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640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640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陷于党争,一发不可收拾。

    都察院风光不在,他们没有了“风闻奏事”的权利,以前弹劾官员不必讲实证!

    想弹谁就弹谁,现在就没了这个特权,弹劾人必须讲证据,弹错人了,要负责任。

    还有高薪养廉,新朝以来,官吏工资不断提升,已经接近于社会平均收入的中上水平,无复以前朱重八对于官员的苛俸。

    所以说变化非常大,堪称官场震动也不为过。

    而更大的是科举改革,变的何止是大变样,天下的读书人是又喜又苦,百般滋味在心头!

    居阅读网址:

第1175节 大明大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十年寒窗无人闻,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以前,科举堪称是中六合彩,没发榜前,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名次如何,哪怕是学霸,也不敢打包票自己万无一失。

    一旦张榜,连中三元,帝都紫禁城的殿试,大赢家今科的状元郎出大明门,走御道………这样的礼仪只有皇帝才能享受到,连位极人臣的首辅也没这个权利,这是国家优待读书人,他头插金花,御街夸马,荣耀无双!

    二榜进士,哪怕是三甲同进士,都是进士,从此迈进人上人阶层,享受各种各样的特权。

    现在呢,再没有什么金榜题名,出大明门的殊荣了,大明统一进行“文官考试”以此提拨官员,可是无论是设在京城的还是行省的文官考试,即使是考中第一名,再也没有以前的待遇了。

    而且,考完试,固然有放在部院里当文官,但,没有了翰林院之设,想进一步提拨,一定要有地方任上的履历。

    原来,科举制的前茅一般入翰林院,属于未来的阁部大员人选,清贵无比,许多翰林走上了学士大学士的直通车,入内阁,往往比地方官员到中央的历程要快捷得多。

    不存在着一战定江山,真正做到了宰相必起于州部,所有的文官上任,不用什么师爷、长随、门子一大堆,而是自己动手理实务,绍兴师爷下岗!

    虽然进士没有了以前的风光,但是文官阶层的异军突起,所招收的人数是以前十倍!

    和前明相比,新明拥有了更多的财富,文官的位置越来越多,所录用的人数是进士的十倍,并且在不断地增长中。

    考试的内容也由以前的纯国学变成了一半国学和一半的杂学,包括科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法学、数学等,后来又细分更多的专业。

    就这样,自隋朝起开始的科举制被改得面目全非,以前的翰林院成为了“历史博物馆”,供人勉怀!

    改的何止是科举制,还有军队改革,成立了大明帝国军队总参谋部,组成人员都是专业军人,掌军令,再也不会出现过去那种文臣行武事的大忽悠情况发生,而兵部掌军政,都直接由朝廷掌控,不由内阁管理。

    军队分正兵、地方完备军、民兵三级,正兵全部由朝廷提供军费,地方守备军则是朝廷与地方各按比例支付军费,民兵却是朝廷却是提供军费。

    和以前相比,朝廷给的军费多了许多,盖因朝廷发展经济,有钱了!

    经济大改革,明朝患官匠久矣,须改之!

    大明匠役,分为官办、匠役、以银代役诸法,他们入了匠籍,世世代代都做匠人,不得改行。

    官办工匠原是归内廷tj二十四衙门中的内官监署理。主管木、石、塔、材、东行、西行、油漆、火药等十行。凡国家营造、内廷用度都有这些,还有户部的工场、作坊而行。

    由国家付给材料,匠人领官俸而造做。

    比方说出征军队需要火药和火枪,到哪领?

    不是找兵部,而是找tj,火药和火枪监造者正是tj,那些死tj最爱钱,哪一路将军都没少受他们盘剥,给钱痛快的将军就拿好的装备,没钱给的将军就被克扣装备,给少给劣,这仗还能怎么打!

    原本这些工场、作坊都在南京,成祖迁都后大半迁往北京,甲申变起,南京工场激增,有上万官匠,最初还是tj管,之后陆续交给户部,最后朝廷宣布裁撤官办工场、作坊,所有的官匠都放归自由,列入民籍。

    有些官员担心原官匠没了他们照顾会活不下去,事实上工匠们普遍生活得很好,大明的基建投资让他们得到了大量的工作,不愁养不活自己和家人。

    次辅杨天生如是说:“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机会,领袖曾言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力争上游了!”

    话说得很对,官员们纷纷点头,即使是他们回乡下老家时,也会种菜种地,反正不会闲着!

    再有便是茶马、盐法。大明旧例,茶、盐都是政府专卖,商人需有茶引、盐引方能贬卖。原本是政府收入的大宗,只是后来吏治腐败,收不上茶税、盐税,公候豪门公然贩卖盐茶,政府收入越来越少,私利尽入个人手里。

    比如浙江有龙井名茶,一年只收到茶税却不到百两银子,都被走私卖掉了,当时某只在海外的小强,就没少干与浙江地方官员合伙贩茶之事,从不曾向明朝交过一个铜板的赋税。

    等他上台之后,马上翻脸不认人,悍然取消了茶盐专卖制度,改为至盐茶铺子征收赋税,所有买卖的盐茶都要有发票……

    不过,茶盐有重利,达到十分之一税,但也有好处,交过一次税,就不用再交,全国通行!

    战乱时期,各行省四处设卡,到处征税。过路给钱,过桥给钱,甚至运货到北京,还需给进城费,亦即是厘金非商税,税交国家,厘金自用,横征暴敛,雁过拔毛,国家没有税收,岂能运转,而商户则苦不堪言,

    又有徭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下的百姓,都得报徭役,亦即免费给国家打工,民间苦不堪言,以致于民变频频。

    而今大明不再有徭役,工作改用银钱支付,反倒吸引了大量百姓踊跃报名打工!

    矿税改革,生产出商品进入流通市场后才征税,就非常的合理,起到鼓励开矿,扩大生产的作用。

    土地改革,社会个人拥田过百亩者皆收重税,关键在于社会给予民众以投资渠道,鼓励民众发展生产,同时国外有源源不断的银子流入,形成良性循环。

    银子多,货物少,就象西班牙那样,造成社会物价飞涨。

    银子少,又造成“银荒”,通货紧缩,民间把银子藏匿起来,导致社会甚至要以货易货,造成极大的不便。

    又有社会福利,大明还做不来象东南国那样大气,鼓励生育,妇婴费用全包,但也给予了相当的补助,小孩读书的“五年义务制”试行。

    ……

    一项接一顶的改革,让大明如老树发新枝,萌发了惊人的生机,朝廷与民间财富增加,达到双赢,人口增长,市面旺盛。

    一个大学生站起来问道:“请教马相,为什么我们的改革可以成功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领袖!”马士英承认道!

第1176节 孟买城之殇() 
被民众念念不忘的颜常武在战列舰上连打了三个喷嚏:“哎呀,风大了,得穿衣了!”

    他乘坐战列舰返航,他现在已经不再做战列舰的舰长,要做的话,除非连水手都得是校官。

    好友戴维先生不在舰上相陪,这样一来,他觉得非常闲。

    他在军舰上以下棋、打扑克为业,有时练练字,和参谋长甘辉、舰长赵天京喝茶,以此消磨时间,间隔到了补给的港口处,到同行的王家游艇找美女们打上几炮过过瘾罢了。

    他带有美女柳如是、寇白门和海黛,但东南国军纪严格,值勤的军舰上不得有闲杂人等在舰上,身为领袖,他一样执行军纪。

    带来的王家游艇名义上是“艇”,实际上有五级巡航舰的水平,没炮手而已,地方大,环境舒适,

    海路上可以见到往来的船只穿棱,每个白天在甲板上拉开望远镜,几乎都能见到挂有东南国旗帜的船只,什么荷兰人是海上马车夫,现在看来,海上马车夫是中国人!

    而在一路上的港口,许多的都挂有东南国国旗,那些地方要不被东南国占领,要不就已经在东南国的势力范围。

    如此对于舰队补给非常方便,不知不觉中,从地图上看,一个日不落帝国的雏形产生,颜常武不无得意:“咱终究干了点名堂出来!”

    舰队东归,大家都归心似箭,想开船直达,即中途不停靠港口,能开多远就多远,走的线路是从亚丁出发,横越印度洋,抵达斯里兰卡科伦坡。

    航程有点远,但对于舰队还真不成问题,毕竟平时他们训练就是如此,远航乃是家常便饭,否则也不会从东方。

    同行的参谋长甘辉则机会难得,应该在中途多停靠,至少在大的、重要的港口停靠,为的是宣传领袖的武力!

    “世人皆言我们的海军能战,陆军战力如何难说,今我陆军新近二次大败陆上强国奥斯曼帝国,机会难得,当显武力于诸地,收其民之心!”甘辉提议道,亦即是请领袖做秀,塑造他的光辉形象。。

    刚刚打过大胜仗,正好利用这次机会宣传,否则过了这村没那店,苏州过后没艇搭!

    话说得在理,颜常武欣然从命,于是舰队绕道也门、阿曼,往印度次大陆的据点驶去。

    ……

    东南国,孟买城。

    这座美丽的花园城市正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仿似炼狱。

    城内各处起火,烟柱在城中高起,死尸倒在道路上,无暇掩埋。

    孟买城正遭遇着强大敌人的进攻,面临着城破人亡的极度危险。

    城外有无数的敌人,漫山遍野,触目惊心,看上去竟如汪洋大海一般!

    莫卧儿帝国十万大军围攻孟买!

    莫卧儿帝国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一代天骄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于公元1526年起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

    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

    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绿教,而基础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帖木儿帝国崩溃后,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帝国在其子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莫卧儿帝国内部实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宽容政策,但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贾汗吉尔时期因叛乱而被抛弃。

    现在是第五代皇帝沙贾汗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空前强大,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时候。

    因为穷兵黩武,帝国官吏傲侈,已经隐藏着衰落的因素。

    沙贾汗倒是挺出名的,这位君主修建了一个国人都知晓的建筑物,他为他的宠妃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泰姬陵。

    话说回来,莫卧儿帝国说是一个帝国,实际上它的实际统治区域主要在印度北方,它在阿富汗与部族纠缠不休,阿富汗,作为“帝国坟场”是从不含糊的!

    强如沙贾汗,于1638年重新占领阿富汗的坎大哈,但于1649年再次失去了它,这可是一个帝国的皇帝,也照样在阿富汗人手里吃瘪。

    又在一次徒劳无功的攻占阿富汗撒马尔罕城的尝试中,他白白地损失了5,000人。

    反正,在阿富汗打仗的外来势力没有多少能够讨得好了的。

    事涉皇帝面子,所以沙贾汗不断地在阿富汗用兵,财政上日益窘迫。

    没钱,说啥人家都当他是放P,在印度南方,莫卧儿帝国只有享有一个共主的名义,长期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地方归由大大小小的印度王公、土邦主统治,事实上,在整个帝国有多达几百个土邦主统治。

    这给人一个假象,莫卧儿帝国不过尔尔,结果,轻视他们人就吃上了苦头,眼下的孟买城就是如此,惨遭围攻,伤亡惨重,损失不小!

    帝国终究是帝国!

    享受这个名头的不是吃素的,它露出獠牙来,即使是强大的华人也倒霉了。

    孟买城,原为葡萄牙人的地盘,华人占领后,将其变成了攻打奥斯曼帝国的前进指挥部驻地,命令在此发出,人员与物资在此上船。

    一星期前,莫卧儿帝国以五千精锐骑兵突袭孟买,他们四面杀至,快马疾风,箭如飞蝗,攻势凌厉!

    在猝不及防下,东南军全线失守城外,城池总算还在手里,但也非常危险,因为当时有内应想献城,他们在城内进攻东门,加上外面的骑兵,里应外合,要不是城门守军坚决,力拒敌人,几乎失守。

    可是城外的新兵训练场、大量的仓库、军医院落入了他们的手里。

    莫卧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