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134章

三国之铁马山河-第134章

小说: 三国之铁马山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他也清楚严绍说的都是实话,如今北海已经成为青州的乐土,这点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然他郑玄也不可能在北海如此安心的教书育人——————当然,其实历史上也没太大的事,那些贼寇都仰慕他,所以一般在劫掠的时候都会主动避开郑玄的家乡所在。

    这也算是郑玄的名声所致,在古代这等名声很多时候都是很有用处的。

    可是北海如此,青州却并非如此。

    尤其是在焦和死了之后,群龙无首,各郡自行其是,除了天灾**之外,这些又让百姓的痛苦增加了几分。再加上如今正逢乱世,属于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严绍如此做还是很合麾下文武心意的。

    尤其是若是能坐上青州刺史的位置,众人的地位怕都要往上提升一下,这在那些还算有上进心的人看来尤为。他们投奔严绍可不仅仅是匡扶汉室,更是自己的前程。

    深知自己无法劝阻严绍,郑玄还是尽力的劝说一番。

    比如说等到朝廷再派一个刺史过来之类的,然而听了郑玄的话,严绍却苦笑这道。“郑公,如今朝廷为董卓把持,被派来的十有**会是董卓的心腹,这等人来了,岂能造福一方?何况我等与董贼势不两立,即便是来了,也要装入囚笼,送往袁盟主处,怎么能让他做这青州刺史的位置”

    毕竟严绍惦念这个位置这么久了,怎么可能随便来一个人就让他坐了。

    看着严绍谦和但是强硬的样子,还有他麾下文武尊重,但是却并不打算遵循的表情,郑玄叹了口气,明白自己这趟白来了。

    “既然老朽无法劝说使君,那就也不好再多说些什么了,只是希望使君在沙场征战之时,心中能多惦念一下百姓的安慰,如此老朽就心满意足了”说罢从座位上坐了起来,旁边的弟子想要搀扶,却被郑玄摇首推开。“老朽还没有老到需要人缠着的地步。”

    这到是真的,作为当代大儒,郑玄的年龄不小,身子骨却相当的硬朗,即便是已经这把年纪了也是如此。

    然而就在郑玄想要离开的时候,严绍却突然伸出手来。

    “郑公且慢!”

    看了看郑玄身边的国渊,严绍露出了一个十分诡异的笑容。

    在国渊莫名其妙的打了个冷战之后,严绍笑眯眯的开口道。“绍身边能征善战者许多,然却缺少济世之才,郑公年事已高,不敢劳烦,只是不知道郑公身边的这些兄台是否愿意出现助绍一臂之力?”

    ——————————分割线——————————

    乐安郡内,都梁山上

    作为乐安郡内一个比较险峻的山,这里早就已经成了裴元绍的据点之一,而且还是最为主要的据点,麾下的万余黄巾,至少有四五千人都在这里,几乎成了大本营一样的地方。里面除了黄巾之中的青壮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这些青壮的家人。

    这也算是黄巾的一个特色了,也就是在大军之中,通常会带着家人。也不奇怪,这些黄巾都是百姓落草为寇的那种,在落草的过程中,怎么可能会不带着家人一块?

    他们可都是因为吃不上饭才做的贼寇,他们吃不上饭,他们的家人也是一样的。

    应该说裴元绍的日子还是很不错的,王玄无能,乐安郡的兵马又不怎么强悍。每日里下山劫掠一番,到也不必担心自家会吃不饱。

    尤其是那些乐安郡内的世家,商队经商的时候避免被裴元绍给劫了,通常也会献上一些孝敬。如此一来伤亡没了,也不需要拼命了,收成却不少。

    从某种角度上讲,青州黄巾会愿意跟那些世家做生意,也算是裴元绍开的头。

    毕竟那些世家们的商队一般都会带有大批量的护卫在旁边,每一次劫掠固然成功的不少,伤亡也一样不少。打劫啊,又不是野营,他们也是要拼命的,能有一个不需要拼命的机会就能捞到如此多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不过今天,就在裴元绍正躺在一棵树干上面,躲在树荫底下晒太阳,心里还不知道想着些什么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大呼小叫的声音。

    “头领,头领!”

    就见一个小头目从远处跑了出来。

    “什么事”裴元绍有些不耐烦的问道。他这边晒的正舒服呢,就这么被闹醒了,如何能爽的起来。

    好在那小头目也清楚裴元绍的性格,也不担心,直接开口道。“山下面有人来了,说是王玄的人,特意来见您商量什么大事!”

    “哦?”)。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1

第一百八十九章 说黄巾() 
作为乐安郡内最强势的一伙黄巾,裴元绍威名赫赫,麾下兵马过万,其中能战之兵就有三千余。..甚至还拥有一个于他的老巢,麾下的部分兵马都落座于这老巢上,剩下的则是分散在乐安各地,负责打食。

    对于乐安百姓来讲,裴元绍他们所处的那座山连同四周的土地,就如绝地一般,就连最老练的猎手也不愿意踏足半步,生怕被山上的贼寇现了,小命不保。

    也因为这个在四周的村落里很是流传了一些传说,比如说山中的黄巾城之类的,甚至还有人说山上的城市里至少居住着十万黄巾。其实城市是真的有,但是绝对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好。

    说到底贼寇就是贼寇,指望老巢又多富丽堂皇是不可能的,山上所谓的黄巾城也不过就是一个大的村落罢了,就连城镇也算不上。整个村落用木质的围墙保护着,凭着险峻的地势作为最大屏障,算不上坚不可摧,也不是寻常人能欺上门来的。

    过去王玄也曾经考虑过出兵讨伐,但是根本就连山上那些黄巾的踪影都找不到,更不用提什么赶尽杀绝了。

    这次要不是他派来的使者在山外转悠了好一阵子,甚至还派人扛着一个旗子,甚至就连寨门都到不了,更不用提什么联合了。

    不过作为王玄的使者当着裴元绍等人的面,此人还是慷慨激昂了一番,到是让裴元绍等人目瞪口呆的。“你说什么,王玄那老小子想找我联手去对付严绍?”

    那个来使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但是考虑到过于让人惊骇,他还是让使者不得不重复了一下。

    其实到也不是很奇怪,这年月官就是官,匪就是匪,彼此之间的界限划分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很少会有官吏愿意借助盗匪的力量——————当然,等到后来诸侯乱战的时候,这种事情也就无关紧要了。

    王玄的确没什么能耐,但好歹也是乐安郡的郡守,算是一方诸侯,现在却跑过来求他这个黄巾头目帮忙,也难怪裴元绍会这么吃惊。

    “正是如此!”使者正色的道,毫不含糊。“严绍此人,野心勃勃,如今更是仗着兵锋正盛,欺压各郡。东莱郡如今已经落入其手,乐安郡想来将会成为下个目标,我家主公身为汉臣,怎能容忍严绍此举,然我家主公势单力孤,想要抗衡严绍实在是有些困难,所以才派我来联系头领,希望能与头领联手共抗此敌。。。”

    “哼,那王玄到是打的好主意,他打不过严绍,便来找我们帮忙,我们跟严绍又没有什么矛盾,凭什么非要掺和进这个事情里头,帮他火中取栗?!”旁边的一个头目冷笑着道。

    此言一出,很快便有很多人赞同。

    “不错,那严绍与我等又无什么仇隙,我等何必你家主公去跟此人结仇,你还是先死了心赶紧回去吧。。。”

    也不怪他们会这么想,实在是黄巾跟官军的关系本来就不咋好,更谈不上什么信任——————或者说想要两者之间产生信任,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再加上他们跟王玄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彼此之间很有一点血仇在里面,现在王玄跑过来求援,他们要是能答应那才是真的奇怪了。

    更有甚者,甚至已经不怀好意的使者,也不知道心里正在想些什么。

    然而这年月能做使者,尤其是这种孤身一人入虎穴的,智谋如何还在其次,最关键的还是胆气。若是只有口舌或是脑袋瓜子而没有足够的胆略,那么临场时就算你智谋再怎么高也没有办法挥出来,反观若是有足够的胆略,便可以临场应变,至少能按照来之前预先已经想要的套路去做,而不是事到临头脑袋一懵什么都想不起来了,那样才是真的大祸临头。

    如今也是,这个使者作为王玄的说客,本身的智谋并不如何,不过他最引人著称的确是他的胆略。此人曾有一次带着货物到临郡行商时碰到了一伙黄巾,非但没有惊慌,反而临危不惧,冷静的指挥着护卫们进行抵御,成功的击退了袭击的黄巾贼寇,也因此名声大噪。

    “诸位所言差异,此次非是帮助我家主公,实乃是人。诸位且想,这严绍野心勃勃,现在已经占了东莱,下一步必然是乐安,到那时我家主公当身陷危局,而诸位又会如何,难道就能跟那严绍和平互处吗?所谓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这严绍在同我家主公决出胜负之后,下一个恐怕就是诸位了,那时诸位打算做什么?向严绍投降吗?”

    “哼!巧言令色,我等即便是跟严绍拼不过,难道就不能逃吗?”

    “没错,大不了换一个地方,总不能那严绍还能一路追赶过来吧!”

    黄巾们并没有为那使者的话语所动摇,反而怒声的回应起来。

    所谓的黄巾其实就是流寇的意思,流窜性非常的强,或者反过来说会有固定据点,然后一直都不会活动的反而才是最奇怪的。

    对黄巾们来讲如果打不过,那么换一个地方也是很正常的,绝对不会有丝毫留恋。当然,若是能有一个安稳的家,他们也会尽量尝试着留下。但面对着危险,退让才是最正常的想法。

    反正青州六郡,乐安郡呆不住了,他们完全可以换一个郡。黄巾之间的吞并之风很强,但这仅限于对规模较小的黄巾,凭着裴元绍的本事还有他们的实力,完全可以换个地方换个活法。

    这也是他们不把严绍放在眼里的原因,就算斗不过,大不了就换个地方好了,又何必非给跟严绍拼个你死我活。

    然而听到这番话,那使者却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持续了好一会,就连林中的一些鸟儿也被惊的飞起,也让四周的黄巾度变得不爽起来。就在有些黄巾在考虑要不要给这个只会大笑的家伙一些教训时,就见此人再次开口道。

    “严绍欲吞并青州六郡,自立为刺史,诸位能迁出乐安,难道还能迁出青州吗?”

    到是不奇怪,严绍的野心谁都来,青州六郡都是所欲图的。

    ——————————分割线——————————

    听到使者的话,四周的黄巾们脸色总算是稍微变了下。

    其实要是迁往其他的郡,情况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要是迁出青州的话,问题就多少麻烦了些。别的不说,先一个问题就是目标。青州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黄巾不是没有理由的,先青州群龙无,之前的刺史也是个酒囊饭袋一样的人物,如此优厚的环境吸引了不少黄巾跑到青州来。而要是离开了青州他们该去哪?徐州?那陶谦或许资质中庸,但是徐州本地却是兵多将广的,再加上百姓生活还算安康,黄巾在那里并没有多少展空间——————无论是什么情况的起义,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因为吃不上饭,快要饿死了。其他的起义如此,黄巾起义也是如此。不然难道还真有那么多人相信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纯粹是因为他们不这么干就会饿死。

    还有一些人则是纯粹信张角,对黄天没多少兴趣。

    作为太平道的创始者,张角可是通过用法术治病救人来赢取信徒的。许多信徒都曾经被张角救治过,对他忠心耿耿,这也是为何最初的时候黄巾势如破竹,等到张角死了,情况便急剧恶化,因为他们的信仰没了,主心骨也没了。

    当然,就算张角还活着也没用,就算张角再厉害也不可能真的推翻汉室。

    他只是大汉王朝的掘墓人罢了。。。

    不管如何,想要展黄巾最根本的条件就是当地一定要民不聊生,偏偏徐州在陶谦的治理下,或许各方面不是很出色,但至少局势还是比较太平的,百姓多少也能吃得饱饭。黄巾去了,唯一的办法就只有使用武力攻破城池,裹挟百姓跟他们一块干,可是徐州的兵马并不算弱小,至少数量不少,再加上军械还算精良,南下实在得不偿失。

    至于去冀州?拜托,冀州如今也算安稳,又经历过黄巾跟乌桓之乱,也算兵强马壮。再加上又有袁绍这等枭雄在,情况可是很微妙的。

    唯一比较好去的就是西边了,至少豫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