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339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339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教了!”三位进士齐声应道,感谢不尽。

    “你们有什么有能耐的亲戚朋友,认同我们的理念的,叫他们来吧,叫他们早点来”孙承宗颇有深意地道。

    他的意思即刻让三位进士领悟到了,顿时心情复杂,这是要对大明动手了吗?

    现在来,是雪中送炭。

    等东南府进入大陆时,那些人来,是锦上添花。

    待遇截然不同!

    但是今上尚安,东南府出兵的话,那就是下克上,很讲究大义名份的领袖不会如此不智。

    那么,就是今上将有大劫?

    三位进士按部就班,先去东南大学学习了三个月后,通过了考试,即时外放,秦士奇任台湾行省宜兰县县长,罗奕儒为金山行省下新孟县县长、孟名世则是巴厘岛新陈县做了县长,三人老老实实地按照孙承宗所授三大机要办事,就在东南官场上稳步上升,让之后投靠的的那些正牌进士妒忌不已,谁叫人家投靠得早啊。

    原来,古代科举进士也分三等,第一等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等;第二等为赐进士出身;第三等为赐同进士出身,秦士奇、罗奕儒、孟名世是第三等,出身不及第二等赐进士出身,可是他们比那些赐进士出身聪明呵。

    如今东南府接纳进士不算什么,连明朝大腕都来了。

    姚阁老驾到!

    姚明恭1583,字玄卿,号昆斗,人称“姚阁老”,蕲水县湖北浠水县巴河人。明万历癸卯举人1603年,己未进士1619年,钦点翰林院编修,接转詹事府掌翰林院印。崇祯庚午年1630顺天举考。己卯1639年进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随晋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光禄接拜中堂。

    他在相位一年,因受言官攻讦,不爽回归故里。

    明恭宅心仁厚,曾致信告诫其弟居恭任剑州牧“洁已爱民,虚心听狱,严胥役,禁家奴。”

    除了能做官,也有文采,曾写下太乙阁初成赋:“太乙阁下江之水,苍茫海腹昆仑起。寰中日有发天奇,个里鸿濛吹浩髓。问道何年说古今,闲云片片飞山阴。收作藜光照夜半,风声雨声惊不散。投簪结构此江干,愿借烟霞煮作餐。万亿千秋峙碧落,宁羡白云与黄鹤”。

    表明太乙阁足与黄鹤楼比美,足见其功力。

    以官场高官而论,姚明恭的年龄不大,他回归乡里,东南府对他是口水是流得��响!

    连送了三封信,一封比一封有力,派去见姚明恭的人的地位也越高。

    头一封信是担任东南府金山行省总督的熊文灿写去的,熊文灿与姚明恭是儿女亲家,姚明恭的女儿许给熊文灿的公子为妻,见姚明恭回乡,遂写信相延,请他出山,到东南府任职。

    尽管两人关系极佳,但姚明恭婉拒了。

    第二封信则是孙承宗,他的地位更高,请姚明恭出马,姚明恭还是不受。

    古代名人任职,很讲体面,第三封信是东南府领袖颜常武亲笔所写他的毛笔字总算可以入目,欲礼聘姚明恭为东南府“资政”,秩比东南府总理,请姚明恭来助他一臂之力。

    派了曾为大明名人的黄淳耀前去,这回姚明恭受了。

    所以名份很重要,姚明恭到台湾任职,台湾是大明的哦,还插着大明的旗帜,颜常武也是大明封的侯爷,崇祯皇帝许其在台湾开府,自行其是,姚明恭此行不算叛国!

    哪怕是挂羊头卖狗肉,姚明恭终究可以向世人交代,到台湾是心安理得。

    他自福州坐船,启航后即有两条东南府巡航舰护航,到达高雄码头,颜常武正在台湾,亲自迎接!

    {老铁请记住    新八一中文网 }

    

第626节 姚阁老归东南府() 
高雄码头上,颜常武率孙承宗等文武官员一起迎接姚明恭。

    他一见姚明恭,真的是满心欢喜。

    但见得姚阁老精神抖擞,容光焕发,颜常武对于东南府办差之人,最喜欢精神面貌好的人,常说无论水平高低,首先要讲斗志和精力。

    姚明恭归东南府,意义重大!

    如果说孙承宗是前朝重臣,则他是今朝的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太子少保(皇太子的老师),可谓是柄国重臣。

    连他都归了东南府,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大事件,表明他对东南府的看好。

    我东南府如日中天,大事成矣!

    而姚明恭见到颜常武礼谦下士,也深受感动。

    一个恭敬欲跪,另一个急步搀扶,把腕共进。

    码头上上演了一出君臣相得的精彩大戏,做给世人看,大家都是演员,入戏很快,表现出众,如此扬我东南府之名,大有益处。

    “侯爷,老夫到东南府,是为了我大明黎民百姓!”姚明恭向颜常武说道,不以自己曾为大明阁老而态度倨傲,既然都卖了,那就卖个彻底。

    “先生助我,则我大明黎民百姓得救矣!”颜常武以手加额,庆幸道。

    当时两人口口声声讲的是“我大明”,都是那种为大明忧国忧民的表现。

    等之后形势明朗化,颜大少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一些不爽东南府的人就多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作《放言五首·其三》,试看如下: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

    好一个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颜大少终崇祯在位时,从不显露反迹,确实深深地迷惑了世人!

    姚明恭休息了一天后,颜常武在高雄新建的“行在”办公大楼里,举行了隆重仪式,礼聘姚明恭为东南府“资政”,向他发出金色聘书。

    资政是一种高级顾问性质的荣誉职务,待遇比照东南府总理,对于东南府军政大事,悉得建言献策。

    这只是初步的合作,将来看双方合拍的程度,姚明恭的表现,再行安排其它职务。

    包括姚明恭,东南府现有三位“资政”了,都是从大明过档来的前大明高官,分别为孙承宗、熊文灿和姚明恭,前二者皆得实职,干得有声有色,事业再开第二春。

    以姚明恭的谦恭态度,他外放要职是指日可待,况且,他初来乍到,就送上一桩大功劳!

    颜常武办公室里,颜常武、熊永媚、孙承宗坐着,姚明恭取出一份大红喜贴道:“幸不辱命!”

    送来的是一份许嫁女已报婚书,颜常武要娶新妻了!

    新妻高贵只差过公主,因为她是郡主!

    颜常武将要迎娶的是金华王朱由产之女朱氏朱真真!

    朱由产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叔伯兄弟,封地金华,是个庸王,没有大恶也无大错,平平常常的一位王爷。

    这次姚明恭出山,专门绕道金华作媒,代表颜常武向朱由产求亲,欲两家结秦晋之好。

    行动大获成功,朱由产同意了婚事。

    颜常武已有正妻,这位朱氏同样以妻礼迎娶,过门后与正妻分庭抗礼。

    朱真真几岁?

    八岁!

    如此幼齿,颜常武当然不会禽兽到即时迎娶,而是先下聘书,待她长大到适龄之后才正式过门。

    他要的是一个名份!

    让朱由产同意这桩婚事的原因不仅仅是姚明恭的面子与口才,还有颜家的五千两黄金聘礼。

    这是唐朝时那个干部礼聘大唐文成公主的价码,是真金,不低了,表明了东南府对郡主下嫁重视的态度。

    明朝时期黄金是非常值钱的,朱由产觉得有面子,东南府的核心高官们则认为很值得,皆大欢喜!

    姚明恭满面笑容地道:“奉侯爷之意,与王爷说了,既然落聘,朱氏不必缠足,王爷有点惊奇,听说是‘侯爷的媳妇侯爷来做主’于是王爷说乃天经地义,乃向内传话,吩咐郡主从此不必缠足!”

    “很好,姚资政还没到来,已经先立大功!”颜常武夸奖道。

    然后,姚明恭按部就班,先去东南大学进修三个月,这是惯性,谁都不例外。

    以他的身份,是不用与其他学生一起在大课堂上,而是开小灶,至多来多几个陪读的学生。

    通过学习,学到东南府的施政和决策思路,向这个思路看齐,如果觉得不接受,可以不做实务官,只做清贵之职,就纯做资政,起到咨询作用,而且,可以在国学方面下功夫。

    明朝官民接受颜常武的一个方面是他尊重国学,认同国学中的许多理念,当然有的地方他并不接受,但无伤大雅。

    在东南府,除了文官和军队要按他的要求穿制服之外,其余的衣着装束并不管制,就连公职人员,在非上班时期,也能穿想穿的衣服,譬如一些明人闲暇时喜穿道袍,绝对没问题的。

    明朝官吏居家穿道袍,来自嘉靖的遗风,这位皇帝信道,在皇宫穿道袍,百官为了讨好他,也穿起了道袍,此后流毒甚深。

    文字方面虽然在公家机构和学校里推行简体字,但市面上用繁体字也没问题。

    至于中国传统风俗节日和道德文化,几乎原样照搬。

    姚明恭不认同东南府的执政思路也没问题,拿他来摆就成了。

    他若有兴趣翻故纸堆做学术研究,养多一个也无所谓。

    但姚明恭也不是傻的,辛苦过海,不顾名声是为了来这里吃稀饭?他当然要吃干饭。

    他聪明地向东南府的政策方针靠拢,上交的“作业”给颜大少看过,确实是东南府的作风。

    所以等他学完之后,他的新职务到手:“成为孙承宗的副手,协助孙承宗管理东南府政务。”

    不得不说这位姚资政有心,他一个部门接一个部门地去观政学习,之前一声不吭,待到自己了解到足够信息后,觉得可以对政务进行改进时才发声。

    短短数月,孙承宗就向颜常武表示,姚资政成熟矣,足够大用!

    他在台湾得到重用,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大明人才投奔到东南府,人多就是好事,人多力量大。

    何止是文臣过来,东南府迎来了一大批军事人才的到来,抵抗北虏最有力的宁远军核心部队到达台湾!

第627节 锦州之事() 
锦州城城墙。

    东方泛起了鱼肚白,祖大寿用望远镜望下去,北虏大营并无异动。

    然后他下到东门,那里人头拥拥,两位将军和将士们都在等侯了。

    宁远军三杰:

    祖大寿!

    赵率教!

    何可纲!

    没有多说一句话,三位将军点点头,祖大寿挥挥手道:“开门,出发!”

    锦州城东门沉重的大门打开,祖大寿一马当先,带领军队象出柙的猛虎般杀向北虏营寨!

    他的背后有何可纲、祖家军、宁远军的将士们,由赵率教负责后路。

    饱食了早餐,官兵们鼓起勇气,奋勇前进!

    无须多言,每个人心中都很清楚形势,杀到海边,就有出路,那里有东南军舰队在接应他们,等着他们,带他们离开这个鬼地方。

    否则,就要向北虏屈膝投降!

    只要有可能,宁远军不想向北虏投降。

    形势严峻到无以复加,后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春,为挽救辽东危局,明廷遣洪承畴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所谓八总兵兵马,领精锐十三万、马四万来援,集结宁远,与清兵会战。

    三月,黄台吉发大兵采取长期围困锦州的方针,势在必克。

    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

    但兵部尚书陈新甲促战,在崇祯皇帝也希望持重的情况下,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方针。

    八月,黄台吉得知明援兵已到,便亲率大军从盛京赶来赴援,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部署在明军的南面,济尔哈朗军攻锦州外城,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切断明军粮道,断绝洪承畴归路。

    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集议背山突围。

    最后十数万人土崩瓦解,洪承畴被困松山。

    而镇守锦州的宁远军有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等人,此时城中突有人来见他们,声明带了东南府信息而来。

    祖大寿接见了他,一看,还是熟人,叫做王志国,祖家的亲戚,乃先前过档到东南府的宁远军旧人。

    那时宁远军是袁崇焕当家,朝廷军饷不足,王志国连同一帮官兵闹饷,恼了袁崇焕,将王志国等人拿下,准备治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