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106章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106章

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消说,在北平的崇祯皇帝陆续接到了刘之凤的奏折后,嫉恨象条毒蛇般噬咬着这位天下至尊的心!

    东南府一年的收入达到了五百万两白银!

    其中从西洋人那里收获过二百万两银子,从东洋人那里收获过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从大陆则收获也有百万两银子,提一句,刘之凤刺探出台北大量生产黄金!

    都是真金白银,台湾的人口才到八十万人,分为台北、基隆、台中、嘉义、台南、高雄六镇。

    想想吧,大陆八千万人口,国库收到的纯银才三四百万两银子(太仓收入),甚至连个东南府都不如!

    如果把东南府给收了,那五百万两银子尽归中央,何惧大明三大患!

    天灾有银子赈灾,对付北虏有军费,对付农民逆贼也有军费!

    皇帝眼红啊,妒忌啊!

    他也不想人家是怎么样砥砺前行,累死累活地赚银子,而是怪颜常武没有臣子本份,居然不孝敬皇帝,一文赋税都不肯上交,还要朝廷拨款给他!(不过朝廷也没有给钱)

    熊文灿(福建巡抚)误国!

    东南府不肯交税,他还附和,说台湾是野人聚居之地,难以收取赋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要是说东南府有税源,皇帝要他去收,他怎么对付东南舰队?)

    相比于信他,崇祯皇帝更相信刘之凤,于是他召见了首辅韩爌,要他拿出一个切实之策来,想方设法把东南府的银子收为国有。

    皇帝只见了韩爌一人,因为皇帝也要面子,叫得大臣多,让大家都知道原来台湾一个小家伙竟然有本事富可敌国,岂不是他这个做皇帝的很没用。

    韩爌是个明白人,心忖东南府的银子是多,就象东南地区(东林党的老巢)的银子也是多,但能收取吗!

    东林党人别看他们窝里斗得厉害,但要收到他们的银子时,他们可一点不含糊,哪怕是皇帝都敢顶他回去。

    同样地,东南府的银子想收取,也得看看能否打得过他们的舰队!

    见崇祯询问对付东南府的方法,韩爌认为可着落在熊文灿的头上,让他明白回奏即可。

    崇祯勉强压抑自己焦急的心情,降旨让熊文灿想方设法收取东南府的赋税!

    接到圣旨的熊文灿两眼一反,有种想死的心。

    收不上税,可能面对着皇帝的屠刀。

    去收税,就要面对东南舰队的大炮!

    他派出幕僚钟先生,让他过海与颜常武洽谈,希望颜大少自动自觉地交税给国家,意思意思都好。

    然而钟先生传了回复给他,说要是他熊大巡抚缺银子花,尽管开口,一万两银子以下的,随叫随送,多过一万的,也无妨。

    但要交税,一个铜板也没有!

    对于国家想要收他们的税,东南府大力抵制。

    ”他们(东南府)比以前更加强大了,不断地添置新舰,船台上的舰船刚刚下水,新的一条战舰就立即架上船台,开始铺设龙骨”钟先生讲述道。

    无奈之下,熊文灿向朝廷禀报称如想对付颜常武,只有加强福建水师,三年投资一百万两银子,或可办到。

    “彼(东南府)如北虏一般,其舰队都用红毛番的夹板船,船快炮利,我军舰队船少炮少,难以对付。”熊文灿实话实说。

    不久后,他竟然收到了皇帝拨来的二十万两银子,要他重组福建水师,预备对付南虏。

    颜常武有幸,被皇帝视为“南虏”,和北虏(女真人)齐名了!

    尽管他不侵掠地方,但他的银子是原罪。

    所以说,你对他好,他不一定感恩,而是怪你为什么不把肾卖了,给他买苹果!

    为了得到他的银子,皇帝也蛮拼的了,想方设法拿出一些银子,想打造出一支舰队,夺取富裕的东南府。

    但皇帝给的银子,破天荒地给了一次后,再无下文。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绕过大明重兵集结的辽西走廊,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等,毁关城而进,直扑北平!

    狼来了!

第204节 己巳之变() 
    尽管有颜常武的提醒,袁崇焕也上书皇帝,奏请他加强龙井关、大安口等关隘防御,但是历史有它的巨大惯性。

    当天差不多十一时的时候,龙井关门打开,城里最大的“吉利商号”的骡马正在出关。(龙井关:在遵化市的东北处不远,而北平的东北偏东方向则是遵化市)

    只要蒙古人不来入侵,与他们的生意不会中断,哪怕是辽西前线与女真人打生打死,龙井关与蒙人的生意始终不断。

    而且那些生意,夹杂着铁器、茶叶、盐巴和粮食!

    是不是蒙人全数收下,还是给了什么人,值得打个问号!

    先前朝廷因某个重臣说此地有人吃里扒外,朝廷专门派人前来检查,结果发现一切都符合手续要求查无实据,再无下文!

    吉利商号已将上上下下都打点过,把关官兵连检查的步骤都省了,就挥手放行。

    他们的马队十分庞大,把城门堵个结实。

    突然间,北面的道路上烟尘弥天,大量的人马像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涌来。

    渐渐靠近城池,茫茫一片全是人,旌旗如云一般在平地上飘荡。

    有人看见的是蒙古人的旗号,但随即!

    “是北虏!”有人凄厉地大叫道。

    “女真人来了!”

    “快,快关闭城门!”

    鸡飞狗跳,急切间哪能想关就关,

    战马轰鸣,疯狂冲来,可看到女真人丑陋而凶恶的面孔。

    而此时城门口已一片混乱,在外面的民众拼命地逃回来,堵塞城门,加上那些商队马队装备货物的车仗骡马吉利商号的人就是奸细!

    他们城内四处造谣,大叫大嚷道:“不好了,女真人杀来了,大家快逃啊!”

    以此蛊惑人心,他们还将大量的人群堵在门口,一时半会儿官军哪里还有机会关门。

    时机稍纵即逝,女真骑兵无人抵抗,径直抢城!

    城头劈劈啪啪地放箭,却哪顶得上事!

    为首一个敌酋,身如铁塔,浑身披挂,马如猛兽,他抓起一把硬弓,弓弦上的箭头竟有小儿拳头之大!

    他一搭三箭,往城墙上射去。

    疾若闪电,连续三声的惨叫,躲都躲不及!

    此酋正是北虏大将阿济格,乃老野猪皮努尔哈赤生的第十二小崽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

    他英勇善战,但是缺少智慧,性格粗暴,打仗是把好手。

    吓得原本脚踩城垛往下射箭的明军把头缩了回去,眼睁睁地看着女真骑兵冲到了城门口!

    奸细们见状把路障撤了,放女真骑兵迅速将城门内外控制。前后发生的事只没一会儿,重镇龙井关的城门已落入女真人之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杀啊!”女真骑兵进城后狂勇突进,城里一片混乱。

    一个小时之后,女真人就控制了龙井关,然后阿济格毫不停留,继续出击,直扑汉儿庄城!

    龙井关,明朝皇帝的注意力有所顾及,加固防线,增加兵员,却终究改变不了雄城的结局。

    后金军攻城,多用奸细,里应外合,轻易得手。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大安口,大安口守军见到北虏大至,肝肠寸断,竟然一哄而散。

    可见,失地在于民心之失,军心之散也!

    后金皇太极因无法攻克关宁锦防线后,1629年10月下旬,皇太极率后金兵与蒙古兵约十万之众,避开山海关,绕道蒙古哈喇慎部,突袭喜峰口以西长城边隘大安口、龙井关、马兰峪,进入内地。

    一日之内,警报迭入北平,朝廷震动!

    史称“己巳之变!”

    崇祯先前曾有旨意要加强西线防御,防御没起作用,消息却是来得挺快,朝廷一下子就知道了诸关失守的大事发生。

    朝议上,群臣猛攻督师袁崇焕,他的头衔是蓟辽督师,管理蓟镇辽镇登莱镇天津卫三镇一卫,而后金攻破的喜峰口以及后来潜越袁崇焕亲自把守的蓟门,皆属于蓟镇防区,袁崇焕难辞其咎!

    诸臣激奋者,曰杀袁崇焕,诛其九族,以谢天下!

    但也有大臣说此乃蓟辽总理刘策、巡抚王元雅、蓟镇总兵朱国彦之责,盖因袁崇焕曾多次示警。

    袁崇焕曾正式向崇祯皇帝上疏,说:“若顺天等处,则听督抚为政,臣不敢越俎而议者也。”(崇祯二年五月十六日到吏部事兵部呈于兵科抄出之钦命出镇行边督师蓟辽等处兵部尚书臣袁崇焕谨题为乞汰冗官以纾国用等事)说得很清楚,蓟门比较薄弱,应当设重兵把守。

    不仅如此,袁崇焕又上了一道奏疏,说:“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因为宁锦防线坚固,皇太极打不破,就会以蒙古为向导,突破长城,来威胁北京。)

    更有甚者!

    九月己丑,袁崇焕以后金兵欲西(往西进攻),先请驻宁远增戍关门(从宁远调兵往西),至是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虚警耳!”

    王元雅遣其众归,当时后金兵没有出动。

    崇焕随奏:“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於彼处设一团练总兵”。

    遂以将军王威作为驻西部之军,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放行,王威没能进关。

    众说纷纭中,一个老臣站出来,厉声道:“北虏骑兵一日百里,三天即可到京师,诸臣犹在攻伐,却不知北虏的刀已临头矣!”

    他相貌奇伟,胡须硬朗张开如戟一般,声音浑厚,震得大殿都有晃动的感觉。

    大家定睛一看,正是帝师孙承宗。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人。既是明末军事战略家、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位教育家、学者和诗人。曾为明熹宗朱由校(天启皇帝,崇祯皇帝的兄长)的老师,明末的文坛领袖。曾任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等。

    在明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因功勋卓著,后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

    如今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进入长城以内,京师告急,又是在危殆时刻,孙承宗蒙诏起用,上殿议政。

    他的资历摆在那里,诸臣收声,听他不慌不忙,说出三策:

    一是京师备战,关闭城门,全城戒严,周边各城镇亦是如此;

    二召袁崇焕回师救援;

    三下勤王诏,诏令各路兵马火速赴京勤王。

    至于谁的责任,等打完仗再说!

    此乃老成之谋,崇祯采纳了他的意见,接连下诏,依言实行。

    再怎么着,人家打到你的腹心了,那都惨了!

第205节 荣辱双重天() 
    女真人南下,神州浩劫!

    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众生图:有人坚决抵抗,以身殉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有的人肉袒迎降,背宗忘祖,谄事蛮夷!

    后金军攻永平。

    永平府位于控扼辽东与京师的要道之上,东至山海关外辽东界,西与丰润接壤,东西广三百里,南北袤二百五十里,西至京师五百五十里。史称其“碣石之依,长城之枕,护燕蓟,为京师屏翰;拥雄关,为辽左咽喉。”。

    永平知县张凤奇是山西阳曲人,举人出身,他是崇祯元年来到永平出任知县的,莅任之初,即值风云变幻、羽檄交驰,张凤奇亲自组织士民修补废垒,设备刍粮,已经做好了据城坚守的准备

    可惜功亏一篑,清军诱降了永平守将杨春。在杨春的帮助下,部分清兵已经潜入城内,埋伏在文庙棚顶的承尘之上。在四日黎明登城时,杨春又引导大批清军进入城内,杨春的诡异举动被郑国昌及时发现,郑国昌急令诸生将杨春锤杀,并率部拼死抵抗。但为时已晚,须臾,北楼火起,城遂破。郑公犹策马亲冒矢石,力战不止。见事已无济,手下部将劝其出逃,郑公厉叱之。去意已绝的郑国昌撤回公署穿戴整齐西向再拜曰:“臣力竭,臣罪不可赎矣。”亲见夫人子女阖门缢死,郑公乃从容自尽,并命下人举火焚之。

    城破之时,知县张凤奇尽出所有,散发给下人及舆隶,遣散众人后乃咽药而殁,其夫人及子女亦阖门赴难。

    时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