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36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36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作以前,他有自知之明,想让别人来投他一个毛头小子,简直是痴心妄想。

    但他在厦门港前当着几千官兵的面前斩杀许心素,正式地扬名立万,江湖上都知道了有他这一号人物,他就成为了能让人纳头就拜的带头大哥!

    打了许心素,固然暴露了自己的实力,也带来了好处。

    ……

    一旬之后,李英带来了一个条好汉:施大瑄。

    晋江人氏,字应敕,号达一,原与郑芝龙有联系,亦与陈衷纪李英等相熟,颜常武杀了郑芝龙,施大瑄有疑惑,没有投靠而流落江湖为海寇。

    今颜常武大开方便之门,李英知道施大瑄有本事,遂去信相招。

    颜常武看他的履历,哦,他的二儿子施琅,现在才六岁。。。对于施大瑄,颜常武不识他,但施琅的名声,可是在颜常武脑海里的历史上响亮无比,他原为郑成功旧将,有能耐而自傲,号称“海霹雳”,可见其战力水平之高。

    与郑成功关系不好,导致郑成功要杀他,郑成功既不仁也不怪施琅无义,施琅愤而投清,引清兵收复台湾。

    当然,将来施琅有否此事难说,但颜常武相信只要以国士待人,人必以国士回报!

    颜常武收纳施大瑄!

    再有陈衷纪引进一人,乃甘辉也。

    甘辉,明末清初海澄县(今属福建省龙海市)东园村下房人。父母早丧,家贫如洗。为人重义任侠,好打抱不平,因此遭族长迫害,流浪于漳州、石码、海澄等地,不敢久居乡里。

    在颜常武脑海里的历史上,甘辉的履历很光鲜:

    郑成功在南澳起兵反清,招军买马;甘辉投入郑军帐中,以骁勇善战驰名行伍间。郑军攻同安,甘辉出头阵,即斩清守备王廷于马下。守将祁光秋、廉郎及知县张效龄乘夜潜逃。拂晓,居民开城门迎郑军。甘辉任亲兵镇。郑成功率舟师攻叛将苏利,战不利,回师驻潮阳。此时清降将黄亮采乘机反噬,偷袭郑军行营,甘辉迎战,斩亮采。八月,郑军转战漳浦,漳州总兵王邦俊带兵救援,为甘辉所阻不得进,漳浦守将计穷遂降。郑军攻取长泰,甘辉进兵北溪,破清守将王进及总督陈锦军。甘辉以功升任中提督、后升任中军督……

    郑成功大举北伐,声势浩大。《台湾通史》记载郑军有甲士17万、习流5万、习马者5000名、铁人(浑身披铁甲)8000名、戈船8000艘,号80万。初期进展顺利,

    甘辉向成功建议:“瓜(洲)、镇(江)为南北咽喉,但坐镇此,断瓜洲,则山东之师不下;据北固,则两浙之路不通,南都可不劳而定矣。”成功不听,率师径攻南京,南京守将郎廷佐约期降,许之。甘辉复建议早攻,勿中敌人缓兵之计。成功又不听。前锋营余新轻敌无备,纵兵捕鱼,文恬武嬉,戒之如故。

    清援军大集。梁化凤由仪凤门穴城偷袭,余新仓皇应战,被擒,全营皆殁,形势大变。清军大队抄出山后,直冲左先锋杨宜营,杨败走,郑军往援,山高不得上。清军从山上往下逼,郑军势蹙大败,成功挥师撤退,争舟而渡。甘辉断后,且战且退,至江,从骑仅剩30余人。甘辉击杀百数十人,马力疲而绊倒,甘辉被俘。

    甘辉与万礼、余新都被解至南京,清两江总督郎廷佐与固山金砺会审。甘辉挺立不跪,万礼、余新皆跪,甘辉以足蹴之,说:“傻子,到这里还想活命吗?”甘辉大骂不屈,英勇就义。

    ……

    现在的甘辉和施大瑄都还很年轻(其实整个东南府的“君臣”都是年轻的),颜常武知道他们在历史上留名绝非侥幸,遂以礼相待,请他们先去军校进修,待毕业后成为军官,就可以任用了。

第68节 白米饭收伏好汉心() 
除了甘辉和施大瑄,陆续有人来投,除了闽省沿海地区,还有那么对待他们,首先请他们参观东南府的农田、蔗田、陆战队营地和舰队,让他们见识到东南府的实力。

    在请他们吃饭时,讲清楚待遇,一是成为“正式工”,首先去军校进修,首领进修军官课程,部属学习水兵课程。

    “所有的人都要持证上岗!包括督军!同时,在正式上岗前还要作宣誓,在妈祖娘娘面前宣誓,效忠督军大人!”讲得很清楚,到来的好汉们都觉得新奇,这东南府的条条款款真多,不过,东南府的待遇确实不错!

    比起大陆明军的待遇高上一截不算,拿的饷银不被克扣,家人分田不用交纳税赋,将来退伍可直接转为“公务员”,使用了奇特的军官服装还有什么军衔制度,按战功升职而不用什么溜须拍马。

    “考证不难!”接待人员说明:“以实务为主,而不是考什么文字诗赋,大家不用担心,比方说你考的是舰长证书,你就进行舰长的课程学习,考的是操舟和打炮,不会考许多的文字。”

    “至于不识字,免费扫盲,大家不可错过这个机会!”

    第二条出路就是成为雇佣军,将来按战功取酬报,不受军队管辖。

    ……

    高达九成五的人都选择了第一条路,除了待遇良好,竟然有一个原因是:军营伙食好!有白米饭吃。

    请吃的都是军营伙食,不特意开宴,让他们直接去军队里吃大锅饭,收到良好的效果。

    “来吧!”接待人员道,众好汉们拿着餐具………锡制的饭盒,排队打饭。

    先打饭,好汉们的眼睛都瞪圆了!

    这是白米饭!

    大锅的白米饭,象亮灯般地映入了他们的眼里。

    “米饭,不够就加,请勿浪费!”陪同人员道。

    白米饭管够、菜式有鸡肉、鱼肉、猪肉、羊肉吃,在军营里天天轮换,军官更有鹿肉和牛肉吃!

    讲的很清楚,军舰上军官水兵都有牛肉干吃,而军官还有鹿肉干进胃。

    佐餐的还有蔬菜,水果和茶!

    白米饭,热腾腾,香喷喷,一口吃进去,尽是惬意。

    通过征服好汉们的胃,而征服了好汉们的心。

    吃白米饭或许在一些地方没什么稀奇,要知道这里是闽省。

    闽省又有什么?

    它与台湾隔海相望,又恰恰是个资源匮乏的省份。省内大部分地区都是崎岖的丘陵地带,其间分布着风化严重的红土壤。

    平坦的耕地只在河谷边上和海边的狭长地带才可以找到,但不多,很少。

    别的地方江河平原有大量的冲积扇,那是鱼米之乡。

    闽省也有河流,可是受到了山岭丘陵的挤压,冲积扇的面积很小。

    13世纪闽省有个地方官长叹:“从山麓到山巅尽是岩石,耕作永不停息”。

    “低洼地带尽是盐碱沼泽,无法耕作”。

    饥馑是个永恒的威胁,尽管聪明、勤劳的闽省人努力,非常的努力,建有大规模的梯田开发和垦荒工程,但闽省的粮食收成从来无法自足,全省所需的大米有一半要靠其他地方供应。

    更糟糕的是运粮的工程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山峦丘陵将福建与帝国的其他地区隔绝开来。

    大家都清楚,以当时悲摧的人推(车)牛马拉车的运输方式,千里运粮,十不存一!

    嗯,从长江把粮米运到海边,再以海船运闽省?

    且不论闽省的重要性不到这种地步,关键是当时社会根本没有“海运粮食”的意识。(直到

    闽省自然条件如此之差,想吃上白米饭困难很大,吃的都是杂粮,尤其是番薯,因其极易引种,尺许薯藤即可随种随生,闽省民众大量引用,种在不能种粮食的劣地和山岭上,番薯是闽省红土地“民生赖为食”,号称能让饥民“足果其腹”,“荒不为饥”。

    正如起初陈衷纪告诉颜常武,在粮食充足的地方,番薯是用来喂猪的。。。二层意思,有米吃,不会吃番薯;吃番薯,是迫不得已。

    番薯。。。穷人的食物。

    白米饭。。。况且,还有肉吃,很大块的肉,成功人士的伙食。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伙食!”士兵们告诉来投奔的好汉们道。

    东南府军队的伙食向来很好,颜常武买民众的粮食很大程度上分给了军队食用。

    于是,吃惯蕃薯粥的好汉们,就被白米饭给收伏了,心甘情愿地接受训练,准备加入。

    投奔东南府的好汉们,有泉、漳等沿海地区的居多,又有闽北山区等地来投,接着是广东一带,以及江浙的宁波、温州,陆续有人来投,他们或三五成群,少的驾着一条船,多的数条船,有水艍船、乌艚船、赶缯船、鸟船等,有上五千余人,皆被善待安置。

    比起农夫、渔民,他们的战斗力更强,哪怕有枪炮,可枪炮还是人使的,悍勇之辈用枪炮的威力更大!

    所以说打出名头,有了根基(白米饭功不可没),一文钱不花,就有好汉相投。

    他们进行紧张的培训,初时不适应的人有,也有的人离开,但不多,大家想到其它地方没有白米饭,也就咬牙顶住了。

    业务学习、识字、还有必不可少的政治学习!

    来自未来的颜常武怎么可能丢下我DANG我军的优良传统!

    在《东南军府史》上开篇介绍了优美的台岛,这里正在逐步开发,农业发展迅猛,将形成稻米、杂粮作物和甘蔗的大农业地区,它的渔业发达,海产品丰富,有造船、水泥、造枪、制糖等工业,有木材、煤矿等出产,是座宝岛!

    妈祖娘娘,是这块宝地的守护神!

    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为建设自己的家园而奋斗,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不惜流血牺牲!

    年轻的统帅颜常武,是妈祖娘娘座下金童,不忍见人间生灵炭,蹈海下凡尘去降魔伏妖!

    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他打败了荷人,打败了不义之贼许心素,威慑明军不敢动弹。

    经过颜常武的审定,以类似吹棒某个胖子的语言去神化他自己,他是“天降伟人”,民众是“我们除了您谁都不认”!

    把军政成员们洗脑,让军民们为他而战,为他舍生!

    ……

    经过洗脑,东南军府建立了对他的崇拜,当然也有人头脑清醒的:“一个小娃娃是神人,鬼才信!”

    “吃他白米饭的人信他!”有人回答道。

    此话令人哑人无言,那是真的,大陆绝大多数的地方办不到普通民众餐餐吃白米饭啊!

    餐餐让大家吃白米饭的人确实是神人,哪怕他是个小娃娃。

第69节 无农不稳() 
东南府的节奏明快,街道上几乎见不到什么闲人是他的一个特点,民众田间劳作、下海捕捞,军队训练,工厂开工,就连小孩子也在帮工(当时没有义务教育,不用去上学)。

    不养闲人,没有乞丐,只有有劳动能力,必有工作。

    如颜常武设想的,变成现实,北港造船厂开业,主要承办民间船只和小型的政府船,而高雄造船厂则扩大产能,同时开工了六条巡航舰(六级舰),一副大干快上的情形。

    ……

    这是一片渔米之乡啊!

    没有比这里更肥沃的土地了!

    台南平原!

    台南平原,北至北港北面多一点,南至高雄,呈枣核形,南北长近二百公里,东西最宽达五十公里,面积接近五千平方公里,海拔均低于l00米,为台湾第一大平原。平原内地势开阔,人烟稠密,溪渠交错,可作为物产丰富的农业区,耕地面积广大,后来发现它占全岛的40%。这么大的平原,对于一个孤悬大海、山脉盘结的岛屿来说,真是宝中之宝了。

    台南平原由大肚溪、浊水溪、曾文溪等河流三角洲组成,是包括云林、嘉义、台南、高雄等县市的滨海平原。其地势平坦,幅员广阔,水系发达,河流、沟渠纵横交错。

    有丰富的水源,正好种植!

    濒海地区可做盐田和养鱼池,再出海捕捞,发展多种经济。

    东南府的行政主官陈衷纪腹有锦绣,规划地方。

    他先着民众利用平原上的短小溪流筑坝截水,建设埤塘,灌溉农田,接着又开始修建水库,储水灌溉,形成灌溉区。

    台南平原的水源有其特点,就溪流而言,由北至南密布着虎尾溪、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急水溪、将军溪、七股溪、曾文溪、盐水溪等大小溪流十多条。这些溪流由于形成的地质年代不同,有着不同的水文特征。

    其中曾文溪、北港溪、八掌溪、朴子溪等河流,都发源于阿里山西麓,形成于平原隆起之前。平原隆起之后,这些溪流在平原上不断地侵蚀、延伸,最后注入大海,一般积水面积较大,流路也较长,大都在70公里以上,曾文溪长达138公里,是台湾第四大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