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392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392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南军的制度规范,保障有力,而且后备力量十足,不会后续无人,如此军官们不敢拿大。

    须知在明朝中期之后,文官地位压过武将,一个四品知府敢不鸟二品的总兵,但到了晚明,由于战争频繁,军官死伤率高,导致军官缺乏,如此武将的地位上升,当打败仗时,皇帝往往只敢拿指挥的文官出兵,而对于武将还得客气三分…要是罢掉那些武将,真的没有军官去率领军队了。

    一个合格的军官培养不易,明朝长期重文轻武的后果显现,到后来,朝廷反倒受武将们的挟制,只要他们不闹得太过分,朝廷也会捏着鼻子忍了。

    但按东南军制,军队不可干政,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令如山倒,神惊鬼都怕!

    当天上午,颜常武在高级武将班足足讲足三个小时,口不干舌不燥,显示出过人的体力状况。

    一点小事都让诸人信服,高官们私底下纷纷不已。

    课后,颜常武与大家共进中餐,军人餐厅里丰富的食品让哪怕是油水丰足的高级军官们都感到惊异!

    采取的是自助式,食品丰富,一周的伙食贴出来,中餐周一主食有大盘鸡、烤肉、水煮鱼、鱼香肉丝、黄瓜炒鸡蛋、清炒菜心、青椒土豆丝,除了例汤外,还提供药材鸡汤炖盅;周二主食为萝卜红烧牛腩、农家烧鸭块、大头鱼、干炒肉片、鱼香茄子、蒜泥蔬菜、例汤,提供蹄花白玉枸杞汤炖盅……反正一周不重样,让人流口水。

    中级军官们议论纷纷,说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饭菜!

    而前明的高级军官们则默不作声,他们感觉到不妙。

    如果象东南军所讲的,军队在营地的伙食与这样差不多的话,那么抓住了军人们的胃,也就抓住了军人们的心,这样一来,高级军官们在军队里的统治地位将会完结,难有傲气与东南府抗衡!

    下午,颜常武又去了中级军官班上了个把小时的课,再定下师生名份,这次他讲的是如何带小部队,以他的战列舰为例。

    颜常武至今还挂有“东南亚号”战列舰舰长的职位,他指挥的战列舰舰员们分工合作,各尽其职,让整条战列舰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完成战斗任务。

    如何指挥?

    以身作则很重要,带头服从军纪:“我们的战列舰上,没有女人,露天甲板上没有命凳子,我按时上岗,早到晚走,训练从不含糊……”

    “每次发现敌人,我从不退缩,在迎着敌人炮火的那一面站着,让本舰和舰队的官兵们看得见我!”颜常武顶天立地地道。

    “向我看齐!”颜常武举拳喝道。

    “向我看齐!”军官们同样举拳高呼道,一种激动在心中油然而生。

    颜常武没去新生班,他们还没资格认他作老师,他离开军校后,军校按部就班进行教学。

    所有的军官都要识字!

    扫盲,不识字的开班学习东南府的简体字。

    哪怕发的资料暂时不能理解,但是东南府的教学方式丰富,尤其是引进了沙盘,制作战场,让大家盘上谈兵,尤其是对于大明与北虏的战例,大家越看越可惜,大明不是没有实力,许多战场上态势胜过北虏,但是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崩盘。

    黄得功看着萨尔浒的战场沙盘道:“分兵是大忌,如果不分兵,北虏岂有可乘之机!”

    高杰冷笑道:“不分兵,诸军之前并不团结,杨镐不能服众,大家不听他的命令,且诸军训练荒废,装备陈旧,缺粮少饷,一样要吃败仗!”

    “给我五万东南军,拼也拼光北虏!”长腿将军刘泽清居然雄起来道!

    他受到触动很大,尤其是“站军姿”,虽然对于高级军官们不这么严格要求,但当军姿一站起来,就明白自己身为军人的与众不同。

    你是军人!

    莫负军人的荣光!

    ……

    一个月后,高级班、中级班学习结业,完成了相关的教程。

    无一人中途退出学习,哪怕再艰苦,他们都咬牙顶着。

    他们明白,时代不同了!

    再不会是以前那种不知兵的皇帝和文官指挥他们,致使他们胜仗也会打败仗。

    而是一流的战略家颜常武和专业军官团组成的总参谋部去指挥他们,统帅与总参谋部都是老手,不会出现不专业的现象。

    他们的军队将有充分的训练,装备精良,而且,不会再有缺饷!

    这样的军队,哪舍得离开!

    其实,高级军官们都与校方有过谈话,被告知他们除了军队,还可以另择出路,不被追究。

    但是,一旦在军队里干下去,就要按军纪上面条款执行,军法不容情。

    所有的高级军官们都选择了在军队里干下去,因为他们知道在颜常武统率下的军队将会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这样的良机,绝不能错过!

    颜常武出席了他们的结业仪式,给学习优秀者颁奖。

    高级班成绩最好的前六名接受了颜常武授予的奖章,而头一名则得到颜常武亲自发出的金柄佩刀,让颜常武都感到惊奇的是,取得佩刀的是高杰!

    这家伙相当于两姓家奴,先跟着李自成混,搞了李自成的老婆之后投奔明军,然后积极地向东南军靠拢(明军转东南军不算背叛,毕竟东南府也承认自己是大明的一部分),他学习有一股狠劲,他基础水平差,就来勤能补拙,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二点,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学习与锻炼,整整一个月都是如此,硬给他拿到了新明军校生里的第一把金柄佩刀!

    教官还说他表现得非常忠心,言谈中、纸面上显示出对颜常武和东南府的忠心不错。。。

    果然人不可貌相,颜常武都不由地佩服,他对于高杰的观感并不是很好,但是高杰用他的努力,成功地扭转了颜常武对他的看法。

    高杰双手接过颜常武交来的佩刀,颜常武叮嘱他道:“遇敌必战,勿负此刀!”

    “效忠领袖,勇敢杀敌,不成功,就成仁!”高杰自然而然地回答道。

    他和他的班友们现在象东南军那样喊起了领袖,军校的潜移默化改造效果实在可怕!

第725节 军政之事() 
无论是高级班还是中级班的军官们的学习时间都是一个月,结业之后,他们带着使命回到了军队中,立即主持了轰轰烈烈的军队改造。

    军队在那个月里一直训练,没有改变,不过饷银是发足的。

    等到老长官回来,他们在兵部、总参人员的协助下,对官兵们进行甄别挑选,择其能战者、强壮者留下,为“新明军”的一部分,列为正兵,乃是正规军、野战军。

    淘汰下来的官兵进行分流,一部分成为各地驻防的机动乡兵,叫做“团结兵”这样有喜感的名称。

    为什么要用“团结兵”?

    没别的,因为老大颜常武喜欢这个名字……

    其余的确实不合适当兵的,则解甲归田,朝廷出资遣散。

    比起以前要好,以前的朝廷要不没有钱,要不有钱也被各级官员克扣,但现在不同,朝廷兵部对于军饷非常重视,确保每一个官兵都能够拿足他们的收入。

    所有正兵平均加百分之五十工资!

    团结兵加百分之十至二十工资!

    离开军队的官兵得到充足的遣散金。

    饷银发足,没有谁与钱过不去,如此军队分流改造这么一件大事就轻易的被完成了,没有激起多大的反弹。

    颜常武擒贼先擒王的措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各部总兵、参将都认同他的管治,各部老大尚且如此,其他的人无话可说。

    部队的变化很大!

    东南府的作战军官、政治军官进入各支部队中,按东南府的训练大纲,因地制宜进行训练,

    经过整编,在南直隶、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均设立了新军,其中南直隶驻扎了高杰、刘泽清共六万人,江西有刘良佐三万人,湖广有黄得功的三万人,至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则均有三万人,加上南京亦有二万人,总共新军达二十万人,团结兵有六万人,加上各支独立军,合计兵力达到了三十万人。

    这些军队,全部被东南府所控制,军制如东南府,训练亦如东南府,吃得也是东南府的伙食。

    饷银充足,训练充分,挂的是领袖的大幅戎像,军中只知领袖,不知道明帝。

    有了他们的支持,加上颜常武自带的东南军十数万,颜常武遂能够大展拳脚。

    他下达国公旨令,分别委派了越其杰(马士英妹夫)为江西布政使、袁枢(袁可立之子)为湖广布政使,为三地最高地方指挥连发,陈潜夫(一代名士)为浙江布政使,此三人,都是他所开设的东南府政治学院南京分校的佼佼者,已对他效忠!

    军队开学习班,官吏亦开学习班,颜常武在学习班里灌输他的治政理念忠君(就是听他的话)、发展经济、民生三大方面,主要是讲社会河蟹。

    一些官员觉得很难适应,纷纷退群,但亦有一些官员应时而起,越其杰、袁枢、陈潜夫认同他的理念,自然得到了重用。

    不过,他这一套在南明官员中争执很大,官员们普遍认为这是对自古以来朝廷牧民的一个巨大的倾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不容倾覆!”内阁中,礼部尚书王铎反对道。

    “我们并没有倾覆这一套制度,主要是对民众要好一点,让他们能够活下去,为我们提供兵员和纳税粮!”首辅孙承宗说得明白道。

    姚明恭亦道“孟子曰‘君为轻,民为重’,我们虽不致于如此地步,但要让百姓得到好处,是为正理!”

    阁员马士英谄事颜常武,说得粗俗地道“我们吃肉,百姓喝汤,大家利益均沾!”

    对于发展经济,南明官僚普遍有抵触,认为官就管民,哪管得了他们家里吃肉吃饭!

    要不是东林党的例子在前,只怕他们早就要跪阙犯颜直谏了!

    他们的不合作在所难免,这不要紧,颜常武进宫去见永明帝朱由产。

    南京明宫!

    南京紫禁城,乃朱重八在南京建造的皇宫,建造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占地面积达百万平方米,面积之大,胜过北京明宫!

    南京故宫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其址选于元集庆城外东北处,迁三山填燕雀湖而建。明故宫为明初三朝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设立南直隶,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十分重要。

    南京故宫坐北向南,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朱棣北迁后,此后数百年间,南京故宫鲜有修葺,风吹雨打,自然损坏严重。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谨身、华盖等殿被雷电击中起火。

    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大风拔太庙树,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门兽吻”。

    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秋七月,暴风雨,江溢,郊社陵寝宫阙城垣皆坏”。

    ……

    颜常武带着卫队进宫,这是他的特权,所以一些老封建痛恨他身为权臣的飞扬跋扈。

    他不想这么高调,但更不想象何进、韩信这些人被宫里人炮制,死于非命,所以保命要紧,别人怎么看是能咬我咩?

    一路可见维修工人和物资车辆进进出出,正在忙碌于修葺。

    乾清宫则已经修好,但脚手架还没拆光光,带有阵阵石灰气味,颜常武求见,很快被允许进内。

    他的卫队摆在乾清宫之外,列出战阵,纹丝不动!

    此地乃是大明宫廷的腹心之处,皇帝真要对权臣不利,也不敢在此动手,甚至还要保权臣平安,否则君臣相争之事传出去就是骇人听闻。

    “见过陛下!”颜常武很恭敬地下跪行礼。

    不冲别的,永明帝是他的岳父,也都值得。

    “罢了!”永明帝朱由产挥挥手道,颜常武就站了起来。

    朱由产气色很好,他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他心态摆得正,知道这个位置本不应轮到他来坐的,如今能够坐上去全赖他面前的这位“贤婿”。

    且他没有那种雄视天下之心和管治天下之才,所以他几乎不理事,有事情报来尽说“甚好,找东南公决定!”

    直将明朝的那些忠臣们气炸了,背地里骂他烂泥不上墙,不是朱家的子孙。

    因他这样态度,颜常武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