各地军队、守臣的调动等等。

    当中还间杂了对逆党的处置,朱由榔毕竟是朱家人,可送回南京处置,而逆臣为首者皆诛九族。

    至于瞿式耜所写的《讨颜逆檄文》,大家听闻马士英为公主出气,他的提议被朱真真同意,遂都诈作不知,无人为瞿式耜求情。

    杨铖新、堵胤锡、阮大铖都是进士出身,深悉唐朝时武后读骆宾王《讨武檄文》后不怒反笑,赞骆宾王的文章写得很有文采。

    大明监国公主朱真真却要诛瞿式耜九族,时代不同了!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作为首辅,别人可以不提,但他必须提的,马士英艰难地问道:“朱逆起事,以朝廷新土地政策为由,如今推行下去,困难重重,各地皆说苦衷,更易被奸人所用,臣斗胆敢问殿下,该当如何处置?!”

    “诸卿认为呢?”朱真真反问道。

    表态从低到高,作为主持新土地政策推行的阮大铖咬牙道:“国事艰难,当缓行之!”

    他这么一说,很是艰难,这等于自己否定自己,这不啻于自己承认做错事了。

    堵胤锡沉默片刻,长叹道:“臣附议!”

    受圣人教诲,士大夫多言“汉贼不两立!”而堵胤锡在前明破灭后献策与李自成、张献宗等贼谈和,遂在诸臣中被东南王独重,说他谋略最深。

    连他也这么说了,杨铖新也附议。

    杨天生脸色阴睛不定,终究不敢冒险,这可是国家大政,一发而动全身,只得赞成了事。

    马士英无言可辩,跪下,摘去头上乌纱帽,请罪道:“新土地政策当缓行之,引发动乱,皆为臣之政策失误,请殿下降罪!”

    其余四阁臣亦一起跪下请罪。

    殿内悦耳之声道:“诸位如若有罪,则东南王错了!”

    大家一看,却是女官熊永媚首度发声,语出惊人!

    封建社会,臣子是不能直言君之过,否则就是大不敬,新土地政策是东南王决定下来的大政方针,新明内阁执行,现在他们代东南王受过。

    人少的时候,熊永媚还可以说说,人多时,即使她身份不同,亦不可说。

    “我跟随东南王,听他曾言他的土地政策是终极解决土地问题的最好方法,势在必行!”熊永媚冷静地道:“只要东南王在朝一天,新土地政策肯定推行,所以,不可下诏缓行,但亦不可添乱,就来冷处理!”

    “不必明发上谕,只令各地撤回人员,不再推行,不激发矛盾即可,待到平定叛乱,国家安定,再推行之!”熊永媚提出了目前的解决方案道。

    “熊姐姐此言甚对!”朱真真一锤定音道:“都起来吧,戴稳帽子了!”

    所有的阁臣谢恩毕,戴上帽子爬起来,暗暗叫好。

    新明胜前明!

    换作前明,遇上这等难事,朝臣之间相互攻讦,皇帝卸责,委过与大臣,闹成了一锅粥也似,掀起大案都有可能。

    新明却不然,君臣同心,正所谓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第1243节 夜茶() 
商量已定,大臣们告退,迈出宫门时已经是满天星斗高挂,今夜星光灿烂,堵胤锡忍不住道:“明天是一个大睛天!”

    “大晴天!”诸人面带笑容,纷纷说道:“大睛天!”

    兴致来了,马士英提议大家喝夜茶去,这是粤人的习俗,被带到了南京。

    南京是首善之地,有钱有闲的人大把,男人不喜欢逛街的多,又不想睡觉这么早,于是晚上出来喝夜茶,已成风气。

    首辅相召,大家说好啊好啊,杨天生说我有地方,于是由他带队,前往秦淮河边的“山茶居”,沿途惊动诸人啊,当大伙儿看到这么多大官进了山茶居,嗬嗬,这广告打得够犀利。

    进内一看风格,俨然是倭制。

    周边环境花卉树木精心装修,茶室呈书院装修,即四张半榻榻米面积,踩着倭式地板,大家坐着倭式蒲团、传统的倭式装饰,满满的和风韵味。

    和风,就是唐风,墙壁上挂了一幅茶诗,诗名为《与海公飲茶送帰山》,作者是52代天皇神野,也就是嵯峨天皇,诗曰为:

    “道俗相分経数年,今秋晤語亦良縁。

    香茶酌罷日云暮,稽首傷離望雲烟。”

    诗中茶的韵味不错,倭国天皇有水平,这是一首汉诗,原本就是汉语写就。

    在倭国奈良时期(公元710~784年)即中国隋唐时期,日文假名(如今看到の蚯蚓文)尚未发明之前,日本是通用使用汉字的,并引进大量中国典籍,汉诗也因此大受日本人欢迎。尤其在初唐、盛唐时期,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将大唐文化带入日本,倭国是如此的景仰大唐,以致于他们如是说:“大唐的诗,如同最美丽的长天,让人只能仰视。”

    所以写汉诗对于日本当时的文化人来说,是一项基本の技能,不会写的话,就OUT了!

    汉家动乱,旧明被鞑靼人吊打,倭人看在眼里,说明人不过尔尔。

    但当台湾颜常武崛起,他的战列舰得到了倭人深深的敬意,更随着新明开张,倭人对于新明与东南国的热衷已成狂潮,在倭国上层,如果不会说汉语,又OUT了!

    许多倭人只要有机会,就会移民,他们有黄金白银,是中华小跟班中最富的,带资入户,插队无妨。

    由于归化倭人很多人有钱有文化,属于倭国精英,流失严重,以致于幕府向新明与东南国抗议,导致两中华收紧归化尺度,让倭人们深感遗憾。

    衣着质地上乘,精心打扮、年青的倭女们温柔斯文,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以致于大伙儿差点以为是汉女假扮的。

    但当杨天生用倭语与她们对答,她们的倭味儿很明显,大家才相信她们真的是倭女。

    “这里是倭人与我们的人合资开办的,使用倭式风格经营,有点新奇,客人还是不少!”杨天生说道:“尝尝倭国茶吧,茶具也是倭国的,倭式的点心不错,白天还有河豚吃!”

    频频为山茶居打CALL,一问之下,原来是他在倭国小妾的妹妹旅居南京经营的。

    新明重启之后,到南京来的外国人不断增加,尤以倭人为盛。

    他们到达南京,发现南京真是人间天堂,民众彬彬有礼,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娱乐令他们乐不思倭,居留在南京的倭人渐多,成为了国外最多倭人的集散地!

    倭国实行闭关锁国,能出国的非富即贵,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可供在南京挥霍,同时,由于新明允许外国人投资,这是一个大帝国的自信,倭人们重资投入新明产业,得到丰厚的回报,也就可以支持在南京的花天酒地。

    女老板出来见客,三十多岁的女郎,长得十分标致,珠圆玉润,穿着正统倭服,汉名叫做山水仙,她用流畅的汉语与杨天生谈笑不忌,但仅对他而已,对其他人则以礼相待,一丝不苟。

    该女郎的汉语说得好,还能引经据典与在座的大员们对答如流,再问下去,她居然是倭国一个大名的女儿。

    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映衬出精致的点心,美女手腕如玉,点炭火、煮开水、冲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们虽是大员,但也风雅,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

    “倭国的茶道,确有它的独到之处啊!”杨铖新欣然道。

    坐旁边的山水仙微皱一下眉头,但随即舒展。

    弱国无交外,山水仙故国是日本,倭国是贬称。

    不怪得明朝大臣称呼倭国,盖因他们的颜大龙头,哪怕是纳了幕府大将军之女,也是口口声声地说倭国。

    他这一定来,臣民们也就跟着叫倭国了!

    茶室中的大臣们说着倭国长倭国短的,山水仙很不开心,假托身体不舒服告退了。

    大臣们屏退了侍女来说悄悄话,马士英敬大家一杯,感谢大家的支持。

    他感慨地道:“国政骤然艰难,诸君与马某同舟共济,共同解决困难,而不是象前明那样……”

    由他主持推行土地新政策,招致动乱,虽然挨弹劾,但内阁里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没有拆他的台!

    “换作前明,只怕马某的背脊都被人戮穿了!”马士英嘲讽地道。

    前明党争异常激烈,大员们争权夺利,狗咬狗呈白热化,他们或以同乡地域划分党派,或以师生同年始成同盟,或以政治见解左偏右袒,我做不成事也要让你做不成,为反对而反对,严重削弱了明王朝的国力。

    新明则不然,做事大家一起来,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人论事,而且,上位者敢于承担责任,这是大臣们最欣慰的地方。

    方才,监国公主并不诿过于人,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撑下去,大臣们自然是鼎力相助!

    他们边喝茶,边谈论国事,你一言,我一句,说过去道未来,马士英、杨铖新、堵胤锡、阮大铖都是前明官场的过来人,个中滋味实难让外人体会也。

    难得啊,换作前明内阁,或许两个阁臣互相帮助,他们是朋友,而与其他阁臣的关系,是敌人,大敌!

    马士英拍拍杨天生宽厚的肩膀,发现拍不动,问道:“老杨,你平时还练武吗?”

    “当然!”杨天生说道:“每天挥刀一千次,现在太忙,以前是每天挥刀一万次!”

    哇噻,听得在场四位文官眼眨眨,阮大铖嘿嘿笑道:“你再能打又如何,好在现在是新明,要是前明,如果给你领兵出征打鞑靼人,你最大的敌人是谁?”

    杨天生不假思索地道:“是皇帝,是文官!”

    四个文官忍不住哈哈大笑,笑出了眼泪!

    说来好笑,明朝武将出征打鞑靼人,最凶恶的敌人不是老野猪皮,而是后面的皇帝和文官!

    皇帝瞎指挥,文官捅你背脊!

    你要是不听话,就断掉你的军粮!

    内外夹攻,不败才怪。

    马士英再敬大家,新明胜前明,马士英感动啊,将来成事,全靠今天的融洽气氛!

第1244节 他回来了!() 
大臣们的夜茶聚会,在早晨时分被情报简报的方式让监国公主朱真真知晓了。

    情报简报的来源,新明有东厂、锦衣卫、军事情报局和经济情报局四个情报机构,情报汇聚到东厂,以情报简报的方式,由TJ送进宫来。

    情报包括了军政方面、国外、民众生活等等,官员被监视是必然的,昨夜内阁大臣们聚会,兹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立即上报。

    “主政官员情绪稳定!”

    见到情报写明这是一次普通的聚会,监听到的内容主要是因为评价前明与今明,对今上不胜感谢,谢谢他们对大臣们的信任,这是唱赞歌,朱真真也就放下心。

    她读过本朝编撰的《明史》,哪还不知道前明的皇帝与文官是什么样的德性,内阁大臣们有此感慨正常不过。

    前明一个老大帝国,本来是家大业大,怎么都败不光,孰料遇到内外贼冠作乱,外加气候反常,本来是情况不妙了,雪上加霜的是大明党争激烈,大家不想着如何解决遇到的难题,而把难题当成打击政敌的大好良机,越是难题越好,不仅不去解决难题,还谁去解决难题谁就倒霉!

    大明不是没有人才!

    晚明时期忠心耿耿的顶梁柱卢象升,十分愤愤不平:那些骂人的既不懂军事,更不知前线军情,而且从来不顾前线军民的生死辛劳,只是凭着自己的妄自猜度,就胡乱的推测谩骂,最后延误的,还是国家大事。

    孙传庭、洪承畴都是一流的军事长官,颜常武自承,相同的军队给他们,他颜某人是打不过的。

    而且皇帝奇葩,说起来天启帝玩木工是不务正业都是好事,起码九千岁主政他也怕事情砸在他手里,怎么都得做点事,他是九千岁耶,不怕文官的嘴炮来喷,至少九千岁当政,明朝关外军务还没有彻底糜烂。

    崇祯皇帝则越帮越忙,以致于李自成大军逼近京师时,最好方法是迁都,没想到赞同者寥寥无几,反倒是一边倒反对迁都。

    崇祯皇帝的为人,大臣们都看透他了……真要迁都南京,将来说起迁都之议,皇帝会说:“不是朕想迁都,而是大臣们怕死,逼朕迁都!”

    迁都是丢面子,丢了祖宗社稷,皇帝就诿过他人,其实也不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