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337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337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过了很长时间,洪官的心渐渐地提起来,突然间他露出了笑容。

    高雄七十八号舰出现了,接着夜叉十二号舰也出现了!

    东南三舰在华人的操纵下,昂首阔步,劈风斩浪,勇往直前,终于把险风恶浪甩在了后面,成为第一支华人船队穿越了天险好望角!

    三舰进行旗号通讯,通报情况,奇迹般地没有大的险情,没有一个水兵损失。

    考斯提特惊呼道:“这是妈祖的保佑,领袖的荣光照耀!”

    他感慨地对大伙儿说道:“我以前穿越好望角六次,每一次都发生要不死人,要不船沉的事情,最好的的一次是船损,桅杆折断,这一次是最轻松的了!”

    大家心忖着:“这还轻松啊,我们都提心吊胆的!”

    这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东南华人以前没见过的星座南十字星,它们眨着眼睛,露出笑脸,好象在欢迎华人英雄们的到来!u

第622节 三进士见孙承宗()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公元1641年冬,乃崇祯十四年,对于那一年的大明来说,无论是皇帝、大臣和子民,都是一个煎熬!

    而在台湾,就台湾民众来说,一年复一年,年年有变化,生活逐渐好。

    东南府努力发展经济,外来白银增多,钱多,生产力提高,大家生活就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他们是小民,只关心眼前的生活,倒不曾想到,海那边的大明,将渐渐地走向倾覆灭亡。

    清晨时光,这天是周末,不用理公务,高雄退思园里,东南府资政、台湾留守孙承宗一大早就起来了,今天他得给他的丝瓜搭架子!

    人生七十古来稀,孙承宗很注意保养,活久点,为领袖、为东南府多奉献。

    在退思园的小池塘边打了一段五禽戏,这是传自三国时华佗,动作不剧烈,出出汗辄收,只觉得身心俱舒。

    退思园非常大,位于高雄的海边,包了整整一座山头,庄内亭台楼阁,皆是中式传统建筑,园内回廊曲径,依山构筑,有山有水,门景、长廊、小桥、池塘、石山、房屋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庄园内花草树木因地而种,山山水水,汇聚一体,实为居家良园。

    他可以门朝大海,春暖花开,聚二三好友,对酒当歌,亦可以在在背风的山坡临水月榭里静思人生,品茗读书。

    如此好的地盘,造价自然不菲,孙承宗一生清廉,是买不起的!

    恩出于上,出自领袖的恩赐,供其休憩,退思园的名称来自孙承宗的取名。

    孙承宗打过拳,稍事休息,然后进早膳,很简单,乃喝五谷杂粮粥、吃韭菜包和生肉包即可。

    坐在池塘边看看书,哪怕公务再忙,一天总得找上一个小时看书,认真写批注,从不停手。

    然后换了衣服,亲自去给丝瓜搭架子!

    花工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即时开工,他亲自挥锤打桩,给瓜架上绳。

    其实就是搭棚,用毛竹和木条把棚架搭起来,让丝瓜和黄瓜攀爬。

    如此,他可以在瓜棚下读书,坐看绿色植物,颇具诗意。

    领袖赐园,以好看为主,而他得园,则以实用为上,他渐渐地开辟菜地和种植经济作物,例如果树、香花还有池塘养鱼给家人吃,种莲蓬夏天观赏,冬天吃藕藕,种竹,吃竹笋。

    所以说,中国人拆台、窝里斗不遗余力,有人告到领袖那里,说孙承宗不领情,居然擅动御赐之园,在园内取消花丛而种起了一排排的菜!

    而领袖则大笑曰孙承宗乃正宗的中国人也!

    在中国,贵人和土地是结缘的。

    天子每年都要下地耕种,宫中贵妇则要养蚕纺纱织布,以示亲农。

    诸葛亮耕种于南阳,陶渊明躬耕于田园,不管他们是不是作秀,但中国的贵人从来是不以种地为耻的。

    中国人的种族天赋是种地,有地盘想的是种米、种菜,最起码也种果树!

    因此领袖不但不罪孙承宗,反倒赐孙承宗玉章一枚,上刻“退思园老农!”

    孙承宗遂以之为私章,自此之后有空就在退思园鼓捣,菜园越开越大,里里外外打点得井井有条,里面青葱、大蒜、冬瓜、苦瓜、地撤、花椰菜、红萝卜等等都给种上了。

    正干得热汗腾腾时,突见管家手拿三张拜贴在一侧恭候,孙承宗不悦地道:“我不是交代过你今天不见客的吗?”

    管家回到:“回老爷的话,他们说是同乡,自大陆而来,今天刚到,特来拜访老爷,领受老爷教诲!”

    咳!

    这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台湾官民都知道孙承宗周日不见客,无人来打扰他,但是外来客不知者不能罪也。

    他叹了口气,伸手拿过拜贴来看,顿时精神一振!

    头一张写的是“同乡世教侄天启五年赐同进士出身秦士奇公庸拜手书”,第二份则是“天启五年赐同进士出身广东番禺罗奕儒子云敬拜”,第二份为“天启五年赐同进士出身湖广江陵孟名世钟山敬拜”。

    原来是三位大明进士秦士奇(字公庸)、罗奕儒(字子云)、孟名世(字钟山)来拜,后二份也就罢了,孙承宗却是知道秦士奇的,山东金乡人(所以与承宗所籍山东高阳能称得上同乡,古代拉关系,同省亦可作同乡),自幼聪颖过人,才华出众,性情疏隽,以节操自持,名声被世人所知。

    他是天启五年的进士,授昆山县知县。当时宦官魏忠贤专权,党羽在各地为其建立生祠,士奇拒绝执行,称病封印,被囚禁半年之久,因此震动官场,孙承宗亦知其名。

    须知九千岁那时气焰嚣张,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那种,秦士奇小小一个知县,敢跟他作对,了不起!

    天启帝驾崩后,魏忠贤倒台,士奇方得释,以归乡里。

    崇祯二年(1629年),朝廷开始清算阉党,各地不拜魏祠者被重新起用。同年,士奇补获鹿知县。

    此时,后金政权已经在北方崛起,经常入关侵扰。这年冬天,黄台吉,就是后来建立大清的那个鞑子皇帝,率兵攻陷固安县城,大肆烧杀抢掠。

    皇太极撤兵后,不法之徒又趁火打劫,固安县一片混乱。固安县紧靠京城,位置十分重要和特殊。朝廷急需派一位有魄力的官员前去善后,秦士奇因政绩突出而被选中。

    秦士奇日夜兼程赶到固安县,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工作。当时固安县属顺天府,据顺天府志记载,固安城内尸体遍野,“一入宅中,土灰满眼,腥气袭人”,秦士奇“不觉发上而泪下”。据史料载,秦士奇在固安主要做了四项工作。

    一是及时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积极招抚逃亡人员,发放仓库存粮,使归乡的百姓迅速安定下来。提取埋藏的库银,酌情给发放给没牛没有种子的人家,及时恢复农业生产。同时上书朝廷免除赋税。

    二是重建城防。修筑县城,加宽加深护城河。同时把青壮年的老百姓组织起来,用自己的工资招募精通武艺的人兴办团练。

    三是实行枪棍执法,严厉打击犯罪行为。乱世用重典,对于实施犯罪的人员,当场枪棍责打。此举极大地威慑了不法分子,使固安县的社会秩序迅速好转。

    四是重视文化教育。秦士奇向学校捐学田,也就是捐给学校田地,学校通过收租金救济贫困的学生。这里插一句,秦士奇在金乡也曾为山阳书院捐地,据金乡县志记载,他曾捐“谢家园地三十五亩三分”。另外,秦士奇还组织编写了固安县志,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秦士奇还分心编县志,可见对文化的热爱。

    他在固安县力建“固安十景”,秦士奇为这十景分别写了一首诗,收入了固安县志。

    固安县志记载,仅仅一年的时间,经过秦士奇的治理,固安县便“凶乱俱息”。

    瞧,这份履历非常扎实光鲜,有节操、有魄力、有能力。

    本来,秦士奇的个人威望空前高涨,朝廷决定给他升官,等候任命。可在这时,秦士奇却因处理一桩陈年旧案得罪了宦官刘侨,刘侨指使锦衣卫构陷秦士奇,最终罢官夺职,下野回乡。

    之后一直不闻其名声,不想居然过海来见自已,还带多二个同年,应该有好处给东南府,孙承宗微露笑容。

    不久,三位文士被管官引着,直到瓜棚底下,拜见了孙承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623节 进入下降通道的大明() 
三进士见孙承宗穿着青衣短打,在瓜棚下接见他们,他们并无不悦。

    孙承宗地位崇高,在大明是帝师、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督师,在东南府是秩比总理的资政,如宰相坐堂,可礼绝百僚,不在话下。

    “原来老大人在此学圃,诚令我等羡慕!”秦士奇说道。

    “休闲而已,老夫老迈,唯有此务,方可舒心,你们前途远大,不必羡慕老夫!坐吧。”

    瓜棚下有圆桌圆凳,皆为石制,孙承宗让他们一道坐下叙谈。

    三进士向孙承宗请安,问他身体状况,是的,不错,身体还行,老当益壮。

    孙承宗问起三人的情况,秦士奇首先说了他的经历,他丢官回乡闲住,作为进士阶层,在乡里属于士绅,无人敢惹,又有田地收入,他观书画画,不理世事,舒心安逸。

    三年前(崇祯十一年)的大劫,仿似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是年,北虏酋首黄台吉派大酋多尔衮统帅军队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突破长城,到了京东,沿着运河往南打,一直打到济南,攻克了济南府的府城,连克一府、三州、五十五县,明朝的德王被清朝俘虏了,明朝山东的布政使、巡抚、知府都被清军杀了,这一次多尔衮俘获了人畜46万。

    清军这次侵犯历时5月,转战2000里,克1府3州55县,满载而归,沿着运河撤退的时候,俘获的人、畜、财宝、金银几十里地络绎不绝,这样从长城口回去的。

    八旗兵手段极为残忍,所到之处,“遍躁畿内,民多残破”,“荒草寒林,无人行踪。”

    “一望荆棘,四郊瓦砾”。

    “河北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人用子女牛羊马百皆席卷而去”。

    从遵化到济南之地千里无人烟,手段之残忍、屠杀之野蛮、破坏之惨重远远超过日本鬼子之“扫荡”。

    多尔衮进攻时,山东大震,各处惊恐,谣言满天飞,鞑子穷凶极恶,民间相传他们三头六臂,巨口獠牙,吃人不吐骨头。

    秦士奇所在的山东金乡接近济南,闻警而一日三惊,一点点小状况都足以炸营。

    真要是来了,只怕鞑子一骑破千,一人夺县,不在问题。

    秦士奇心忖汉贼不两立,他是正宗明朝仕大夫,不可能从贼的。

    不得已,一家人离开家乡,先到徐州,之后辗转到得南京。

    属于进士阶层,哪怕不为官,有同一阶层的接济,只须写字卖画,也能够生活得下去。

    在南京的生活安定,但是让他深感失望!

    北国生灵涂炭,南方歌舞升平!

    仕大夫们醉生梦死,醉死梦生!

    如北虏兵锋强盛,官员们该当为君分忧,训练兵马,以备作战?

    然而南京兵部官员,经常不见坐堂,一打听,晚上到秦淮河上班,白天回家休息,哪来得了坐堂!

    其余各部都是如此,经常请假,不会用心办差。

    他看邸报,邸报乃是朝廷官府之间的信息汇集,不对外,以秦士奇的身份,看个邸报是小事一桩,真是触目惊心!

    1月,李自成攻克汝州;张献忠至开县大破明总兵猛如虎。

    2月,李自成围攻开封,虽不克城,却有张献忠攻克襄阳城,当时,杨嗣昌以襄阳为军府,饷金、甲器各数十万皆聚于城内。每门设副将防守。张献忠出川后,一日夜驰三百里,道上杀杨嗣昌使者,取其军符,以二十八骑进入襄阳城。夜半火起,居民望见火,以为满城皆贼,夺门出城,城溃。张献忠执襄王翊铭于南城楼曰:“吾欲借王头,使杨嗣昌以陷藩伏法。”襄王朱翊铭与贵阳王朱常法皆被杀。

    贼焰嚣张如此!

    正如张献忠所言者,使杨嗣昌伏法,杨嗣昌其时已患重病,闻此消息惊惧而死(或是自杀)。

    至此,当初主持围攻中原诸贼的明朝两大臣:杨嗣昌挂掉,熊文灿出奔东南府,官军其势已孤,想找个象样的文官去指挥都没有了!

    张献忠攻陷光州、随州,气势如虹!

    4月19日,朝廷以总督三边侍郎丁启睿为兵部尚书、督师,节制陕西、河南、四川、湖广、江北诸军。

    启睿本不知兵,受重任不知所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