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674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674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北大开发,象磁铁般吸引各地人口的到来,游牧民族发现,干嘛要抢,干嘛要打啊,给汉人打工,要什么有什么。

    汉人胸襟广大,海纳百川,不讲出身、不论民族,过来干活的都是自己的同志,愿意落户的到来领地、发给户口本,有全套社会福利………这项政策是如此强大,以致于有一伙倭人冒充汉人流民到东北入籍,他们说着一口过得去的汉语,得,领户口本吧。

    后来官府人口普查时发现那伙人怎么这么矮?!矮得象冬瓜,矮得太过分了。

    追查之下,原来是倭人!

    官员们讨论了一下后,就不了了之,那伙倭人归化入籍,官员们教他们在“祖籍”写上“东北吉林省”就此了事。

    东北三省的省名,是东南王钦定的!

    没办法,东北太缺人了,他们会说文化,起的是汉名,认同汉文化,以后就不是倭人,是汉人了!

    倭人都认了,关外野人、蒙古人同样如此,只要汉化的,一概入籍而不管他三七二十一。

    周边部族莫不受到影响,人口流失越来越多,长此以往,那些穿汉衣,用方块字、吃米饭,抽香烟喝白酒的还是蒙古人吗?

    没有了人口,你让那些首领们还怎么样摆威风和嗨皮?

    蒙古族首领们再坐不稳了,纷纷派出使节向他们认为是“引狼入室”的苏尼特部族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各守边境,苏尼特部族不得接纳外人的加入。

    腾机思并不鸟他们,盖因周边部族曾不识大体,派出精锐骑兵随鞑靼人入关后被新明军全歼,元气大伤。

    而苏尼特部族没有入关,人强马壮,实力冠于诸部。

    蒙古人之前与鞑靼人好得同穿一条裤子,明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二十日,内蒙古24部49名封建领主与后金满蒙汉文武官员百余人在盛京召开大会,共推后金国主黄台吉为“博克达彻辰汗”,改国号为“大清”,对鞑靼人恭敬有加。

    此后科尔沁所属四部10旗分左右两翼会盟于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的哲里木山下,形成哲里木盟,又称“嫩江十旗”。

    苏尼特部族也是会盟蒙古部族之一,不过长生天的保佑,腾机思恶了鞑靼人大酋多耳滚,没有参与鞑靼人入关,反倒逃过一劫。

    一定程度上,他部族的发达是新明朝廷有意而为,助他一臂之力,就是要让大家看到做汉人的伙伴过得不差的情形。

    那些部族见腾机思如此高傲,岂能容他!

    他们集体向外蒙古地区的喀尔喀部族求援,要求他们消灭汉人的走狗腾机思。

    不会白来,苏尼特部族有的是钱!

    如果不对付他们,一旦他们坐大,成为带路党,又抢走了大家的族人,带走了族人之心,首领们还有活路吗

    于是喀尔喀部族动心了!

第1241节 至暗时期(二)() 
所谓喀尔喀部族,位于外蒙古地区,东接呼伦贝尔,西至科布多,南临大漠,北与布里亚特蒙古接壤,首领称“汗”。

    其中喀尔喀蒙古有三大部族,土谢图汗部位于中部、札萨克图汗部位于西部、车臣汗部位于中部。

    鞑靼人入关以前,三大部族均和鞑靼人建立了联系,因为鞑靼人吊打明军,且力压内蒙古诸部,威风是打出来,喀尔喀蒙古也认鞑靼人为带头大哥。

    天聪九年1635时,喀尔喀三大部族致书与鞑靼人通好,崇德三年1638,喀尔喀三部“遣使来朝”,以后,每年各贡“白驼一,白马八,谓之九白之贡”。

    新明后,喀尔喀三大部族有所疑惑,认定汉人无马,出关难以远征,还有内蒙古诸部的牵制,威胁不到他们,遂对新明不那么地恭敬。

    三大部族兵强马壮,控弦四十万,随手可集,即时南下,不在话下。

    认为自己有马,想攻就攻,想退就退,进退自如,实力在手,变得狂妄自大。

    他们接到了内蒙古诸部族的求援,要求铲除数典忘祖的腾机思,不由得大喜!

    所谓强兵在手,杀心自起,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札萨克图汗诺尔布及赛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会盟于库伦,约定共破苏尼特部族,以收拢蒙古人之心,震慑汉人!

    铁骑十万南下,沿途封锁交通,不使消息走漏。

    新明情报机关锦衣卫在内外蒙古部族均有眼线,但是喀尔喀部族的措施得力,没能及时传递喀尔喀部族入侵的消息。

    毕竟没有发报机!

    表面上看来蒙古地带四通八达,任你驰骋?实际上路是人走出来的,喀尔喀部族在大道上设卡,谁都得干瞪眼,广大的无人区是万万不能走的,无法绕路。

    得明白,蒙古高原无人区有许多地方到五月份都不会解冻,狼与熊多得要命,也无水源,无道路不能走,消息不能传递。

    土谢图汗衮布之子察珲多尔济英勇善战,有乃祖之风,率精锐轻骑三万,一人数马,疾驰如风,直杀进苏尼特部族。

    察珲多尔济有谋略,光杀人,不抢牛马、女人与财货,一路冲杀,苏尼特部族兵败如山倒!

    腾机思并不是那么地不济,但光顾注意内蒙古诸部而忽略了外蒙古的喀尔喀部族,猝不及防,只得起本部精兵五千迎战。

    被察珲多尔济阵斩于前,精兵团灭,苏尼特部族被攻灭,喀尔喀部族尽得牛马、女人与财货,许多汉人也被俘了,沦为奴隶。

    喀尔喀部族云集于关外,随时可以入关,或者出兵切断华北与东北的联系!

    南京城内一日数警,廷臣惊慌不已,接获到喀尔喀三大部族的要求:

    一、汉人不得出关,不得过山海关以北,放弃东北地区,把东北政权归还鞑靼人;

    二、双方沿长城边互市,市集由双方共同管理;

    三、明廷恢复皇帝治政而不是公主监国,他们三大汗部愿奉明朝皇帝为长,各表遣子弟来朝!

    ……

    监国公主朱真真连日来召集群臣廷对,诸臣认为决不可答应喀尔喀三大部族的无理要求,但若全面开战,亦不可取。

    谨守城池,以坚城消耗敌军实力,是为上上之策。

    不过,想守也是不易,只怕蒙古人有带路党,很可能有明人投奔蒙古人,为他们出谋献策,他们熟悉关内城市、道路,若他们给蒙古人带路,此祸非小。

    如要求一,新明把东北政权归还鞑靼人,以蒙古部族贪婪成性,居然要为鞑靼人回复江山,所图非小,为新明树立大敌而已。

    要求三更是显示了蒙古部族对于新明内部情况的熟悉,且进退有序,让新明处于进退两难,蒙古部族大汗岂会这么深谋远虑。

    “这该死的带路党!”坐在马车里的首辅马士英痛骂道:“杀不尽的贰臣!”

    现在是傍晚时分,天还有点光线,突然宫内急召,马士英遂匆忙进宫,他一直在想着喀尔喀部族之事,越想越是头痛。

    但进到宫内,更加地头痛了!

    “公主殿下正在等着,请首辅大人进殿!”tj总管宝和亲自接待,领着马士英面圣。

    “谁来了?”马士英问道。

    “您先来了,还有其他阁老们,他们还没到。”宝和应道。

    将其引入奉天殿文楼,从里门看进去,只见监国公主朱真真身穿黄色袍服,正在雕窗前踱步,旁边有女官之首熊永媚,她面有忧色,外加宫女、tj和女护卫等。

    马士英进内后,众女子稍退,熊永媚则在旁边相侍。

    “臣马士英叩见监国公主殿下。”马士英依照礼节行叩拜之礼。

    朱真真转过身来,一张雪白美艳的脸,被黄色鲜艳的绸缎衬托得愈发尊贵。但她的脸色似乎不太好,双眼红肿,似乎哭过!

    她说道:“马爱卿请起……朱由榔太无耻了!”她把一叠纸丢到桌案上。

    朱由榔是她的叔伯辈,但朱真真已经出离愤怒了,直呼其名。

    宫女把那叠纸送交到马士英手里,他不动声色,飞快看过。

    正是两广总督陈敏吾八百里加急,言朱由榔袭破肇庆之事。

    这是国内外头一桩的造反!

    之前,哪怕各方势力严重不满,也无人敢亮帜摆明车马地造反,朱由榔开了个头。

    身为朱家人,却造明朝反,可想而之,以后造反之事少不了。

    姓朱的都反了,我们干嘛不反呢!

    只怕遍地烽火咧。

    当中附件还有瞿式耜的《讨颜逆檄文》,写得够有水平,不愧是当代大儒呀。

    马士英暗暗读着,差一点琅琅出口,不过他万万不敢当着朱真真面前赞扬此文有陈琳和骆宾王的所写之文的功底。

    因为朱真真沉声道:“他们编造谣言,说本宫和东南王……”说到这里,脸上情绪复杂,羞愧、愤怒都夹杂在了一起,气得粉脸烧红,只觉得怒火可烧尽九重天,愤然地抓起御桌上玉玦,砸落地上。

    真材实料,玉玦没碎。

    至今,马士英很少见到朱真真在别人面前表现过多少情绪,她修炼火侯渐到,能够把握自己情绪,其临危不乱的气度比当时豪杰只胜不差……但这并不是说她没有感觉、什么都看得开。

    当时她看到瞿式耜的大放厥词,真是眼前一黑,只觉得身处至暗时期,她眼泪就流下来了。

    为国家,为子民做了那么多的事情,竟遭到如此污辱,恨之,深恨之!

    朱真真如此愤慨,委实少见,马士英立即道:“瞿式耜狂悖妄言,大不敬,当诛九族!”

    

第1242节 新明胜前明!() 
倒不是马士英来文人相轻,而是他也有气,他”荣幸地“檄上有名,挨瞿式耜痛骂为朝廷鹰犬,助纣为***臣一枚。

    作为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该科人才济济,三甲同进士出身的名人还有袁崇焕、孙传庭、姚明恭、颜继祖(闽抚)等,探花郎是粤人陈子壮!

    马士英是二甲进士第19名,妥妥的学霸,深知读书人的可怖,瞿式耜文章一出,马士英臭名昭著,怕的是千年过后,人人都还记得他的坏名声,任他做多少好事都是无用。

    他内里又气又急,朱真真砸落玉玦,马士英马上领会到了。

    玉玦者,佩饰也,玦通“决”,公主这是要瞿式耜死啊!

    里面有典故,马士英清楚得很。

    《鸿门宴》中西楚谋士范增想刘邦死,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气得范增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今天,公主举玉玦砸落,她为至尊不宜轻言杀人,就由马士英出声,给瞿式耜定下罪名,

    首辅出声,朱真真给他面子,轻飘飘两个字:“甚好!”

    于是皇室起居注写明瞿式耜当诛九族,成为定案!

    “嘿嘿,还能象陈琳般得到重用?!”马士英暗里冷爽道。

    果然,不可得罪女人是对的,瞿式耜写得一时爽,全家上刑场,颈上餐刀,快哉快哉!

    待他上刑场时,俺老马为他送行,谢谢他!

    能够纠正公主决定的只有东南王,但以他爱妻狂人的心态,瞿式耜死定了!

    大员们陆续到来,次辅杨天生、阁臣杨铖新、堵胤锡、阮大铖诸人进内参见公主,看过两广奏折及附件,皆愤怒不已!

    首倡乱者,还是姓朱的,绝不能轻饶。

    一个接一个表态,必当剿除朱由榔,杀一儆百那是必须的。

    经过商量,决定派北京留守祖大寿为主将,主持北方军务。

    祖大寿是新明朝廷可以信任的大将,毋庸置疑,盖因他是东南王鉴定过,说祖大寿是大明忠臣,那么就委以重任。

    他年龄老迈,尚有廉颇之勇,朝廷决定对付喀尔喀蒙古人是守势,不用大出击,他镇之以静,还是可以的。

    祖家军还有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等,皆为守边总兵、副将,由祖大寿统领,可堪一战。

    至于逆臣朱由榔,当除王爵,由高一功领兵剿除。

    高一功亦是东南王承认的忠臣,统领袁宗第、牛万才、孙可望、刘文秀诸将会同进攻。

    他们倒没有忘记驻扎珠江口外伶仃岛的广东远海舰队,着其助战,也没期望多高。

    广东远海舰队不听新明兵部调遣,不过朱真真直接下旨,广东远海舰队是要听从的。

    君臣们作出决定,觉得心定,他们庆幸不已,虽是新朝,倒没诛戮功臣,无论是祖大寿还是高一功,及其麾下战将,当有“药到病除”之功,至不济也能守住。

    当天的事务众多,动兵之事要决定将帅,调动各处军队,他们直接上地图来看。

    杨天生杀人如麻,又“进修”过东南王军事理论,杨铖新则久管兵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