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636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636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面积不如,不同的是,中华民族是实管那里的土地。

    元朝那点点人,说是管辖地方,实际上只是控制着大城市,许多地方根本管不到,远不如领袖的地盘实在,处处可以见到国旗飘扬。

    更惊人的是东南国民众富裕,再穷的人,脸上也有油光,也能挺起胸膛走路。

    他们的孩子,扔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为他们可以免费入学读书!

    让阿部贤六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在陆上中华大城市也开始了免费入学读书,作为一个中华文化的爱好者,他太清楚倭国之所以从愚昧年代走过来,正是因为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他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还有国家的命运!

    阿部贤六认为倭国应该再派遣唐使,引发了山崎英夫和石原喜之郎的共鸣,他们来南京也有一段时间了,所看到的中国的一切。从百姓的吃喝穿戴、生活,到民俗民风民貌,从市井生活,到文化卫生等方面,他们发现中国人吃饭穿衣上远比倭国要有保障,他们积极发展生产力,物资丰富得多。

    将南京与江户相比,南京远比江户要繁华,同阶级物质上的差距十分的明显,甚至于有一种中国人比倭人有钱得多,中国的物价却比倭国更便宜。

    三倭人都知道“经济学”,这是中国“大学”教过的,他们去念过中国的大学,有大学文凭,知道往往越有钱时,物价越高。

    中国绝对有钱,他们得到了世界将近一半的白银,如此有钱,物价却低,这表明中国的生产力增长的速度胜过了物价增长的速度!

    与以前相比,中国人吃的肉更多,物价低,中国人又好吃,南京夫子庙前的“美食城”………别的中国城市是美食一条街,这里是座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人山人海,相去吃一次心仪的食物,往往要打仗一般,太多人了!

    三倭人比以前胖多了,本来就矮,加上胖肥,都成球了,走路时象球在滚……

    不仅仅吃得好,中国社会上的保障十分有力,就三倭人看来至少在几个方面是倭国“望尘莫及”的。

    一是医疗上,倭人虽然学习过古老的中医,但也不象中国有如此之多的药铺、药店,官府还开办了公立的廉价医院,诊疗费十分便宜………这恐怖的生产力,把药品价格拉低了许多,普罗大众也能看得起病。

    二是在教育上,东南国已经实行了“五年义务教育”,即小学读书免费,大明则在试行,许多城市也做到了。

    三是在人口政策上,两中华鼓励大力生育人口,妇婴得到了良好的医疗和生活保障,免费的!

    而在倭国,生得多也死得多,两中华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官府花很大的力气和资金投入到人口发展中,效果显著。

    四是中国街道的整洁和秩序令人羡慕……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

    今天的中国人,远比历朝历代要自信得多。

    除了物质上,中国人在精神生活上也很饱满,娱乐很丰富。

    这里的中华文化气息浓郁,国学、吹拉弹唱、运动项目、庙会公开演出……

    学校举行运动会,号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在大城市里,赛马、打马球十分流行,可以公开赌·搏,在官办的赛马场给心仪的球队押注,赌得不亦乐乎。

    一种名叫做“橄榄球”的运动在两中华方兴未艾,这种传自军队的运动因为充满对抗性,对于场地要求不高而得到了推广,每年都举行过“全国联赛”,一到赛季,中国就陷入狂热之中,也就在这时,中国人开始热血沸腾,狂赌一气,让倭人们瞠目结舌!

    这些官办的比赛,所得利润全部留给了公益事业,不入国库,每年的账目公开。

    很新奇很刺激的运动,三倭都去看过,去赌过,不过没怎么赚到钱,都认为本国的那些艺伎,她们真是逊色多了。

    ……

    今天的中国,在各方面表现出色,有盛唐之风,当派遣唐使。

    三倭合力写了奏折,从各个方面说明现时中华制度的优越性,指出新遣唐使的必要,但是没有送回国内,因为他们知道倭国闭关锁国日久,是一项国策,这政策岂是说变就变的?

    不过,到得冬天时,快船送来了一位重要的倭国客人,让阿部贤六十分惊喜,万万没想到他们两父子居然能够在中国南京见面。

    倭国“老中”高官,相当于副总理级别的阿部忠秋晋京,向大明朝廷报哀。

    江户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光,薨!

第1167节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 
德川家光,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二代将军德川秀忠长子,统治倭国,巩固了德川家族的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这样的一个大人物对于中国的影响如何?

    大殿上,群臣荟萃,辅国公主朱真真坐在宝座上处理政务,旁边有女官熊永媚,即熊文灿之女也。

    这些年来,朱真真的父亲永明帝朱由产已不理政事,将国政交给女儿朱真真打理,连国玺都交出来了。

    朱由产在全国各处建立行宫,巡幸四境,专事吃喝玩乐之事,他非常清楚,满朝都是他女婿的爪牙,在外还有大军,他哪能有什么作为!

    他是个庸帝,但他看得开,乃仿汉献帝之事,汉献帝虽被废黜为山阳公,却念头通达,活得比曹贼两父子还长久。

    只要他不做什么复明之事,谁都不会动他一根毫毛!

    身为朱氏子孙的他都不作为,让臣民们大为失望,大部分人都转辙效忠于公主朱真真,毕竟她也姓朱,还是有的人不死心的……

    理政多年,朱真真已经驾轻就熟,她仪态端庄,启朱唇问道:“幕府大将军亡故,众卿家可有言论?”

    她望向首位的首辅姚明恭,姚明恭说道:“启奏辅国殿下,此事可问大宗伯!”

    姚明恭,姚明恭,字玄卿,号昆斗,人称“姚阁老“,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入翰林院,于崇祯十二年为东阁大学士,转文渊阁大学士,任户部尚书参与机要。

    后被孙承宗援引,入东南国任副总理,再转回南京任首辅,他的经历堪称神奇,历万历、天启、崇祯、新明四朝,还在东南国出任显职。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礼,以佐王建邦国,正是礼部尚书也,虽然权力不大,但地位尊崇,为六部之首,是礼仪的权威,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现任礼部尚书正是阮大铖!

    他以大学士管部,出班奏事,群臣队伍中有人腻味地看着他,这厮出身于东林党,因分赃不匀窝里斗而叛出东林党,之后更是成为了东林党的掘墓人,彻底地断送了东林党。

    东林党已成为历史,且东林党绝大多数人都被改造成为新朝的拥趸,但余毒犹存。

    按说这样的为人,岂能得以重用,可耐不住人家会做狗,做东南王颜某人的狗做得好,鞍前马后奔走,功劳卓著,颜某人做事讲究奖罚分明,论功行赏,问其所欲,阮大铖就要了礼部尚书一职,颜某人也就给了他。

    嗬嗬,不是说他阮大铖不知廉耻、没有仁义道德吗?

    他做礼部尚书,说仁义道德最是有力!

    看谁还敢不服!

    只听他道:“日本幕府故大将军向来与我国交好,在其位期间,两国关系良好,发展与我国睦邻友好关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与我国诸多交流,一直配合我国,没有倭寇……”

    后一点是关键,前明深受倭寇祸害,不派倭寇来就是大大的功劳。

    “所以,我国该在午门前降国旗志哀,报纸套黑,派大学士代表我国至其国使馆驻所慰问,派出尚书级别大臣过海上香拜祭,在其国为其建碑纪念……”阮大铖提出他的意见道。

    朱真真知道倭国大将军与丈夫颜某人关系不差,倭国更派出十万人给东南国打工,他们做皇协军、监工、民工,最苦最差的工作都做着,还要分一半收入给幕府。

    而且他们闭关锁国对于中华是有利的,丈夫颜某人深表赞成,派驻舰队在琉球,那些非法入境的倭倭一概捉起来送东南亚做苦力,而倭国幕府则不闻不问,不给臣民出头。

    听到阮大铖说完,朱真真正要同意,冷不防有人道:“阮大人此言差矣!”

    大家一看,乃大学士、刑部尚书方一藻也。

    安徽歙县人,字子元。天启进士。

    崇祯时,官礼部尚书,也做过大宗伯!

    后以大学士巡抚辽东,当时吴三桂“拜其门下“,又与其子方光琛“缔盟为忘形交“。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兵部陈新甲主议和,遣一藻赴盛京沈阳与清廷接触。

    于是方一藻派遣一名“瞽人卖卜者“周元忠到清廷洽谈,黄吉台基本上同意。

    方一藻建议用隆庆年间“俺答封贡“的模式与对方谈判。

    为黄道周所排斥,连上三疏,和议之事遂不了了之。

    方一藻忠于大明,不属于闽南系,朱真真手段老练,在朝臣中掺沙子,不给一方独大………即使是颜常武治国,也是如此。

    方一藻遂得重用,眼下他以前大宗伯的身份怼上现任大宗伯,让群臣一阵振奋:“快拿凳子来,有戏看了有戏看了!”

    “臣以为,日本蔓尔小邦,为我藩属,岂可得此待遇……”方一藻坚决反对给予倭国如此待遇,只说派出一个尚书级别的人到其国使馆驻所慰问,已经够给面子给他们了!

    一些大臣不明所以,纷纷出言表示赞成。

    近年来,新明中兴,国势蒸蒸日上,国境却敌千里,万国来朝,以致群臣信心爆棚,自认为天朝上国,周边皆为蛮夷,小日本岂能得待遇!

    陆上中华与海上中华相比,海上中华的臣民们眼界更远,知道世界很大,而陆上中华大臣们则眼高过顶,看不起周边国家。

    阮大铖与他们辩驳,户部左侍郎叶廷桂道:“……派要员过海、建碑纪念,耗资巨大,阮大人花钱不眨眼,当得此任!”

    叶廷桂的资历比方一藻还要老,天启二年,登进士,授户部山东司郎中。随后外任陕西布政使司右参议,崇祯十四年,以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宁锦巡抚,因作战不力被解职。

    朱真真启用一些前明大臣来装点门面,他被重新启用,眼下他说着说着,楼歪了,变成了对阮大铖的人参公鸡,阮大铖心中恼怒无比,无论他怎么洗白,那些人总是不肯原谅他!

    于是殿上热闹起来,有为阮大铖说话的,有给叶廷桂帮腔的,也有的打太平拳的,首辅姚明恭见不是路,站出来道:“阮大人考虑周详,其论当行!”

    叶廷桂抗声道:“臣不敢苟同!”

    遂与姚明恭辩驳,一时激愤,脱口而出:“尔身为首辅,深受国恩,四朝老臣,却对大明不忠不孝,可谓明贼,乃大明史上第一奸臣!”

    “明姚明恭灭明于此!”叶廷桂说出此话,在大殿上如天雷滚滚。

    这话的杀伤力太大了,殿上公主、诸公都知道典故来由,正是“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姚明恭应声晕倒,殿上大乱!

第1168节 一团糟糕的明廷() 
事已此至,叶廷桂心中也有后悔,但讲话出口覆水难收!

    他与姚明恭之间没有私怨,却有国恨,乃最近一段时间,公主朱真真染病,难以理政,叶廷桂素来忠于大明,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遂推动群臣,力主公主还政,交由永明帝朱由产管朝,此后朝政真正回归朱家!

    只要朱由产实管一阵子,将那个海贼的帮凶们杀的杀,贬的贬,即使是那个海贼回来,形势变化,由不得他不从。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模仿东南国国政后,叶廷桂认为他掌握了东南国的理政方式,有信心有样学样,甚至比海贼更好。

    因为陆上中华的资质好,人多力量大,人多势众,枪炮更多,哪怕海贼控制住海洋,他的战列舰还能上岸不成?

    可惜这么好的机会被姚明恭给揽和了,在公主患病期间,他坚决不肯背叛那个海贼!

    陆上中华的中央行三·级管理制度,即公主、内阁和六部,公主决定方针大政,内阁承上启下,六部则执行,制曰:“皇帝玺印、公主行印,如无内阁副署,无法律效应。”

    可见内阁的权限之大!

    这个权柄是颜常武决定的,在他的海上中华倒不是这样,王后杨氏不受内阁制约,出王旨直接有效。

    这是他考虑到陆上中华人情世故太多,怕朱真真抵挡不住,用内阁加以制约。

    内阁人选非常重要,都是他乾纲独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