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191章

三国之铁马山河-第191章

小说: 三国之铁马山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严绍动用去做这种事情,殿内的众人也都有些无奈,不过却也不好说些什么。因为在座的基本上都是聪明人,很清楚作为臣子的,有些事情可以谏言,有些则最好不可,尤其是这种关系到房中之事的。

    历史上死于枕头风的人还不知道有多少,其中也有许多称得上是名臣猛将的,可是那又能如何?最后还不是死的屈辱无比?

    至于那些不够聪明的,则是对严绍忠心耿耿,更不可能会反对些什么了。

    等到严绍的背影离开以后,董昭叹了口气,对着旁边的人开口道。“既然如此,就先按照决议的那样,派人去通知徐州的陶公祖一声他早些做好准备,免得等到曹操兵临城下了,那就真的是来不及了。“

    “是!”

    等到那个领取了命令的小吏离开之后,程昱则是面的太史慈等人道。“子义将军,接下来有关出兵徐州的事情就要拜托给你了,还请早做准备,绝不能让徐州落入曹操之后。”

    “请大人放心,太史慈必定不会让曹操得逞…”太史慈抱拳道。“只是前番出征,损耗粮草军械无算,眼下军中的粮草眼中不足,军械也不,还请大人能早些准备…”

    实在是前番的征战耗费的粮草跟军械太多了,几万兵马,所需的粮草几乎是个天文数字,就是现在也是如此。别严绍的北海如此的富裕,那也是瞧着了差不多大半个青州换来的。

    这几年下来,出征好了几次,粮草早就被折腾的差不多了。

    何况单凭北海一郡之地,想要支撑着四万多的兵马未免有些异想天开。青州的其他地方又都被黄巾弄的乱七八糟的,想要恢复还需要些时日,粮草可是个很眼中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军械。

    寻常的刀枪铠甲问题到不大,到不是说库存能装备的青州军。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就是装备一半都不太可能。

    不过现阶段那些黄巾军的人还都在操练,暂时也不需要什么太好的军械来使用。尤其是铠甲,在不用他们上战场的情况之下,到是不需要将铠甲一类的给他们,而等到他们操练完了,铠甲估计也就准备周全了。

    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箭矢一类的消耗品,每次攻城或是野战都需要消耗数不清的箭矢。

    无论是前番的乐安,又或者是后来的齐国都是消耗了无数的箭矢,到现在军营里面的库存可以说是严重不足。

    太史慈作为军中的主将对此心知肚明,原本还不是特别的在意,可是现在临出征在即,就不得不询问一下了,不然带着空着的箭囊出征…

    曹操的话,酸枣会盟时太史慈也见过几面,确实非同一般。甚至不客气的讲,太史慈觉得对方可比自家主公靠谱多了。不过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既然追随严绍,便不会有第二个心思。

    何况严绍待他甚好,就连他家中的老母也视如自己的亲母一般,每隔几日便要亲自登门去下,如此的恩遇,怎能不以死相报?请:

第二百四十三章() 
谈到军械的事情,程昱一笑:“这个将军可以放心…”

    太史慈听了松了口气,点头道:“如此就好…”

    也不怪太史慈会担心这个问题,实在是军中的军械损耗太大,他麾下兵马的箭矢平均分下来甚至还不到每人二十个。?··要只是对付一些黄巾的余孽还没什么,真要跟强悍的对手硬碰硬,这点家底就绝对不够用了。

    望着太史慈,程昱微微一笑。

    作为臣子,他对严绍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满意,在他看来严绍本身有着较多的缺点,其中一些极为明显。尤其是在很多事情上时常会显得优柔寡断,这对一个在乱世中征战的君主来讲可以说是致命的缺点。

    不过对严绍帐下的文武,他却是一百个满意…

    董昭、国渊、崔琰等不必多说,前者智谋过人,后者也都是些实干型的人才,或许在军略上并不如何精通,可是在施政方面就连程昱自己也不敢说就比他们要来的强。

    这样的阵容,已经比当今世上的许多诸侯要强的多,就是称雄于南方的袁术也比之不及。

    然而这样的一个阵容,跟武将的阵容比起来就显得寒酸起来。

    要说文的方面已经算是很不错了,那么武的方面就只有用豪华来形容了…

    太史慈、赵云、黄忠、甘宁、孙观、管亥、周仓、武安国还有裴元绍…

    这样的阵容,可以让君主满意到极点。尤其是为首的四将,皆有大将之才,又有万夫不当之勇。剩下的那些在战场上也都是难得的勇将跟悍将,单论武将的豪华程度,当今世上恐怕没有一个诸侯能跟严绍相比。

    尤其是眼前的太史慈,更是文武兼备人欣赏不已。

    在程昱看来,单凭眼前此人便能胜过万余雄军,而在严绍帐下能跟他并列的武将至少还有三人之多。

    如此强悍的阵容,完全可以弥补严绍在性格上的一些缺陷。

    何况严绍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至少目前程昱还没有见过比严绍更强的诸侯当然,除了家乡的那个外,他也没见过第二个诸侯…

    分割线

    严绍到是没有理会房间里的事情,几乎是用最快的速度,他抵达了张涧他们所在的房间,沿途许多的下人看到严绍都纷纷行礼,但都被严绍给忽视掉了,这到是让下人们感到有些意外。

    或许严绍在性格上有许多缺点,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待人方面他一直都秉持着一种较为和善的理念。这点上他同刘备很有那么点相似,但却要比刘备做的要好的多。

    刘备是个奉行仁德之道的人,这也是他飘零半生之后,仍旧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原因。在对待普通平民时刘备也会显得极为谦和,这也让百姓愿意跟随他,哪怕明知道前程未必就是好的。一看书??··

    但是作为这个时代的人,刘备有一个缺点,就是他还是受到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影响,比如说待人方面。

    或许他在对待普通百姓时会表现的极为仁慈,但这仅限于普通百姓,在对待家中的下人跟家奴的时候,就未必会如此了。到不是说他伪善,而是这个时代的人通常都会把家中的家奴当成是一种物品,属于自己的物品,而不是所谓的人…

    非要说的话,实际上刘备做的一个很好了。

    至少跟那些不把下人当人的家伙比起来,刘备要仁慈的多,这也是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愿意追随他的原因。

    不过跟刘备比起来,严绍干的则明显要好的多…

    因为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没有受过这个时代的影响。在他看来无论是什么身份,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家彼此都是人类,或许在身份上有所区别,可这并不意味着彼此就完全不是一个物种了。

    这点不得不需要感谢一下陈胜跟吴广,要不是他们的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恐怕也不会铸造如今的中国。

    或许现如今的中国在很多地方都有所缺陷,至少在这方面奠定了一个基础,那就是不已身份看高低。即便是出身再卑微的人,也一样有可能会成就一番事业。区别只在于你的能力跟是否有愿意为之奋斗的精神当然,还需要一点点的运气,嗯,或许是很多运气?

    这种情况到了唐代的时候,由于世家的出现多少发生了些偏差。那些世家门阀渐渐变得封闭起来,就连皇室也不放在眼里,不过后来他们就付出代价了,在乱世中单凭所谓的家世跟血统没有的用处,等到了宋代的时候就变得跟普通的家庭没有什么区别,嗯,或许还有那么点底子,但是也就只有那么一点了…

    从那以后,中国也就了士大夫的时代,也就是读书人的时代,反观国外则是一直都以血统为先…

    不管怎么说,正是因为来自后世的观念,就算是在对待家中的下人或是家奴时,严绍也显得十分和善,而且与对待外面的人几乎没什么区别。

    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让他得到了几乎人的。就连他帐下的文武之中,也有许多因为这个对他忠心耿耿要知道严绍帐下的文臣武将里面,绝大部分可都是平民阶级出身啊,尤其是赵云、管亥这些个,基本上都是平头百姓出身。

    也正因为这样,现在严绍这个样子才会让人觉得很是奇怪来的。

    “主公这是怎么了?”

    “不知道啊,不过看他这么着急的样子,或许是因为有什么急事吧。”

    严绍当然听不到背后的窃窃私语,对他来讲现在最要紧的是去讨好老丈人,嗯,未来的。接着就该是领兵南下,去阻止曹操的事情了。

    在这方面其实严绍有一个想法,只是还不太成熟,不清楚是否应该真的去这么做,但是…

    或许值得一试?

    分割线

    不一会的功夫,严绍已经来到了张涧他们住的地方,就见门外的位置上正有几个士兵有些懒散的坐在石阶上,手里拿着一块磨刀石,在那里有一下没一下的磨蹭着手中刀刃。

    或许对他们来讲,好不容易从长安城回来了却被困在这里,实在是一种很无趣的事情。

    严绍并没有刻意的隐瞒自己的行踪,听到脚步声的他们抬头看了过去,正好看到严绍从外面走进了院落里。

    作为严绍帐下的甲士,他们如何能认不出来严绍,一见到是严绍来了连忙从地上站了起来。

    “主公…”

    严绍身边的甲士并不是很多,全部加在一块也才不到五十来个,这到不是说严绍不想扩张这些甲士的数量,实在是能达到这个级别武艺的人太少了,基本上都是军中的军官。就是以严绍如今的实力,想要扩充这支兵马也是难上加难。

    在加上严绍很少会有亲自冲锋陷阵的机会,所以甲士的队伍也就一直都没有扩充。

    五十多个人,严绍的记忆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了,几乎每个人都能叫的出来名字,毕竟这也就是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班的数量而已,并不算是很多。

    尤其是为首这几个百无聊赖的,严绍几乎都比较熟悉,也就叫出了他们的名字。

    与此同时,屋子里面的人似乎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连忙从里面走了出来。

    “主公!”

    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原本还显得有些寂静的院落里面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嗯,很好,没想到居然一个都没少,果然不愧是我帐下的勇士啊…”看了一眼队伍,见跟出发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连人都没少一个,严绍也忍不住高兴了起来。

    “劳主公担忧了,不过那长安城也不算是什么龙潭虎穴,虽说那吕布听说武艺惊人,可是内地里实际上守卫松散的很,我等并没有费什么功夫便将蔡大人从里面救了出来,甚至就连受伤的人都没有几个…”说着开口的一个甲士看向了身后。

    就见张涧跟蔡邕正从里面走出来,连日的奔波让蔡邕显得异常的疲惫,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些,旁边的张涧到是显得极为精神,显然是体魄上的优势。

    “主公…”来到严绍面前,张涧抱拳道。“幸不辱使命,张涧总算是将蔡大人安全的带回来了…“

    “嗯,干的漂亮!”严绍高兴的拍了拍张涧的肩膀,而后看向了蔡邕。“得知蔡中郎身陷险境,严绍心急如焚,还好蔡中郎福大命大总算是从险境之中逃脱了出来,到是让严绍松了一口气呢!”

    “岂敢,这次蔡邕能从监牢里面逃出来,都是多亏了严青州跟诸位壮士们的营救,这里蔡邕感激不尽…”蔡邕到是很清楚自己究竟是被谁就出来的,可不敢将自己这次能逃脱出来一条性命的事情,跟运气捆绑在一块。“对了,听闻小女眼下正在临淄,不知道严青州是否可以安排我与小女一见?”

    说到这里,蔡邕有些歉意的道。“我深陷牢狱的事情,恐怕早就已经为小女所获知,能早一些见到,想来也能早一些打消她的担忧…”

    到不是说蔡邕就这么一个子嗣。实际上在古代这些世家中的人,独苗的几率还是很小的,蔡邕虽说文弱了一些,可是本身的身体还是很健康的,当然不可能只有蔡琰这么一个子嗣。

    虽说他的后代也不敢说就有多兴旺发达,也算是不错了,至少根据资料能找到的除了蔡琰之外还有一个蔡氏,这个蔡氏乃是上党太守羊的妻子,羊祜之母,西晋时封济阳县君。清朝乾隆年间的《新泰县志》称其为蔡贞姬说实话,昭姬、贞姬挺没创意的。

    除了这个之外,蔡邕应该还有一个儿子,只是历史上似乎并没有记载?

    因为蔡邕还有一个孙子叫蔡袭,很明显有孙子的人,必定会有一个儿子,只是或许是因为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