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409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409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56节 入川之破剑阁() 
内奸,又见内奸!

    清军军师何洛会终究没有白吃饭,他早早伏下一支奇兵,派出了汉奸一队人伪装成为商队,进入汉中城里。

    清一色的汉人,当中还有真正做惯买卖的商人,没有引发怀疑。(汉奸太可恶了,不说名字)

    夜来猝起发难,结果得手。

    鳖拜精神抖擞地杀进城里,大开杀戒,他们烧杀抢劫,汉中城成为了人间地狱!

    那支汉奸商队,被杀红了眼的清军不分青红皂白,也给宰了!

    按约定,商队人员在左臂上系白毛巾以示区别,那些清军大爷们横惯的,哪管他们是左臂还是右臂,反正见了非自己人就杀,见了女人就上,尽情释放心中罪恶欲望。

    坏事做尽的清军象吸足了毒/品的瘾君子一般,很快直抵剑阁!

    剑阁位于川北,守剑门天险,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三国时蜀将姜维就在此抵挡住魏将钟元的进攻,要不是魏将邓艾勇闯阴平小路破了成都,钟会都不知道怎么收场。

    看到如此险关,清军无不倒抽了一口凉气!

    一些军官私底下打探问是否城内还有第二支汉奸商队,答案是没有,居然甚觉遗憾,全然没想到他们之前是见敌心喜,遇敌必战的!

    许多清军的心境变了,但“幸运的”是还是有一些清军力求上进的,譬如鳖拜。

    抱着平川之心,鳖拜意志坚定,不因对方有利情况而消沉、等待,他着军卒四处搜罗人口,先让他们打造攻城器械,以他们为先驱进行攻城。

    得几千民众………这就是不搞坚壁清野的坏处了,城上守军杀自己人,消耗力量不算,心境上丧气,守城的意志减弱。

    之后清军攻城,那些清军上阵时居然磨磨蹭蹭的,多持观望态度,意思是你请你行上,鳖拜大怒,将两个军官立斩当场!

    两个军官出身高贵,被鳖拜借人头一用,这下军纪肃然,清军猛攻城池,哪怕轻伤也不下火线。

    杀声震天,城上城下血肉横飞,清军穷凶极恶,他们满身污血,狰狞的面目吓倒了城上守军,不由得骨酥手软。

    曾几何时,大西军与官军对战,大家都知道官军是狼少狗多,真正上阵的人少,照样把农民军(大西军、大顺军)给赶得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而清军上阵的皆是狼,即使大西军占据了地利,竟然被清军攻得左支右绌,多处地方出现险情!

    见到时机成熟,鳖拜亲自上阵!

    大酋预先着人打造了一个坚固的云梯,他身披重铠,带着一队身体粗壮结实、重重披甲的鞑子兵,当云梯架上城墙上,他们以迅猛之势向上冲!

    大西军向他们射箭,然而大西军打了一个上午,手已经酸软无力,箭射在对方坚甲上,甚至都钉不上去!

    俱被弹开,可见箭力之差。

    大西军向他们投掷石块,却被他们用大盾打飞!

    这时可以看出一支军队的内涵,大西军守城手段匮乏,换作是有组织的官军或者其他军队,他们守城手段丰富,比如檑石………经过加工打磨的大石头,专用于对付类似鳖拜这类的大汉,木炮、瓶灰金汁(就是热粪水!任何猛将兄见到后都得逃跑!)还有沸油等等,而东南军哪怕火器厉害,守城时也都会将檑石木炮之类准备后,急起来时不用装填,扔了就是。

    大西军没有这么多的技术手段,因此就悲摧了,眼睁睁地看着鳖拜冲上墙头。

    这恶煞上得城上,大西军就完蛋了!

    他急挥骨朵,竟然生生地将身体瘦小的大西军从城上打落到城下!

    左右开弓,当易者僻,大西军纷纷倒下,或者被他砸飞。

    大西军知道不妙,奋不顾身地向他冲去,一些人甚至以命换命,不管不顾鳖拜的攻击,没想到鳖拜身上装甲重重,刀枪捅不进去。

    乘这当儿,更多的鞑子兵上了城头,他们协助鳖拜,砍杀城上的大西军。

    剑阁守军大势去矣!

    这面城墙很快被清军攻破,再向另外的城墙攻击时,从南门处,大量的守军、民众争先恐后地涌出来,弃城而逃。

    城内,火起了。

    “哈哈哈!”鳖拜坐在城垛下,俯视城下,得意洋洋。

    一战而定,舍我其谁哪!

    清兵在城内肆虐,逃不及的明人皆被砍杀和歼银掳掠,至此,通向成都的屏障落了清军的手里。

    得手后的鳖拜无复先前之勇,向后方报捷的同时,滞留在剑阁,他终日饮酒庆贺,派出小队掳掠四境。

    没法子,本钱少了,带去的三千鞑子,有一半跪了死伤一半,还剩余千多人,鳖拜虽勇,也不敢冒险,继续前进,那就不是勇敢而成了鲁莽了。

    他是对的,因为张献忠居成都,日子过得滋润,虽有大明残军和地主武装的攻击,但都不成气候。

    没想到祸从天降,接流星马飞报说清军攻打汉中,他恼火之余,正与诸臣将商议救援之事,尚没作出决定,汉中已失。

    他派出前往协助剑阁的援兵又飞快回报,说剑阁亦失,这下张献忠大吃一惊。

    剑阁之险,他亦知道,因为他曾经视察过城防,赞叹曰:“天下险关也!”没想到一下子就丢失了。

    清军来速何其猛也!

    他大集诸军将,号召道:“朕虽在明朝造反,但鞑子杀我同族,此仇不共戴天,朕决意大集三军,前往绵阳,与清军一决雌雄!”

    老大是这么说的,手下自然应者如云。

    于是张献忠尽发大西朝之兵,得一十七之众,他领兵亲征,集于成都大较场誓师起兵,没想到突起一股恶风,折断牙旗。

    诸将心中忧惧,张献忠则谈笑自如道:“旗杆质劣,风折之何足道哉!”

    私下里却是另一套作法,下达命令,着亲兵“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

    他的养子孙可望认为不可,向他劝谏,张献忠严令执行,对孙可望说道:“此战凶险,清军远道而来,其势汹汹。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又密嘱孙可望道:“我闻南明是东南府颜常武主政,我虽未尝与之见面,亦知其真英雄也,尔去投他,若把那些阿堵物献上,当不失封侯也”

    孙可望,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陕西延长县(或作米脂县)人。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出身贫苦的孙可望参加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改姓张。成年后,勇敢、狡奸,每遇敌,他率部下沉着应变,被军中呼为“一堵墙”。因为他识字,又机灵,很受张献忠器重,为张献忠四个养子中之长子。

    公元1644年八月(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大西政权,孙可望位列群将之首,以平东将军,另加监军,节制文武,深得张献忠信任。

    孙可望泣道:“父皇圣寿无疆,勿作此不吉之言。”

    老张倒也豪气,呵呵笑道:“我杀人,人杀我,天道公平,谁能言未来!”

    在作足安排后,张献忠率领大军次第往绵阳出发。

    ps:书友们,我是比萨饼,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757节 入川之斗将() 
你来我往,张献忠大军刚抵绵阳,清酋阿济格的军队亦到。

    第二天,两军不约而同,兵马齐出,相聚城东北处准备交战。

    清军人少势劣,连同汉军,不过五万,而大西军则三倍于清军,见此情况,一些真鞑子居然面露惧色!

    果然,花花世界消磨人心斗志,清军入关才多久,就已经有人想着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

    只是上层还是斗志昂扬,阿济格特意着汉人高手匠人打造了一副黄金甲,战场上夺目耀眼,其实他是僭越了,鞑子今上是顺治皇帝,一小儿也,被阿济格称为“孺子”,这当然不是什么好话,可见其骄奢淫逸。

    见状后他不惊反喜,豪迈地道:“来得越多,杀得越快,省得我们到处寻人。”

    他问诸将道:“谁可为我大清扬威!”

    “末将愿往!”一将应声而出,大家定睛一看,却是参将格布库,他素有勇力,在军中是把好手。

    阿济格嘉其行,勉励道:“我朝巴鲁图(勇士)也,当可为我大清扬威,去吧!”吩咐为他檑鼓助威。

    “谢王爷夸奖!”格布库拱手道,他骑一匹青斑马,手执一个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上阵搦战,操着卖少见少的汉语道:“我乃格布库也,谁敢与我一战!”

    见着他面目狰狞,五短身材,臂膀粗壮至极,与身体严重不河蟹,这等丑人等活在世上就是污染大家目光,大西军阵阵腻味,张献忠急唤道:“谁可为朕杀他!”

    “我去杀他!”一将厉声道,张献忠见是孙可望部下勇将刘大岳,擅使一口金刀,乃力战型战将也,不禁喜道:“可与之一战,速报凯歌!”

    刘大岳领命上阵,自恃其勇,愤然出击,他金刀一摆,毫不含糊地嗖嗖连发三刀,刀快如电,似要将格布库来个刀削面。

    格布库动作亦不慢,挥动狼牙棒如同拈根柴火般轻松自如地将金刀给挡着。

    双方斗将,刘大岳挥刀急攻,但见得刀来刀往,竟然半点也攻不进去。

    好个格布库,狼牙棒威力展开,将刘大岳敌住,还似游刃有余的样子。

    他人虽丑,勇力却是强悍,待到刘大岳力气稍退,立即展开进攻,狼牙棒高举,有如泰山压顶般重重砸下!

    象打铁一般,不断地砸,刘大岳挡得数棒,只觉得双手酸软颤抖,这是受力过大的缘故,心中暗叫不妙,他抖擞精神,立即施展快攻!

    刀似泼雪一般,刀光不离格布库的要害,一时间格布库被他占尽优势,不得不左遮右挡。

    大西军齐声呼喊,为刘大岳喝彩打气,唯有一些内行则脸色阴沉,他们看出了刘大岳已是强弩之末,这轮急攻过后,要是不逃,只怕危险。

    果不其然,刘大岳战多数合,趁对方应接不暇时,拨马转身就逃。

    然而,他虽然心急火焚,却是病急遇到慢郎中,想快跑马却慢,比往常的速度还要慢上一半,慢吞吞地跑着,跑不上几步,给格布库策马急追,旋风般地赶上了他,大棒狠狠一扫!

    刘大岳急转身应战时,哪来得及,被对方一棒砸下,把头颅给打折了,扭成一个奇异的角度,他的马就带着这样的他,跑向已阵。

    格布库倒是不为已甚,没有赶上去将对手给斩首。

    大西军的喝彩声嘎然而止,众皆作声不得。

    张献忠苦笑道:“人能坚持,马不能坚持啊!”召马过来,军士把刘大岳扶下,张献忠挥刀在马匹动脉处一抹,那马即时倒下在地上痉挛,鲜血涌出,随主人而去。

    对方重砸之下,人与马都经受压力,马匹承重,照单全收力量,人手打抖还可以凭意志的力量强捺,但普通马却没有那样的觉悟,结果跑不快。

    看到场上耀武扬威的鞑子,张献忠不禁皱眉,询问诸将道:“谁可为朕杀此僚?”

    数将立即应声而出,张献忠看了看,选择一将道:“李文通,你去!”

    一名年轻的锦袍掉枪将军拱手领令,打马驶向格布库。

    适才孙可望的部将失风,现在张献忠派出了另一个养子李定国的部将李文通出战。

    明末豪杰李定国,忠义无双!

    李定国,字鸿远或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2年天启元年六月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延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公元30年崇祯三年,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张献忠看到李定国相貌不凡,收做养子。张献忠有四个养子,老大是孙可望,然后就是李定国,老三老四是刘文秀和艾能奇。从此,李定国追随张献忠。

    公元37年崇祯十年,十七岁的李定国即率部下二万人,跟随张献忠攻打河南和湖北。公元4年崇祯十四年二月,他又乔装成明军差官,同二十匹轻骑连夜飞奔到襄阳城下,后攻占襄阳,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所储军资十余万,皆为农民军所得。襄阳大捷是张献忠发迹的起点!

    公元44年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这时李定国才二十四岁,而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军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