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17章

三国之铁马山河-第17章

小说: 三国之铁马山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上都被黄巾祸害的不轻,偏偏这时的南方,绝对不是后世那种经济发达的地方,可以说至少在唐代之前,中国的重心是在北方,若是能在青州找一个安稳些的郡任职,绝对是个享受。

    严绍在洛阳并没有什么靠山,稍微勉强算得上的皇甫嵩,但是对于这种事就连皇甫嵩本人也没有多少影响力。

    “看来我需要亲自去一趟洛阳了呢…”将书信稍微收拾了一下,闭目沉思,严绍沉声道。

第三十章() 
只能说什么事情干的太好了,很容易就会引来别人的眼红。

    当初严绍想要谋求江东一郡太守的职务被否,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江东没有遭受黄巾之乱,也不必担心会有黄巾贼找上门来。

    现在因为严绍将北海周边的黄巾军清剿的差不多了,于是很自然的便有人眼热起来。

    不过他们也清楚,这段时间来严绍在北海干的极为出色,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的污点可以利用,相反,反而是做了许多的事情。若是平白无故的把严绍从太守的位置上撤下来,只怕人会不服。

    当然,这不,最的是严绍在洛阳并非没有靠山。

    比如说皇甫嵩,虽说如今双方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见,但平时也时常会有书信往来,谁知道他会不会站出来?

    作为汉末三将之首,皇甫嵩在朝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就算是十常侍,等闲也不愿意招惹。

    何况严绍这个太守的位置还是通过贿赂何进得来的,就算张让再怎么嚣张,就这么对付严绍,也难免会引来何进的不满。那可是当朝的大将军,就算不如张让等人亲近,也绝对不是随便就能对付的,若不是这样张让他们岂不是早就把何进给弄死了。

    既然撤换没有办法,那就只好平调了。

    那些人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把严绍平调到其他的郡去做太守。反正这个严绍打黄巾十分厉害,既然如此,完全可以把他派到那些正闹黄巾的郡他一展所长。或者干脆弄到洛阳去,在洛阳做个位高却没什么权利的官。

    应该说这些人得到北海太守的职位,还是很愿意下血本的,而且他们也相信就算最后严绍得到了消息,事情也已经彻底的定局了,根本没有回转的余地。而何进这个大将军,也未必会愿意一个郡守跟十常侍翻脸。

    后续的发展似乎证实了他们的猜测,何进在接到消息后没有动作,完全是沉默的,似乎是打算等事情有个结果之后再出面安抚一下严绍,免得自己真的跟张让起了冲突——————其他事情也就罢了,一个北海郡未免有些不值。

    可是他们却完全没有想到,严绍并不仅仅只是贿赂了何进而已,甚至就连何进身边的下人也跟着收买了一些,虽说当初仅仅只是顺手的行为,可就是这么一个顺手的举动,却是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无论当初严绍多嫌弃北海这个地方,如今都已经将其视作是自己的第二个家。何况即将迎来的乱世,严绍已经在北海做了许多事情,如今就这么让出去,岂不是平白给人做了嫁衣。如果只是普通的调动,严绍虽然不愿,可是到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可是像现在这个样子,因为他人的贪念而不得不滚蛋?

    堂堂男儿,又怎么可能忍受的了这种羞辱?

    “稍微准备一下,我们立刻动身去洛阳。”说完严绍又看向了太史慈。“子义,北海就拜托你跟周仓两人的了…”

    “请主公放心,慈必定不负主公重托…”太史慈抱拳道,对严绍跟何进的关系他多少知道些,却不怎么在意。当初处理东莱郡与州家的事情时,已经证明太史慈并不是一个不懂得变通的人,也清楚大丈夫不拘小节的道理。

    见太史慈领命,严绍欣慰的点了下头。

    如今他手底下武力值强的人不少,太史慈,管亥,周仓,武安国跟孙观。每一个都称得上是猛将跟勇将,可是真正可以独当一面的却很少,只有太史慈跟孙观两个人而已,就连孙观也是勉强的很。剩下的三个人做个勇将还可以,但如果是让他们只会大军独当一面,未免有些太为难他们了。

    这里前往洛阳,也不知道要耽搁多长时间。虽说这段时间以来,北海周边的黄巾都已经被清剿干净,北海的世家对严绍也是极为。可是毕竟没有人敢保证,一切就能如他们所愿。

    所以才需要有一个能托付的大将,本来若是没有太史慈的话,严绍就只能将北海的一切托付给孙观——————其实这个却是严绍小瞧孙观了,因为在正史上,孙观可是曾经担任过青州刺史的人物。

    要是单论官职的话,甚至比现在的严绍还要高上一些。

    “至于你,就好好在家呆着,放心吧,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回来的…”看着似乎很想跟着自己一块去洛阳的张宁,严绍用手轻轻的揉了揉她的头。

    这次可不是去旅游,而且情况紧迫,他需要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洛阳,劝说何进改变主意,以张宁的身子,根本没法跟着他们一块赶路。

    张宁也清楚如今严绍面对的危机,虽然心中不愿,还是点了点头。“严大哥,一路小心啊…”

    ——————————分割线——————————

    几乎就是严绍离开北海的同时,在距离北海郡并不是很远的齐国境内,某个山头上面却是房屋林立,许多山上的树木都被砍伐一空,山上居住的也都是一些看上去面黄肌瘦的平头百姓。

    如果说他们跟真正的百姓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在他们的头上都扎有一条黄色的头巾,这也是将他们与寻常百姓区分出来的最大方式。

    而在山中央的位置上,同时也是整个营地最中央的位置。许多身形彪悍的青壮,正手持兵刃拱卫在附近,又有一个体魄雄壮的汉子,则是端坐在房间里面。

    “头目,我又带了三百人过来了。”

    就在房间里的那几个黄巾头目正商量着事情的时候,就见一个汉子从外面走了进来。

    房间里为首的那个壮汉听到这话,抬起头来看向了那个汉子。

    这人正是裴元绍!

第三十一章() 
遥遥看去,洛阳依旧是那么宏伟。只是等到了近前之后才发现,宏伟的城墙上已经出现了许多斑斓痕迹,配合上正逐渐落下的夕阳,仿佛就是汉王朝最真实的写照。

    一个曾经伟大,但是却已经开始没落的庞大帝国。

    “洛阳,也算是久违了。。。”轻扬马鞭,严绍朝着城门的方向而去。

    黄巾之乱刚结束时,严绍也曾来过洛阳,只是那时因为战乱整个城市都显得略有些冷清。如今战乱已经结束,洛阳也重现了些过去的繁华。街道上到处都是行人,再加上时不时也有一些世家子出来,身边带着许多家奴,严绍的这趟路走的居然还有些艰难。

    “这厮的府邸到是比上次阔气了许多呢…”走到何进的宅邸门前,管亥冷哼了一声。

    确是如此,跟上次来时相比,何进府邸门前要阔气了许多,甚至可以看到有几辆马车正在外面等候。

    见到严绍,何进也显得有些诧异,也有些心虚。

    “力臣,怎么突然来洛阳了?”轻咳一声,掩饰了下情绪,何进亲昵的问道。

    也不怪何进会心虚,毕竟北海太守的职位当初是他给严绍的,现在因为张让的压力就让严绍走人,他这个大将军做的未免也太不仗义了些。

    然而看着何进有些心虚的样子,严绍却是微微一笑。

    “绍此次来洛阳,恰好途径大将军府邸,想及大将军对绍多有照顾,故特来拜访…”说着侧过头去看向身旁的武安国,不用他说多,武安国已经将一个盒子推了上来。“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将盒子翻开,许多金饼整齐的摆放在里面。

    霎时间,似乎整个房间都被染成了一片金色。

    看着盒子里的金饼,何进忍不住露出一丝贪婪。“力臣实在是太客气了,何必带这么贵重的礼物呢…”话是这么说,手却已经不由自主的放在了盒子上面。

    “哪里的话,若不是大将军提携,绍只怕还在某处做着都尉,哪里有机会在北海任职…”说着严绍眼底适时的露出了一丝感激来。“绍本就是北海人士,若不是大将军,只怕不知几时才能回家乡一趟,区区薄礼又算的了什么…”话音刚落,对着何进已是一礼。

    这次到不是严绍散尽家财,而是用的前段时间讨伐黄巾得来的财务。

    跟许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实际上黄巾也算得上是很富裕的,毕竟每次攻破城池之后,洗掠到的不仅仅只是粮食而已,还有那些大户人家中的财物。

    这些财物一般都会被留在头领或是头目的手中,不过随着严绍连续剿灭了许多黄巾,这些财物自然也就跟着落入了严绍手中。

    其实想想也觉得可惜,假如这些财物是在其他人手里,自然很容易就会被换成各式各样的兵刃或是粮草之类的,说不定还可以到辽东等地去购买马匹。

    可惜他们是黄巾,是这个时代世人眼中的贼寇。

    尤其是这些黄巾习惯性的掠夺世家,算是世家的生死仇敌,无论如何世家中的人也不可能会出手粮草等物资给黄巾的。

    这个时代粮食基本上都是囤积在世家手中,这么一大笔的财物,也就等于是砸在了他们的手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尽管那些黄巾贼手中有为数不少的财物,却根本没地方使用,最后都便宜了严绍。

    本来这部分财物,严绍是打算等到适当的时机在使用的,不过如今既然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么就给先用到需要用的地方上了。

    ——————————分割线——————————

    何进一脸贪婪的抚摸着盒子,听到严绍的话表情顿时一僵。

    严绍说的的确很客气,但何进可不会相信他真的是偶然途径洛阳,更的是何进又怎么可能听不出来其中的潜台词?什么‘不知几时才能回家乡一次’,无非就是说不想离开北海。

    想到这里,何进忍不住叹了口气,摸着盒子的手稍微犹豫了一下,最后沉吟着道。“说来某虽在洛阳,却也多有耳闻力臣在北海的功绩,以力臣的能力单单只是一郡太守未免太浪费了些,如今陛下身体多有不适,朝中正是用人之时,不知力臣可愿意来洛阳任职?”

    “洛阳?”似乎没料到何进会这么问,严绍微微皱眉。

    这年头,京官有京官的好处,地方官有地方官的好处。

    京官吗,悠闲。

    地方官吗,基本上就是土皇帝。

    不过京官虽然悠闲,可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地位,基本上也就是个打酱油的。而地方官的权利固然大,甚至可以说是一方父母,但是那是指太平盛世的情况下。如今乱世的兆头已经有了一些,即便是没有被黄巾霍乱过的扬州或是荆州等地,也一样有着时不时就会出现的叛乱等,更不用提山贼一类的了。

    就算京官没什么权利,至少也不必担心这种事情。

    何况自从黄巾之乱以来,被贼寇杀掉的官吏并不罕见,一些官吏甚至宁可弃官去职也不愿在地方上任职,可见在许多人眼里京官还是个优差的。

    至于让严绍到洛阳任职,却是何进的一点私心。

    一来对严绍好歹也有个交代,再者也不需要担心会跟十常侍起了冲突,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

    可惜…

    “多谢大将军美意,不过绍在北海任职已有许久,而且这里还是我的故乡,如今好不容易在家乡做了一些事情出来,实不愿意再换个地方从头开始…”听了何进的好意,严绍抱拳笑道。

    如果说最初他对北海这地方还有一些抵触,那现在却是半分也无了。

    他在北海经营这么久,若是换了个地方,先前的经营岂不是等于全都白费了?最后平白给他人做了嫁衣。何况有一点是人都不能否认的,那就是这个时代有着很严重的排外性,一个外地的官员到另一个地方任职,很难得到当地的认可。

    当初孙策在江东为什么无法获得当地豪强的认可,进而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内部矛盾,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江东本地的豪强并不认可他。

    起先严绍对这个问题并不怎么重视,可是在经历了北海的一些事情后,他却不得不赞同这个说法,若是真的换了地方,是否还能如此顺利,只怕就真的是见仁见智了。

    见严绍并没有同意自己的提议,何进有些失望,但也没有强迫严绍,毕竟这件事本就是他先失信,严绍没有直接摊牌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低头想了想,何进已经有了决断。

    “那好,不过若是有什么需要老夫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