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453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453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拉善对此充满信心。

    爱松古也很有信心。

    照他们看来,新明军就是仗着军阵开火器才这么厉害,要是他们没有了军阵,不就是任鞑靼人宰割了。

    想法如何?

    没试过,现在决定试试!

    于是阿拉善率军疾行,往松山冲去,同时爱松古则冲去打明军骑兵。

    那阿拉善粗中有细,往松山前进时遇人尽数杀掉,避免走漏风声。

    他没有在白天攻城,而是当晚休息,伏在松山城西的一片树林里。

    第二天一大早,在松山城开门时,悍然杀入。

    不得不说,出其不意,鞑靼人打了松山城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把披风一松,身着青色箭衣,再亮出剃青前额的满人发式,黑油油的辫子在奔跑时甩来甩去,挥刀乱砍,大呼“大清兵到!”

    “鞑子来了!”一句惊呼,满城皆沸!

    阿拉善期待着那些懦弱的百姓民众争相躲避,乱成一锅粥的样子,满足他那变态的心理。

    说来也真是奇怪,能征善战如李自成的“大顺军”,杀人如麻如张献忠的“大西军”,即使是出生入死、血斗冲杀无数的明军勇兵武将,只要一声“鞑子来了”,个个亡魂皆冒,立时溃散,无有敢抗者。

    笔者想象不出清兵有何威力致此震慑之效,难道是那种剃青的大辫子发式使然?!

    他们选择了一个好时机,松山守军今天集中城北大营会操,而他们从西门进城,西门接着是一条热闹的大街(其实古代城池里热闹的大街没几条),那里人们在卖早餐,准备卖菜什么的,而早起的人们也不少,在吃早餐和买菜。

    阿拉善兴奋过头,没注意到那些明人民众普遍壮实,还有很多人背着火枪。

    这些人,正是进入松山屯垦的关内百姓,他们到达松山后,分了田地,立即大干起来,这边整理田地,那边官府出钱雇佣他们打工(出关的民众不用服徭役)搞市政建设,人数少事情多,很是忙碌,加上晚上没有娱乐睡得早,所以大家起得早。

    他们听到“大清兵到”时,先是愕然,随即见到了鞑靼人冲进城里来,意识到这不是开玩笑!

    各种声响中,在路边店铺的民众从店铺里取出火枪,而有枪的民众则给火枪装弹,没枪的则往家里跑,有的人则灵活地爬上房。

    当阿拉善冲进松山城里时,他和他的部队陷入了巨大的麻烦中。

    他们砍死了逃跑不及的明人,战马踩踏弹飞了一些倒霉的明人,但更多的是鞑靼人吃上了枪子儿。

    经过一家店铺,从店里喷出一道不小的火舌和发出巨大的声响,那是一柄双筒喷子,打中了一匹战马,可怜的牲畜狂嘶着,把主人甩到了侧边的墙上,巨大的冲力,让那个鞑靼人在墙上撞出了一个人形大洞!

    尘埃四起,端的是声势惊人。

    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混乱场面,鞑靼人行进在街道上,而店铺里百姓则向外开火,房顶上也有百姓在向着鞑靼人开火,还有小巷子里也有百姓集合了向着鞑靼人开火。

    无所畏惧,血性暴起!

    宣传很到家,民众知道不抵抗就是死亡,要是投降做汉奸的命运则更惨!

    好吧,那就打吧。

    不死你死就是我亡,杀一个够本,杀二个有赚!

    阿拉善震惊地发现到处响起了枪声,是的,抵抗他们的正是民兵,让他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里!

    旧事不须再提,指望喊一声就能夺取一个城池的事情不再发生。

    鞑靼人处境尴尬,由于遇到抵抗,他们不敢下马,就无法对店铺里、房顶上和小巷内的明人造成威胁,而他们在马上,是很大的目标。

    明人向他们开枪,投掷炸弹,打得他们人仰马翻,后悔莫及。

    “笛大大大大笛笛……”号角声响起,城里的驻军出动了!

    ……

    差不多在上午将尽时,爱松古的骑兵抵达了松山,看他们一脸晦气的样子,显然在与锦州明军骑兵交锋时没占到什么便宜。

    更让爱松古震惊的是城上挂在木笼子里的一堆人头,丑陋的猪尾巴辫子,正是往攻松山的先头部队。

    没有一个人迎接爱松古,他们全军覆没!

第818节 赚了五十万() 
爱松古往攻锦州明军骑兵部队,大家五百对五百,对方纯属火枪骑兵,以密集队伍前进,遇到鞑靼人时,立即靠拢,然后火枪轰击,首先打马!

    被打马已经成为了鞑靼人心中的痛,许多中了毒弹的马匹没有当场死掉,回去后发烧,变得消瘦,慢慢死掉,让鞑靼人心痛得要命!

    长枪打马,当鞑靼人靠拢时就用双筒喷子和手枪。

    尽管鞑靼人绕新明军兜圈,展示了高超的马技,新明军依旧不为所动,采取密集的火枪枪阵,鞑靼人一再挑引,始终不能得逞。

    感觉到明军的坚定,爱松古不敢硬战!

    当北京被明军收复,伪帝和多耳滚死难,也就抽走了鞑靼人的脊梁。

    很多时候,鞑靼人已经不敢硬战了。

    或者是本钱少了,不能下注。

    至于这边,阿拉善是鞑靼人后期的一个悍将,英勇善战,可称为百人敌,却不想死在松山这么一座小城市里!

    更让爱松古无语的是,城内明军出动,城门里士兵排队而出,背城作战。

    他们是步兵,居然敢出城挑骑兵,出动的明军大概有六百人,对上四百多的鞑靼骑兵。

    带种!

    爱松古不晓得明军的“遇敌必战”不是说笑的,作战条文指出什么什么情况下,军队必须出战,不得躲在掩体里,否则“畏敌”的罪名就会安放在指挥官的头上!

    如果不硬性规定,大家都呆在城里风凉水冷,多好!

    你观望,我观望的,不就成了前明军了?

    颜常武以作战条文规定军队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指挥官不仅要出战,还要能打赢,所以城内守军出战。

    是的,步兵跑不过骑兵,但只要驱赶了鞑靼人,那精神上照样有收获。

    这不,看到对方密集的枪阵,爱松古郁闷无比,唯有退避三舍。

    说鞑靼人“弓马俱熟,不惧明军火器”那是假的,鞑靼人很重视对付明军火器,他们进攻时往往使用坚固的盾车,由包衣奴才驱动,防着火器向前,然后骑兵突击。

    如今没有这个机会,爱松古不得不后撤,听到背后传来明人的嘲笑声,鞑靼人士气低落!

    撤离松山后,爱松古进攻杏山、宁远、前屯等地,沮丧地发现了连根毛都没有捞得着,反倒象丧家犬一般到处被驱赶。

    明军出关,收复城市,因为人数不多,大家只集中在大中城市,防守严密且不算,见敌人不多,城内守军纷纷出战,而鞑靼人不敢战!

    往事如云烟,过去轻松破阵、破城的事情只能留在记忆中。

    他想截杀明军辎重部队,但对方有上几百人的部队,加上民夫,都不怕他们了!

    ……

    郁闷的人不止爱松古,还有谭泰,他奉命坚壁清野同时撤退民众,带走自己族人和汉民,队伍庞大,迤逦前行,在离盛京还有百余里地时,蒙古骑兵追上了他们!

    往盛京的大道上尘雾沸扬,迷茫一片,人马象密集的蚂蚁群,黑压压的一片,望不到尽头,好象整个大地在缓慢地漂动,人、马驴牛、车辆混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就连谭泰也无能为力,只能下令“走走走”,到达盛京就好。

    路旁几名骑兵抽打着一群汉民,哪怕将他们打得遍地乱滚,汉民哀求着“长官,三天没吃的,我们实在走不动了,就让我们在这里等死吧!”

    照鞑靼人的以往作风,不用等死,他们会送汉民归西!

    可是现在,鞑靼人只是呸了一口,径直走了。

    大明前军大都督甘辉致鞑靼人指挥官,明军已经点到有三千六百七十一人死在你军手里,将来会杀回七千三百四十二个鞑靼人,先杀男丁,不够就杀妇孺,说到做到!

    仗打到现在,鞑靼人知道了明人不赦鞑靼人中入八分的贵族,对于普通鞑靼人还网开一面,只要投降,顶多就是流放。

    鞑靼人穷途末路,气数已尽!

    突然间,谭泰看到了西南方向烟尘大起,呈半天云之势,席卷而来!

    他赶快着人打探,不久后,骑兵疯狂打马而来,惶声道“蒙古人来了!”

    “蒙古人!”气得谭泰大骂道“满达海怎么搞的!”

    满达海负责阻截蒙古人,如今看来,任务已经失败了。

    谭泰不知道壹天前,墙倒众人推,蒙古人云集,过万的蒙古骑兵集中,许多部族都出兵攻打鞑靼人,结果满达海中伏,损兵一半,狼狈而逃,彻底地让出了向盛京的道路。

    看到蒙古人来势,谭泰知道有败无胜!

    已方只得三千多老疲残兵,对方锐气正盛,岂可抵抗!

    他心中涌出阵阵的悲凉,“撤!”谭泰艰难地说出一个字。

    部队逃跑,是不动声息的,连自己的族人也没说,但其余鞑靼人见他们鬼鬼祟祟的样子,哪还不明白他们的意思。

    “大家逃啊!”

    一声呼喊传出来,立即天崩地裂。

    空前大溃!

    互相抢路,交相践踏,哭天抹泪,人间惨剧!

    有鞑靼人妇孺挡着了鞑靼人骑兵的道路,这帮人渣,都没进化完全,见走不了而蒙古人在逼近,竟然取刀在手,砍杀自己的族人!

    杀得头断肢折,血雨腥风,挡路者纷纷倒在地上,他们的脸上尽是不能置信,为什么?!

    至于那些汉民则被杀得更多了,为了夺路而逃,鞑靼人使尽了浑身解数,只求逃出一命。

    在左砍右杀自己人,不顾一切的情况下,谭泰一伙终于脱离了大队,落荒而逃。

    后面追赶的鞑靼人的妇孺老人跑着跑着,再也跑不动了,望着他们的背影,眼里尽是绝望!

    蒙古人杀到,看到了无数民众哭声震天、尸骸堆积的浩大场面,聪明地勒紧了马匹,顺着边沿追杀鞑靼人。

    腾机思冲到,见此情况,也不禁头皮发麻。

    幸运的是他的军中有十名汉人军医!

    他们不会坐视不管的,带队的队长刘映春医生找着腾机思,不多说废话,对他道“大都督有令,救一个汉民,回赠十个银元!”

    腾机思大叫道“特木伦!”

    “在!”应声的是他的侍卫长。

    “你负责配合刘医生,他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腾机思吩咐道。

    “得令!”特木伦响亮地道。

    医生的面子确实大,他们到达蒙古人部族里,蒙古人的巫医就不那么好使了,在蒙古人的帮助,刘映春展开了有效的救助措施。

    把那些汉民分组编制,分派食物(蒙古人赞助了不少),救治伤员,千头万绪,刘映春等人忙得昏天黑地的,但成效显著。

    活人四万丁,还有五万的妇孺。

    刘映春报上数字,腾机思大喜“一票就赚了五十万银元!”(妇孺是添头,不算钱,除了男丁,还有杀死鞑靼人的奖励)

    。

第819节 可恨的蒙古人() 
夜晚北方的睛空,繁星耀眼,紫薇星的闪光,在群星中显得分外突出。

    大明前军大都督兼大明总参谋长甘辉看着夜空,暗暗点头。

    大明的气色不错,看来我军当可在年前结束战争了。

    当时的中国人非常迷信,如甘辉亦是如此,他是虔诚的妈祖信徒,自掌军权后,他也努力学习,对于天文地理的理解深入。

    对于士兵们来说,他们信任军官,而军官又能信任谁呢?

    如甘辉信任领袖、妈祖还有上天!

    看到星座很好,甘辉自然非常高兴。

    第二日清晨拨营起寨,大军开拔,绵延十余里的队伍迤逦行进在深秋的东北黑土上,此番攻打盛京,带的火炮皆是六磅的野战加农炮,由四马拖拉行进,沉重的炮身在长满野草的土路上压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北方土地确实辽阔,一眼望不到边,好象怎么走都走不到底。

    士兵们加快了脚步,如林的火枪斜扛在肩头,轻快的行军鼓点不停的敲击着,由骑兵护卫左右翼,六万余大军加上四万民夫,如同黑色的洪流,向着鞑鞑靼人最后的堡垒盛京而去!

    “报!”三骑赶来禀报道:“蒙古人离沈阳百余地成功阻截鞑靼人,抢回了十万辽民!”

    “好!”甘辉闻言大喜,然后眉头一皱!

    想都不用想那些辽民的情况肯定不妙,他这次攻打盛京,军粮可供十万人吃一个月,来多十万张嘴,再省也只是三周,再往后方运粮,必定十分紧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