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461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461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会马,是他常至抚顺关马市与汉人、蒙古人进行贸易活动。在此期间,努尔哈赤学会骑马,习得蒙古语,对汉语也有了基本的认知。

    他的发家,是他在抚顺期间,曾被辽东总兵李成梁收留,成为其麾下侍从。

    傍上恩主后,老野猪皮发达了,和他的儿子黄台吉,加上其他的好基友,以区区不足十万能战之众,硬是将恩主的东家,拥有上亿民众的老大帝国打得面子丢尽,完成了蛇吞象的大业!

    说句实话,鞑靼人能够入主中原,老野猪皮和黄台吉以前作梦不敢相信的!

    善恶有报应,鞑靼人一夜之间回到造反前,他们在关内关外占据的地盘已经丢失殆尽,连老巢也都快保不住了。

    赫图阿拉城旁边不到几千米有费阿拉山城,意思是老的山岗,这里是老野猪皮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明朝称其为“建州老营”。费阿拉建在一处较高的台地上,四周三面环山,一面面对开阔的平地,易守难攻,老野猪皮在此居住了十六年之久。

    它拥有近六千米的外城墙,外城墙在险峻的山崖部分利用了天然屏障,也就是说城墙并不完全是人工夯筑,还有利用山险的部分。

    继续向里走,在缓坡上可以看出一道向两侧延展的土石隆起,这是90米长的内城墙。

    而不远处最高的小山头上有一片平地,则围起了第三道城垣,里面住的是老野猪皮与他的dd舒尔哈奇的家眷,两家人的居所用木栅隔开。这里是费阿拉的制高点。

    鞑靼人择高而居,一是长期居住山地,喜欢择高;二是为了安全起见,便于瞭望。

    费阿拉的制高点处是鞑靼人的圣地,不敢轻动,自沈阳退出的鞑靼人居于内外城墙以及赫图阿拉城。

    在内城一处屋宇里,为数已不多的鞑靼人首领以索尼、谭泰为首,正在听着堂上一个年轻的明朝文官在侃侃而谈。

    明官叫做张家玉,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自幼聪明,精通经文诗词书画,好击剑任侠。

    此人是学霸,9岁考取秀才,为广州儒学生员。22岁乡试中举人,29岁(明崇祯十六年43)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翌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入北京,张家玉逃回广东,随即投靠了南明政权,在颜常武座下听用,入兵部为官,合乎他的心意。

    颜常武并不反明,他手握大义名份,且东南府自过往起对两广、闽省和江浙地区影响力庞大,张家玉不象其他文官那样高姿态看不起颜常武这个海贼,他积极办差,随北伐军到了北京,又跟随甘辉到了沈阳,接着他加了兵部侍朗头衔,出使费阿拉山城。

    “如果你们归降,则尽被赦免,你们三位大汗皆可用大明王礼葬之!你们的首任大汗原本也是大明的臣子嘛!”身处虎狼窝中,张家玉轻松地道。

    “赫图阿拉城为你们大汗家族的汤沐邑,管治归你们自行其事,朝廷不派人参与。择一子孙封建州公,世袭罔替,即使有罪被追究,亦不绝其祀,可丹书铁券为凭。”张家玉的意思是说某位建州公犯了事儿被追究,做不成建州公了,但不会因此撤销建州公的爵位,而是换另外一个人当建州公。

    要知道,一个稳固政权想要消除异己,是非常容易的事,如朝廷想削某个人的爵位,甚至都不必那个人犯事,在他家族里挑刺,很容易就达到目的,如今这样的处置,表明了了朝廷的诚意。

    “赫图阿拉城财政上若有困难,朝廷可以补助!”张家玉继续提出宽厚的条件道。

    “至于你等,转为守陵兵,定员三千,不必流放东南亚,如果人数有多,则是候补,随缺随补。”张家玉指出一个变通道。

    朝廷称所有活着的鞑靼人都要流放东南亚,说过就要算数,但官字上下两把口,解释权在朝廷,反正都能说得通。

    鞑靼人中,谭泰是个强硬派,主张与明人血战到底,他冷笑道:“明清两国交战,仇怨深如大海,尔等竟有如此优待条件,只怕是存心不善,我们万万不能相信你们!”

    诸鞑靼人也是半信半疑,张家玉从容道:“你们先大汗黄台吉曾经有言‘归降之地土,即我地土;归降之民,即我民人’,又有‘“皆吾赤子,束归之后,自当加以恩养’!你们这等人(蛮夷)可做得到,我们领袖自然更胜一筹!”

    “当你们强盛时,我们坚强,当你们失败后,我们宽恕!”张家玉直截了当地道:“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贯穿和谐与宽恕之道,遇到仁慈的领袖,是你们的幸运。”

    啊!来自天朝的红小兵,是知道那个伟大的政党是如何拥有比海洋还要辽阔的胸怀,她在对待曾经双手沾满中民鲜血的倭军战俘和投诚、起义的倭军官兵的问题上,是不作侮辱和杀害倭军战俘,并给予优待。

    对于倭军官兵的改造非常成功,绝大部分的倭国战犯认识了自己的罪过,忏悔自己的罪行,在回国后都成为了中日友好往来的使者。

    杀死俘虏不难,但把俘虏从“魔鬼”变成“人”,可称得上是功德无量!

    张家玉说得如此的理直气壮,屋内静了下来。

    所有的鞑靼人竟然感觉羞愧,没人再作声,不再置疑他的诚意!

    索尼请张家玉离开先去休息,待明国使臣们离开后,鞑靼人高层召开会议,决定是战还是降。

第834节 宁做关公,莫做于禁!() 
索尼问道:“大家都来说说吧,我们应该怎么样!”

    兹事体大,众人你望我,我望你,不敢轻易表态。

    谁都不想死,但要是降了,身为降臣,两代大汗呕心沥血打下来的江山在他们的手里丢失,有何面目自认英勇鞑靼人的后代。

    可是不降,就会没命,明军挟大胜之势,已方根本不能抵挡。

    谭泰霍地站起来道:“绝不投降!”

    屋内所有人目光都注视着他,听他大声地道:“我们满洲人的荣光,绝不能在我们的手里被沾污!谁要降,自己去,我不拦你们!”

    “但我谭泰,深受国恩,绝不做贰臣!”谭泰掷地有声地道。

    他的一番话,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个个都慷慨激昂陈明立场,一致赞同谭泰的说法。

    “贰臣”两个字来自汉人的说法,在鞑靼人中居然很有市场,人人表示不能做贰臣!

    换作没受过汉文化熏陶过的鞑靼人,打不过时肯定投降没二话!

    蛮夷部族,信奉拳头大就是大哥,向更强大的势力投降,毫无心理负担。

    索尼很是无语,他看到一位激动地喊着不做贰臣的统领,知道他斗大的汉字不识一个,平时的爱好是喜欢听书,听《三国演义》,也跟着大伙儿一起喊绝不投降。

    说的却是“宁做关公,莫做于禁!”

    关公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怎么都要回归到大耳儿那里,乃是大大的忠臣,于禁乃曹魏将领,在关公水淹七军时,投降了关公,后回到曹魏,是贰臣。

    时为下午时分,外面阳光照进屋内,照见尘埃飞舞,索尼看着大家坐着的木椅,摆放的茶几和案桌,都是汉人制作的手艺,鞑靼人自己做不出来的,优美的景德镇白玉杯,用来盛放西湖出的龙井雨前茶,案桌上的湖笔、徽墨,大家穿着的丝绸衣服……汉文化的影响,无孔不入!

    索尼不禁有些恍惚,直到有人推他一把,他才醒悟过来,见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他,谭泰不怀好意地问道:“难不成,你想投降当贰臣?”

    听闻他的话,索尼淡然道:“死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能解决问题吗?我们都死了,两汉梓宫怎么办?大汗的祭祀怎么办?难不成真要断祀。”

    梓宫是汉语词语,是指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鞑靼人一路奔逃,都带着老野猪皮、黄台吉的棺材,就是怕明军搞破坏。

    这话也有道理,诸鞑靼人迟疑了。

    谭泰赌气道:“我做关公,你来做于禁吧!”

    索尼苦笑道:“为什么不是我来做关公,你来做于禁呢!”

    谭泰恶狠狠地道:“那大家都来做关公吧!”

    他对诸人道:“打不过,那就逃,我们继续向北逃,难不成明人能够追杀我们到天边!”

    “对啊,对啊!”大家闹哄哄地道,谭泰分析道:“往北逃,正是以前对付中原汉人的最好法子,只要我们躲过这一遭,过上一些年,明人就会自已打自己,自己杀自己,我们就有机会了!”

    他是这么说,看来他也读过了汉人历史哦。

    谭泰强势,会议一边倒,都说向北是良策。

    索尼宣布休会,且从长计较。

    大家都散了,留下索尼一人在屋内,侍者给他加了茶水,他望着袅袅的茶烟,不由得呆呆出神。

    向北,有更野蛮的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虽是同族,实为寇仇!

    他们这些建州女真在强盛时期,自然不怕那两种女真,相反,还不断地掳掠他们的人口,充实自己。

    如今建州女真实力大损,还能够是那两种女真的对手?

    而且越往北,道路越是崎岖,山连山,水连水,景色绿色天然,很美,但非常凶险!

    敌对的部族在埋伏,道路对体力的消耗,补给的不易,还有可怕的风雪!

    天寒地冻,没有了补给的满洲人还能够坚持多久!

    不用明军来进攻,只怕自己完蛋。

    明人给的条件确实丰厚,丰厚到由不得索尼不心动!

    他想到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只是谭泰……

    正在思忖着,门口光影闪动,索尼望过去,却是爱松古来了,是他护送明国使臣张家玉来者!

    爱松古遂行外线进攻,毛都没捞到一根,但逃脱一命,其余在盛京城内城外的酋首统统挂掉了。

    明军这边围剿他,那边派人找到他,请他护送使臣到费阿拉城,将他和他的部下礼送出境。

    攻心无处不在,爱松古经过盛京,领略了明军的军威,他们烈火焚城,大破盛京!

    又接触到那些辽民,当中就有鞑靼人,爱松古知道明人仁慈,明知是鞑靼的未成年人夹杂在出城的辽民当中,也不予以追究,视为大明子民,城内诸多鞑靼人家族皆留下香火,子孙后代可以传承!

    爱松古不得不承认南边来的明人够意思,他们不怕强敌,敢战敢打,但又放过敌人的妇孺,可谓是仁义无双!

    对比北方明人,都是明人,为什么区别这么大呢?

    早干嘛去了,早知道南北明人不同样的,我们清人也就不惹你们明人了!

    刚才的会议,他也在当中,跟随表态说打不过就逃,但之后,他来找索尼,坐下后,对他讲起了他经过盛京时,被明人领着去参观盛京的情形。

    他深有感慨地道:“如果明人一昧恃强,我绝对赞成谭泰的意见,但明人既有武力,又有德政,他们对我们的人都是这样,对他们的人更好,此乃久远之计,我们万万不能与他们对敌!”

    索尼叫道:“你刚才也不说!”

    爱松古摇头道:“我说了也没用,谭泰已经是汉人的那句话,王八吃称砣………铁了心!他就是想与明人对敌,不肯投降。”

    “你觉得明人的条件可以接受吗?”索尼问道。

    “宽厚之极!”爱松古说道:“我担心的是,一旦我们丢失了费阿拉山城,那些条件就不会存在了。”

    “为什么这么讲?”索尼连忙问道。

    “费阿拉山城意义重大,是我满人龙兴之地,完整地归入大明版图,他们认为有意义,但要是费阿拉山城打烂了,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丢失费阿拉山城后,就是流寇,不再有象样的筹码。”爱松古认为道。

    听着他的话,索尼若有所思地道:“你认为谭泰这样阻止和谈,我们怎么能够与明人谈和呢?”

第835节 鞑靼事了() 
    这个话题很危险,爱松古望向索尼,索尼望定他,两人视线相对,似乎过了很久!

    感觉到索尼的坚定,爱松古双手做了个下斩的动作,狠声道;“只好请他下去服侍大汗了!”

    索尼点头!

    两人计较已定,由爱松古去找谭泰道:“你说得对!我们宁做关公,不做于禁!索尼那家伙,畏敌如虎,他刚才派人找我去,想说服我,希望我支持和谈!”

    谭泰试探他道:“那么你是支持和谈吗?”

    爱松古愤慨起来:“当然不支持!”

    “我深受国恩,深受睿亲王(多耳滚管两白旗,爱松古隶属镶白旗)的恩情,我绝不投降明人!我在外面打回来,知晓明人心怀不轨,他是想消灭掉我们整个民族!”爱松古激昂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