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320章

三国之铁马山河-第320章

小说: 三国之铁马山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现在汉室其实已经没多少威望了,可是这毕竟是天子。而且赵云就不用多想了,绝对是忠君爱国的那种。夏侯惇到不至于跟赵云一样,可是现在的曹操却绝对是一个忠臣,也不愿意在群臣跟天子面前留下什么恶劣的形象。

    “如今西凉军虽说被击退,但仍有的西凉军还在函谷关内,虎视眈眈,还请陛下速速随末将离开…”解释清楚之后,赵云立刻对天子抱拳道。

    “不错,西凉军被击退不假,可是函谷关还在他们的手中,随时可能会对我等造成威胁,还请陛下立刻随我等离开!”夏侯惇也紧跟着道。

    别人不清楚,他们两个如何能不明白,西凉军是自己主动退去的,并不是他们击退的。西凉军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暂时还想不明白,可是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对方既然这么做了,肯定就是有阴谋在其中。

    他们当然也可以在这边跟对方僵持着,问题是他们并没有将西凉军击退,函谷关至少有一半还在西凉军的手中。换句话说函谷关这个天堑是双方所共有的。

    若是僵持着,这里就会成为一个双方的血肉磨盘,不断的将双方的兵力卷入其中,消耗着双方的实力,这对于双方来讲绝对是不利的,这也是为何西凉军会先退下的原因。

    他们当然也可以就这么坚持着,关键是西凉军在兵力上的优势不是他们能比的。就算敢先军跟虎豹骑再能打,难道还能将数万西凉军彻底击溃?

    再加上还有天子跟群臣这些累赘,最后无论如何决定,都必须要将这些累赘送出函谷关再说。

    只要他们离开了函谷关,赵云跟夏侯惇也就可以放手施展了。

    “不错,函谷关乃是险地,陛下,我们还是先行离开吧…”

    “是啊,陛下,陛下乃是千金之躯,还是尽早离开的好…”

    那些个大臣们,也是早就已经被先前的危险给吓到了,听到赵云跟夏侯惇的话以后,一个个的连忙劝阻起来。

    “只要陛下离开,我等再帮陛下拖延一些时间,如此陛下就可以安全的返回洛阳,至于郭李二贼等到来日陛下中兴了汉室,到时再讨伐自然也不迟…”赵云又再次开口道。

    “是啊…”刘协苦笑了一声。“朕在这里左右恐怕也就是个累赘而已,留在这里,两位将军恐怕会很为难吧,既然如此,朕也就不麻烦两位将军了…”

    “如此,末将立刻就去安排兵马护送陛下跟诸位大人离开,我家主公已经在函谷关外领着大军等候,只要陛下到了那里,也就安全了!”

    这次开口的还是赵云,没办法,虽说夏侯惇的地位其实要比赵云高,资历等个方面也是要远远强于赵云。可是论智谋或是言辞之类的,却是远远不如赵云了。

    尤其是在这样的场合,从容的很,再加上不凡的仪表,使得房间里的群臣都不由刮目相看,对他高看了一眼。

    相较于五大三粗的夏侯惇,无论是谁都会更喜欢赵云这样的人物。

    “如此英杰却不过位列青州四将之一,青州实力之强,可见一斑啊…”杨彪有些感慨,当然,也有警惕。

    毕竟谁也不想先出了狼窝,又入了虎口。

    虽说这次严绍响应的非常及时,关东诸侯这么多,最后出兵的也就曹操跟严绍两个,就连原本一向是以汉室忠臣自居,甚至曾经拔刀同董卓对峙的袁绍,这次也没有出兵来接应天子的圣驾。由此就能看的出来,严绍多少还是有些忠义之心的。

    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当年的董卓,不也是欺骗了人吗?

    董卓刚刚入洛阳时,就是因为面善而欺骗了许多人,最初的时候甚至还被人视之为忠臣。直到后来人们才明白,卢值面善心狠的评价绝对没有半点虚言。

    更的是,现在他们已经没有机会可以浪费了。

    当年王允除掉董卓时,本来应该是中兴汉室的最佳机会。凭着除掉董卓后的余威,再加上残留下来的西凉军,汉室完全可以先行控制住西凉跟关中地区,而关东地区跟其他的几个地区也无法明面上的违背天子的诏令。

    不然的话,岂不是明面上的造反,那样必定会被四方诸侯群起围攻。

    虽说会困难很多,但是再困难难道还能比当年王莽篡政还要困难,只要好好的努力一下,未必没有中兴的机会。可惜的是,王允的傲慢使得一切都被错过了。

    他的傲慢让他失去了收降西凉军的机会,更让西凉军上下视他为仇敌。再加上贾诩的毒计,最终在西凉军的反噬下,王允从城门上跳下,维持了自身作为忠臣的尊严。

    可惜的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已经是汉室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一一一一一一分割线一一一一一一

    不得不说,刘协在这里确实是个累赘,一是没什么用处,再一个就是赵云跟夏侯惇他们还要分出精力来照顾他,很是麻烦。

    而且函谷关虽然是雄关天堑,但是别忘了,现在函谷关已经被攻破。这个天下雄关,至少有一半是归西凉军的。

    就好像赤壁之战前一样,江东的文官们为何会闻风丧胆,就是因为长江天堑已经不再是他们所的。原本北方的军队南下,即便是到了长江边上,因为没有足够的水军也是没用的,这也是为什么江东的兵马并不怎么惧怕曹操的缘故。可是在吞并了荆州水军之后,长江就等于是江东跟曹操共有。

    别看荆州的水军不如江东水军厉害,就算是差距再大,三个打一个,难道还能打不过?而且水战跟陆战有些不同的就是,对器械的需求很大。也就是说谁的硬件实力更好,谁也就更占据优势,虽说人的要求很高,可是装备的性也一样不低。

    当时的曹操已经算是占据了大半个天下,除了西凉跟巴蜀之外,也就只剩下一个江东还没有占据了。

    换句话说,曹操的背后有着庞大而又充足的物力,可以远远不断的支撑着他他足够出一个远超于江东的庞大水军。

    其实的军队都主要是以人为本,但是水军的话,相对来说对硬件的要求却要更高一些,确切的说是要高出许多来,谁的装备更好,谁就能在战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其实这点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只是水军要更明显一些。别的不说,你开着万丈巨轮,而对方也就是一个小渔船,你说谁能获胜?假如曹操手里只有一帮旱鸭子也就算了,想要水军就算是人力物力充足,也要好些年,而曹操又有西凉的隐患在背后,是拖延不起的,偏偏他有了荆州水军,这也是为什么对周瑜而言,最大的心腹之患就是蔡瑁几个的缘故。如荀彧、贾诩等就算是再怎么足智多谋,也无法在这方面帮助曹操多少,真正能对周瑜产生威胁的,是蔡瑁这几个无能之辈…

    现在的情况就是函谷关虽说是雄关天堑,可是有一半已经被李傕他们占据了,所谓的险峻的雄关,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而且李傕他们还有兵力上的优势,安全起见,赵云等人自然是要将刘协送出去,这样自己等人也可以放开手脚。

    就在说话的功夫,房间的门又被打开。

    这次走进来的不是别人,乃是同样浑身浴血的杨奉跟徐荣等人。

    也算是他们的运气还算不错,一番死战,居然真的坚持到了援军的到来,没有像倒霉的樊稠一样,死在了援军抵达的前一刻。

    在得知了赵云跟夏侯惇的身份之后,尽管两人的身份只能算是部将一级的,杨奉等人却一点也不敢轻慢。毕竟之前敢先军跟虎豹骑的实力他们也是看在眼里,如此的精锐,绝对不是他们可以匹敌的。

    这倒不是说他们的兵马无能到了这个地步,只不过忍饥挨饿了许久。又血战一番之后,早已是筋疲力尽,这个时候正是他们最虚弱的一个时期。此时动手,他们是绝对不可能会是赵云跟夏侯惇的对手的。

    在听了赵云跟夏侯惇的提议之后,两人也表示赞同。

    虽说他们也很想把天子控制在手里,可是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太适合将天子留在函谷关中。

    只是…

    “我等离开,要是李傕、郭汜追赶上来该怎么办?”情况特殊,杨奉不得不追问了一句。

    “这个将军放心…”赵云解释道。“将军只管护送天子离开函谷关,我跟夏侯将军负责引军断后,只是还希望将军能分出一些兵马来分担些压力。”

    听到赵云愿意断后,杨奉也松了口气,至于分出兵力什么的,这个到是没什么大问题。很快杨奉跟徐荣等人就商议了一番,每人分出千余兵力来,但多是些饿的头晕眼花的,短时间内看起来是不会有什么用处了。

    赵云跟夏侯惇看在眼里,也没说什么,毕竟函谷关的情况他们也看在眼里,这个时候让杨奉他们一两千活蹦乱跳的士兵出来,也确实是有些为难对方。

    “如此,就多谢两位将军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 
无论是对杨奉还是其他的大臣们而言,这都是个是非之地,能离开这里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因此在赵云跟夏侯惇承担了断后的任务之后,几乎没有人废话,一个个十分利索的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至于赵云跟夏侯惇,则是整顿兵马,将关内一些比较的位置从杨奉跟徐荣等人的手中交接过来。

    望着迅速离开的杨奉等人,夏侯惇不屑的笑了笑。“这些家伙,跑的到还挺快的”

    过去西凉军一向以善战著称,如今却是落荒而逃,也难怪夏侯惇会瞧不起他们了。

    “他们毕竟是护送陛下到这里的功臣,而且在函谷关被困许久,早已筋疲力尽,到了极限,就算留在这里也没什么用”相较于夏侯惇,赵云则是替离开的杨奉等人辩护了几句。

    “不要说这些废话了,现在那些家伙已经跑了,函谷关就剩下你我两批兵马,我们还需要负责断后的工作,你且说说我们该怎么办?”对赵云的话,夏侯惇是一点兴趣也没有。

    赵云沉吟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你我两家兵马并不熟悉,除了今日之外,过去也没有过配合的经验,就这么冒然一同作战,必定会有些破绽出来,到不如你我两家分别把守一个方向,同时又留一些兵马于中间的位置,左右接应,如此或许会更好一些。”

    无论是青州的敢先军,又或者是兖州的虎豹骑,都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军队,可以称得上是精锐中的精锐。换一个场合,单是这两支兵马在一块,已经可以击溃万余人的军队。

    问题是这两支兵马精锐是不假,过去根本就没有过的配合。而在战场上,这一点很有可能会成为致命的破绽。真要是不顾现实,直接让两家兵马混在一块作战,很有可能会弄出乱子来,尤其是两家的兵马作战风格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分开作战也许反而更好一些。

    夏侯惇虽说是鲁莽了一些,毕竟不蠢,低头思索了一下,也觉得这么做确实要更合理一些,再加上赵云的魅力值也是摆在那里的。一般人见了只要没有什么过大的利益冲突,就算没有太多的好感,起码也不至于会产生些什么恶感。

    “行,就这么做。”

    有了夏侯惇跟赵云两人的命令,函谷关内的虎豹骑跟敢先军按照原来预订的计划,开始在函谷关内严防死守。

    与此同时,在函谷关的另一侧,李傕跟郭汜也陷入了争执之中。

    原本两人听从了贾诩的计划,将兵马撤了回来。可是撤回来之后李傕就有些后悔起来,毕竟要是对面留下一些兵马在函谷关内,他们便只能坐视着天子朝着洛阳而去,而他们则只能看着函谷关前的兵马而束手无策。

    按照贾诩的想法,函谷关内的兵马应该是坚持不了太久的,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从函谷关内撤出,那个时候他们就可以发挥西凉军在骑兵方面的优势,迅速的追赶上天子。

    到那个时候,无论天子身边究竟有多少兵马保护,这次又来了多少的关东诸侯都绝对不可能会是他们的对手。

    可问题是,要是函谷关内的兵马坚持的时间比预期的长呢?

    真要是那样,天子岂不是没定了?

    所以刚刚回来,李傕已经反悔,想要领着兵马再次冲上去,而郭汜便是因为反对他而与之争吵起来。好在现在两家的实力差不多,尤其是现在还要共同应对这外敌,不至于自相残杀,不然的话

    可就有乐子看了

    而跟李傕不同的是,郭汜要更贾诩的计划一些。

    他本来对天子也不是很热衷,就算天子将来真的带着关东兵马杀过来了,也不一定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大不了他们就是退回到西凉去。更何况,即便是天子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