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384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384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没了,谁来作主?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姓朱的。

    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明室中的藩王,延续明朝,然后挥师北上恢复国土,但具体拥立何人则发生争议。

    重臣中包括了阁臣高弘图(南京户部尚书)、枢臣史可法(南京兵部尚书)、(凤阳)督臣马士英、兵部左侍郎杨铖新、内监韩赞周、科臣李沾、台臣左光先、及钱谦益等东林党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即镇军tj卢九德。

    说实在话,文臣们对于议立这等大事有tj参与是满脸的腻味,但是他们有印鉴,皇帝都没了,没人可以罢免他们,所以他们堂尔皇之地与文臣们坐而论道。

    各方争持,大臣们多数以为,根据“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当时明神宗长子光宗一脉已无人能继位,而次子朱常溆甫生即死,三子朱常洵虽已亡故,但长子朱由崧仍健在的情况下,按照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顺序,第一人选为福王朱由崧(前有嘉靖帝继位为例)。

    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则由于之前的“国本之争”事件,心存芥蒂,违背了东林党在国本之争中的立场,以立贤为名拥神宗弟弟朱翊镠之子潞王朱常淓。

    国本之争神宗皇帝之子为皇长子朱常洵和福王朱常洵,神宗皇帝欲违反“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之制,另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接任皇位,结果大臣们反对,是为国本之争,而当时反对的大臣中,多以东林党为主,因此东林党恶了福王一系。

    风水轮流转,最支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东林党,改弦易辙,变成了支持潞王,结果挨督臣马士英大声嘲笑道“汝等东林党人不知日后何以见前辈!”

    诸东林党人不能答,只好顾左右而言它。

    他们羞愧无比,立潞王之议消除,

    史可法则可笑之极,主张既要立贤也要立亲,拥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

    这位大臣在平行空间的史书上被称为抗清英雄,实际上从议立之事上就看出他的水平,让他领军,大明不亡才怪!

    却有来自福建海澄的兵部左侍郎杨铖新提议道“真正有资格为帝位不是诸王,而是太子!如今京师消息不通,万一太子爷南渡,我等另立新君,诸位何以自处?”

    一番话让大伙儿脸上都讪讪的,杨大人真是哪壶不开就提哪壶,大伙儿兴头冲冲地根据自己的亲疏来立君,他这么说法,岂不是指责大家都不忠心于崇祯皇帝!

    果然是福建南蛮子,一点都不会做官!

    他说得有道理,于是钱谦益婉转地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不立新君,可先立监国,立君之事待定。”

    这主意好!

    大家暗赞读书人的头脑确实灵活,只要已方提议的藩王人选成为监国,管他什么太子来,统统成为死太子!

    大伙儿又热烈地议立哪王可为监国,而杨铖新的脸上并无失落,还是笑吟吟的。

    争来争去,镇军tj卢九德力主福王登位,他叫动了数人上殿,大家无不脸上变色!

    哪几个?

    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

    高杰,陕西米脂人,与李自成同邑,同起为盗,原为李自成的部将,绰号翻山鹞,这家伙牛啊,居然搞了李自成的老婆!

    高杰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因与自成是同乡,出入内堂自成都不曾提防他。谁料李自成不爱女色,只与兄弟们厮混,他的老婆尹氏空虚寂寞,看上了高杰,那高杰也是胆大,就么这与李自然的老婆私通款曲起来,绿油油的子,就那么戴在未来的大顺皇帝头上。

    后来因怕自成发觉,干脆便投降了明军。他人品虽是不堪,作战到是勇猛非常,曾跟随孙传庭一起打李自成,累次立功,官儿越做越大,到明末时已是做到了总兵。

    黄得功,号虎山,明末开原卫人,其先自合肥徙。军中号黄闯子。

    他行伍出身,积功至副总兵,为京营名将。在于农民军的战争中,黄得功迫降五营兵,擒马武,杀王兴国,破张献忠,战功赫赫。

    刘良佐,字明辅,山西大同左卫人。贰臣,因常骑一匹杂色马,人称花马刘,明末总兵。崇祯年间统兵在宿松、庐州一带统兵对农民军作战,升任总兵官,曾与黄得功大破张献忠。

    刘泽清,字鹤洲,山东曹县人,出身行伍,崇祯末年升至山东总兵。大顺军迫近北京时,崇祯帝命他率部火速入卫京师,他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不久大顺军进入山东,他带领主力向南逃至淮安。

    这家伙是有名的“长腿将军”,擅长遇敌先逃。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二月,农民军把开封围困很久了,刘泽清奉命赴援。因为朱家寨离开封城只有八里,他便领兵五千渡过黄河,沿河边在那里扎下营寨,又开挖沟渠引黄河水环绕在军营四周,想依次扎下八个兵营直抵大堤,然后修建一条两侧垒砌墙壁的通道,向城里运送粮食。墙壁尚未砌好,农民军过来争夺,双方相持了三天,各有伤亡。

    刘泽清就命令自己的队伍拔营离开,一时间明军仓皇奔逃,士兵们为了争船,很多人掉在水里淹死了。

    眼下四人都是军队实力派,各掌一军,有三万到五万人,他们一进大堂,即时高呼道“如不立福王,我等皆不奉诏也!”

    他们相貌凶横,大声夹恶,令人双股战栗,他们带兵,如果不听令,且不说日后对付北虏与大顺政权,要是他们一个不爽,带兵进南京城,都不知道是怎么一个结局!

    换作以前,什么时候轮到武将喧哗出头?文臣们不把他们揍得满头包成一尊尊的阿弥陀佛才怪。

    今时不同往日,皇帝死了,天下大乱,对于将领,文官们不得不以安抚为上,连史可法都对他们好言劝慰,其余文臣亦在和稀泥,只有兵部左侍郎杨铖新冷笑道“此乃礼部大堂,军汉上大堂讲礼,如牝鸡司晨,速退!”

    他的位置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管惯大头兵,四总兵在他面前,气焰大减,却有马士英出来为他们助拳道“议立乃大事,唯有文武一心,方可成功!”

    马士英不理会杨铖新,向史可法道“史兵部,你的兵都不愿听你的,你还能议立桂王?!”

    史可法闷闷地摇头,再不作声。

    见他退缩,马士英朗声道“今福王殿下登位,已成大局!”

    “是吗?”堂外传来一声长笑道“我这里有更好的人选!”

    。

第710节 心有万匹泥马过境的颜大少() 
大家看到堂外涌来一群人,为首一人,身高八尺,体形异常的魁梧壮健,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他身穿麒麟官衣,隆起的肌肉鼓鼓,神采飞扬,龙行虎走。

    如此人物,众人倒抽了一口凉气!

    在他的后面,簇拥着一位王爷,周围都是穿着明朝官袍的人,放眼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火枪兵!

    虽然没见过面,但在场的人精们已经有人认出是何许人也“颜常武!”“东南侯!”

    “正是颜某,各位,久违了!”颜常武作了个揖道。

    “见过侯爷!”左侍郎杨铖新迎上前道,大家就明白这位正是东南府在大明的内线,他又快又急地将事情说了一下。

    “颜侯爷!”史可法为人刚直,严肃地道“你擅离治所,该当何罪!”

    颜常武拱手道“陛下已经大行,能管得了本侯的人现在还没有!”

    他环视诸人道“本侯是大明的臣子,此行前来,正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远远地听到有人说‘如不立福王,我等皆不奉诏也!’不知道是哪位大人哪?”他冷冷一笑道。

    人的名声树的影,刚才嚣张无比的四总兵竟不敢吱声!

    颜常武也不多说一句废话,直入正题道“今国有大难,宜立贤王,本侯举贤不避亲,推举金华王为监国!”

    金华王朱由产!

    此人乃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叔伯兄弟,封地金华,是个庸王,是颜常武的岳父,血缘与主宗差了不到十万八千里也有三千里,现下他被颜常武推举,众目睽睽之下,甚至有点战战兢兢地道“诸位……”

    “住口!”高弘图厉声道“你何德何能,敢窥伺大位!”

    “老夫说他行,他就行!”颜常武的队伍里转出一人,须发俱白,却是气场空前强大!

    “老夫也说他行,你们不服不行!”再来一人,气场同样地强大。

    大家认出了是何等人物敢这么地大言不愧,一个是前帝师孙承宗,另一个是前阁老姚明恭,他们力撑朱由产。

    在他们面前,南京的那些官员们简直就是小学生去见大学教授!

    堂上气氛突然间缓和下来,官员们纷纷向两位老大人见礼打招呼,个个都是晚辈见前辈,不敢怠慢。

    许多人的心思活泛开来,这两位老臣,可是有定鼎之力!

    他们一出来站台,朱由产再不行也行了。

    马士英见势不妙,急忙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福王殿下与陛下最亲,不是他还是谁。”

    “国有大难,宜立贤王,金华王最贤,可为监国!”颜常武强调道,他强势无比地道“今日本侯推举金华王为监国,愿从之的大臣请站本侯左边!”

    他高举左手,话音刚落,四位大明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仗着武人脚步轻灵,一拥而上,站在了颜常武的左边!

    兵部左侍郎杨铖新不慌不忙,亦站了过去。

    礼部大堂上众人面面相觑,那颜常武双眸含威,紧盯诸人,他后面的军官们脸色不善,火枪兵手执武器,对他们虎视眈眈。

    气氛极其紧张!

    颜常武这次来,并没有与南京城里的大臣们、守备勋臣们多沟通联系,如果他们不同意,那他,不怕做个恶人!

    新朝建立,是要杀人立威的!

    手下的如虎似狼兵将,必须见血,而那些不从者家中的钱财,将化为给将士们的赏赐!

    他不会多杀人,他在妈祖娘娘面前立过誓,绝不轻杀华人,愿妈祖娘娘保佑华人繁荣兴旺,子孙绵延无尽…如果不立这誓,你这边杀华人,那边求妈祖娘娘保佑,妈祖娘娘是慈善之神,有悖她的神职,不会佑你!

    至于杀非华人,他们又不是妈祖娘娘的子民,娘娘是不会管你杀多少的。

    他会把那些人统统流放东南亚,那边缺人哪。

    勋臣魏国公徐允爵乃是中山王徐达的子孙,看着颜常武一众冷冷的表情,顿时心中一哆嗦!

    徐允爵是带过兵的,见识过部下的悍将,这是准备动武的表情!

    再不过去,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他迈步而行,不料有一人还抢在了他的前面,竟是忻城伯赵之龙!

    这家伙有够狡猾,见机快啊!

    刷的一声,忻城伯赵之龙与魏国公徐允爵,保国公朱国弼,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大兴伯邹存义,宁晋伯刘允极,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梦熊,安城伯张国才,洛中伯黄九鼎,成安伯郭祚永,驸马齐赞元等,全部站在了颜常武的左边!

    还能怎么争下去!

    大臣们皆面如死灰,作声不得。

    过去的这群人,乃是南京城中三大势力之一的勋贵,与国同休的既得利益者,居然投降得比谁都快,集体从贼了!

    他们尚且如此,不作为,其他人等也都心灰意冷。

    于是乎,在颜常武惊讶的目光中,他看到堂上诸人纷纷过去,包括了言辞最激烈的马士英、高弘图、卢九德,还有史可法,统统站在了他的左边。

    哦,还有钱谦益,率东林党人士一起加入左边。

    右边,空无一人!

    一边倒,颜常武惊到下巴几乎都要掉了下来,心中有一万匹草泥马在奔驰呼啸而过。

    特的刚才不是慷慨激昂吗,说好的节操呢,怎么一下子说掉就掉了,统统都听了劳资的了?

    他不曾醒起,在平行空间里,就是同一批的人,除去史可法等少许几个人,当清军南下,兵临南京城外,他们开城门迎接清军,献城投降,可怜大明三百年来养士朝,满城文武勋贵尽弃气节,屈膝跪虏!

    特别提一个人,一个没卵子的的人,南京守备tj韩赞周,对勋贵和官员们的投降既气愤又无奈,在清军进南京之后自缢殉国。

    现在的情形,对于那帮道貌岸然的家伙来说,来比起清军下南京时要好得多。

    不管金华王朱由产是坏是贤,与皇帝血缘是远是近,哪怕他是海贼头撑起的傀儡,统统不用计较,只要他姓朱,是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