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549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549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穿越火线”还算温柔,那么刺激的来了。

    排队枪毙!

    库纳勒所在的马拉地营进入演习区,那是一片平地,前面有座山包,他们在平地中行进的时候,听到了阵阵轰鸣声,大地颤抖起来,官兵们都不知所措,还是随行的华人军官们醒悟得快,招呼士兵们立即面向声音来处列队组织防御。

    他们大声吆喝着,用皮鞭抽打着士兵,大骂他们“抬起屁股爬!”

    士兵们混乱着组队,以往的良好秩序荡然无存!

    好不容易才组成了战线,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大群游牧骑兵,而在马拉地营里有人尖叫起来“那是土耳其鞑靼人!”

    鞑靼轻骑兵,是来自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的鞑靼人!

    这是一支精锐部队,以擅长突击、长途奔袭而出名。

    有见识!

    不过这些鞑靼轻骑兵是假的,李来亨组建了“蓝军”!

    他精心挑选善于骑射的旁遮普人组建了骑兵部队,按照鞑靼轻骑兵的装备进行武装,身上的衣甲头盔,手里拿的武器,都尽量仿照鞑靼轻骑兵的装备,同时也依照鞑靼轻骑兵的战术。

    这是一支假想敌,专门用来对付进入演习场的军队。

    看到骑兵们包着头、蒙着面,凶狠地向着他们扑来,他们的高头大马令许多印度兵脑海一片空白!

    骑兵们举弓,向天仰射。

    一片箭光,天空变暗。

    而害怕的印度步兵,甚至不经指挥官下令,抢先打响,引起其他神经紧张的士兵们应和,火枪齐响,响成一片。

    距离过远,全部打了空气去。

    马拉地营火枪使用的是减装药,威力不强,远射的命中率可想而知。

    对方弓箭落下!

    步兵们的一颗心悬了起来,疼痛让他们倒是放下了心。

    箭上去掉了箭头。

    华人当然没疯到让自己人杀自己人,但无箭头的箭因为有动能,射在身上还是颇为疼痛。

    骑兵呼啸而来,围绕着马拉地营抛射或者直射,时而突击,不停地发箭。

    马拉地营官兵们火枪拼命地打响,乱打一气,全无威力

    不到十分钟,骑兵撤退,惊魂未定的马拉地营被团长资历安过来,宣布他们营灭!

    库纳勒还不服气,资历安没好气地让他们看看身上。

    哦,这才注意到身上白斑点点,对方箭上沾了石灰,没“中箭”的人寥寥无几。

    马拉地营随即靠边站,拉到一边去坐在地上看热闹。

    一个接一个的营进入演习场,在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都遭遇了蓝军的无情攻击,纷纷营灭,无一幸免!

    马拉地营还算好了,“死”在一起,被判了个相对的“高分”。

    有的营更糟糕,士兵们发一声喊,扔下手上的燧发枪,四散而逃,溃不成军!

    哪怕长官大声喊着,也狂奔不止,逃到没影子,好半天才把散乱的部队收拢。

    即使是素质较好的锡克营也一片混乱,反击无力。

    长官们怒极而笑,这只是演习!

    山岗上观察的郝摇旗放下望远镜,喃喃地道“可怜的演习,真丢人!”

    他这才明白为什么李来亨连来都不来,看都不看一眼,尽管这是他组建的蓝军的第一次作战。

    李来亨预见到有这样的结局了。

    各印度兵的营队都拉到一边来,新的一个营队出现,这是华人的部队418营!

    来自41师,这支部队给所有印度人一个深刻的印象。

    418营在行进中,听到了马蹄声响起,他们就迅速地转入战斗状态,排成三排。

    当骑兵出现时,418营官兵已经作好了战斗准备。

    哪怕对方箭落身上,418营士兵们在没得长官号令前没有开火。

    等到开火时,枪声密集,减装药的子弹打出去,也把对方弄得马匹大乱!

    马上有装甲,虽说子弹不致命,也打得战马受惊乱跳,有的骑兵掉下马去。

    观战的印度兵幸灾乐祸地拍起掌来,挨华人长官们斥道“你们都已经阵亡了,死人还能够叫好吗?”

    418营官兵转入环形防御,整体动作熟练,也能够看出一些新兵的动作缓慢,但他们有士官和老兵们带着,还是能够跟随行动。

    于是418营有力地抗击了骑兵,让印度兵大开眼界!

    在长官的点评中,各营开展“复盘”,讲解战斗得失,华人长官们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批得两眼泪汪汪的。

第1000节 蓝军在行动(二)() 
新的演习开始了!

    马拉地营进入丘陵地带,这里植被茂盛,密密麻麻的树林还是很适合部队埋伏隐藏,对于行进中的军队来说,肯定要高度警惕的。

    在蓝军的计划里肯定是用来偷袭马拉地营,预料中大概会有一半人被歼灭(演习的歼灭)或者俘虏,但是蓝军没想到马拉地营的斥侯是如此的不给力,直到蓝军杀出来时都不发警报,致使马拉地营没作准备即遭遇强袭!

    马拉地营的正营长是华人马兴锐少校,副营长是印度人库纳勒,有一个华人团队打理马拉地营,最低的是士官。

    侦察、斥侯的士官有华人老兵,这是必然的,但华人士官前进搜索了一阵,就不再出动,跟着大队走,交由印度人,让已经得到传授经验的士官如法炮制即可,组织搜索,保障部队安全。

    那些印度士官先是认真工作一阵子后,见到没有动静,就想当然地认为安全,乱喊着“安全!”

    他们那乐观、懒散、走神的民族特性发作了,胡乱地执行任务,敷衍了事,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蓝军的致命一击!

    行进在山地中,伏兵四起,马拉地营即时大乱。

    伏兵们穿着染成绿褐色的迷彩服,脸上抹得象鬼一般,手执长棒,冲出来。

    印度人顿时混乱起来,他们惊慌失措,大多数人对于华人长官们大喊着“结阵”的命令充耳未闻,只有少数的人员才结阵抵抗。

    蓝军士兵们由华人充当,他们人人身披装甲,没用火器,手执的长棍不粗,但打下去十分有力,乱棍打下去,马拉地营被打得落花流水的。

    木棒一样沾上石灰,打在身上就会留痕迹,以此判断损伤程度。

    尽量不打要害,但能够把人打得动弹不得,也有可能演习中有人被打死。

    而在演习中有评判团,他们会根据双方的情况作出交战双方胜负的判定。

    使用的都是减装药,无甚杀伤力,还有木制刺刀,其实不在于结果,而在于看演习中双方的反应,尤其是受攻方的应对举措。

    如果受攻方阵形不散,能够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则通过演习,反之则是失败。

    库纳勒气歪了鼻子,他这营再被“全歼”了,一查,是前锋尖兵失职,甚至没有出动!

    华人不说,指挥前锋尖兵的印度军官不下令,尖兵就不作反应。

    马拉地营全部都垂头丧气地站在地上,看着侦察连的长官、尖兵们挨打屁股!

    其余各营都好不了,唯有锡克营通过了测试,他们派出的尖兵及时发出预警,锡克营及时结阵抵抗,被评判团判定通过。

    接下来的蓝军神出鬼没地对各营进行攻击,最恶心的是在吃饭的时候攻击,他们蜂拥而来,印度人甚至来不及使用反击就被迫承受冲锋,顶住了冲锋以后还要转入格斗——这个时候他们阵型散乱(或者说根本没有阵型),还惊慌失措,吃饭又正吃了一半,一打起来就吐,严重影响战斗力。

    不败才怪!

    ……

    回到军部的郝摇旗找到了李来亨,向他汇报了演习之事,对于印度人如此差劣的表现并未大加鞭挞,因为郝摇旗早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印度人就是这种货色,看开点!

    对于一个信轮回的民族来说,死亡只不过是新的开始,别指望他们把胜负放在心上,胜最好,败也没什么,哥这辈子输了,下辈子成为刹帝利,就赢回来!

    他对于“蓝军”的组建赞不绝口,这支蓝军部队目前有8000人,其中2000骑兵是印度人,再有6000人则是华人,成为演习部队的假想敌,把参演的各支部队虐得“想哭都哭不出来”!

    不过,蓝军组建策划首创者并不是李来亨,他还没那么远大的意识,是来自军部的指示,而军部又从领袖那里得令,要李来亨负责组建蓝军。

    “领袖真是天纵之才啊!”两个李自成的余党感叹道。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话,蓝军就没有存在价值!”李来亨沉声道。

    “是啊,从演习中找问题,总结的问题一箩筐,要军队整改!”郝摇旗说道,一边拿出总结材料给李来亨看。

    蓝军将参演部队打得大败,存在种种原因

    一是印度军人天生的懒散,以为有大神保佑,不象华人军队那么时刻绷紧了一根弦,蓝军攻击纯华人部队,即使占据优势,也不是那么地明显。

    所以得加强军队的控制,提高印度人的求胜、求生意识!

    但对于早就乐观主义的印度人,还真的是要花很大力气去扭转他们那种与生俱来的那种无所谓的思想观念。

    二是蓝军具有地形优势,对于演习场比较熟悉,他们有地形图,有沙盘,何处好打一清二楚,甚至一道沟一道坎一个山梁子都很熟悉,参演部队则没有地形图,侦察兵侦察到的信息不多,演习场空旷,走到演习场中间处,很容易找不着北。

    “真要打起来,我们一定要加强情报的获得,千方百计地掌握战场态势,与中央情报机关多沟通,军、师级情报部门加强协作!”李来亨感叹道,演习对于他都很有好处,他一人分饰两角,既当蓝军策划打败参演部队,又要为参演部队总结归纳,不打败仗。

    参演部队则投诉说蓝军的装备好,参演部队使用的是减装药火枪,威力不强,而蓝军都有护甲,火枪不能破甲,加上蓝军往往是以逸待劳,参演部队武装十公里负重奔袭,进入演习场后,人有时都感觉是“飘着”的。

    疲兵,人少、装备差的参演部队对上精神饱满、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的蓝军,这还怎么打仗,不公平!

    李来亨笑开了“我们就是要这样练兵,要让各支部队充分地暴露问题,让部队在实战化危局、险局、难局中得到锤炼,演习规则设置对他们更为苛刻一些,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演习的作用!”

    “对啊,有可能进入真正的战场时,情况更加地恶劣,现在艰难一点,将来才能更好对付强敌!”郝摇旗深表赞同地道。

    。

第1001节 蓝军在行动(三)() 
训练如火如荼,孟买蓝军与各支参演部队的对抗在持续中,库纳勒和诸印度人深受教训,这才明白到战争还可以这么打!

    大队突袭、小队战,半夜偷袭、伏击……无所不用其极,印度人一败再败,要不是他们的骨干力量是华人,军官、士官是华人,支撑起部队,时时给他们打气,软硬兼施,只怕印度人宁愿不当兵,也不想面对这样的敌人了。

    蓝军是友军,因此库纳勒随长官去蓝军驻地里参观,就大开眼界。

    蓝军部队相当灵活,基层军官自主性更强,而士兵的参与度也强,平日训练都不用上级领导机关盯着,官兵们时常为作战方案“争”得面红耳赤。

    战前大家激烈讨论,战后复盘也是一样,从单兵到单装、班排、营旅,从战损大小、地形利用和典型行动是否演到位都会进行讨论。

    他们的训练也非常的刻苦,训练的强度让印度人汗颜,如此长期的训练磨砺,让蓝军自信满满地投入“战斗”。

    蓝军的军官讲得很明白“如果你们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回去,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这支部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发现不了问题,所以说你们要过硬,我们蓝军必凶狠,不会放过你们!”

    “蓝军存在的价值并不是把你们打败,而是为了更好磨练你们,让你们懂得打仗!”军官如是说,潜台词是要不是这样的磨练,只怕上到战场上,以印度人的资质,大溃是绰绰有余!

    在蓝军部队里扮演“鞑靼人骑兵”的是旁遮普人,库纳勒与他们拉拉关系,才得知参演部队每输一次,会被扣一些津贴,则那些津贴,将成为蓝军的补助,所以,你们参演部队输不起!

    乃乃的!

    工资本来不多,再给扣掉三分之一的浮动津贴,那还得了!

    为了钱拼了,印度人一场比一场打得好,从军官的实战观念、摆兵布阵、部队行动、敌情意识、战场保障,如今战损率越来越低,部队越打越精,总算象个样子了。

    他们学会了小队出动时结队而行,懂得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