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406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406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铎看着地图说道:“集中兵力,打他!”

    大家一看,他的拳头砸在了刘良佐部的头上。

    明将出身高杰为前锋,显示了他的强悍之处,而对于东南军系统,清军普遍敬而远之,因此发力点落在了刘良佐的头上。

    该部三万人,在北伐军的右翼位置,经过多日来的行军,已经突出,与友军距离较远,从而形成了清军的战机。

    决定作出,清兵立即出动,猛烈地袭扰北伐军各部:伏击、清晨、傍晚和晚上时时进攻不断,北伐军自然不会客气,与他们打得热火朝天。

    在一片混乱之中,清军完成了部队调动,首先出动了四万前明降军,让他们狗咬狗,自己人打自己人!

    他们的进攻选择了清晨时光,四万大军猛攻而来,他们从东向西攻,而刘良佐部面向东防守!

    半里地,立即受到了刘良佐炮兵的轰击,火炮不断发出火炮射击的轰鸣,一道道火光划破长空,那些炮弹在半空中发出的尖啸声越来越大,直射入伪军阵中,带出了一条条的血线,惨叫声不断!

    无论是真鞑子还是伪军,都恨得牙痒痒的不是恨明军,而是恨自己人!

    他们没有行军炮,装备的火炮又大又笨,在已方占优势时用于攻城可以,用于野战实在不行。

    行军炮涉及到火炮的质量,在以前,东南军的火炮能够做到重量只及清军的一半,射程却比清军多一半,射速比清军多几倍,近年来,清军火炮质量上升,但还是不及东南制式火炮。

    挨近百米时,伪军即吃上了霰弹,尽管他们准备充足盾牌和挡板车,但依旧被打得鲜血飞溅,一些弹道不规则的弹丸乱飞,收割了好些人命。

    当双方距离四十米远时,刘良佐部投掷了炸弹,更加难防,一颗颗点燃的炸弹要不落在伪军的头顶,轰然爆响,易得脑震荡,脸被炸成花脸猫!

    要是落在脚边炸开,更是糟糕,被爆了菊花!

    做狗不容易,护具缺乏,哪象明军,除了东南式的难看的头盔和护甲,明军大开仓库,清库,就连普通小兵都有充足的护具。

    明军火枪齐射,给伪军用盾牌抵挡,然后双方接战!

    “遇敌必战!”

    “为领袖而战!”

    “大明万胜!”

    刘良佐部居然士气大振,压着伪军来打!

    双方刀对刀,枪对枪,伪军的士气非常低落,给刘良佐部打得落花流水也似,四万人还打不过三万人。

    本来,从东攻向西,有阳光耀眼的“加成”,但没想到的是该个加成聊胜于无,没什么用。

    不过,后方的勒克德浑没指望伪军建功,他翻身上马,向身边传令兵道:“全军小步向前。”

    足足二万的骑兵,其中一万真鞑子,一万蒙古八旗,可谓是精锐部队了。

    战马小步向前。这骑兵冲锋便是如此,先令战马小步前进,待到两里左右,则用大步快跑,至两三百米之时,便令战马全速冲刺。飞骑都是身着重甲,手缚铁盾,以这般的重量,若是此时便冲将起来,跑到敌军阵地之时,战马早就累的不行,哪里还能负载骑士做战。

    二万多骑士自刘良佐部的右侧方开始动将起来,马匹带起来的动静已是不小,让刘良佐震惊不已,立即下令收拢右侧部队,并且马上将自己手上的归他指挥的三千东南军投入到右侧去。

    纷沓的马蹄声如雷般响起,迎面的是三千东南军,全火枪部队,他们结成了密集阵势,稳稳地拿着火枪。

    当潮水般重装鞑子骑兵将到时,那股气势足令普通明军肝胆俱裂,让鞑子们欣喜的是,东南军逃了,他们逃跑了!

    他们狼狈而逃,阵崩!

    ps:书友们,我是比萨饼,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751节 北伐之创造新历史() 
下一瞬间,鞑子们从天堂跌落地狱。

    东南军退后,重新结阵,露出了前面的拒马枪!

    粗壮结实的拒马,锋利的枪尖向上,足以抵住疾马的动能。

    东南军更不慌不忙,大扔特扔,这回扔的不是炸弹,他们扔出了无数的……

    铁蒺藜!

    小玩艺儿,呈四面尖状,落在平面上,三面支撑,一面锋利向上,人或者马一踩上那面,就被刺到,尤其是奔马,即使钉有马蹄铁,蹄铁往往被刺穿。

    鞑子骑兵已是骑虎难下,明知前路凶险也得冲下去,他们怒气冲冲地取弓在手,拈箭发射。

    万箭齐发,打在东南军的盾阵上如雨打芭蕉般,东南军再还以颜色,向着马群中扔出了大炸弹,然后从盾阵的缝隙中开枪射击。

    鞑子骑兵在东南军的坚阵上碰了个头破血流!

    人仰马翻,马匹悲嘶,人员惨嚎,死伤难算。

    东南军的阵势不长,但清军进攻至其余明军的时候,遇到的是一模一样的架势,使用拒马枪、铁蒺藜、火枪或者弓箭、大炸弹。

    拒马枪有效地不让马匹冲撞已阵,哪怕是精擅骑技的清军策马跨栏,但往往跳不过去,跳得过去的马又遇到第二重的拒马枪。

    枪头扎进马腹,马匹被钉在拒马枪前,一时间一大堆马匹在东南军的阵前挣扎,鲜血如泉水而出,场面颇可一观。

    铁蒺藜则被马匹踩上,纷纷失去平衡,倒地痉挛。

    至于炸弹,即使战马披有马甲,也不会处处有,很难防备腹部炸起的弹丸铁钉,至于空中爆的弹丸铁钉,更是厉害,一打一大片,让战马嘶叫,人员惊惶。

    马上的骑兵,纷纷掉落地上,然后吃上了火器和弓箭。

    多罗贝勒勒克德心如刀绞,因为许多跟随他南征北战,安然地度过了数次进入明国北方干坏事,又跟随他入关的老兵,都被打死在这处不知名的小山丘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山岗。

    步兵和骑兵交战孰优孰劣,难以说得清,但拥有远程火力的步兵,只要敢战,阵战中骑兵难以讨好,骑兵的长处在于机动性。

    汉人能战!

    君不见汉匈战争时期,汉将李陵率步兵五千,遭遇八万匈奴骑兵,敌军十六倍于汉兵,汉兵半万枝箭齐射,匈奴骑兵耻辱地止步。

    要不是李陵箭尽,也不会兵败。

    现在的明军,勇猛地作战,切实地执行命令,越打越放开,越打越顺手,齐心协力,齐志成城!

    他们是前明军的老底子,人还是以前的人,却打出了不同的仗。

    火枪轰鸣,万枪齐发,鞑子骑兵如秋天落叶,弹雨一来,漫天洒落,鲜血淋遍大地!

    当鞑子骑兵冲来的时候,他们结阵迎敌,即使是小队,也敢于一战,而不是后退。

    此战打得气壮山河,鞑子失魂,伪军落魄,惨败而归!

    地上倒下了大堆的战马和鞑子,那些前明军手脚敏捷地给他们补刀,一边收拾战利品,自心中迸发出狂喜:我们胜利了!我们成为大战中取胜的明军,是多少年没有过的事情!

    主将刘良佐更是气壮如牛,象喝醉了酒般地熏熏然。

    他创造新历史了!

    阵战中打退了穷凶极恶的鞑子主力骑兵!

    自老野猪皮以十三副甲起兵以来,明军饱受鞑子凌辱,打不过,死伤的兄弟不知道有多少,丢失的城市无数,还饱受千夫所指,尤其被文官狂喷,喷得都不成人形。

    数不胜数的败北让明朝官兵们都麻木了,岂料在北伐路上,这个不知名的小山丘上,他们战胜了鞑子大军,把他们打得遍地死尸,狼狈而逃。

    原来,鞑子也会死的、伤的,他们也不是无敌的,他们就在今天,被我们打败了!

    刘良佐高兴得合不拢嘴,不住地向着两位赶来的东南军年轻的师长凌未风和张德仁表示谢意。

    他很清楚,他的胜利,正源于这两位师长的来援。

    刚才大战中,东南军第一集团军的116步兵师和108步兵师态度坚决,迅速向刘良佐部靠拢,致使围攻刘良佐部的鞑子部队解围而走。

    从而刘良佐逃出生天,否则挨打下去,难言未来结局。

    一直以来,明军各部野战遇到鞑子时,往往“阵前脱逃卖队友”,大家竞相比谁逃得快,逃慢者就倒霉,落入鞑子的魔掌,叫天不应,喊地不灵。

    指望队友,指望援兵,想都不用想!

    而现在的明军与东南军却不一样,一方有难,八方来援,不会有谁坐视不管,即使有私仇,也不敢这么做!

    胜利的来源刘良佐诚心诚意地道:“在领袖指挥下,我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得到领袖教诲的军队,用领袖思想武装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以下省略千字,这话很熟悉啊)

    北伐军的行在领袖颜常武的指挥中心接报后,通令全军:表彰刘良佐部,按军律进行奖励,同时向后方露布飞捷!

    露布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用来传播军事捷报,如刘良佐这一次胜利,那座原本无名的小山丘被称为胜利岗,是为胜利岗大捷,共打死鞑子骑兵五千六百余人,伪军八千四百余人,自己战死不到一千五百人,伤三千余人,可谓大捷!

    由于鞑子兵是战败,所以明军的伤兵都得到了很好的诊疗,逃出生天。

    胜利后的北伐军喜气洋洋,连带着沿途得到消息的明朝民众也是欢天喜地,至于败退的清军则是灰心丧气。

    清军大酋们震惊于明军突然爆发的战斗力,思忖着对策,而伪军中的聪明人则在窃窃私语,随军从征的宣大总兵姜瓖对dd姜瑄私下抱怨道:“若我明军之前都是如此,岂有我等受鞑子之辱!”

    姜瓖,明末清初将领,姜瓖世代皆明将,长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姜瓖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其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克太原,姜瓖投降大顺政权,后降清,历经明朝、大顺、清朝,都是大同总兵。

    但是姜瓖对清朝统治者崇满歧汉政策心怀不满,而且清军虽然委其为大同总兵,却对他不放心,军权在清将吴惟华手里,这次出征,上阵冲锋陷阵是姜家兄弟的份,打完了侥幸不死,却挨清军大酋斥责,兄弟俩憋足了一口气。

    姜瑄悻悻地道:“对面的是刘良佐,这家伙转了性,居然是狼多狗少,所以我们就难打了!”

    ps:书友们,我是比萨饼,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752节 北伐之其实两边都一样() 
狼多狗少,狼少狗多,是形容明军的战斗力。

    各部明军不可谓不多,但他们的战斗力实不在不能令人恭维,形势有利时尚可一战,一旦攻击受阻或者战局不利,就会逃之夭夭,使着劲儿比谁跑得快。

    里面有原因的。

    随着有本事能够制约各路明将的文臣如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杨嗣昌、洪承畴甚至是熊文灿等不在明军为帅了,历任督师更是不堪,就如同捧着一堆军饷、粮草的雇主,各路总兵官的人马就是受雇佣的长工。只是为了挣些粮饷糊口,没人再会为此拼命的。

    无论是大顺军还是清军看明军人多也没什么可怕的,认为他们是狼少狗多。

    狼有战斗力,狗光顾叫着有姿势没实际,自然没什么战斗力。

    两军对垒,官军从来就是狼上狗不上,大部分人都看热闹,打酱油。

    也不能怪总兵们,对于各镇总兵来说,谁打战英勇,将老本拼光了,最后就算升了官,顶多一个光杆司令,说话也没底气;若一旦打了败仗,你拿了朝廷那么多的钱粮,当然要对朝廷负责,不杀你杀谁啊?

    “聪明的”总兵藩镇即使不战而逃也好,临阵畏缩也罢,只要手里的部队还在,就没有为此受追究的,朝廷怕他们造反,还得哄着他们,再换了一个督师,一样还是当官分粮饷。

    因此明朝制度极为悲摧,谁为朝廷出死力谁就倒霉,甚至会被杀头;谁糊弄朝廷,谁就吃香的喝辣的。最后,为朝廷尽忠的都死绝了,剩下的全是奸猾之辈,大明的江山交给他们,怎么能保得住啊?

    根本的原因是大明兵为将有,兵只知总兵不知道朝廷。

    新明军、东南军则是军队领袖化,无论是将,还是兵都对领袖效忠,将军不负责粮秣事务,交由专门的后勤部门,并由后勤部门代表领袖向军人们支付薪水,所有的军人明白谁才是老板,为他当工,当然得听得他话他从不拖欠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