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401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401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海峡两岸是一家,东南府海军学院在各地开始了更多的招生。

    就算当不了海军,成为陆军也不错,出路比起以前的明军要光明得多。

    给予良好伙食的意义重大,这代表了一种尊重,军人们的身体健康被你放在心上,想方设法让军人们吃得好,发足军饱,军心自然归你,比喊什么口号都来得强!

    毕竟当兵吃粮,拿了工钱为你打工,是很朴实的人生道理。

    ……

    守江必守淮,高杰请缨,率领他的士气旺盛的三万人连同三千东南军前出徐州。

    徐州原是明军把守,大顺军一来,明军降的降,逃的逃,到得永明元年的春节过后,高杰兵到徐州,大顺军不战而逃,高杰兵不刃血,进入徐州。

    马上展开了备战,坚壁清野,把邻近州县的人口转移,修葺城防工事,屯积物资,保证食水,各部划分防区等,做足了准备。

    从西安打平了李自成的清军多铎部一头撞上了徐州!

第741节 新朝让鬼变成人() 
疾马如雷,滚滚而来。

    自西面天际出现的一条线,很快就化为了汹涌的马队,如洪流般涌到了徐州城下。

    鞑子大至!

    看到他们衣甲鲜明,人马慓悍,凶神恶煞般有如不知哪家地府放出的恶鬼,城头上明军的老兵们知道厉害,多是脸色苍白,反倒是众多的新兵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好奇地向着鞑子张望,窃窃私语。

    高杰看着老兵的熊样,冷哼一声道:“不要怕,越怕死得越快!”

    一个领子有金边镶红章的政治军官站出来道:“我们的口号是?”

    “遇敌必战!”官兵们立即条件反射,高呼起来。

    “遇上敌人?”政治军官再问。

    “杀一个够本,杀二个有赚!”官兵们回应。

    趁着士兵鼓起了士气,高杰喝道:“今天是天赐良机,我们遇敌首战,绝不能当孬种!”

    “绝不当孬种!”军宣还是相当起作用的。

    一将厉声道:“末将请战!”

    大家佩服地望向那人,正是副将李成栋!

    这厮现在名声不显,但在另一平行空间里,乃是反复小人中的极品,人渣中的战斗机,嘉定三屠是他的“杰作”,清廷能够迅速占据汉人的江南,正是这厮屠杀汉人的滚滚人头而得。

    高杰在平行空间里,很坏很坏,他原是李自成的亲信,竟然让李自成头上绿油油高杰偷走了李自成的lp投奔明军,然而高杰为人骄奢淫逸,胆大包天地进攻明朝辖下的扬州城以得到军饷,之后又率军前出与清军交战时,被睢州总兵许定国设计所杀,死得极不光彩。

    而李成栋奉高杰妻邢氏投奔清廷,为吴淞总兵,镇压江南汉民起义,成为清军进攻南中国的急先锋,先后攻下了绍兴、东阳、金华、平州等地。朱由崧之后先后称帝的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史称隆武帝)、朱聿鐭(隆武帝之弟,史称绍武帝),都死在他手里。

    不过清廷对于李成栋这个降将并不怎么待见,有功不赏。李成栋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线进攻,建功甚多。尤其是在清军第一次进攻广东和广西部分州县的战役中,李成栋起了关键作用。他自以为功勋卓著,两广总督一职非己莫属。不料攻下两广大部之后,李成栋仅仅被授予两广提督的军职,受两广总督佟养甲节制。

    心怀愤懑的李成栋在广州宣布反清归明,剪辫改装,用永历年号发布告示;当时广东全省都在李成栋的部将控制之下,各州县官员望风归附。

    结果遭遇清军进攻,李成栋在信丰兵败,溺死于河中。

    综观李成栋在明亡后的表现,四年间降清复叛清,叛明又归明。政治立场反复无常,屠戮百姓又手段残忍,妄图在复杂的历史进程中火中取栗,分一杯美味之羹。

    本来应该是挂在耻辱柱上鞭挞的人物,却因为是为残明死节,而获得了良好的名声。可见世道人心,到底未必公平。

    不过,应该做鬼的李成栋,如今俨然成为了反清精英,他向高杰请战,得到允许,率五千步兵出了城门,背城而战!

    有勇气,须知明军对上清军早已丧胆,根本不敢阵战。

    到来的清军看起来声势造大,实际上只得三千骑兵。

    骑兵的好处在这里,一旦展开,三千骑兵就有万人的架势。

    率领他们的正是大酋多铎。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耳滚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耳滚入关。

    多铎率领的清军的攻势凌厉,一路袭破大顺军、明军和各地地主武装,全然不在话下。

    但当兵临徐州城下时,多铎觉察棘手。

    城防坚固,有如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姑且不算,关键是他看出了防军的士气和战斗意志似乎不同于以往见过的敌人。

    这不,对方居然有胆地开城而战!

    这回遇到的明军有点不同,无论骑兵还是步兵,一律铁锅式的头盔,上面光光的没有任何装饰,上身是由前后两片匀制钢板用牛皮绳连接在一起的胸甲,内穿绿色的军服。

    骄傲无比的多铎自然不能怂,也不待对方列阵完毕,着都统准塔率五百精骑上前冲突算看得起对面的明军了,以往他顶多派出三百骑兵就行了,哪怕是上万人的明军被他区区三百的骑兵一冲,溃不成军,从无例外。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五百鞑子精骑,将身上装备的头盔和衣甲整理一下,把光亮如亮的马刀抽出来,双腿一夹,战马飞驰而去,越跑越快,风在耳边呼啸。

    来势险恶,那高举的马刀似可怕的凶兽的牙齿,带着骇人听闻的气势冲来!

    马蹄动地,仅五百骑,那股吞噬天地的杀气连站在城墙头的明军都感觉到双脚战栗,更不用说直临其锋的城下明军。

    但是高杰既然知道北虏可怕,他听从参谋部的建议,出动的五千人中,有三千是东南军!

    李成栋能指挥东南军是因为他的军阶高,但无论是高杰和李成栋都不能让东南军死伤太多,否则他们升官的考核指标会有一项是看东南军死伤的多少而定。

    这三千东南军甚至是最先出城的,他们见着敌骑杀到,并不惊慌,赶快结阵,阵势一合,杀心自起!

    “装弹!装弹!”

    “开保险,举枪!瞄准!”军官们满头大汗,来回地奔走。

    “射击!”军刀挥下,枪声大作。

    于是,出乎鞑子兵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鞑子骑兵扑来了,被打倒了,成片成排地被轰倒在地上。

    火枪不断地射击,鞑子骑兵倒了一地!

    都统准塔自恃其勇,他人披重铠,子弹都打不进去,战马亦是高防护,四蹄翻飞,如辆坦克般冲锋陷阵,子弹打在人与马身上,火星四溅!

    “看劳资一骑破千!”准塔手挥狼牙棒,准备大杀一场,他豪情横溢,加速向前,堪堪冲到明军阵前,然后他看到了明军屹立不动!

    甚至看到了那些明军(东南军)是冷冷地看着他,把他当成了死人一般,有的明军家伙还是笑着的,根本没有面临大敌的紧张,明摆着有恃无恐。

    刀头舔血的人最讲兆头,他大感不安,但已经是无路可退,只能继续冲锋。

    他的瞳孔倏地收缩!

    明军人群往左右一分,露出了一尊大炮,黑洞洞的炮口向着他。

    轰!

    一声巨响,准塔上半身连同他马匹的上半身被炸成稀巴烂。

    炮决准塔!

第742节 多铎之忧() 
炮响之后,准塔人与马不见了半截,粉身碎骨,散作漫天飞溅的肉屑和骨块!

    干掉他的是霰弹炮,近距离的霰弹威力十足,准塔照单全收,死得极为悲惨。

    这惊人一幕让明军和鞑子军竟然都有短时间的惊愕,战场静寂了片刻。

    旋即城外、城下的明军爆出欢呼,响彻云霄。

    “为领袖而战,大明万胜!”所有的明军放开喉咙,拼命地高呼。

    瞧,口号就是这样,领袖还排在了大明之前。

    颜常武不用担心军队的忠心问题,随着军队的不断胜利,则他的影响力在军队中不断加深。

    而清军则是士气跌停板,冲多一阵子,竟然阵前逃了!

    不过,他们没有逃跑,而是在外围冲着明军射箭。

    双方对射,然后清军的人数不断减少,而明军似乎没有什么死伤。

    他们差不多机会是相同的,明军更容易瞄准目标,因为骑兵在运动中而他们是静止的,但正因为他们静止不动,就更容易被命中。

    只是明军的火力密度大,更让清军无奈的是明军携带的野战炮开火,近则用霰弹,远则用实心弹,直接一炮打人,根本不在乎炮弹。

    最后一批的鞑子,向着明军冲锋,尽被打死在阵前。

    他们不能不死,主将阵亡,回去后必被多铎砍头,战死,起码名声不堕。

    而明军战死的官兵是多少?

    被箭射死八个人,受伤三十一人,由于带有战地医院,最终只重伤致死一人,其余的痊愈归队。

    进攻的清军团灭!

    多铎拨马就走,明军的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明军的士气大振!

    原来,我们是可以取胜的。

    原来,敌人也会流血,也会死的,也会逃跑的!

    待李成栋率军回城,高杰与政治军官、参谋部商量后,当众嘉奖他与参战官兵,以首战告捷,且杀死敌方重要将领,宜给重赏!

    于是每个军官赏十个银元,每个士兵赏三个银元,这几乎是白得的,大家都羡慕。

    重要的是,有钱赏给官兵,且给得痛快!

    一些出身前明军的老军官摸着到手的印有领袖头像的银元,想起以前没有粮饷的日子,日常当兵是乞丐,打仗时兵就成了土匪,仿佛隔世一般!

    ……

    清军安营扎寨,多铎治军有一套,营帐连绵,井然有序。

    他们没有闲着,部分游骑兵巡弋徐州城外,断绝城内外交通,再派部分骑兵,往四境搜索明人,预备拿他们去填沟壑。

    再向后方催促援兵和补给,尤其向北京方面要求炮兵支援!

    而徐州城内的明军训练、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他们唱歌,军歌嘹亮,不时高呼口号,显出士气旺盛,让城外的清军有所沮丧。

    不几日,清军援兵不断到来,营盘迅速扩大,士气也回升。

    只是,派出的搜索队进展不顺,远出百里内,居然没有捉到多少明人,且抢掠得到的物资也很好。

    多铎心中暗暗发愁,意识到面对的是一个可怕的敌人,一个让老野猪皮、黄台吉和多耳滚的心底为之担忧的事实。

    其实明人并不知道,清廷大酋们对明朝极为顾忌!

    他们担心的是大明的地大物博、物资丰富和人员众多,磨也磨死他们。

    他们更担心的是明军万一雄起,个个都如浑河之战时的四川白杆兵和浙兵,死拼清军,那就成了大酋们的噩梦,

    这次入关,在清廷内部,一些大酋担心着进关之后,能不站稳脚跟,会不会带来莫测的风险?

    他们的猜测是对的,颜常武治军,最讲究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算败了,也要杀一个够本,杀二个有赚!

    否则,军法从事!

    颜常武的兵员,几乎是无限的。

    而鞑子人数,是有限的,多耳滚率军入关时满洲八旗为七万,蒙古八旗三万和汉八旗也有三万,要是按现在这种程度的硬拼,很快就会打光光!

    战过一场,由小见大,多铎意识到此战凶险,对方的士气旺盛,战斗意志坚定,他们寸步不让,远胜之前的明军,与浑河明军有得比。

    且新明军用的是火器,对于清军的伤害极大,且容易增长新明军的勇气,毕竟白刃战是清军的长处,当明人见血后,则往往顶不住。

    所以,多铎在之前发往北京的给多耳滚的信件中特别说明了这一点,他要求大量的支援!

    当然他也可以绕城不打,但他思忖之后,还是要打。

    不打不行,清军入关后,发现人手严重不足!

    大明太大了,二十万军放入一个北京城,甚至都不一定能够站满环北京的城墙!

    再散开到各省、州、县之后,人都找不着了。

    因此他们工作有一个重点,那就是极力招降各路明军,收到良好效果,归顺他们的明军接近了四十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