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294章

三国之铁马山河-第294章

小说: 三国之铁马山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就是因为眼前的这些人过于追求所谓的道德和荣誉,所以他才无法同这些人混在一起吧,不过对于贾诩来讲这些都不,反正他所寻求的本来就是生存。只要是能生存下去,即便是背叛他一向忠诚的汉室也可以…

    何况这次他所做的一切正是汉室的延续,如此一来牺牲那些尾随的难民就更加的毫无心里障碍了。

    “若是能确保天子的安全,就是有些牺牲也是正常的,只是这么多的难民,如何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天子断后?”最后还是杨彪比较狠辣,这不仅是保证天子的安全,也是保证他们的安全啊。

    “大人放心,天子乃是车队而行,速度虽慢,却是持久,反观难民徒步而行,拖家带口,速度本就不快,更无法坚持太长的时间。刚开始的时候或许还没什么,时间长了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显然,贾诩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他的这番话,也算是打消了众人最后一个顾虑。

    眼见众人接纳了自己的提议,贾诩笑了笑,对着众人拱手道。

    “诸位大人,此次贾诩来乃是辞行,这里就祝诸位大人还有天子能够顺利抵达长安了…”说着看了一眼众人,就打算转身离开。

    直到这个时候,众人才发现贾诩的装扮似乎并不是打算长途跋涉的样子,反而是要留下的模样,顿时明白过来眼前的这个人并不打算跟他们一块离开。

    “怎么,文和,你不打算跟我们一块离开吗!”

    有些惊讶的,杨彪忍不住询问道。

    本来他以为为他们出谋划策之后,贾诩是会跟着他们一块离开的,谁想到现在贾诩居然不打算走了?旁边的钟繇也有些惊讶。

    而跟他们两个相比,其他的人脸上的表情就更加复杂了,有些人的脸上甚至露出了怀疑的表情来。

    到了如今,贾诩当初献策害死王允还将大家弄到如此地步的事情,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想想现在大家如此的凄惨,要说没有怨恨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是因为他们都还有需要贾诩智慧的地方,所以也不好说些什么。可是现在贾诩说自己不打算走了,就由不得人们不怀疑,这其实是贾诩跟李他们窜通好的几个计谋,目的就是设下一个全套,想要将他们这些人连同周边那些还忠于汉室的势力一块一网打尽。

    至少在这些人看来这绝对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毕竟谁都知道贾诩同李他们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李还是郭汜等人对贾诩都很尊敬。

    对于眼前发生的这一切,贾诩并非一点也没有察觉,然而他只是微微一笑,没有作声。到是对面的杨彪跟钟繇很清楚贾诩并不是这种人,见他的确是不打算离开也没有强求,只是点点头。“好吧,既然你不愿意跟我们一块离开,我们也不便强求,只是我们若是离开了,李跟郭汜二人追究起来你该怎么办?”

    “这个大人请放心,贾诩自有办法…”贾诩一拱手,毫不担心的道。

    既然贾诩不愿意跟着一块离开,杨彪他们也无法强迫,只能摇头离开。留下贾诩一个人目送着队伍的离去,而后才转身离开。

    贾诩之所以没有跟着一块离开,其实是有着自己的考虑。没错,跟着离开确实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长安的乱想以现,留下来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可是离开也未必就好…

    要知道,现在天子跟群臣会变得这个惨,罪魁祸首绝对是李跟郭汜,可是他贾诩严格算起来,也是帮凶啊…

    现在群臣跟天子都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对他还算比较客气甚至是重视,可是等到离开了长安,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呢?

    随着环境变得安全,天子的威严也会逐渐恢复,而像现在这样是一个需要人保护的孩子。那个时候天子必定会想起曾经遭到过的屈辱,尤其是贾诩还一直在四周,每次见面恐怕都会让天子想起来。

    刚开始或许还没什么,时间长久了,天子恐怕就要起杀心了…

    那个时候贾诩该怎么办?谁又会帮他说话?

    到不如就这么留在长安,反正面对着李跟郭汜二人的责难,他总是有办法对付过去的。留在这里,无疑也会变得更安全一些。

    而且能够安全的让天子离开,对他来说也算是减去了一个遗憾…

    “臣贾诩,恭送陛下…”

    对着刘协等人离开的方向,贾诩弓下身来,遥遥一礼…

第三百四十三章 献帝东移 二() 
一秒★小△说§网。。】,无弹窗!

    就像前面说的,贾诩有着属于自己的顾虑。

    无论现在贾诩究竟做了多少贡献,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李傕跟郭汜两个逆贼之所以能攻入长安,甚至逼得先前的司徒王允从城门上跳下去,完全是因为贾诩在后面出谋划策的缘故。

    现在天子跟群臣还用的到贾诩,对这件事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等到天子到了洛阳,再也不需要贾诩的时候呢?

    刚开始或许还好,或许天子还能记住贾诩在他东移的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点功劳会被渐渐磨灭。取而代之的,每日都能碰到贾诩却会让天子想起之前的遭遇,迁怒也将随之而来,更何况在这件事上贾诩确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来着。

    所以。。。

    与其将来被天子找一个由头给砍了,到不如不跟着走。贾诩在西凉军中的地位很特殊,在李傕跟郭汜等人之间都吃的开,无论是跑到哪家去都没问题,也就不像天子或是杨彪他们一样急于离开长安了。。。

    “陛下,无论如何,臣都已经尽力了。。。”最后对着刘协他们离去的方向一礼,贾诩默默的在心底道。

    在静静的站了一会之后,最终贾诩选择了转身离去。

    ——————分割线——————

    自从李傕等人攻占了长安以后,长安就变得几乎如地狱一般,甚至还不如董卓在的时候。道理也很简单,董卓在的时候,虽说对天子跟大臣们的压迫很大,可是好歹他清楚长安算是自己的地盘,何况还有李儒在旁边规劝,对长安还是有些治理的。

    可是李傕他们就不同了,不说他们是否有跟董卓一样的智慧,要知道董卓在长安的时候可是说一不二,而他们呢?却是四分五裂,彼此争夺长安的控制权几乎到了快要大打出手的地步,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心思去长安城?

    虽说因为没有董卓那样的权势,他们不可能跟董卓一样肆意的去欺压天子及群臣。可是另一方面,对麾下兵马的放任,也让长安遭到了极大地破坏,天子他们还好,那些百姓却是遭殃了。

    没有多少时间,长安城已经是人人菜色。除了天子及少数的大臣之外,就来群臣也是饱一顿饥一顿的,何况是百姓了?

    要不是就算是离开了长安,也没有什么去处,只怕城中的百姓早就都跑光了。不过如今连天子都跑路了,他们哪里还按耐的住?一个个也纷纷从自己的住处里拖家带口的跑了出来。

    只是这个时候这些百姓却没有想到,在天子跟大臣们的眼底,他们已经成了用来断后的炮灰了。。。

    圣贤书上曾经说过许多爱民的道理,要求大臣们应该爱民如子。必要的时候甚至是哪怕牺牲了自己,也要确保百姓的安全。

    平时的时候,这些大臣们也喜欢用这样的话来告诫自己,甚至是告诫自己的门生后辈们。可是现在,当事情真的涉及到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时,这些平日里满嘴道德文章的大臣们却将圣贤的教诲抛之脑后。。。

    说到底,这种事说说也就算了,哪里还有当真的?

    何况现在他们还有一个很是不错的借口,天子的安全。。。

    只要是天子的安全,即便是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至于他们这些大臣们的安全?那不过是顺带的罢了。。。

    有了这样的借口,那些大臣们在做这种事情的时候真的是心安理得啊。。。

    高山上,望着下方的一大排长龙,杨奉抿了抿嘴唇。

    作为这次护送刘协到洛阳的主要将领,这样的事情当然不可能会不知会杨奉一声。对大臣们的决定他到时没什么意见,在西凉军中这么多年,他的一些思考方式早就同西凉军没什么区别了。只要是能够确保最后的目的顺利达成,即便是死再多的百姓也没什么关系。

    真正的问题在于,用这些百姓断后真的有用吗?

    就在这时,杨奉的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就见一个魁梧,穿着一件精铁铸成的铠甲的男子走了过来,对着杨奉抱拳道。

    “将军,一切都安排的差不多了,现在最后一批百姓也已经从城中出来,剩下的都是些零星的而已,我们是否也该行动了?”

    此人目光炯炯有神,到是不像个一般人。

    杨奉对此人似乎也很信任的样子,闻言点了点头,但是随后又有些犹豫的道。“公明,你说我现在这么做,是否是做错了。。。”

    讲道理,杨奉之所以会背叛李傕跟郭汜,一半的原因是怒火,另一半则是贾诩的劝导。

    在董卓死了以后,其实西凉军也曾经有过能够统一的机会,这个机会就出现在李傕的身上。董卓死后李傕掌管着西凉军最强大的势力,即便是其他几个将领全加在一块,也不过勉强能够同李傕抗衡而已。

    这个时期的李傕,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也是最有希望统一西凉军的一个时期。

    可惜的是。。。

    就在这个时候,原本是李傕麾下的杨奉背叛了他。。。

    杨奉的出身其实并不是很好,最初的时候乃是黄巾中的一员,中平五年二月,黄巾起义军余部郭太在白波谷起兵反抗东汉朝廷,史称白波军,杨奉就是其中的一员。

    后来杨奉从白波军中退出,追随李傕,才成了西凉军的一员。

    杨奉开始追随李傕后,第一次碰到事情就是董卓被王允设计诛杀,李傕夺占长安。最初的时候西凉军各路军阀还是比较齐心合力的,因为那个时候心要是不齐,他们的也就只有死路而已,这一点无论是李傕还是其他人都心知肚明,可是等到他们击败了吕布,也将天子掌握在手里时,矛盾渐渐出现了。

    把持东汉朝廷大权的凉州各路军阀之间的不和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李傕与郭汜举兵相攻。在双方的一次交战中,李傕方军势不利,李傕的耳朵更是被乱矢击穿,杨奉见势引兵前来救援,将郭汜军击退。

    单单只是到了这个地方的话,那么杨奉对李傕可说是有着相当的恩情,可是后来杨奉与李傕军军吏宋果等合议谋杀李傕,不料事情泄露,于是引兵反叛李傕,使得李傕的军势受到了极大地削弱。

    讲道理,要是最初杨奉就想着要背叛李傕,是绝对不可能在李傕陷入下风时引军救援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在杨奉救了李傕的性命之后,李傕并没有给杨奉应该有的奖励。

    想也是,以李傕的性情跟人品,知恩图报什么的,其实并不是很容易拥有的品德。

    杨奉也不是什么善茬,本来以为救了李傕,怎么也能得到一些赏赐,比如说官爵又或者是金银财宝之类的,谁想到解救了李傕之后却一点赏赐也没有,再加上李傕平时待人也很有问题,那么背叛也就成了必然。

    而且杨奉的背叛,也有其他几个军阀在幕后。

    就像之前说的,李傕的实力太强了,强到足以威胁其他人独立的程度。虽说一个完整的西凉军,才是最强盛的。可是在自由了一阵子之后,他们发现只有现在这样才是最舒服的,没有人的管束,也不必担心会因为办事不利被责罚。

    再者说,就算是手里的势力弱了一些,可也比下面的士兵要强的多不是?这样的日子过着才算是舒坦。。。

    这种情况下,一个强盛的李傕等于是威胁了其他人的日子,他们没有些动作才奇怪呢。后来杨奉背叛了李傕之后,还能完好无损的出现在长安城中,也有着其他人的牵制在其中,不然就凭杨奉的势力,想要平安无事的待在长安城中可是有些痴人说梦啊。。。

    可是现在。。。

    杨奉又一次背叛了李傕,偏偏这次不仅是背叛了李傕,还背叛了郭汜,真要是被他们追赶上了,小命肯定不保啊。。。

    听到杨奉的话,那个男子似乎有些吃惊,没想到这个时候杨奉居然有些犹豫了,但还是抱拳道。

    “将军何故犹豫不决,此次护送天子,乃是为国家社稷出力,大丈夫难道不是本该就如此吗?”不得不说,徐晃本来就是偏向于保皇的。历史上,王允和吕布诛杀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破长安城,杀王允等人,后又自相火并,在长安大肆屠杀。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