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637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637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他考虑到陆上中华人情世故太多,怕朱真真抵挡不住,用内阁加以制约。

    内阁人选非常重要,都是他乾纲独断去决定,内阁当中首重首辅,新内阁不同于明朝内阁,它的是“第一把手责任制”,有功劳是他的,有责任也是他的,给予权力,压制了阁臣之间的争权夺利,颜常武派了姚明恭出任内阁首辅。

    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得非常好!

    大明的那些忠臣们极力拉拢姚明恭,按他们想来,姚明恭是四朝老臣,深受明恩,眼下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明朝复辟,他应该审时度势,坚决跟随那些忠臣们行事。

    事实大谬,这位姚阁老是那个海贼的铁杆拥趸,所行之政都循海贼之风,那些忠臣的意图,他都一目了然,什么事情能够躲得开四朝老臣的眼睛?!

    在公主患病期间,他如中流砥柱般抵挡了一切不法分子对于新明政权的侵蚀,任何不利加以遏制,坚决反对,加以斗争!

    他手上有权的!

    军政之事的处置,第一关饶不开他,什么都不成。

    待到公主开朝,任何阴谋也就烟消云散了。

    良机痛失,因此叶廷桂心中对姚明恭之恨,有三江四海之深!

    最终他嘴炮发出,没想到效果如此之大,姚明恭居然应声而倒!

    事实上,这位老臣支撑得心力加瘁,已近油枯灯灭了!

    陆上中华不同于海上中华,海上中华的闽南系独大,习惯于领袖的管治,反倒团结一致,诸事顺遂。

    而陆上中华正如颜常武所料,之间纠葛太大,盘筋错节,所以姚明恭守得非常辛苦,也有人帮他,但他的责任心重,而且他的位置不是什么人都能帮他的。

    但没想到叶廷桂如此说他:“大明史上第一奸臣!”“明姚明恭灭明于此!”

    姚明恭深知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嘴舌厉害到贯通古今,叶廷桂此话一出,给他贴上标签,那还得了!

    搞不好他历史留名,臭名昭著!

    一时急了,血气上涌,晕倒在地,就此患病。

    不能理政,一管事情就头晕目眩,执笔手颤,他那种病应该是高血压什么的,以当时的医疗顶多是控制,根除无力。

    且说殿上叶廷桂简直有如诸葛亮骂死王朗般骂翻姚明恭,痛快则痛快矣,阮大铖即时弹劾他道:“叶廷桂并无证据,口出簧言,辱及上官,当去职!”

    一奏一个准,朱真真下旨将其削职归家,交部议处!

    姚明恭病倒,引发朝廷混乱,事实上,朱真真没了他,还真不能控制住朝堂!

    她毕竟是一个藩王之女,长于深宫妇人之后,见识浅薄,执掌国政水平有待提高,哪象颜常武十五岁就当大龙头,姚明恭四朝元老,就连海那边她的姐姐杨莺儿也好过她不少。

    陆上中华的政治形势远比海上中华复杂,海上中华毕竟是颜常武一手打拼出来的,从无到有,如此从头到脚都有了他深深的烙印,臣民的行事,都习惯以他的行事原则为导向,一心一意,不作它想。

    而陆上中华,颜常武得到政权不足十年,还不到一代人的时间!

    重臣多人心向朱明,中下层官员更多。

    姚明恭不能理政,诸人认为是个大好机会!

    至于公主朱真真,嘿嘿!

    于是朝堂之上,一些大臣露出了他们的真实面目,以刑部尚书方一藻、吏部左侍郎魏景琦为首的官僚打着尊朱氏的名义,行谪颜氏之事,朝政上立即乌烟瘴气。

    尤其是魏景琦,把持了吏部人事要害,危险性更高。

    魏景琦,崇祯十三年(1640年),素有清名,曾弹劾崇祯朝首辅范复粹不成,被降职,但成就了他的名声。

    待到新明朝立,魏景琦投奔,表现得十分积极,拥护朝廷,支持辅国公主朱真真和首辅姚明恭不遗余力,被重用为吏部左侍郎。

    没想到姚明恭不再管政,魏景琦把持人事,有意无意,都是拥护朱氏之臣上位,朱真真问起来,魏景琦一一分说,材料大把,言之凿凿,都是朱氏的好臣子喔。

    不是颜氏的。

    朱真真毕竟年轻,哪堪那些人伙同颠弄,虽有姐姐熊永媚帮衬,但她们都不能出深宫,朝政之事渐偏。

    以至于江户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光之事,派了礼部左侍郎纪腾蛟出使倭国,而纪腾蛟是阮大铖的重要助手,他这一去,阮大铖孤掌难鸣,被群臣争相攻讦,以致于不得不下台!

    总算朱真真念及他的功劳,没将他下狱。

    原来阮大铖贪酷,家人收受贿赂,被人抓到把柄,把柄谁都有,看抓不抓而已。

    姚明恭在位时,知道阮大铖是颜氏的好狗,咬人有利,因此一直保他。

    待到姚明恭不在朝了,阮大铖就保不住了。

    阮大铖既去,朱氏臣子们士气大振,再接再厉,以工程倒坍之事,逼工部尚书杨天生下台!

    杨天生,海上中华王后杨氏之父,彻头彻脑的颜氏铁杆,他下台可是对颜氏的重大打击。

    骂翻姚明恭的叶廷桂迟迟没有治罪。

    更有甚者,宣称颜常武兵败,再也回不来啦!

    危言耸听,谣言满天飞,看似朱氏要复辟,颜氏方面的臣子们自然不甘束手就擒,双方剑拨弩张,准备庙堂变成演武场。

    就在这个时候,颜常武在非洲夺取埃及,在亚洲大败奥斯曼帝国的事情传回南京!

    同时,又有消息传来,马士英即将自海外归来!

    风传他将成为大明内阁首辅,朱氏臣子们顿时紧张起来。

第1169节 书生造反,三年未成!() 
南京,秦淮河边、夫子庙左近,大明首辅府。

    姚府!

    俗话说“天下神仙府,地上宰相家”,其朱门绿瓦,边线镶紫如紫气东来,是为朱紫,贵不可言。

    庭院深深,门户重重,十分气派。

    但府内气氛紧张,往来人员皆无笑容。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是府内那位家主归位,对于府内真是天坍了。

    病榻上,姚明恭病体沉重,昏昏沉沉,要不是家人用力推他,他都睁不开眼睛。

    吃力地睁开眼睛,听儿子姚启荣轻声道:“马相来了!”

    姚明恭用力眨眼,看到了马士英的马脸映入他的眼中,向他点头,顿时,姚明恭脸上微露笑意,颤巍巍地伸出了他的手!

    旁边的儿子姚启荣有种雨过天清的感觉,那一刹那,眼泪都差点流下来。

    以前姚明恭即使清醒,也心忧天下,担心着朝政之事,难以释坏。

    他忧国忧民,想得太多,这病岂能好。

    姚明恭知道公主朱真真还不能彻底掌握朝政,他若不在,谁人能够帮她?

    朝政若再乱起,大明再也不能经得起折腾了。

    甲申之变还不到十年,陆上中华好不容易才恢复了一点元气,怼海上中华?

    姚明恭太了解海上中华的实力,固然陆上中华资源丰富,人力更足可奈不住是一团散沙!

    那些明臣?

    嘿嘿,姚明恭早看熟他们了,纸上谈兵,嘴炮专家,擅长“兄弟们给我上”,敌得过“兄弟们跟我冲”的海上中华那些如虎似狼的军人与文官?

    东南府的文官,一样要进行军训!

    事实上,他们派到海岛任职,那里的形势复杂,文官端枪上的情况向不少见,甚至有的文官干得爽了,在海岛上肝土著上了瘾,干脆转职为武官!

    不能说姚明恭不忠于明朝,而是他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干仗,陆上中华真干不过海上中华,而且海上中华有的是钱,什么手段使不出来?

    反之,海上中华臣民军队万众一心,用钱也不能收买,因为他们的领袖如天神般站在他们的心田上,无可替代。

    “我来了,首辅大人,您请放宽心!”马士英轻拍姚明恭的手道。

    “好,好!”姚明恭含糊地道,嘴里说着什么,姚启荣凑近去听,转述道:“家父问海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东南国一切照旧,政通人和,民众起劲生孩子,赚钱!”马士英一说,姚明恭就笑开了。

    生孩子,赚钱正是海上中华风范,好极了!

    还有打仗,合为海上中华三大要务。

    “领袖西征,在中东地区与奥斯曼打仗,开罗城下斩了奥斯曼人二十万,在霍姆斯城会战又杀了他们十万人,损失不到他们的五分之一,然后领袖见好就收,正在回朝途中!”马士英准备充分,拿出小地图来示意给姚明恭看。

    顿时,姚明恭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果然不出所料,没谁能够敌得过领袖!

    “公主娘娘着我暂代首辅……”马士英说明来意,取出了公主的旨意道。

    姚明恭示意儿子,姚启荣取出一个印盒,打开来,翻过来,正是首辅金印!

    这枚印,关系重大,姚明恭没有上交,谁都不给,一定程度上造成内政混乱,但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没他这枚印鉴,什么东西都是非法的!

    姚启荣把印盒合上,交给马士英,马士英郑重接过来,向姚明恭说道:“首辅大人放心,一切有我!告辞!”

    姚明恭欣慰地点头,向儿子呶呶嘴,姚启荣赶快道:“马相公,小侄送送你!”

    他把马士英送出府外,见到外面都是兵,看他们的装束打扮,正是东南国海军陆战队!

    他们负责护送马士英,杀气弥漫,望之令人心悸

    马士英这次以神速的动作回南京,他带兵进京,用东南军的百胜之师先行护住皇宫、内阁和重要地方,他见了公主朱真真,纳头就拜:“臣奉领袖旨意,特来护驾!”

    他呈上颜常武与杨王后的信件,让朱真真热泪盈眶,几欲流泪。

    政事不易为,政事难为!

    坐在她那个位置上是高处不胜寒,她毕竟是个女流之辈,其实她不算权欲熏心的人,很传统,甚至她的上位是因为听从丈夫之命,出嫁从夫嘛。

    有助力是不同的,让她感觉到有依靠,她拆信来看,见颜常武向她问候,感谢她看家,表达对她的爱慕之情!

    再就是向老婆大人作战事的汇报,是的,他又胜利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他表示,他正在回途,先回旭日城,再回南京城,夫妻相聚,放心,没啥他解决不了的事情!

    杨莺儿的信件则表示出对妹妹的关怀,说明东南国诸事顺利,实力从一个台阶迈向上一个台阶,是朱真真的强力后盾,放心!

    他们夫妻俩的文风相近,语气口吻作不得假,让朱真真看了再看,只觉得幸福无比!

    她如小女孩般地失态了,马士英却丝毫不敢怠慢,他知道狐假虎威,她上面有人,那人太恐怖了!

    所以姚明恭跪了,马士英也跪了,在那个人面前俯首贴耳,生不出任何反抗之心。

    是夜,东南国海军陆战队拱卫皇宫。

    马士英的回京让那些原本感觉良好,自认为为国锄奸的道貌岸然家伙们乱成一团,他们集中会商,却是一筹莫展!

    庙堂抗争?

    别傻了,掌权的朱真真没下台,她毕竟还是名正言顺的统治者。

    兵谏?

    群臣之中有高级武官的,他们说起调兵的不易,军队制度严格,没有相应的手续不容易调兵。

    更主要的是军队比起文臣更忠于朱真真。

    大臣们恼怒,心中那个恨啊,派去联系永明帝朱由产的人回来说永明帝连门都不让他们进去!

    如果永明帝出面,事情就好办许多。

    至于大臣们会用“衣带诏”矫旨这等猛烈手段来“造反?”

    “其实……”一身白衣的叶廷桂苦笑道:“我们做什么都是白搭,只要那个人不倒……其他人,谁都不敢下注!”

    所有的人坐困愁城,这样做下去也不是路,各自归家休息。

    许多大臣着家人准备好东西。

    干嘛?

    准备入狱!

    结果一夜无事,没有戒严,半夜捉人之事。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应天府城生气勃勃,而一些上朝的大臣们,脸上臭臭,似被人抢了钱一般。

第1170节 大明史上第二奸臣() 
朝廷越是淡定,心中有鬼的大臣们越是不安,这表明了朝廷掌握形势,根本不怕人作反。

    今天大朝!

    群臣齐聚,大家看到马士英站在了姚明恭的位置上。

    马士英阴沉着脸,冷气外溢,竟无多少人敢上前与他打招呼。

    而在殿内殿外的“大汉将军”即侍卫,也换了不少生面目,许多人脸皮黝黑,被晒得多的,正是内调的东南军,他们控制了殿堂!

    随着礼官唱礼,辅国公主朱真真上殿,虽说她面无表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