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43章

三国之铁马山河-第43章

小说: 三国之铁马山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严绍忠心耿耿…

    反观太史慈,虽然也满足上面的要求,可是却又过于浪费了…

    敢先军确实是精锐,可是跟十数万甚至是数十万大军相比,区区几千敢先军又算得了什么呢?太史慈的才干完全可以统领十数万大军,而不是被几千敢先军所束缚住…

    这才是他的最佳使用方式…

第七十九章 算() 
营帐内来回度步,韩宪的眉头紧皱。

    下面的大小军官也是相互对视,不发一语,使得帐内的气氛十分凝重。

    此番血战,各郡兵马的伤亡都不少,不过这次收获的战利品不少,不单是乌桓人从冀州带来的钱粮,还有那两千余匹战马。虽说其中大半都归北海郡,剩下的根本不足以让各郡分配,但那只是对一郡之地而言,若是对象换成几个人,就等于是天文数字。

    这时战马的价格很高,即便是较劣等的战马,至少也要九十多斛粮才能换到。一个郡守或都尉一年的俸禄才多少?一百多匹战马,就算是用最低价来换算,也相当于上万斛粮,足够把青州的大小官吏喂饱,所以到是没什么人对鬲城之战的结果有什么抱怨。又因为乐安跟济南国的兵力本来就不多,还需要防备黄巾趁势闹出乱子,严绍便让这两地的兵马暂且先回去,对此各郡也是同意了的。

    至于北上冀州的事,各军到不是真的没有抱怨。

    只是严绍打着‘免得乌桓人再来’的旗,加上念着冀州给的好处,半推半就的,也就从了。。。

    韩宪便是其中之一,那一百多匹战马,早已被换成了许多钱粮分发下去,把他跟下面的军官们喂的饱饱的。

    谁想才刚允了没多久,齐国那边就有命令传来他立刻带着兵马回去。

    韩宪答应下来时,并不是没有想过临淄那边的反应,只是被钱粮迷了眼睛,再加上严绍保证能得到朝廷的旨意,也就答应了。

    因此临淄的命令道了后,他一下就进退维谷。

    “将军,有严使君的使者来,想要面见将军。。。”就在帐内气氛凝重时,一个亲兵走了进来禀报。

    “哦?快请进来!”韩宪精神一震,连忙摆了摆手。

    “是!”

    不多时,一个文人已经从外面走了进来。

    “鄙人黄涣,见过将军。。。”

    “先生不必多礼。。。”对严绍的使者,韩宪也不敢失礼。“不知先生此来何事?”

    “此番血战,我家主公对将军多有感激,常云若不是将军,此战只怕就有些难办了,因此特意命我带些薄礼来酬谢将军。。。”说着黄涣拍了拍手,就见有几个军士扛着箱子走了进来,帐门外的亲兵彼此看了一眼,居然没有阻拦。

    那几个军士一摇一晃,箱子十分沉重,落地时,韩宪等人的心甚至跟着一块跳动了一下。

    “使君实在是过客气了,鬲城之战明明是出谋划策的结果,这叫宪如何敢当。。。”话是这么说,韩宪跟其他人的目光却不由得瞄向了箱子,他又不是傻子,哪里猜不出里面装的是什么。

    黄涣注意到了这点,微微一笑,那几个军士也依次将箱子打开。

    看着里面摆的满满的金银锦布,帐内诸人的心也跟着跳动了下。

    “这。。。”

    “此番北上,还有许多地方有劳将军。。。”

    钱财动人,韩宪摸向箱子的手却僵硬一下。

    看着韩宪的表情,黄涣心中一笑,故作不知的问道。“将军表情有些不对啊,可是有何心事?”

    韩宪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

    也没办法,若是不听临淄的命令,现在还好说,等回了临淄,怕就要有无数双小鞋穿了。

    听完了他的话,黄涣沉吟了一下,而后才道。“本来以涣的立场,是不该多嘴的,然而这次却是不得不多说一句,将军有些糊涂了。。。”

    韩宪听了也不动怒,而是连忙道。“还请先生解惑。。。”

    “按理说,将军是齐国的将领,理应听从焦刺史的命令,可是北上援助冀州却是朝廷的意思,将军又何必迟疑?”说着黄涣看了一下外面,等到韩宪摆摆手,撤走了门外亲兵后才道。“自然,若是这么做,等回了齐国后,将军难免受到排挤,只是将军想想,自焦刺史到任,亲巫祝而远君子,青州乱象丛生,将军也是青州人,看在心里难道就没有丝毫感想?”

    “何况我家主公此番乃是大义,是为解冀州百姓于险地,而焦刺史此番行为却是私怨,置百姓于水火而不顾,其人此番作为,将军觉得他还能在青州呆多久呢。。。”

    听了这番话,韩宪沉默下来。

    至于黄涣,却是捻须微笑。

    他这次来,可不只是送钱来的而已。。。

    ——————————分割线——————————

    砸东西,砸东西,砸东西。。。

    这段时间来,焦和已经不知道砸了多少东西,府邸内的下人也都避让着,生怕被这个暴躁了许多的主人给抓住。

    “那个韩宪,他怎么敢这么做!”

    也不怪焦和如此暴怒,之前严绍把乐安跟济南国的兵马都解散,允许他们回到各自的郡去,唯独扣住了平原、齐国跟东莱三郡的兵马,打算领着这些兵马北上救援贾琮。

    如今焦和跟严绍已经势成水火,再加上又恨先前贾琮通风报信,怎么可能会允许自家的兵马去帮严绍跟贾琮的忙,才刚收到消息就已经命负责领军的将领韩宪率兵回来,尤其是那五百骑兵,那可是整个齐国最精锐的兵马。

    谁知道那韩宪接到消息,却根本不假理会,甚至还来了一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直接便回绝了他的命令,下面的其他将领也都是阳奉阴违。

    看着焦和暴怒的样子,一旁的幕僚叹了口气。

    韩宪会拒绝焦和的命令,到不只是黄涣先前说的理由。焦和是个清谈文人,对武人本就不怎么重视,何况平日里只是亲近巫祝,齐国的许多将领在他眼中甚至还不如一个寻常小吏。

    再加上这人无能的可以,青州虽然乱象丛生,可是韩宪等战将在他手下居然没立下过半点军功,反倒是败仗打了不少。最后韩宪他们会选择谁,也就不难理解了,何况这次还有朝廷的命令摆在那。

    其实何止是齐国的将领们,就连那幕僚也是满腹抱怨。

    无论是谁,都不会喜欢被一个神棍给压在下面的。

    不过看着焦和暴怒的样子,幕僚犹豫了下,还是开口道。“使君不必动怒,那韩宪如此不识抬举,等他回来了,使君好好收拾一番也就是了,当前最要紧的还是阻止严绍北上的事。。。”

    “还能如何阻止,朝廷已有命令,那韩宪又不听令!”说到这里,焦和已是双目赤红。

    那幕僚微微一笑。“韩宪虽不听令,可是还有别人。。。”

    “谁?”

    “东莱刺史蔡起。。。”知道眼下焦和的性子有多暴躁,他也不卖关子,直接道。“那蔡起本就对严绍多有不满,使君完全可以写信给蔡起,命他把军队召回,韩宪不回,只是因为各郡兵马都在,若是东莱郡的兵马没了,其心必顶动摇!”

    何况不是每个人都想跟焦和对着干的,韩宪敢,他手下的将校们也敢?

    焦和大喜,立刻提笔写了封书信给蔡起。

    那蔡起的确是对严绍多有不满,接到焦和的书信后,立刻以东莱乱起为由,派人去鬲城打算把军队召回。只是就在两人满心期待时,东莱兵马拒绝回军的消息却如晴天霹雳一般,令两人暴跳如雷。

    严绍既然能算到焦和,又怎么可能会算不到蔡起呢。。。!,!!

第八十章 乱世之始() 
随着青州局势渐渐稳定,严绍领青州军一万北上冀州。

    这时冀州的战事其实已经开始稳定,随着天气转冷,乌桓人不可能在冀州久留,只能返回幽州。冀州上下也因此喘了口气,虽然还有少部分乌桓人徘徊不去,却已经算不上是什么大患了。

    不过对青州军的带来,冀州上下还是表示欢迎,贾琮更是派人请严绍至邺城。

    作为天下有数的大城,邺城的繁华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之前也有乌桓叛军攻到邺城,可是却在坚城面前碰了个头破血流,就连曹操也在击败了袁绍之后,选择了这个袁氏的老巢做都城,可想这里的繁华了。

    在严绍一行抵达邺城后,贾琮设下了酒宴,席间期间太史慈、孙观、管亥等人给冀州文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使得对方不敢小觑了青州军。至于麾下的青州军则暂居于邺城,由冀州方面负责粮草。

    期间严绍曾在邺城寻觅有能之士,可惜并无所获。

    应该说冀州的人才极多,智有田丰、沮授、审配等,武有赵云、颜良、文丑、高顺、鞠义等,关键是——————严绍不知道他们在哪啊。。。

    像田丰、沮授这样的还好,贤明早已传播出去,不难打听,可是像赵云、颜良这等武将,要是没有个确切的坐标去很难寻找,也就只有一个赵云多少算是知道下地方,常山真定吗。。。

    至于田丰、审配这些人,多是冀州本地世家,根本不可能跑到青州去跟着严绍一块发展,何况他现在不管名声有多大,也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北海太守而已——————其实知道具体位置的除了赵云之外,还有一个,那就是中山无极的甄姬。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时的甄姬很有可能还没出生呢,严绍就算找上门去又有什么用?到不如就在府邸里想念一下被留在北海的张宁跟貂蝉。

    当然,在邺城的这段时间,严绍到也不是完全闲着了。

    首先就是趁着乌桓人北返幽州,对麾下的青州军进行一番操练,使得他们不再是过去的乌合之众。其次就是对敢先军进行了扩充,把从乌桓人手里俘获来的好马装备给刚刚从军中挑选出来的勇士,使得敢先军的兵力首次达到了千人之数。

    跟寻常军马不同,敢先军多次出征,斩获叛军无数,几乎每次出征都能带回许多乌桓或是黄巾的首级来,也让冀州上下都知道,在青州军中还有如此的一支强军,而在无数次的征战中,敢先军也渐渐的被磨砺了出来。

    而且随着实力的增强,敢先军的伤亡也越发的少了起来。。。

    除此以外,严绍还命人从被俘获的好马中挑选了一批最好的出来,然后送回了北海去。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直都跟别人买马或者是指望着俘获多少有些不太现实,如果可以的话,严绍还是希望能够在青州自己产马,就算数量少上一些,也比一点都没有强。

    虽说青州并不像幽州一样盛产好马,可是也并不是真的就没有办法养马了,对于这个决定无论是太史慈还是孙观他们都是的。

    中平五年三月,随着气候转暖,幽州乌桓再度南下,数郡告急。

    中平五年四月,严绍麾下大将太史慈领青州军五千,会同孙观所部敢先军,大破乌桓叛军,斩贼首千余,其余叛军亡命逃奔。

    中平五年七月,严绍麾下青州军会同冀州军,同乌桓叛军进行了一番决战。尽管青州军实力坚强,可是由于冀州军方面并不是很有力,局势并不十分明朗。

    中平五年八月,抓住乌桓破绽的孙观领麾下敢先军,焚烧粮草,使得乌桓叛军陷入混乱,太史慈趁势领兵出击,大破乌桓,也使得冀州的形势总算是有所改观。

    只是这时乌桓人在冀州的力量依然很强,而青州军上下也是多生怨言。

    或许是先前在鬲城的获胜来的过于轻松了些,使得在开拔之前,青州军上下都以为这次北上冀州过程并不会很艰难,甚至就是一次捞外快的远途。结果到了冀州之后,正好赶上了冬季,乌桓人早就跑回幽州了,他们也不得冀州驻留了很长时间。

    这还没什么,毕竟什么都不需要去做,甚至连黄巾都不需要去剿就能得到许多粮饷,对于这个时代的军士来讲算是个美事了。关键是在乌桓人再次南下后,本以为用不了多久就能结束的战争,居然一直持续了半年的时间,而且己方的伤亡也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

    出征时的一万青州军,到了后来已经只剩下了七千余,就连最强的敢先军也只剩下了八百余人。最的是,直到现在,这场战争依然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冀州的乌桓人实力依旧很强,而且整体上讲,冀州也不过是个次要战场罢了,真正的主要战场是幽州。

    长时间无法返乡,使得许多人都患上了思乡症,怀念家中的亲人。

    而且就在不久之前,幽州传来消息,负责讨伐张纯的幽州名将公孙瓒与张纯大战于石门。由于过于深入,居然被丘力居等围困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