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158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158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巡抚大人可知东南府年初新建成二个粮仓存粮多少吗?”钟先生在台湾有人情,知道不少的讯息。

    “多少?”

    “将近一千万石,虽说不一定收齐,但相差不远矣!”钟先生告诉邹巡抚道。

    一千万石!

    听得邹维琏大吃一惊。

    “而且东南府的地租只收二成,多一分都不收了,民间存粮丰足,据我所知,东南府甚至都没有动用到官仓里的粮食!官仓里的粮食都没放出到市面上去。”

    无粮不稳,有粮心定,越是没粮大家就越收粮,粮价飙升,而东南府民间存粮丰富,又有船队从外国和外地运粮,大家都懒得抢粮。

    干嘛抢粮,家里地方多啊?

    钟先生建议道:“可以向台湾卫求援,我相信他们一定支持本省赈灾!”

    “那就不妨一试吧!”邹维琏不太肯定地道。

    钟先生拿着邹维琏的亲笔信过海去见陈衷纪,两个人相熟,以往熊巡抚在的时候,许多事情都是钟先生代他去办,而陈衷纪则是负责接待的,大家不须过多客气。

    拆开邹维琏的信来看,信中邹巡抚很客气,表示闽省受灾,希望能够平价购米赈灾,请台湾卫大力支持。

    “乡梓受灾,岂能坐视不理!”陈衷纪马上表示,所存的一大批陈米(以前存下来的)约有十万石是赠送,再有现存的一批二十万石的番薯干也是赠送,再就是平价卖米给闽省,以便救灾。

    同时,还送出了一批药材、被服、生活用具(碗盆等)、生产工具(锄头铲子等)以及二千顶帐蓬。

    消息传出来,东南府民间来自闽省的移民马上组织起来捐献物资,又有大批的米面番薯干。

    于是,钟先生满载而归,让邹维琏明白了海峡两边本一家,血浓于水,换作是后金,不趁火打劫你才怪。

    就算没灾,他都会打你,这不,后金军兵犯正在修建的大凌河,将祖大寿给包围了!

第298节 好在他们是官军() 
    大明对后金的策略是以城市作为支撑点,坚城防守,野战部队背城而战,打不过就回城,受到城市掩护,起码敢战。

    在主持军务的帝师孙承宗认为,明军建立宁远锦州的防御体系,锦州重要,为了进一步保障锦州的安全,因此他计划前出锦州,修建大凌河城,以连接锦州、松山和杏山等城,经崇祯皇帝批准,于是明总兵祖大寿、何可纲等率领十余名副将及军队、民夫等前往修建大凌河城。

    后金黄台吉闻讯后对诸酋道:“坐视汉人开疆拓土,修建城郭,缮治甲兵,使得完备,我等岂能安处耶!”

    于是在七月下旬,黄台吉出动八旗军队,从沈阳出发,又征召蒙古部族军队,于八月初直逼到大凌河城下。

    此时的大凌河城,城高险峻,已完工达八成之多,且军队有上一万五千,夫役商贾亦有一万五千,且存粮可支三个月,守城器械齐备,形势不错

    之前,台湾颜常武拜访孙承宗,孙与颜说起大凌河之事,颜只说后金必定来捣乱,因为颜在过去曾说过后金军必绕过宁远锦来攻北平,说中了,孙承宗对于大凌河筑城倍加重视,集结了更多的人手,下令加速筑城,以致于后金军见到齐整已现规模的城池和城上精神焕发的守军,无不皱眉三分。

    后金军声势浩大,守城明军不敢出战,但后金军也不想冒着损失过大的危险去攻城。

    先前,后金军破城多用奸细,内外呼应,得城不费吹灰之力,但明军吃得亏多,严防奸细,此计不售。

    后金军自行铸炮,然而重炮始终上不得台阶,无法用来破城。

    没办法,黄台吉下令沿大凌河城外筑起长围,挖起壕沟,计划长期围困,如若城内守军出击,辄战之,再有围点打援,此乃以已善于野战之长攻敌不善野战之短也!

    计较已定,大陵河城外被壕沟环绕,其广五尺,深七尺五寸,再建围墙,高一丈,墙上有垛口可用来放箭,将个小小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

    他们在城外土工作业,祖大寿派骑兵百余骑出动攻打北面,不必作战,只向作业人群远射弓箭即可。

    但是他们刚刚离城,后金军反应灵敏,守把北门的的岳托亲率精骑出动,明骑望风而逃!

    岳托者,老野猪皮之孙,代善之子,却与其父代善关系不良,反倒与黄台吉友善,得黄台吉重用,成为黄台吉得力干将,其攻打察哈尔部,打旅顺口等有功,为黄台吉看重。

    他遥向明军中遥发一箭,中马不中人,马匹倒地,马上骑士摔了个七荤八素的动弹不得。

    明军见兄弟下马,竟无一人敢回马相救,只顾逃命,那个倒霉骑士沦为后金军俘虏,一问,用是都司王延祚也,后金军得了头彩。

    接下来围绕大凌河城,明军和后金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祖大寿派兵试探各门,后金军确有一手,明军望风披靡,只好专心守城,好在粮多,暂时心安。

    见到明军老实,黄台吉遣使招降,但城内明军不为所动。

    围了不到半个月,八月十六这一天,松山守军两千前来增援,由于众寡悬殊,被金兵没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第一次救援失败。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总兵吴襄、宋伟率锦州兵六千前来救,后金大酋阿济格率兵迎敌,再次杀败明军,明军的第二次增援也失败了。

    到得九月,金兵哨探报告明总兵吴襄和宋伟再次率兵来援,黄台吉亲自出动迎战,他与弟弟多铎自率二百骑为前导,后金大军在后面跟进,结果明军见到后金军势大,停驻不敢战,黄台吉和多铎率二百骑直冲足足七千人的明军,明军竟然一哄而逃,实在可悲可叹!

    后金军不仅悍勇,还狡猾,黄台吉渴盼援军的急切心态,搞了一次假增援,祖大寿差点上当被擒,好在部下们都英勇无比,拼命厮杀,总算没有被活捉,狼狈地逃回城中,从此再也没有出过城。

    咚咚咚宁远城内,军鼓激响,督师孙承宗点将!

    各路军官齐聚帅府,须发俱白孙承宗头戴乌纱帽,身穿一品大员官衣,脸色冷峻地坐在帅案后,诸将向他行过军礼,孙承宗首先介绍一人,乃监军道张春。张春,举人出身,在收复永平四城中,表现突出,为孙承宗看好。

    不过这时孙承宗有更好的选择,赵率教还在!

    赵率教与祖大寿、何可纲一起被袁崇焕称之为辽东三杰,作战素质一流,现在孙承宗麾下的得力野战战将,因此孙承宗派他与张春搭档,赵率教为主将,张春为监军,率军五万前往救援大凌河。

    张春作为监军,还是知兵的,深知明军劣性,打顺风仗可以,一打硬仗就逃,与赵率教商量该当如何治理军纪,赵率教道:“我部下有台湾卫火枪兵五千,可作一观!”(新到台湾军队三千多,颜田亦领军一千,另有一千辽兵,合为五千军)

    于是张春检阅了台湾卫火枪兵,但见得军容与精神皆在大明诸军之上,不由惊奇!

    他请了台湾卫火枪兵军官一叙,有颜田、邓天彥、周全斌、颜乐和左良玉五将近前,张春一看,就知道非凡品也!

    一水的精明强悍,身材绝没有普通大明军官的臃肿,满眼尽是杀气!

    张春大喜,虚心请教。

    颜田也不瞒他,将台湾卫主要治军之法列举:

    一为严格训练,这训练不是走过场,叫作“达标”,以军官为例,每年都要进行个人素质考核和指挥能力考核。

    每天的体能训练、军姿、枪械、战术走位、负重行军、拉练、对抗等等,确保训练时间,每年考核!

    一级监督一级,不是说军官就可以免训,相反,军官训得更厉害!

    以高级军官为例,他们的考核是最高层亲自主持,并派出身边近侍下到部队进行监督。

    考核不及格的官兵发警告,扣工资,多次不及格就清出军队!

    二是进行政治教育,例如“精忠报国”和“遇敌必战”等,这样的教育贯穿军队的每个时段,树立军人们良好作风。

    三是严明军纪,颁布十杀令,敢退者斩!

    四是奖罚分明,立功有奖,而且是重奖,再做好军人死亡与伤残的抚恤工作,如果军人阵亡,其名下的田地就归其直属亲戚继承,发给十个月薪水的烧埋银子,再发三十个月的抚恤金,享受四时祭祀,地方官员每年慰问

    听得张春倒抽了一口凉气,这等精兵强将,又有钱,好在他们也是官军,否则北后金南台湾一起作反,那还得了!

第299节 装B挨雷劈() 
    张春请示了孙承宗,由他亲自出面,对军队进行了整顿。

    一是推行“十杀令”。

    “遇敌不前者,杀!

    临阵脱逃者,杀!

    见死不救者,杀!

    贪生怕死者,杀!

    投敌叛变者,杀!

    延误战机者,杀!

    违抗军令者,杀!

    泄露军机者,杀!

    谎报军情者,杀!

    动摇军心者,杀!”

    张春疾声厉色宣布军纪,下面的军官们都板着脸,心忖又不是没见过这样的场合,说归说,做归做,就算败阵了,文官顶多找几个军官出来顶缸,其他跟着跑的,没事!

    赵率教轻咳一声道:“这回不同以前,大家听下去!”

    大家这才态度端正一点,搁在以前,张春是文官,如果他作主帅,别人根本不信服,这就是宋明两朝以文官制武将的麻烦所在,有谁会辛苦打拼出来的地位,结果给一个不知兵的文官居其上更恼火的事情!

    凭什么来指挥我们?不就是读了几本破书吗?

    好在赵率教在,以他的资历和地位,这才镇住那些武将。

    “……军队必须奖罚分明,如违十杀令,定斩不饶!

    将士们为国尽忠,艰苦作战,因此,本官经督师大人同意,作出奖励如下!”

    “杀死鞑子一人者,奖银二两!杀死军官者,奖银五两!

    如果阵亡,烧埋银子五两,抚恤十两,军官则为十五两!”

    张春滔滔不绝,说清楚了奖罚条例,类似的文件精神多了,朝廷说着奖励,到后来有个p!

    不过孙承宗说道:“军费紧张,这笔支出不容易出!”

    他说得坦率,倒让军官们认真聆听。

    “只要打胜,什么都有,本督拼了这把老脸,也要把大家辛苦得来的银子给拿来,大家尽可放心!”孙承宗斩钉截铁地道:“就算去抢,本督也会给大家抢来!”

    孙承宗这样说,他是帝师,如果他也不要脸不兑现奖励的话,那就不怪大家以后该怎么着就是怎么着,今天姑且信之。

    ……

    鼓励起士气,张春宣布把奖惩条例公布全军,然后赵率教点将,头一个就是台湾卫军。以该部为先锋,头一个冲锋陷阵!

    好铁就用在刀刃上,台湾卫火枪兵看上去牛b哄哄的,赵率教期待台湾卫火枪兵给大军作个表率,颜田概然领命!

    有了好先锋,张春提出对付后金骑兵的方法,他好兵事,钻研兵史,提出复古,提倡使用戚继光的战车,即偏厢车也,又称大轮车,有四个轮子,一边装有很高很厚的挡板,用来阻止骑兵冲突和防御敌人的弓箭射击,若干辆的偏厢车,组装在一起,能够构成一道相对坚固的屏障。

    偏厢车可以用畜力拉动,人力亦可,还可以运送大量物资,带上拒马,应能对付后金骑兵。

    因此又派给了颜田二千民夫,张春问颜田什么时候可以出动,颜田豪迈地道:“我部随时可以出动!”

    “甚好!”孙承宗赵率教和张春壮之,许诺功成之日,自当重赏!

    一些军官私底下晒笑,心忖督师又在乱许诺,就不知道有多少的重赏!

    颜田和一众台湾卫军官却淡定无比,心忖俺们工资是颜大少发的,他可没有拖欠工资的习惯。

    说起来诺大的大明帝国够苦b的,明明世界上五分之三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可是皇帝手里的流动资金居然不够东南府的小贼头多,以致于财政捉襟见肘,连自家人都不信朝廷了。

    还是我们的颜大少聪明,一开始就是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税收大家的没商量。

    ……

    密云低垂,冷风轻扫。

    沿着往大凌城的官道,台湾卫部队在行军中,不同于以往官军的战战兢兢,火枪兵步履坚定地赶往大凌城,他们没有什么可想的,只有两个字“战斗”!

    遇敌必战!

    有我无敌!

    遇到敌人,只有打败敌人和被敌人打败两条路,真要是被敌人围了,那就杀一个够本,杀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